深圳对未纳入更新改造的1547个城中村启动新一轮综合治理,三年来共新建燃气管道1306公里,500个村完成燃气进村入户;新增视频门禁近10万套,实现楼栋全覆盖;对各类架空管线实施下地上墙,对排水管网进行雨污分流,新建弱电管道3000公里,彻底消除“蜘蛛网”和污水横流乱象等。深圳市政府新闻办昨日召开的“城市精细化管理”专场新闻发布会透露,深圳将着手打造公共服务一码通行体系,探索为市民打造唯一的“市民码”,作为公共服务的电子凭证和信息关联载体。
“公园里的深圳”展现城市新样态
深圳近年来不断推进城市精细化智慧化管理,提高城市品质,迎接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深圳市政府新闻办昨日召开“城市精细化管理”专场新闻发布会,由深圳市城管和综合执法局、市生态环境局、市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等部门介绍推进城市精细化管理的进展情况。
深圳市城管和综合执法局副局长杨雷介绍推进城市精细化管理情况。围绕打造全国最干净城市、打造世界著名花城、全面提升城市环境品质的目标,深圳全力推进城市管理精细化智能化,用绣花功夫加强环境卫生、园林绿化、市容管理、城中村治理等工作,探索超大城市管理的新路径。
以精心打造世界著名花城品牌,“公园里的深圳”展现城市新样态为例,杨雷介绍,5年来,全市共新建各类公园201个,建成了香蜜公园、人才公园、深圳湾休闲带等一大批高品质的公园,到2019年全市公园总数达1090个,公园绿地服务半径覆盖率达90.87%,市民出门500米可达社区公园,2公里可达城市综合公园,5公里可达自然公园,深圳成为名副其实的“公园里的城市”。同时,在公园高标准建设了各类儿童游乐、体育锻炼、轻餐饮、书吧等设施。
近年来,市、区、街三级联动,为城市增花增色、增绿添美,共建成60条花景大道、30个花卉特色园、220多个花漾街区、440多个街心花园、300多个花园路口,新增立体绿化100多万平方米,种植各类观花乔木13.8万株。
为让市民更好地感悟自然之美,深圳大力开展绿道和郊野径建设,将山林海岸串联成网,共建成绿道2448公里、绿道公共目的地382个,打造了福田梅林绿道、罗湖淘金山绿道、南山大沙河生态长廊、盐田滨海绿道、龙华环城绿道等一批精品绿道。目前,市委、市政府又启动“一脊、一带、十八廊”(即一条山脊、一条海岸带、八条山廊和十条水廊)的山海连城计划,让城市与自然更融合、更亲密。
新建弱电管道3000公里消除“蜘蛛网”
城中村综合治理是推进城市精细化管理的重头戏。深圳于2018年启动新一轮城中村综合治理,对未纳入更新改造的1547个城中村,全面实施视频门禁安装、消防站建设、燃气进村、雨污分流、用电安全、食品安全、弱电管线整治等十大综合治理。
宝安区航城街道后瑞社区党委书记吴桂开介绍,后瑞社区与宝安国际机场一路之隔,过去的后瑞就像个丑小鸭,一直存在建筑老旧、配套欠缺、环境脏乱差等问题。经过近两年的城中村综合治理,后瑞社区环境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打造成“湾区门户、临空都会、山海新城”。
综合治理中,深圳对各类架空管线实施下地上墙,对排水管网进行雨污分流,新建弱电管道3000公里,彻底消除“蜘蛛网”和污水横流乱象。
探索为市民打造唯一“市民码”
深圳市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副局长王耀文则介绍了“以城市大脑赋能城市治理体系的智能化和精细化”的情况。深圳目前大力推动“政府管理服务指挥中心”建设,通过汇聚和分析各方的数据,打造深圳市新型智慧城市形态下的“城市大脑”,为市领导和各区、各部门提供“一图全面感知、一键可知全局、一体运行联动”的智慧化管理服务能力,助力城市治理从“经验治理”向“科学治理”转变。
指挥中心已完成基础支撑环境的部署,接入了全市63套系统,汇集各部门100多类业务数据,25万多路视频数据,接入了全量三维可视化地图,融合了以网格化管理为基础的“块数据”智能底板,实时感知城市的人口热力分布、各类城市部件和各类的服务设施。
另外,深圳将着手打造公共服务的一码通行体系。借鉴防疫工作中健康码的应用经验,将探索为每个市民打造自己唯一的“市民码”,作为新型信息化条件下政府公共服务的电子凭证和信息关联载体,连接深圳现有的各大政务服务平台,比如说政务服务网、i深圳、12345热线等,全面连接各个区各个部门的政务服务资源还有社会的公共服务资源,让深圳市民可以真正做到一码通行全城,让电子证照得到更加广泛的应用。
采写:南都记者 张小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