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协副主席钱学明。 受访者供图
人物名片
钱学明
毕业于同济大学给水及排水工程专业。历任广西桂林市政协副主席、民建桂林市主委,广西南宁市副市长、民建广西壮族自治区副主委。现为全国政协委员、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协副主席,民建自治区主委。
今年是脱贫攻坚的决胜之年,广西仍有8个贫困县未脱贫。面对疫情的冲击,广西上百万农民工亦可能遭遇失业返贫的危机。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南都专访全国政协委员、广西政协副主席钱学明。长期聚焦脱贫和改革实践的钱学明建议,当下脱贫攻坚最大的问题是要保障贫困户的收入。
他亦在今年的建议中呼吁,在后脱贫攻坚时期,要巩固脱贫攻坚的成果,亟须关注并解决农村“一老一小”两个问题。具体而言,在“县乡医疗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基础上,加快推进农村医养融合步伐,保障留守老人的医疗养老服务质量,同时推动“教育上浮”,提升留守儿童的教育质量。
谈脱贫攻坚:
目前最大的问题是要保障贫困户的收入
南都:今年是脱贫攻坚决胜之年,广西目前还有8个贫困县没有脱贫,困难在哪?
钱学明:地方确实面临一些难题,比如异地搬迁后如何解决就业?产业扶贫如何持续?尤其是受到疫情影响,贫困户的就业如何保障?从脱贫攻坚的角度来讲,现在最大的问题就是要保障贫困户的收入,这是目前压力最大的。受到疫情、中美贸易摩擦等影响,国际订单和一些国内订单有所下降,导致复工的水平无法达到百分百,而广西有500多万人在广东打工,势必会受到影响,可能导致一些贫困人口就业脱贫后因为失业再次返贫。
南都:有何解决对策?
钱学明:西部这样的农民工很多,近期国家又重提西部大开发,我们更应该注重产业的境内转移,尤其是国家层面要对加强东中西部协作给予政策扶持,让更多东部地区产业转移到西部地区去,让西部的贫困人口能在家门口就有就业机会。解决贫困人口就业还要更加注重第三产业的发展。以往农民工去第二产业就业的占多数,但其实第三产业仍有大量的就业需求。比如家政服务业还有大量的潜力有待释放,这也需要在宏观设计上做好产业的引导和对接。
南都:你曾表示脱贫攻坚的关键是教育和医疗,要“教育上浮医疗下沉”,怎么理解?
钱学明:教育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治本之策,可以说扶贫教育无小事,唯有改革是出路。
“教育上浮”就是为了解决留守儿童的问题,前几年国家在乡村建留守儿童寄宿制学校,我建议应该在城市多建“打工子女寄宿制学校”,让孩子跟在父母身边接受教育,确保“成人又成才”。这对铲除穷根至关重要。同时,还要适当因地制宜进行教育上浮,也就是如果乡镇初中办不好,就应当上浮到县城来办,让农村里的孩子都能去城里接受更好的教育。
我们民建广西区委从2009年开始就有尝试,选送一批贫困山区的孩子到县里读初中,初中读好了就能顺利考入高中,读了高中就极有可能改变他们的命运。当时,最初那一批16个班、800个孩子,进入一本二本大学的比例是百分之八十四,效果不错。
南都:怎么理解“医疗下沉”对脱贫攻坚至关重要?
钱学明:我们面临的现实困难是,过去十年医改导致基层医疗资源缺失,医生往上走后沉不下去。乡镇卫生院招不到医生,老百姓看病也被迫往“上”走,到县里市里甚至到省里看病。一方面乡镇一级医疗服务能力倒退,另一方面老百姓需要付出更高额的费用。
就此,我2014年在全国政协会议上提交了“县乡医疗卫生服务一体化改革”的提案。广西上林县很早就按照我的提案建议,成功开展了县乡一体化改革。早在2017年,国家已经明确要求各地推进“县域医共体”建设,目前最大问题是各地推进改革工作大多没有做好,需要加快转变县级卫健部门职能,确保此项改革得到推进到位。
南都:要如何保障脱贫攻坚成果?
钱学明:在解决绝对贫困的问题后,要避免已脱贫的再次滑落到贫困中,关键还是要解决养老和教育问题。所以,今年我的建议是要着重关注“一老一小”两个群体。除了上述对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建议,我也希望各地在实现“县乡村医疗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基础上,加快推进农村医养融合步伐。由乡镇卫生院院长兼任养老院院长,缓解“医院不能养老、养老院不能医”的现实难题。同时,推进乡村集中居住、分户生活,实现家庭自理、医疗卫生机构服务与社会救助相结合,满足贫困地区农村老年群体对生活照料、医疗服务和亲情关怀等不同层次养老需求。
谈职业教育:
建议人社部“点单”教育部“上菜”
南都:近期人社部发布了10个新职业,对于中国现阶段的职业教育发展而言,能不能快速适应市场需要?
钱学明:职业教育目前无论是公办学校还是校企合作办学,质量仍有上升空间。问题就出在培养供给和市场需求的对接上,一个是专业匹配度不高,一些单位紧缺的人才招不到人,有的则是培养了很多但用人需求不多,导致专业供需不对称。一个是人才素质有待提升,一些学生拿了毕业证书到了企业,企业发现不好用。
南都:原因出在哪?
钱学明:这跟我们的招生制度有关,跟培养学生费用的分配制度也有关。国家相关经费都是以“补人头”为主,因此公办学校考虑的一般是哪些专业容易招到人,哪些专业培养的成本低,可能学校招生的时候就有了自己的倾向,而不是真正能够满足社会需求。
培养成本高的专业,学校、企业也都不愿意花钱培养人才,导致一些专业人才紧缺。由于利益关系不一致,学校和企业之间难以形成真正合作,并通过校企合作、实现产教融合。因此,目前学校培养出来的人才离工厂、企业的标准还有差距。
南都:职业教育要如何更进一步?
钱学明:最终还是要回归到供求关系上来。现在职业教育的问题在于,80%的职业教育学校归属教育部门管理,20%的职业教育学校归属人社等其他部门管理,学生的培养是各部门自己点单、自己做饭、自己把饭做完吃。因此,我希望两个部门根据职能明确分工,形成供需匹配机制。
具体而言,就是由人社部代表市场对需求摸底来当甲方,教育部专注人才培养做乙方,甲方要加强对乙方的监督和验收。学生毕业到了企业后,人社部门要再评估,哪些专业办得好,哪些专业办得不好。人社部门还要给教育部门提出要求,一些专业一直办不好,要考虑减少招生甚至取消学校的办学资格。
另外,要让企业也参与办学,大企业有培训能力,在校企合作产教融合上具有天生的优势也有内在需求,但他们冒着培养人才之后被挖走的风险,自然就没有培养的动力。
谈教育公平:
无法上网课的孩子数量有限
更担忧网络的负面影响
南都:一些贫困山区的孩子可能没有手机,网络时代是否会加剧教育资源分布的不平等?
钱学明:经过调研发现,贫困山区的孩子没有手机的问题,倒不是很严重。从全世界来讲,4G网络做得最好的应该是中国。尤其是在贫困地区脱贫攻坚中,很重要的一环就是信息化普及,要路通、电通、网络通。
目前,各地农村网络覆盖已经基本没有问题,智能手机的普及率也已经很高。一些学校教室里也有智能黑板,在教室里通过大屏幕也能上网课。所以,我最担心的并不是网络带来的教育不平等,而是现在网络环境复杂。
这些贫困山区的孩子,很多都是留守儿童,如果没有家长、老师的正向引导和有效管理,上网课不仅效果不好,还会有负面影响。所以,如何正确加强引导和管理是关键所在。
南都:近段时间学区房再度被炒得火热,你怎么看?
钱学明:早些年,国家财力有限,对教育投入相对不足。为了提升教育质量,过去20年里办了一批像实验学校这样的标志性学校。几十年后到了今天,学校之间硬件条件差不多,但唯独师资这一块却很不一样。
大家都想去有好师资的好学校,就只能择校;为了促进教育公平,又想了一个办法划片招生,原来一个学校划一片,后来又搞成几个学校划一片再摇号。这就有了所谓的“学区房”。
这看似是为了解决问题,但其实都是下策,是一种所谓的“形式公平”。“择校难”的根源是教育资源就不均衡,不解决这个问题,再如何摇号都是不会公平的。
南都:怎么能让疯抢学区房退烧?
钱学明:首先办学理念就要改,义务教育办学要从以往的标杆制改为均衡制。其次要通过体制机制设计,对教育资源分布的调配进行改革。比如,为了均衡配置优秀教师资源,可借鉴NBA“工资帽”办法,将教师工资总额与学校招收学生数量直接挂钩,促使学校只能搭配使用高、中、低不同工资水平的教师。优秀教师要想得到高工资,只能选择到具有高工资岗位的学校任教,进而实现不同学校都有优秀教师均衡化分布。同时,还要鼓励最优秀的校长,要到困难最大管理难度最大的学校去。
声音
经过调研发现,贫困山区的孩子没有手机的问题,倒不是很严重。从全世界来讲,4G网络做得最好的应该是中国。我最担心的并不是网络带来的教育不平等,而是网络环境复杂给孩子带来的负面影响。
——全国政协委员、广西政协副主席钱学明
南都记者 蒋小天
实习生 乔燕薇 发自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