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发生在校园里的金融诈骗、裸贷等事件层出不穷,提高在校学生金融素养、推动金融教育进入国民教育体系迫在眉睫。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中国人民银行广州分行行长白鹤祥在今年的两会中提议,修正《义务教育法》,为全面推进金融知识纳入国民教育体系提供法律保障。建议将金融知识纳入义务教育必备的基础知识和素质技能,构建金融知识纳入国民教育体系的长效机制。
目前存在四个方面不足
2013年以来,人民银行等金融管理部门协同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大力推进金融知识进课程纳入国民教育体系试点工作,试点省份从开始的广东、山西、福建、上海逐步拓展。虽然取得阶段性成果,但是作为一项长期性、系统性的工作,还存在诸多不足。白鹤祥在议案中指出,目前主要存在缺乏全国统一规划、覆盖面不足、工作的保障力度不够,以及教学效果评估机制不足等四方面问题。
白鹤祥提到,在全国统一规划方面,各省试点均是自下而上开展探索,各地工作标准不一,工作进度不一,工作成效存在较大差异;而在工作的保障力度方面,教材的编写、教师队伍的培养、资金保障等方面依然存在很大的缺口。并且存在资源分布不均的问题,越是发达地区,金融知识进校园的资源越丰富,贫困和欠发达地区则相反,间接也造成新的教育不公平。
尽早建立长效机制
白鹤祥表示,全面推进金融知识纳入国民教育体系,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一环。我国义务教育以素质教育为目标,诚信教育是德育教育的重要方面,金融活动与诚信的价值观一体两面;金融技能是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金融知识应该成为培养青少年基本素质的重要内容。
在修正《义务教育法》的同时,白鹤祥进一步建议,建立以教育部和人民银行牵头的工作协调机制,研究制定《金融知识纳入国民教育体系规划纲要》作为《义务教育法》修正内容的配套制度,明确金融知识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工作的指导思想、主要任务、实施步骤、保障措施,明确政府部门、金融机构、社会组织、学校等在这项工作中的权利义务。
对话
南都:与国际相比,我国目前的金融教育处于什么水平?还有多大的差距?在金融知识纳入国民教育的探索上,哪些国家的经验可借鉴?
白鹤祥: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带来消费者金融素养快速提高。在将“财经素养”作为测评内容之一的PISA测试中,上海中学生代表中国连续两届三科取得第一。但是,上海只能代表教育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我国中小学财经素养教育整体上仍然较为薄弱,尤其是中西部偏远地区。目前我国财经素养教育都还处于初始发展阶段,急需更多的关注和大范围的普及。
推广和普及财经素养教育,是世界各国提高公民金融知识和财经素养水平的一致做法。美国1994年就在其联邦中小学教育法案修正案中,将个人财经知识教育纳入课程安排。2011年还将财经素养教育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目前,全世界已有美国、英国、澳大利亚、日本等20多个国家将财经素养教育作为国家战略纳入国家基础教育体系,通过学校财经教育缩小青少年的财经素养差异。
南都:在推进广东地区金融知识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工作中,人行广州分行进行了哪些探索?成效如何?
白鹤祥:2014年以来,人民银行广州分行积极建立健全金融知识普及教育的工作协同机制,联动相关金融监管部门和教育行政部门。通过制定教学规划、编写教材、组建金融行业志愿者教师队伍、开展教学评估等措施,扎实推进“‘南粤金融 春风化雨’——金融知识普及暨国民金融素质提升工程”,在全省中小学开设系统性的金融教育课程,探索出“校本课程”“金融选修课”“校园诚信银行”“广东金融读书角”等特色举措。截至2019年底,累计覆盖中小学约1700所,开课超过1万次,受益人数约92万人次。
南都:您对于加强对贫困和欠发达地区的金融基础教育有何建议?
白鹤祥:解决金融教育资源分布不均的问题,除了需要国家综合国力提升外,现阶段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是加强金融教育的顶层设计和统筹规划;二是加大对贫困和欠发达地区金融教育资源投入;三是加强教育行政管理部门与金融管理部门合作,更好地借助金融行业的力量,借助科技的力量,向薄弱地区提供金融教育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