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国人大代表、广东省卫生健康委主任段宇飞:

抗疫“广东打法”可圈可点 将建省级公共卫生医学中心

来源:南方都市报     2020年05月27日        版次:GA08    作者:王道斌

全国人大代表段宇飞。 南方日报记者 王辉 摄

5月23日,国家卫健委通报,5月22日 0-24时,31个省份(含兵团)报告无新增确诊病例;无新增死亡病例。这是自1月23日以来,全国范围内新冠肺炎首次零新增。疫情防控工作进入新常态,作为经济大省的广东,如何在落实防控举措的同时复工复产,将受疫情影响耽搁的时间追赶回来,备受关注。

当天,南方都市报专访全国人大代表、广东省卫生健康委主任、党组书记段宇飞。这位广东省卫生健康领域的掌门人,详解抗疫期间的广东成果和经验,也透露了下一步广东加强公共卫生建设,增强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能力的策略思路。“广东将建设一个引领全省、医防融合、平战结合、急慢兼顾、医教研一体的省级公共卫生医学中心。解决广东卫生健康资源总量供给不足、结构不合理等突出问题,推动卫生资源向粤东粤西粤北倾斜。”

  抗疫广东经验 

中国-世卫联合专家考察组多次表示“震撼”

广东自1月14日报告首例临床观察病例以来,先后经历了湖北输入疫情防控、境外输入疫情防控、境外疫情输入引起的本地疫情防控三个阶段,目前已进入常态化防控阶段。无论哪个阶段,广东都是以超常的规格组织指挥疫情防控工作;超常的力度外防输入、内防扩散;超常的要求加强重点人群、重点区域、重点环节防控;超常的力量全力组织救治患者。

段宇飞表示,在疫情防控过程中,广东有很多做法可以总结推广。比如在核酸检测方面。广东贯彻落实国家“应检尽检、愿检尽检”精神,通过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检测能力和发挥第三方检测机构优势提升全省检测能力。我省检测机构从初期的92家医疗机构、37家疾控机构增长到176家医疗机构、53家疾控机构,第三方检测机构从最初的6家增长到28家,日检测能力增长到23.5万份。截至5月19日,我省累计检测核酸1183万份。通过核酸检测可以及早发现确诊病例、无症状感染者,精准找到并控制传染源,是最有效的方案。

治疗端,广东的做法同样可圈可点。

广东针对不同阶段救治工作的主要矛盾,不断探索,形成广东方案,有效保障了患者的生命安全。专家组“3+1”工作机制、感控专家大讲堂、感控督导员制度得到肯定和报道;“省级远程会诊”“省级高水平专家巡诊”“高水平医院对口驻点工作”等均被总结为“广东经验”,在全国推广。2月18日-23日,中国-世界卫生组织联合专家考察组来粤考察期间,对广东疫情防控工作给予高度评价,多次使用“震撼”等词汇表示肯定与赞扬。

  后疫情时代 

防反弹任务仍然艰巨 还不能松一松、歇一歇

目前,境外疫情仍呈大流行趋势,预计新冠肺炎还会与人类共存很长时间。虽然广东防控形势向好态势进一步巩固,疫情风险整体不高,但未来出现散发病例和聚集性疫情的风险仍然存在,防疫情反弹任务仍然艰巨繁重,并不代表防控措施可以松一松、歇一歇。

他表示,常态化防控框架下,仍需严格落实相关举措。比如把好口岸关,保证从国门到家门全程闭环管理;再比如把好社区关,尤其对城中村等流动人口聚居地要落实社区网格化管理,做好重点地区来粤人员的健康服务管理。对于重点场所,也要持续关注;再就是要加强学校、精神卫生机构、公安司法监管场所、社会福利和养老机构的管控。

一旦广东出现本土病例和聚集性疫情,将按应急预案迅速组织应急处置工作,做到及时发现、快速处置、精准管控、有效救治。要加大监测力度,发挥发热门诊、零售药店、诊所哨点监测作用,落实“四早”。科学精准地将涉疫防控区域范围划定至最小单元,对涉疫场所科学采取管控措施。精准排查锁定涉疫人员,落实分类管理,对密切接触者实行集中隔离,对一般接触者实行社区健康管理。

  公共卫生建设 

建快速响应应急队伍 实现省市县三级全覆盖

17年前,广东首发非典型肺炎。非典疫情使得广东卫生应急体制机制建设从无到有。

这次新冠肺炎疫情,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一次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未来广东卫生健康特别是公共卫生工作,要着力从改革完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和重大疫情防控救治体系下功夫,实现卫生应急体系建设从有到强。

“我省将建设一个引领全省、医防融合、平战结合、急慢兼顾、医教研一体的省级公共卫生医学中心,着力解决我省卫生健康资源总量供给不足、结构不合理等突出问题,推动卫生资源向粤东粤西粤北倾斜。同时,广东将通过粤港澳大湾区带动粤东粤西粤北公共卫生服务和医疗水平的提高”。

在公共卫生人才队伍建设方面,广东也已出台了具体的举措。稍早前的3月26日,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我省公共卫生人才队伍建设的若干措施》的通知,拿出15条硬招实招,对全省公共卫生人才队伍体系进行全方位、多领域、多层次完善补强,为全省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提供卫生人才保障。广东将加大疾病防控专业技术人才培训培养力度。依托省、市、县三级疾控中心,统筹各级公共卫生机构、医疗单位和相关部门人才资源,建设公共卫生快速响应应急队伍,实现省、市、县三级公共卫生快速应急响应队伍全覆盖。

  代表履职 

建言完善疾控体系建设 提高应对重大疫情能力

5月22日上午,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在疫情防控中,公共卫生应急管理等方面暴露出不少薄弱环节,群众还有一些意见和建议应予重视。”

作为一省卫生行政部门的主官,同时作为一名全国人大代表,段宇飞主任在22日分组讨论政府工作报告时,就做了《关于完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提高应对重大疫情能力的思考与建议》的主题讲话。而此次全国两会期间也将向大会提交《关于完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提高应对重大疫情能力的建议》。

目前,疾病预防控制法规与实际工作需求存在差距。比如,卫生应急相关法律、法规、预案、标准规定的工作程序不清晰,规范要求不衔接,操作性不强。再比如,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流行病学调查法律赋予的权力有限,经常碰到调查对象不配合而影响信息准确性等。

段宇飞表示,完善和修改相关法律法规,进一步明晰地方政府、上级卫生行政部门、疾控机构在疫情处置方面的权责,明确疾控机构在疫情调查和处置方面的法律权限,提高公共卫生应急事件处置效率。

他在建议中指出,要理顺各级疾控中心的职能,做到职责清晰、分工明确,国家和省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加挂公共卫生研究院和公共卫生临床医学中心牌子,负责疾病 监测、预警和风险评估,公共卫生研究和技术研发以及传染病临床救治,达到防、治、研相融合的局面。要把加强疾控体系提高到关系国家安全的高度,在人员编制、人员待遇、工作经费、运行经费等方面充分保障。加强疾控系统卫生应急队伍建设,要有专门的编制,实行准军事化管理。

在省、市、县三级疾控网络建设上,省级疾控中心重点提升重大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能力、实验室一锤定音检测能力;市级疾控中心重点发展区域监测、评估、预警和现场处置能力;县区疾控中心重点加强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处置能力、实验室快速检测与甄别能力。还可以推进跨省区域性疾控中心建设,可以考虑在我国不同区域以某个省疾控中心为基础建设区域疾控中心,提高区域疾病监测、预警和应急处置能力。

采写:南都记者 王道斌 通讯员 粤卫信

手机看报
分享到:
返回奥一网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