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铁道部新闻发言人王勇平
互动体验请扫码
5月20日下午,在疫情防控常态化的背景下,全国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新闻发布会举行。大会新闻发言人郭卫民在回答记者提问中表示,围绕抗击疫情,中国组织了多层次、多渠道、高密度的权威信息发布活动,新闻发布会的数量、规模、形式创新都是前所未有的。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在北京、武汉两地多次召开了新闻发布会,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湖北省每天都举行新闻发布会,中央有关部委、许多省区市都组织了密集的新闻发布活动。如北京、上海、广东每天都有发布会,及时发布权威信息,回应公众关切,为打赢疫情防控的阻击战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这些新闻发布会有什么特点与亮点?南都大数据研究院通过发布会时长地点、嘉宾身份和发问媒体属性等维度,还原1月22日到5月5日104天里,由国新办(包括北京和武汉)、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和湖北省疫情防控指挥部所举办的247场新闻发布会。
两会期间,南都大数据研究院将围绕信息公开展开系列研究报道,敬请关注。
A
不松懈
平均每场近1小时,多次5G网络连线发布
2020年1月22日,国新办邀请国家卫健委副主任李斌、中国疾控中心主任高福等4名嘉宾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控工作有关情况,正式拉开疫情新闻发布会“日更”序幕。同日,湖北省疫情防控指挥部也在武汉召开第一场疫情防控发布会。直到5月5日,104天时间,每天都有新闻发布会,平均每天2.3场。其中,国新办、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在北京举办了146场发布会;在武汉举办的发布会为101场,其中10场由国新办召开,其余则是湖北省疫情防控指挥部所组织。
247场发布会总时长超过236小时
南都大数据研究院梳理发现,2月15日和3月5日,均在同一天内分别在北京和武汉召开了4场新闻发布会,数量最多。直到发稿时,疫情新闻发布会“日更”的节奏还在持续。发布会多次采用5G网络连线方式进行。例如,2月15日至3月31日期间,国新办在武汉举行10场视频连线发布会回应媒体提问。湖北省疫情防控指挥部所组织的发布会也是邀请记者通过线上视频方式远程提问。而且,国新办连线武汉的两场发布会全程以英语进行,另外245场新闻发布会均为中文,且全文和全过程视频都在网上公布。
247场发布会总时长超过236小时,平均每场发布会时长为57分40秒。此外,据各场发布会文字实录显示,总字数最多一场19677个字,最少一场2029字,平均每场的字数为9062个字。其中,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发布会有一场图文实录显示时间为2小时42分38秒,耗时最长;湖北省新冠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指挥部的一场发布会,视频实录显示为22分12秒,时间最短。
“毫不放松抓好常态化防控工作”
疫情防控逐渐取得阶段性成效,南都大数据研究院观察发现,在新闻发布会上,对“不放松”的提醒从未间断。例如4月26日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主持人米锋确认当天“武汉在院新冠肺炎患者清零”的好消息,但同时提醒各地克服麻痹松懈思想,继续坚持及时发现,快速处置。在5月3日发布会上,主持人通报前一天全国现有确诊病例连续11天下降;新增无症状感染者12例,“为通报以来最低”,随后提醒各方要始终保持高度警惕,“毫不放松抓好常态化防控工作”。
5月5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司局级)迎来第100场新闻发布会。在北京协和医院援鄂医疗队代表介绍完相关情况并回答8家的提问后,主持人米锋表示,从正月初三到立夏,“共有266位嘉宾在发布台上回答了大家提出的1190个问题”。
B
覆盖广
逾600人参与发布,部级官员59人
在247场发布会中,有逾600名嘉宾参与发布。
发布人中大部分为官员。副部级以上官员有59人,更包括两部委一把手。其中,国家卫健委主任、党组书记马晓伟分别于1月26日在北京、2月28日和3月31日在武汉三次出席了国新办组织的新闻发布会。而文化和旅游部部长雒树刚在4月30日向全国人民介绍“五一”假期旅游提示和防疫知识。
发布会上透露众多重要信息
相关官员来自国务院下属的46个部委(局)和其他单位。其中,国家卫健委(包括下属的中国疾控中心、中医药管理局)有43人,共114人次参加了发布会;交通运输部(包括民航局、邮政局)有36人次参加了发布会;农业农村部则有30人次参与新闻发布会;中国人民银行(包括国家外汇管理局、证监会和银保监会)共28人次出席。
发布会上透露了众多重要信息。例如在3月6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卫健委医药卫生科技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郑忠伟介绍了疫苗研发的方向、种类、问题和进度;商务部部长助理任鸿斌在4月10日的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通报,网上广交会将于6月中下旬首次举办。
11位新闻发言人参加14场发布会
值得注意的是,共有11位新闻发言人参加了14场发布会,其中国务院国资委宣传局局长夏庆丰出席了3场,而国务院国资委的彭华岗秘书长和交通运输部的吴春耕主任则参与了2次。之前“硬核”念出中奖网友ID的国防部发言人吴谦,也在3月2日的发布会上抛出“军民团结如一人,试看天下谁能敌”的金句。北京市卫生健康委新闻发言人高小俊则在4月12日的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介绍了北京市开展爱国卫生运动的相关情况。
从出席次数来看,湖北省疾控中心副主任李阳共出席57次湖北省疫情防控指挥部的发布会,是被邀请最多的发布人。其次是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研究员冯录召,14次在发布会上回答了媒体的提问和介绍疫情期间的健康知识。国家卫生健康委医政医管局监察专员郭燕红和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医疗救治专家组成员、科技攻关专家组成员、北大第一医院感染疾病科主任王贵强则各自出席10次。湖北省政府副省长、省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控指挥部副指挥长杨云彦一共出席了8次,是参与次数最多的副部级官员。
除了官员,也有不少专家和基层工作者坐到了发布台前。例如10次出席的北大第一医院王贵强主任,北京市朝阳区奥运村街道办事处南沙滩社区党委书记张驚制和上海市杨浦区大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刘辉等。
新闻发布会上的“网红”
“网红”也走上了前台。除了吴谦大校,疫情发生后通过微博记录武汉街头点滴的外卖骑手“老计”吴辉在镜头前接受了多家媒体的提问。多次在线上线下科普疫情防护的相关知识、并和中国驻美大使崔天凯“约酒”的网红医生张文宏也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发布会上分享了他在疫情中的所感所思。
此外,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从4月29日开始,陆续邀请30名援鄂医疗队的相关医护人员参与专场发布会,其中包括北京医院、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和北京协和医院3支北京当地援鄂医疗队的代表。这3支医疗队的代表都由领队、医生专家和护理人员组成,回答了关于如何克服在武汉的困难、救援时难忘的瞬间以及救治患者独特的经验等近30个问题。
C
够透明
答问2000余次,复工复产关注高
在这247场新闻发布会中,媒体共获得2148次发问机会。其中,央媒提问次数最多,合共941次,约占总提问数的44%;其次是地方媒体,进行了571次提问,占比超过1/4。
提问次数最多的是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共被点名近500次。香港媒体中,香港中评社和香港经济导报双双发问超过60次。
南方都市报获得近30次提问机会
地方媒体方面,南方都市报获得近30次提问机会,提出了人工智能在抗疫防疫中的应用、“疾控大培训”的相关情况以及新冠肺炎救治和非典救治有何不同等问题。
记者们最关注什么?“防控”自然是重点,此外,“医护人员”、“医疗队”和“重症患者”同样牵动着各方的心,相关问题合共超过120个。南都大数据研究院梳理了所有问题中的高频热词发现,“复工复产”被提及的次数最多,尤其是从2月中下旬开始,多个部委的官员陆续走进多场发布会,专门介绍相关行业和领域复工复产的情况,并回答了多名记者的问题。而外媒,特别是欧美媒体则最关注“中医药”对新冠肺炎的防治效果,一共被提及20次。
专家观点
原铁道部新闻发言人王勇平说全国两会首场发布会打下抗“疫”烙印:
新闻发布从国家层面
体现了公开透明及时
5月20日下午,全国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新闻发布会以网络视频形式召开。原铁道部新闻发言人,中国传媒大学新闻发言人研究中心联合主任、中国新闻智库危机传播中心研究员王勇平一直关注并思考着疫情信息发布工作。昨日,王勇平接受南都独家专访时说,政协这场发布会在特殊时期、特殊的环境采取特殊的形式(网络视频形式)进行,从内容到形式都烙下了鲜明“抗击疫情”的历史痕迹。他评价中国新闻发布机制过去17年交了很多“学费”,从不成熟逐渐走向成熟。这次新闻发布机制采用分级设置,不仅能说得清楚、说得权威,实际上也是相关责任主体在向人民群众报告自己的工作,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
“把舆论导向工作放到应有重要位置”
据了解,新冠肺炎疫情新闻发布1月22日开始“日更”,如何评价疫情暴发蔓延期湖北政府信息公开情况?对此,王勇平直言,湖北在这次疫情暴发蔓延期的信息公开总体还是重视的,但前后两个时期重视程度不一样。初期暴露信息发布滞后和不严谨的情况,引发很大舆论风波。之后,把舆论导向工作放到应有的重要位置,及时发布权威信息,澄清虚假信息,公开透明回应社会关切,使这方面工作步入正轨,扭转了被动局面,维护了大局稳定。疫情初期舆论场上的信息纷繁复杂、真假难辨,此时不缺位、不失声是政府起码的责任,“我非常认可这次疫情新闻发布,从国家层面的新闻发布做到了公开、透明、及时”。
“分级设置确保说得清楚说得权威”
南都大数据研究院分析,疫情期间已有200多场发布会,600多名发布人出席,上至省部级干部,下至基层人员。如何看待此次疫情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发布会的设立,以及国新办和“疫情风暴眼”武汉的新闻发布机制?为何要设立分级设置,有何分工区别?
对此,王勇平表示,设立分级设置联防联控发布机制,主要是为了解决信息发布的权威性、及时性和准确性问题。各层级、各部门向社会发布与自身工作范围相关的信息,使宏观与微观类的、总体与局部类的、综合与专业类的信息发布,不仅能说得清楚、说得权威。这也是相关责任主体在向人民群众报告自己的工作,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实际上也是一种严肃的履职行为。正因为这样,才会出现高效率、高密度、高质量的新闻发布。
英文发布避免转译偏差向世界无缝传递信息
谈及此次疫情发布形式创新,如远程视频连线、英文发布会等,未来是否可以形成常态化机制?对此,王勇平坦言,此次疫情发布形式有诸多创新,既是客观情况所导致,也是新技术在新闻发布中成功运用。比如远程连线发布,主要考虑疫情风险防范,本身也是安全行为导向。疫情中的英文发布获得普遍点赞,认为是将中国经验、中国态度向世界无缝传递,避免了“转译”过程中的偏差。这些做法体现务实态度和创新精神,值得肯定和鼓励。至于是否形成常态化机制,应从实际出发,有些做法只适用于特殊的环境和场地,有些确实具有普遍意义的,当然应当坚持和推广。此外,改进和完善空间还很大,比如如何增强应对重大突发事件的舆情能力,发挥好地方政府主要领导第一发言人的作用,更好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还需要提升。按照现在发展趋势看,我们相信会越来越好,这点不容置疑。
南都记者 潘珊菊 实习生 王佳欣 发自北京
出品:南都大数据研究院
统筹:邹莹 潘珊菊
数据采集分析:陈泽然
实习生 王佳欣 梁晴 王凡
设计:刘寅杉 林泳希 林军明 何欣
技术:陈艳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