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山水民乐艺术团团员们在舞台上演奏。 受访者供图
北京山水民乐艺术团团员合影。
当熟悉的《西游记》主题曲前奏响起,演出团队却很特殊:演奏者有的看不见,有的肢体残疾,使用的均是二胡、古筝、竹笛、排鼓、扬琴等中国传统民族乐器。这段不到一分钟的视频曾火爆全网,演奏团队北京山水民乐艺术团是国内唯一残疾人民族器乐和声乐专职艺术团。团长刘继东告诉南都记者,走红之后,希望能让更多的人关注民乐,喜欢民乐。疫情期间,这支主要成员为残疾人的乐团贡献出自己的力量:他们将抗疫曲目排练出民乐版本,也为一线抗疫工作者捐款。一直坚持的音乐梦想也不曾终止:已经回到北京的团员们每天坚持排练,仍旧专注经典曲目,最近,他们打算排《刀剑如梦》。
照亮
这场突如其来的疫情,打乱了北京山水民乐艺术团的很多计划。以往,著名国乐艺术家方锦龙每年都会邀请他们前往广州、深圳等地举行专场音乐会。今年情况特殊,一切演出、音乐会“要么往后拖,要么取消”。
冲击很直接。“行业影响确实很大,从1月底到现在我们完全没有演出,只能靠直播赚点生活费。”团长刘继东告诉南都记者。不过,团员们都挺理解。“这是为了支持抗疫,等疫情结束,我们再重新想办法规划。”刘继东说,算上他自己,目前在北京的乐团成员只有5个,其余成员还分散在天南海北。
成员未聚齐,但他们对音乐的坚持仍在继续。“几个人在一起排排小节目,拍短视频发到网络上。”刘继东说,排练室里,团员们仍然像以前一样,一练就是好几个小时,每周五周六的固定时段,他们还会在网络平台直播。演奏曲目里,既有《潇洒走一回》这样的经典歌曲,也有《火红的萨日朗》等流行歌,二胡、古筝、竹笛……都通过这些中国传统乐器来演绎。
除此之外,他们还演奏了一曲特殊的抗疫曲目,《照亮》。该曲目由国乐艺术家方锦龙演奏,其子方颂评作曲,方锦龙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创作缘起是有感于疫情发生后,一线抗疫人员在最危险的地方用自己的温暖照亮着别人。
刘继东也有类似的感受,疫情期间,他从电视上看到那些奔赴一线的医护人员、部队、科研工作者等,觉得“心里酸酸的”。于是,当方锦龙向他推荐《照亮》,说山水乐团也可以编一个民乐版,为武汉加油时,刘继东欣然接受,花了一下午的时间排练出来并演奏。
“这是一首很鼓舞人心的曲目。”刘继东告诉南都记者,全国各行各业都在共同抗疫,乐团绝大多数是残疾人,想出钱出力,力量不大,想去武汉当志愿者,也当不上。所以,他们就用民乐去表达想为武汉加油的心愿。“想为中国抗疫做出自己小小的贡献。”刘继东说。
山水
刘继东很少主动提起乐团的“残疾人”标签,他说,“不想让大家一听就觉得,不容易啊,得帮帮他们。”他更希望大众的关注点放在音乐本身。
随着乐团专业度的稳步提升,近一两年来,这样的场景常常出现:音乐会时,观众先沉浸在曲子里,演奏完乐团成员起身谢幕时,观众们才发现,有的成员腿脚不便,有的成员有眼疾。“有的观众很惊讶,说原来是残疾人,我们心里听到反而挺开心的,给人家一种震撼。”刘继东回忆。
渐渐地,他们的民乐作品屡屡走红。家喻户晓的电视剧《西游记》主题曲《云宫迅音》是其中一首,被网友评价为“高能民乐”,迅速“出圈”。
鲜为人知的是,最艰难的时候,乐团的工资降到每人每个月1000来元,有时还不能按时发出。每天只能吃炖土豆、炒白菜,一个月就只吃一回猪肉。团里接不到演出,团员们生计成问题。刘继东开会给大家打气,说再坚持一阵子。没有演出的那三个月,就自己编曲、排练、拍视频。他们从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中的名曲入手,以传统民乐的方式改编,曲子上传到网络,“小火了一下。”刘继东向南都记者回忆,自那之后,找上门来的演出逐渐变多,乐团“又缓过来了”。
那是在2018年的夏天,发生在北京山水民乐艺术团的故事,刘继东用“起死回生”来形容。
从2012年正式创立北京山水民乐艺术团至今,这样的坎儿其实有很多,大大小小。刘继东说,山水乐团就像远处的山水,水有浪,会起起伏伏。乐团也是,有低谷,也有开心的时候。
2006年,刘继东到北京科技职业学院特殊学院教音乐,学生们都是残疾人。后来,学生们临近毕业,找工作四处无门。因幼年患小儿麻痹而腿脚不便的刘继东能体会到他们的感受,他想,那我们组个小乐队吧,不要放弃音乐。
“初生牛犊不怕虎。”刘继东形容那时的自己,没想那么多,他从学校辞职了。20多位残障人士,七八位健全人志愿者,和几个朋友一起在北京的郊区租了房子,添置二手的家具,这就是乐团初创时的样子。陕西、浙江……为了生存,刘继东带着乐团成员们辗转多地演出。2012年回到北京之后,他给乐团取名为“山水”,“就像山和水一样,我们干干净净地做音乐,干干净净地做人。”
风风雨雨有很多,夏天在西安,他们在酷热的废旧工厂待了三个月。冬天的北京,他们住在郊区平房,大风刮过,屋顶被掀开。如今回想,刘继东很坦然,他觉得,这是每个创业过程中都会经历的困难。“其实没什么,虽然我们工资不高,但大部分团员都在团里很多年了,吃住都在一起,就像个大家庭。”刘继东告诉南都记者,因为喜欢民乐,不想放弃音乐梦想,他们一直在坚持。
民乐
山水乐团没有指挥,因为有4个成员全盲,2个低视力。其他成员里,有的拄拐杖,有的坐轮椅,均有不同程度的肢体残疾。
“很多人说,你们没有指挥,怎么在一起合奏。”刘继东向南都记者介绍,团员们在一起最少五六年,多的更久,彼此之间有默契,只要一个呼吸,一个手势,或是拉衣服的动静,团员们就都明白,该从哪个节拍开始了。有视力障碍的成员看不见谱子,起初是由看得见的成员给他们读,后来是用软件把谱子转成音频,播放给他们听。每天,团员们都要练6-8个小时。
那首火爆网络的《云宫迅音》民乐版就是在这样日复一日的练习中诞生。刘继东回忆起筹备过程:当时,他们想排练四大名著里的一些名曲并拍摄视频。琢磨着琢磨着,敲定了《云宫迅音》,“曲子很经典,我们希望用民乐的形式演绎出来,引发更多人的回忆。”刘继东告诉南都记者。
原版《云宫迅音》中含大量电声音乐、管弦乐,刘继东得想办法既要尽量和原版保持一致,又要用民乐的形式表现出来。他们用二胡代替小提琴,排鼓代替电子鼓点,民族乐器中的笛子、二胡都上阵,每个人的声部也需要精心设计。
走红始料未及。“一下子涨了好几万粉丝。”刘继东回忆。有网友评价,“好听到浑身起鸡皮疙瘩。”刘继东很高兴,付出努力排练的曲目得到了认可。“我们都是残障人士,需要生存,越来越多的人知道我们之后,也能保障我们的基本生活。另一方面,说弘扬国乐有点太宏大,但我们因为喜欢传统民乐,一直没有放弃,希望能让更多的人知道,还有这么一群特殊群体在弘扬传统音乐。”刘继东表示。
回想起少年学习音乐的经历,刘继东说,相比西洋乐器,学习传统民乐的人数要少一些。成立由残障人群构成的乐团之后,他希望能尽自己的力量发扬民乐。
民乐并非没有听众。刘继东发现,自己在视频平台发布的民乐曲目很受年轻人的欢迎。这给了他启发,下一步,除了传统经典影视歌曲的改编,他还想接触新事物,研究动漫、二次元里的知名音乐并用民乐来改编。“希望能吸引更多年轻的孩子来学习、喜爱咱们的民乐。”刘继东说。
统筹:南都记者 向雪妮
采写:南都记者 詹晨枫
声音
我们都是残障人士,需要生存,越来越多的人知道我们之后,也能保障我们的基本生活。另一方面,说弘扬国乐有点太宏大,但我们因为喜欢传统民乐,一直没有放弃,希望能让更多的人知道,还有这么一群特殊群体在弘扬传统音乐。
——北京山水民乐艺术团团长刘继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