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机耕路将通 清江村生姜有了“出路”

广州荔湾区茶滘街为对口扶贫的连州山村修筑3.1公里路,带活一村经济

来源:南方都市报     2020年04月30日        版次:GA10    作者:赵安然

 

挖掘机正对新修的机耕路进行道渣平整。 通讯员供图

“我将多年丢荒的田地重新翻整,不仅多种了5亩生姜,还种了5亩花生,今年计划买一台小型犁田机,将外出务工的亲戚家的几亩地流转承包过来,明年可以扩种10亩面积,可以带来成倍的收益”。连州市星子镇清江村村民何文建盘算着今年的计划。这个机遇来自于清江村在扶贫工作队帮助修建的机耕路。2020年是脱贫攻坚决胜之年,近日,广州市荔湾区茶滘街为对口扶贫的连州市星子镇清江村投入扶贫专项资金19.8万元,修筑一条全程长3.1公里的机耕路,激活了村里“沉睡”的耕地。

山路难行,农产品“走不出去”

清江村委会位于星子镇的西部,现有农户533户2183人。“连州人一说起生姜,就会想到清江”。荔湾区茶滘街驻连州市星子镇清江村第一书记、扶贫工作队队长罗宇峰介绍,清江是丘陵半干旱地区,属于石灰岩地区,耕地大多在村后山一带,山上虽然欠缺水源,但土质肥沃,适合种植生姜、花生、百合等经济作物,经济效果一直很好。清江适宜种植生姜,在生姜销路好的年头,一家人一年可以收获一百多担生姜,这是清江人发财致富的主要经济作物。清江村出产的黄姜和茶籽油也是远近闻名的。

但清江村民面临最大的难题是,从村里到田地连接的是崎岖蜿蜒的羊肠小道,不能通车,村民去耕种、收获农产品都靠一条扁担挑去挑回,农业耕作开展比较困难。因此,过去村里还没有建设机耕路的时候,根本就不敢大面积种植生姜。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外出务工,村里种植生姜的村民越来越少,山上的良田逐渐成为“沉睡不醒”无人问津的荒地,“走不出去”“引不进来”成为了制约清江村农业发展村民脱贫增收的最大障碍。

修建一条机耕路解决耕作困难,提升农业生产效率,让清江村特色农产品走出深山,逐渐成为村民们的最大梦想。

工程过半,激发村民耕种热情

在脱贫攻坚决胜之年,对口扶贫清江村的荔湾区茶滘街驻村第一书记罗宇峰希望彻底解决当地经济发展障碍。他与村两委干部通过走访村民,征求村干部和村民的各方意见,结合实际情况,决定投入扶贫专项资金19.8万元修筑一条从坪山头至横岭,全程长3.1公里、宽度4米的机耕路。

4月2日,清江村委会冲头村后就响起隆隆机声,挖掘机正对新修的机耕道进行道渣平整,目前机耕路建设工程过半。

看着新挖掘开辟出来的机耕路解决村民荒田难耕的问题,村里群众喜不自胜纷纷点赞。修建机耕路,村民热烈支持,让罗宇峰信心更足。村民无偿让出少量耕地用于修路,机耕路的修建要跨过一个山岗,翻过山岗后遇到了一些比较厚实的岩石,耗费了很长时间,加重了施工成本,成本多了,预算却并没有调整,因为施工方也是清江村的一些村民,他们表示能为家乡做点贡献,不赚钱也要把这个事做了。“机耕路的修建,我们希望用有限的资源,实现覆盖面最广、收益最大的效果。”罗宇峰说。

“虽然修路还没有完工,但是已经大大提高了村民积极性”,清江村党总支部书记何和宗表示,该村的生姜、花生种植已由原来的520亩,发展到目前的1200亩,预期这条机耕路将对整个清江村的经济创收起到很大作用。罗宇峰期望,机耕路成为精准扶贫的“小康路”,带活一村经济,让深山的千亩良田重新焕发生机,不仅能够提升农业生产效率,也加速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

统筹:南都记者 吴璇

采写:南都记者 赵安然

实习生 邹美含 通讯员 荔宣

手机看报
分享到:
返回奥一网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