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民哀悼,表达敬意汇聚力量

来源:南方都市报     2020年04月04日        版次:GA02    作者:南都社论

今天,一个国家都沉浸在哀恸之中。为表达全国各族人民对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斗争牺牲烈士和逝世同胞的深切哀悼,国务院决定2020年4月4日举行全国性哀悼活动。在此期间,全国和驻外使领馆下半旗志哀,全国停止公共娱乐活动。4月4日10时起,全国人民默哀3分钟,汽车、火车、舰船鸣笛,防空警报鸣响。

新冠肺炎疫情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在我国发生的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一次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全民动员全民战疫,中国作出了巨大的牺牲。

作为最美逆行者,广大医务人员和防疫工作者英勇奋战在疫情防控工作第一线,其付出为和平时期所罕见。工作中一个细节上的疏忽、一次小小的意外,都可能被狡猾的病毒趁虚而入,就风险而言,医护人员、防疫工作者抗击疫情的一线被称为没有硝烟的战场,在病人插管等一些岗位上工作的医护被称为“敢死队”,其中并无夸饰。和平时期,可还有比这个更危险的工作?很多医护人员和防疫工作者因此倒在了岗位上,留下了无尽的哀思。

基层干部和志愿者的贡献与牺牲不应该被遗忘。为了织牢立体化的防控网络,大量基层干部和志愿者在一线坚守和奔走,从事着看似琐屑而不可或缺的工作,正是因为有他们在街头村尾严防死守,才降低了病毒入侵的概率,也是因为他们四处奔走筹集物资,疫情之下人们的生活才不至于陷入匮乏。而在疫情发生之后,也不断有基层干部和志愿者因感染或积劳成疾去世的消息传来。

对不幸因疫情而逝世的同胞需要永远铭记。“我一生为子尽孝,为父尽责,为夫爱妻,为人尽诚,永别了,我爱的人和爱我的人!”一位因感染而辞世的武汉市民的临终遗言披露后,让无数国人泪目。逝世的同胞中,谁不是人之父、人之子、人之夫、人之妻?也正是这些普普通通的一分子,成就了一个国家的强大与坚韧。不久之前他们还在我们中间,一起歌吟笑呼,共享人生的平淡与快乐,一瞬之间,肆虐的病毒像风一样卷走了他们,而声音和气息宛在……

任何付出都值得被感念,所有逝者都值得被铭记。近日,湖北省人民政府根据《烈士褒扬条例》和《退役军人事务部 中央军委政治工作部关于妥善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牺牲人员烈士褒扬工作的通知》精神,评定王兵、冯效林、江学庆、刘智明、李文亮、张抗美、肖俊、吴涌、柳帆、夏思思、黄文军、梅仲明、彭银华、廖建军等14名牺牲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一线人员为首批烈士。

毫无疑问,评定烈士是默哀,也是在致以崇高的敬意。今天,全民哀悼则是启动国家机器,以一种肃然的公共仪式对因疫情而逝去的所有生命表达最高尊重。汶川大地震之后,设立国家哀悼日、降半旗、全民默哀3分钟等一系列活动,已经让我们深刻认识了这种公共仪式的价值。

纯净情感、凝聚共识向来被认为是公共仪式最重要的职能。一位社会学家把民族国家称之为“想象的共同体”,“因为任何民族成员都不可能认识他们大多数的同胞,或听说过他们,然而,他们相互连结的意象却活在每一个成员的心中。”而作为公共仪式,在国家哀悼日全民一起哀悼就是一种最好的“相互连结的意象”,所有人都会在强烈的情感共鸣中切实感知自己是社会中有机的一部分。在这个时候,国家不再只是一个“想象的共同体”,转而成为“现实的共同体”,共同体内每一分子都会知道,只要你不沉沦,国家就会充满力量,哪怕面对再大的灾难。

今天我们一起默哀,为了逝者,也为了我们的明天。在这场公共仪式中所凝聚的共识和汇聚的力量面前,没有障碍可以阻挡。

南方都市报App

手机看报
分享到:
返回奥一网 意见反馈
语音播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