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日,“新基建”赋能农业“加速度”的“云对话”在南方都市报广州总部举行。
“新基建不同于以‘铁公机’为代表的老基建,投错了项目是要打水漂的。请问投资界比较看好什么样的农业新基建项目?”网友陈先生的问题由南都记者现场代为提出,“接招”的是深圳前海君创基金CEO杨桓。
昨日上午9点半至11点半,一场围绕“新时代 新基建 新农业”——“新基建”赋能农业“加速度”的“云对话”在南方都市报广州总部举行。线上是来自北京、香港、深圳、广州等地的16位跨界行业大咖,围观的是40多位关注此议题的网友和媒体记者。这是南都云论坛第二场活动,首次尝试“有限”直播,嘉宾网友互动热烈。
此次云论坛由广东省农业农村厅指导,南方都市报、广东农产品“保供稳价安心”数字平台主办。
新农业如何与新基建结合?
农业新基建的“底座”是数字化
打造数字化农业,是农业新基建的重要内容之一。在此次论坛上,无论是运营商、投资机构,还是农业企业,数字化、数字经济均是其关注的焦点。
作为运营商,中国联通广东省分公司党委副书记、副总经理冯华骏认为,国家大力发展“新基建”,实际上是要打造数字化转型的“底座”。“当前数字化转型已成为全社会共识,它需要一个强大的底座,就像跑车要在高速公路上跑。要实现全社会更快的数字化转型,就需要一个良好的新型基础设施。”
新农业如何与新基建相结合?冯华骏提出,首先是要抓住当前新基建的重大机遇,夯实5G基础设施的基础。“5G居于新基建7个重点项目的首位,这是围绕新基建最大的一个底座。”
冯华骏认为,在新基建的新环境下,要以工业化生产的眼光来看待农业发展,将农产品像工业产品一样组织生产方式进行生产。“利用大数据、云计算、AI技术等解决农业低、小、散的难题,成为农业转型升级的一个重要契机。”
同时,要发挥好数据驱动的作用。冯华骏表示,过去农业是“靠天吃饭”,依靠经验管理,但未来这种生产方式将会被数据管理、数据预测逐步替代。“从农业的生产、经营、管理和服务等各个环节要实现数据全贯通,实现精准种植、供需有效对接、数字化全程管理。”
“大数据对于从事农业深加工的企业很重要。”东凌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赖宁昌也提到,农业加工以及农业商场,过去都是靠天吃饭,依赖的都是自己的经验。“现在来说,农业数字化将推动农业产业销售模式领域的转型和升级。”赖宁昌说,农产品加工企业,特别是新建产业园的模式,怎么应用网络大数据或者AI云计算来打造数字化商场、数字化流通、数字化金融以及数字化销售均值得关注。
深圳前海君创基金CEO杨桓则表示,农业板块之前有很大的数字经济短板,之前农业板块很多基础设施建设不足,在新基建浪潮下,将有很大机会加速农业数字化、智能化、专业化发展。
杨桓从投资机构的角度分析,之前很多机构不敢投农业,主要由于在农业方面,难以像投工业或者制造业一样,全链条、完整地寻找到非常对称的信息数据。而新基建打通了农业数字化,不仅可以解决农户和企业主自己的生产决策,对于外部投资机构来说,也有了更好的数据溯源,对合理地评估农业项目提供了更多依据。
杨桓还指出,新基建也在赋能农业智能化,将智慧农业应用到农业生产中。物联网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等关键技术在落地推动过程中,对于整个农业生产效能、农业效率提升意义重大。“我们也看到各地对于智慧农业项目的迫切需求。”
新基建推动农业发展的着力点在哪?
首先要做高效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
深圳启赋资本投资合伙人刘永佳指出,新基建赋能农业转型升级,有重大战略意义和巨大市场前景。农业新基建,是实现数字农业、现代农村的基础保障。他预计,未来十年内,新基建将会大量催生农业领域的各种新业态、新模式、新技术应用。
新基建推动农业发展的着力点有哪些?刘永佳认为,包括三个层面:一是新型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如城乡分布式冷链、智能供应链体系建设、规模工业化种养基地建设;二是新数字技术在农业行业广泛应用,科技企业、农业龙头企业等主体主力参与,探索各农业场景+数字技术的可推广、可复制模式,以数字科技驱动创建“新模式、新平台、新生态”,实现农业要素数字化、农业生产智能化、农产品流通网络化;三是现代农村新民生工程,如推动省级农业全产业链数据中心基建、县域农业大数据基建,及远程医疗、在线教育、数字旅游、视频电商基地等数字乡村工程建设。
对于新基建推动农业发展的着力点,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规划研究院副院长方庆喆认为,首先要做高效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方庆喆说,5G数字化、智能化、线上化、个性化对于农产品的农贸产业结构和经济形态会产生巨大的影响——会极大提高农贸流通的技术含量,提高农业企业包括加工业的生产效率、供需匹配效率和客户服务体验。
方庆喆指出,农产品也是一种期货,农产品价格暴涨暴跌,很大原因是信息不对称导致。如何在种子、收货、仓储、运输、需求各个环节之间搭建数字化桥梁,加强大数据采集、共享、应用,实现信息公开、双向流通,促进农产品有效生产和流通组织,合理安排生产和储运,加强农产品冷链前置,促进农业生产和冷链场地、仓储、运输、农贸市场协作,是这一轮新基建需要政府部门、行业组织和城乡组织之间协作完成,最终实现农产品流通数字信息的流通以及各个环节的打通。
中科曙光环境资源事业部总经理王悦光指出,新基建包括两个层面,一个基础设施建设,二是行业应用。基础设施领域,包含了高性能计算、数据中心、高性能网络、新一代信息技术。疫情影响下,农业通过线上协同,已经降低了疫情对农业的影响,促进了农业数字化的协同。
农业新基建到底新在哪里?
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是新基建农业实践的核心
广东新希望新农业股权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赵亮认为,主要新在五方面:新材料、新技术、新模式、新工艺,以及新思维和新观念。
他举例说,通过新技术、新材料的运用,可以将原来一年或者两年才能建好的养殖基地,缩短到120天建好。也可以将原来消耗的水、土地均缩减1/3,把原来需要两个人的减少到只需要一个人,同时还能把产能提升一倍。“这都是大数据、互联网、智能化养殖技术的具体应用,降低损耗,提升生产效率。”
赵亮说,从消费端和加工端来说,对于大数据和互联网运用更加精准、庞杂。“我们通过冷链运输以及好的销售渠道让大家都买得到,这都是数据链、物流链和信息链很复杂的一个综合运营过程。”赵亮认为,新基建和农业技术的适用,取决三个重要要素:一是资源高度集中,二是生产的标准化,三是生产规模的扩大化。
正大集团广东区资深总裁杨军也指出,应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技术,对食品安全保障实现可追溯,是新基建领域农业实践的核心。“当前食品安全可追溯是市场的大发展方向,将来可通过可视化手段,更直观地让消费者跟农产品进行互动,百姓幸福感可以提升。”
同时,建立全产业链模式,对农业“新基建”建立产业集群有着重要意义。杨军以猪的养殖为例解释称,正大建立一个从种源、养殖、屠宰、加工到物流等环节的全产业链,既可以确保食品安全,又能有效防范行业风险。
北京一亩田新农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兼CEO邓锦宏认为,新基建对于农业来说,最大的变化是产地。邓锦宏指出,批发市场承担了集散、定价、二次包装、周转的价值,短期不会随着新基建的变化带来太多的变化,但是新基建在产地市场会有更大的作用,并且是立竿见影的作用。
邓锦宏说,目前国家相关部门已启动多项国家工程项目,补贴产地冷链。产地冷链是分布式小仓,可以对接无数中小微合作社、中小微大户。因为每个人的绝对数量值都不大,可能就几十亩地,但是每个人都投不起冷链的承销或者配套服务。
邓锦宏认为,如果有一些公司或政策可以在一个村或者一个乡镇集约化,会让农业有一次质的提升。“再加上配套互联网公司,连接更多的用户、更多的产业,中国农业应该会成为中国经济飞速成长很重要的一个引擎,我也相信这肯定是一个新的红利期。”
如何提高市场流通效率?
从种植端到消费端信息需要打通
农产品的流通环节是农业新基建的重要领域。方庆喆说,农业新基建要以更快的速度、更短的距离、更少的环节、更好的流通路径提高市场流通效率,降低交易成本,实现产销有效对接。
如何提高市场流通效率?顺丰集团深圳市丰农科技有限公司产地方案总监刘伟指出,在水果采后管理、冷藏冷运方面,也需要农业大数据的介入。“从种植端到消费端信息不对称,老百姓不知道种什么,种了不知道卖给谁,但在城市里的消费者不知道去哪儿买,买的东西也很贵,这中间需要大数据系统进行打通。”
“现在我们也在做一个县乡村产业物流体系。”刘伟说,现在物流体系大多没有前面的冷链,顺丰计划把冷链从中心城市延伸到二级城市,延伸到县、镇、村,老百姓的田间地头,快速打通物流流程。
刘伟认为,利用5G、大数据、工业物联网改造农业,相对于改造工业、服务业,发展潜力更大。他说:“相对于工业、服务业,中国农业还处于基础阶段,5G、大数据和工业互联网的到来,可能提供了一个弯道超车的机会。”
3月16日,在广东省农业农村厅的指导下,由广东农产品“保供稳价安心”数字平台、中国石化广东石油分公司、南方都市报、广东佰顺农产品供应链集团有限公司联合启动的“易捷净菜——保供稳价安心·菜篮子车尾厢工程”正式上线。车主在加油的同时,可以在易捷便利店顺手选购,也可线上下单。
广东丰瑞佰顺集团作为“易捷净菜”的产品供应单位,该集团投资常务副总裁谭凯乐提出“危机并存”的说法,认为这是餐饮业在疫情强大冲击下迎来的新机遇:从线下购物到线上下单、从自己去购买到快递配送的变化。“未来我们生活中冰箱里缺什么,田间就生产什么,供应商就提供什么,这就是万物互联互通的未来。”谭凯乐表示,这就是新基建当中冷链数字化基础建设的内容,也是新基建所带来的新经济模式。
中国石化广东石油分公司副总经济师敖岸介绍,中石化网点在广东省有2000多座加油站,2300多座便利店,中石化通过这些传统网点和线上平台服务上千万的车主,构成了一个非常广阔的销售渠道。同时,建立了客户和商品大数据。“前期我们已经建立了面向车主中产阶级核心群体的数据体系,把客户和商品数据体系连接起来,更好地促进商品销售。”
“京东集团围绕新基建的策略是建设以智能供应链为基础的新基建。在农业领域,就是以农业智能供应链为基础,和各级政府、企业合作。”京东智联云农业云总经理王涛说,疫情期间,京东到家、京东生鲜的品质服务背后,依托的就是供应链体系。
推进农业新基建,政府、市场扮演什么角色?应避免政府和市场主体重复建设
广东省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欧阳才干说,目前政府在制定标准、建立国家主战场方面已有布局,市场主体也在建立自己的产业链方式。
面对分散的市场主体,政府应该如何发挥引导作用,避免行业重复建设?欧阳才干认为,一方面,政府可建公共基础设施,另一方面,市场主体也可以利用自己的优势来建,可以提供给市场能够满足的需求,并把它公开。
“这个体系应保持开放,由政府投资建设的就像高速公路一样,大家是共用的,知道政府已经解决了哪一部分,各个市场主体就不需要重复建设,跟它对接就可以了。”欧阳才干说,应让市场主体了解整个规划和进度,以及他能提供的功能,各个市场主体就会调整相应的布局计划。
杨桓则表示,新基建也需要新的合作模式,因为无论是5G、大数据中心,还是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等,都充满不确定性,前期投入非常巨大,短期见效不一定那么快,持续投的时间很长。因此,在新基建推动过程中,合理吸收非农资本参与,有效发挥国有资本的优势与非公资本的效率,对于推进新基建建设很有意义。
另外,新基建需要新的金融支持,传统基建“铁公机”更多依靠城投平台、地方财政、土地财政,这些到了相当高的存量阶段。新基建需要更好的金融工具来解决大体量、长周期的资金来源,避免带来更多债务危机、债务成本。应拓宽对于新基建的融资渠道。
共识
农业数字化转型 每个环节都蕴藏商机
深圳新百信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李建孝认为,目前农业产业和新基建结合,可以打造一些可复制的标准化模式。首先是在农产品的生产环节,随着农业互联网和大数据应用越来越多,可以极大提高生产环节的决策和生产效率。
他举例,越来越多地方政府和行业龙头企业,开始牵头组建托管式的、大型的茶园项目。在这种项目下,通过农业物联网、大数据技术的充分应用,比如说可以利用传感器了解土壤营养成分、湿度、天气数据,通过传感器传回数据中心进行分析。企业管理者只需要在电脑前,就可以通过生产数据进行及时决策,达到更加精准、科学的管理。茶农则只需要在采摘环节进行生产,可以把劳动力、时间节省出来做其他事情。
除了在生产环节发挥作用,在农业经营管理环节搭建农业产品的数据库和大数据平台,可以实现产品的精准产销对接,更好实现稳定收益。此外,李建孝还指出,新基建的完善会促使农业转型升级,让农业产品形态更加丰富、多元。比如通过和5G、VR、8K技术的结合,可以极大助力乡村旅游,推动乡村旅游和新零售结合等。
晟元全球投资管理公司创始人兼董事长袁骏指出,当前市场上存在一个痛点,即传统的农业经营模式是分散的、小型的、非数字化的,亟待转型升级。在这过程中,能够提供大数据收集与管理,以连接生产端和消费端,是一个很大的发展方向。
“另一方面,对农民和农业提供辅助的数字化工具的诞生,也是未来市场所需。”袁骏说,这就类似于工业制造业企业从最初的传统经营转向数字化经营的过程,对设备、数据库等软硬件的结合,最终形成完整的管理方案。在这个数字化的过程中,每一个环节都蕴含了极大的商机,值得私有投资者和机构去挖掘。
袁骏指出,眼光放长远一些,如果从产业生态链角度考虑,与农业相关的投资领域还有很多。例如农业领域的环境保护,近年来环保成为国家发展的一大重点,农业要实现大规模、集成化的发展,都伴随着数字化、自动化以及机械化的操作,其中就涉及很多相关行业。比如高端机械制造,这是国内制造业企业之所长。“未来是否可以做出既环保、节省农药化肥,又符合中国实际土地情况的设备,也是一个极大的投资商机。”
出席嘉宾 (以姓氏拼音排序)
敖岸:中国石化广东石油分公司副总经济师
邓锦宏:北京一亩田新农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兼CEO
冯华骏:中国联通广东省分公司副书记
方庆喆: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规划研究院副院长
赖宁昌:东凌集团董事长、总裁
李建孝:深圳新百信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
刘永佳:深圳启赋资本投资合伙人
刘伟:顺丰农业产地方案总监
欧阳才干:广东省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
谭凯乐:广东丰瑞佰顺集团有限公司常务副总裁、东莞松山湖基金小镇总经理
王涛:京东智联云农业云总经理
王悦光:中科曙光环境资源事业部总经理
袁骏:晟元全球投资管理公司创始人兼董事长
杨桓:深圳前海君创基金CEO
杨军:正大集团广东区资深总裁
赵亮:广东新希望新农业股权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
一号楼工作室出品
策划:王海军 王卫国
统筹:南都记者 裘萍 吴璇
采写:南都记者 吴璇 莫郅骅 张沛 王美苏 许晓蕾
摄影:南都记者 冯宙锋
摄像:南都记者 张嘉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