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5后女生留武汉当志愿者 小推车为医护人员送物资

花光积蓄为医护人员购买急需物资,瘦了15斤说“值得”

来源:南方都市报     2020年03月27日        版次:GA12    作者:张雅婷

屈玲玉用手推车送物资到武汉科技大学附属天佑医院。

有志愿者定做了一个蛋糕送她,上面画着她的侧影。 受访者供图

屈玲玉最近哭的次数变多了。

随着疫情逐渐好转,各地驰援湖北的医疗队陆续返航,她开始经历分别。

作为志愿者,从大年初一起,她开始为医护人员送去各类生活物资,匆匆见面,送货,再离去,一周内可能要见好几次。不同于以往,这次医疗队回家乡,可能是最后一次见面了。

这位甘肃省张掖市山丹县的姑娘,24岁,去年来到武汉工作后,过年被滞留于此。疫情期间,多家商铺关门,物资短缺,拉着一辆小手推车,她开始穿梭在武汉的大街小巷,为医护人员购买急需物资、帮忙搬卸援助物资、为居民剪头发……

  送别

3月24日零点过后,屈玲玉还在往便笺上写爱心寄语。

这是广西援湖北医疗队送别礼物的一部分。天亮后,甘肃和广西驰援湖北医疗队要返乡,时间紧张,她要准备350份礼物。

礼物有200件T恤、150份糖果礼袋加上爱心寄语。医护人员逆行来湖北时是冬天,都穿的厚棉服。现在春天来了,屈玲玉想给他们准备些轻薄的衣服带回家穿。

提前两天,屈玲玉在朋友圈收集写给医护人员的爱心寄语。一位澳洲留学生说:“我的父亲也是一名外科医生,所以很心疼所有医护。疫情发生后,就算在海外也真的时刻牵挂着你们的安危。生命的表白太沉重,前线的你们辛苦了。”

便笺也是心形,屈玲玉将这些话手写在便笺上,用订书针和每一份礼袋订在一起。

早上5点,屈玲玉起床开始收拾。睡到自然醒在疫情暴发后成为一种奢侈,即便有时想晚起,也会被求助电话叫醒,甚至凌晨4点多也曾有人打来电话。

8点半,她到达广西医疗队所在的酒店,将礼物送了出去,有位医疗队的护士说:“今天终于知道你叫‘屈屈’了。”以往,她都是买好东西送去就走,觉得留名字没有必要。

一个小时后,甘肃医疗队的送别现场又出现了屈玲玉的身影。来不及一一道别,她匆忙把礼物放在他们乘坐的大巴上。这是来自家乡的医疗队,有一位护士将收到的鲜花转送给她,拥抱时,屈玲玉说:“有机会到老家约碗牛肉面。”

  滞留

去年9月,结束了河北保定的工作,屈玲玉来到武汉。第一次来到武汉,想法很简单,想看春天的樱花。

揣着2015年毕业后存下的8万多元,屈玲玉一路南下。初到武汉,她觉得这个城市很大,有货物汇聚的码头,有历史悠久的黄鹤楼,但一个朋友也没有,她在熙攘的人群中感到孤独。向来热爱品尝各地美食,梦想能开一家自己经营的餐馆。在武汉,她去了一些餐厅工作,学习店面设计和管理模式。去年12月,屈玲玉正式入职一家餐馆当主管,计划着来年6月自己也能盘个店面当老板。

疫情来袭,屈玲玉被滞留武汉。除夕夜,她吃了一顿最难忘的年夜饭——挂面,配上“老干妈”。

屈玲玉坐不住了。她想,自己买不到东西,这种困难肯定也是任何人都能遇到的,尤其是医护人员。第二天,大年初一,她一早就出门,在街上扫了一辆共享单车,朝最近的医院骑去。

来到武昌洪山区的一家医院,看病的人排着很长的队。屈玲玉戴着一个很薄的口罩在院内张望,一位护士提醒她:“你知道这是发热门诊吗?”屈玲玉问得直截了当:“你们缺吃的吗?”

对方说,缺,但看着这位个头小小的姑娘,又立马反问,你是不是学生?屈玲玉急了,连声否认,说自己已经工作,缺什么她去买。但被护士拒绝,转身继续去忙工作。

屈玲玉并没有放弃。一家一家医院跑,记录下医护人员的需求,在加入的志愿者微信群后,也看到不少医护人员反映物资紧缺。

她的“小推车运货”爱心之旅由此开始。

  手推车

这辆长宽均不足1米的手推小板车是屈玲玉借来的。她想,捐款的效率没有自己亲自将物资送到医护人员手中来得实在。

“有没有批发指甲刀的?”

“请问哪里可以修眼镜?一位医护人员的眼镜坏了。”

“需要自热米饭和泡面的医疗团队和医院请私信联系我。”

屈玲玉的朋友圈记录了疫情期间医护人员的日常需求。去超市成为屈玲玉每天要做的第一件事。面包、矿泉水、泡面、发夹、秋衣秋裤、卫生棉、棉衣……各种物资由她亲自采购配送。

1月31日,屈玲玉从超市采购了食物——5箱饮用水、5箱泡面、4箱面包,她从红色绳索将它们绑在推车上,前往6.6公里外的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不料走到半路,捆绑货物的塑料绳断裂,堆得一人高的生活用品瞬间倾倒。在爱心车主的协助下,物资顺利送达医院。晚上,她收到护士发来的视频,四位护士手上各抱着一箱食物,戴着口罩看不见全脸,却都眉眼弯弯地逐个道谢。

甘肃援湖北医疗队的一位护士鞋子坏了买不到,她把自己的鞋子洗干净烘干,一早送了过去。

医护人员说,有个重症老人特别想喝牛奶,她立马买了牛奶送去。考虑到陕西的援湖北医疗队可能吃不惯米饭,她又拖过去500份麻酱凉面。武汉降温的那几天,她给广西援鄂医疗队送去羽绒服御寒。

3月15日,有志愿者求助说,一位65岁的确诊患者病情加重,希望能穿一套新衣服。哈尔滨援湖北医疗队的护士帮忙接收时,希望屈玲玉拍一段视频给患者加油。

平日里,老说自己不善言辞的屈玲玉捧着送给老人的鲜花,几乎是一口气在现场录完了视频。“希望您有一个好的心态,有这么多人在关心您,我帮您买了衣服、袜子还有鞋,希望您能开开心心的,我们都期待您能尽快好起来。”

一个月来,小推车跟着她累计走了1000多公里。

有护士为她担心,屈玲玉当然也害怕过。她每天戴好口罩,一天用上8次洗手液。最开始几天进出医院的衣服,她甚至都想扔掉。

  剃头匠

这位在家吃橘子,都要母亲从冰箱拿到卧室的孩子,被疫情期间的各种求助推着向前成长。每天处理100多个微信群的信息,学着将几百份捐赠食物合理分配,协调爱心车主及时接送医护人员,甚至还义务帮医疗队和社区居民们理发。

屈玲玉有一个推子,但她只会剃光头和3毫米的头发,便邀请了一位理发师一起当志愿者。一开始,她剃个头要10分钟,慢慢熟练起来,过手100多人之后,最快只要3分钟。有医护人员晚上10点半了,还专程赶来她的住所楼下,二人借着路灯的黄色灯光在街边理发。

3月19日,她被社区邀请去为居民理发,从下午1点站着理到6点。一位中年男性居民的要求,让自诩为“快乐的剃头匠”的屈屈既犯难又开怀。

“他说,不想全推,想要郭德纲那样的发型。是不是很可爱啊?”

  本命年

3月7日,是屈玲玉24岁的生日,本命年,她为自己买了双红袜子。

这天,有志愿者定做了一个蛋糕送她,上面画着她的侧影,戴着口罩,穿蓝色外套,推着装有物资的小推车前行,走在一片葱郁的草地上。有杨柳低垂,落在她标志性的小黄帽上。

和许多爱漂亮的女生不同,屈玲玉像个“假小子”,留着干练的短发,从不穿裙子,打扮中性。或许和1996年生的同龄人也不一样,她自认无趣,不打游戏,不追剧,不追星,不看直播和短视频,最大的爱好就是美食和户外运动。

采购物资用掉13万元,其中有屈玲玉这几年存下的全部积蓄8万元,还有亲友、爱心人士的捐款。开餐馆的梦想也被搁置。

“钱没了可以再赚呀,医护人员值得我的付出,况且我还瘦了15斤,更值得了。”屈玲玉告诉南都记者,这个月她还获得了山丹县“优秀志愿者”的荣誉称号。

上了央视《焦点访谈》之后,越来越多人知道屈玲玉的名字,有人旁敲侧击想进行商业合作,全被她拒绝。她喜欢“志愿者”这三个字,干净、纯粹,和当初来武汉只是想看樱花一样,她不需要额外利益。疫情结束后,她还是朋友眼中的“屈屈”,父母呼唤的“宝儿”,将和武汉一起开启新生活。

采写:南都记者 张雅婷

手机看报
分享到:
返回奥一网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