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秋静 24岁 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关节骨科护士
王娟 24岁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鼻咽科护理师
黄小铌 24岁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妇产科护士
洪家惠 23岁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儿科护士
伍陶香 25岁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妇产科护士
段妍妍 24岁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护士
曾敏仪 25岁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内分泌科护士
黄斌 25岁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急诊科护士
庄雪 25岁 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检验人员
从除夕夜出征至今,全国4.2万多名医护人员驰援湖北投入到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斗争里。在这支庞大的、英勇奋战的逆行者当中,有1.2万多个包括“90后”、“95后”甚至是“00后”的身影。一个个新生力量穿上防护服,在战斗一线褪去青涩,挺身而出、担当奉献。
“第一批报名没有选上,第二批开始报名时,我还是毫不犹豫。”
“心想能多我一个人,至少也能帮助到部分患者。”
“我想让社会看到我们年轻人的成熟、理性、热血与付出。”
这些是来自广东医疗队“95后”青年医护内心的声音,充满着抗“疫”激情和热血。
年龄不是标签,救死扶伤、不惧风雨,努力去亲历、参与时代的变迁。一场疫情持久战,谁也不能置身事外,冲锋在前的广大青年们用行动证明,现在已迎来了他们自己的时代。这是新时代中国青年的精神风貌。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
口罩之下,他们的脸上少了一分稚气,多了一分勇气。
徐秋静 24岁 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 关节骨科护士
不敢相信照片里的人是24岁的我。没事,容颜会回来的,武汉好起来,我们都是最美的。
因为使命,因为责任,因为国家需要,也没有犹豫,出发前一小时才告知家人,意想不到的是我的家人都理解和支持我,特别是我的爸爸,他和我说:“支援湖北抗肺炎,这是任务,这是为祖国做贡献,等你平安归来!” 我非常感动,一点儿也没有害怕。
在江汉开发区方舱医院,我的班次8:00~14:00。2月28日那天,13:10我为患者办理出院,那位阿姨向我90度鞠躬表达感谢,当时我就马上扶起她,告诉她这是我们应该做的,目送她的身影出舱门。看到他们平安回家,我心里很激动。
我们上班时是一个个战士,满脸压痕、紧张疲惫。不敢相信照片里的人是24岁的我。没事,容颜会回来的,武汉好起来,我们都是最美的。
王娟 24岁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 鼻咽科护理师
作为一名护士,我有责任为武汉而战,我要到前线去,到最需要我的地方去!
澳大利亚森林大火、武汉新冠肺炎、美国乙型流感、东非蝗灾、土耳其地震……2020年的重大新闻让人震惊,我们永远不知道明天和意外哪一个先来。一场席卷全国乃至全球的疫情,让患者们感到无助,我的心很痛。作为一名护士,我有责任为武汉而战,我要到前线去,到最需要我的地方去!
曾看到别的医护脸上压痕累累的照片会流泪,可看到自己的照片时,我却笑了。爸爸、弟弟,我在武汉适应得非常好,工作虽然辛苦但很有成就感,防护也很到位,不用担心。每当重症患者转去普通隔离病房,大家都很振奋。每转运一次前后花费管床护士很大精力,可比起患者病情的好转、他们的一句“谢谢”,这点辛苦又算得了什么呢。
黄小铌 24岁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 妇产科护士
每次出舱后,我都告诉自己,我没有在虚度光阴!
看完一条真实的视频:一个女孩追着120,喊着我没有爸爸了,我怎么办!从那刻起,我决心一定要来武汉支援,义无反顾。告知爸妈已是“先斩后奏”。昨天我们还是父母眼中的孩子,现在我们已然学会了担当、独立,心中一腔热血。
第一天上岗,我跟我爸说紧张,他说:别紧张,爸爸支持你,你是最棒的,加油。我发现不善言辞的爸爸,突然变得暖心了。
一位患者爷爷一家三口在我们病区住院。老爷爷跟儿子一间病房,他儿子每天照顾,每次我去病房喊他的时候,他会开心地答应。儿子出院后老伴申请转过来照顾他。在他病情加重、神志模糊时,我还喊他,他依然答应着。就在他老伴出院的当天,他却抢救无效走了。当时我就在想,也许是老爷爷的心愿了了,坚持了那么久,得知儿子跟老伴都平安出院,安心地走了。
有3名患者在病房里自学了舞蹈,对我说:等我们出院时跳给你们看,感谢你们大老远过来医治我们。这里的工作,我从不觉得辛苦,每次出舱后,我都告诉自己,我没有在虚度光阴!
洪家惠 23岁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 儿科护士
照片上的自己蛮丑的,一个90后看起来老了30岁,可丑得很光荣呀。
年三十第一批队伍驰援武汉,当时没被选上。2月6日,第二批,没来得及跟父母商量就报名了,第二天出发。
我护理的一位病患阿姨出院时跟我说,她不想出院了,因为我们照顾得好。我知道她在开玩笑,但心里觉得特别欣慰,特别难得。在这样特殊的时期,医患之间反而多了一些互相的理解和包容,尊重与关爱,真的令人感到温暖和动容。
在一线,有很多和我一样的90后。我们一直是被大家“重点”关注的一代,对我们能否担负社会责任产生质疑。事实上,通过疫情我们会更明白自己肩负的责任与担当,让社会看到我们年轻人的成熟、理性、热血与付出。从前让人惦记的孩子,早就成了社会的脊梁。等战胜疫情,回家要跟朋友们一起吃火锅。
伍陶香 25岁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 妇产科护士
想念父母,回去后想和他们好好地拍张全家福。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只想着为国家,为医院出一份力。也是在锻炼自己,让自己快速成长。
有次跟病患进行用药指导,因为穿着防护服,说话会有点喘,病患安慰我,让我慢慢说。有时挂补液仰头蛮不方便,还有可能暴露皮肤,有些病患会主动帮我挂补液……这些事情我都会记得,在隔离病房里,和病患有些这样简单的互动,相互帮助,他们的情绪也会积极一点。
身边很多同龄人都踊跃报名过来了,我觉得我们是勇敢有担当、有责任心的。给我们贴上一些这样那样的标签,心里是很不服气的,我们步入社会后,很多行业都有新的气象。困难来临时,我们也不会退缩,甚至更有勇气,尽管我们还缺乏一定的经验,但我一直相信优秀的95后们会吸收前辈的经验成长得更好,我们会用实际行动证明我们能顶起一片天。
我想念父母,回去后想和他们好好地拍张全家福。
段妍妍 24岁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护士
17年前的非典,大人在保护我们。而现在,我们也能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了。
我的家乡是距离武汉200多公里的信阳。疫情暴发后,这是多少个家庭的支离破碎。我想去帮助他们,尽管只工作了两年,但我轮转过MICU和耳鼻咽喉科,我认为我能胜任工作。
有位患者开始在高级生命支持的房间上无创呼吸机,心情低落,没胃口。我帮助他树立康复的信心。有次他想吃大蒜,我从酒店为他带了些,他很开心,一口气吃完全部的饭菜。当他情况渐好转入其他重症病房时,写了一封寻人启事及感谢信。我帮助了他,他又何尝不是在鼓舞着我,相互激励。
17年前的非典,大人在保护我们。而现在,我们也能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了。
曾敏仪 25岁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内分泌科护士
我能来到武汉正面抗“疫”,是机遇也是挑战。
我有能力去支援吗?我能保护好自己吗?我会后悔吗?在心中得到答案后,我就报名来武汉了。
跟患者相处,要把他们当做家里人。重症患者不能自理,家属不能陪伴,为照顾患者的胃口,每班的老师都会从酒店带来清淡的白粥送到患者手里。
有次深夜查房看到一名患者在默默流泪,也许是因为隔离病房是一个相对封闭的环境,患者情绪上比较压抑,言语中失去了信心。我对他说,我们从广州来到这里就是为了你们,你对自己都没信心了,我们来了又有什么意义呢?安慰了很久后,他说了一句“你们仁心啊。”
我能来到武汉正面抗“疫”,是机遇也是挑战。作为一名护士,救治病人、抗击疫情是我们的职责,只不过现在是换了一个环境,穿多了两层衣服在工作。风险很大,但我们能坚持、有信心。
黄斌 25岁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 急诊科护士
照片里的我好沧桑,不知不觉我也开始“熟”了。
报名支援武汉第一批没有选上,需要第二批队伍出征时我还是毫不犹豫地报名了。我出征武汉,哥哥在新疆当兵,父母支持但也很担心。
来到武汉,第一天进舱就遇到了抢救无效的患者,有的患者前一天还在跟你说话,第二天就离开了人世。有段时间上班心情都十分沉重。有一次一位患者阿姨让我们帮忙打开水,第一句话就是说:对不起,麻烦你们了,因为没有水了,所以只能叫你们帮忙,实在是抱歉。其实这些工作是我们应该做的,但是他们却时常担心会传染给我们医护人员。
照片里的我好沧桑,不知不觉我也开始“熟”了。我是一名95后,我不会是一个“温室里的花朵”,国家有需要,我们都会挺身而出。希望武汉早日战胜疫情,好好吃一顿热干面。
庄雪 25岁 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检验人员
我长大了。现在起,由我来保护你们!
妈妈是湖北人,爸爸是广东人。年前我休假到荆州,计划年三十返岗却遭遇封城。深知自己职责在前线,回不去也想帮助当地政府。得知单位派移动P3队伍前往武汉,我没有犹豫。心想能多我一个人,至少也能帮助到部分患者。
我在移动P3实验室里检测患者样本,不与患者直接接触,与患者之间的交集只有他们的名字。检测出院病例,每位患者需检测两次以上,甚至五次,名字都记得了,几天没看到那个名字我就知道患者已经出院了。
我们这一辈人是有理想有担当有毅力的。在这次疫情当中,我身边的许多同学朋友,有奋战前线的,也有当志愿者的,至今没休息过。我们所生时代被爱包围着,如今我们都已步入社会,也能扛起责任,用这份爱,回馈着社会,保护家人。我长大了,现在起由我来保护你们。
采写/摄影:南都特派记者 谭庆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