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他是杜月笙幼子,收藏精华捐赠上博,享年88岁

古钱币专家杜维善辞世

来源:南方都市报     2020年03月15日        版次:GA13    作者:黄茜

研究古钱币中的杜维善。

杜家的老照片,(前排从右至左)姚玉兰、杜月笙、孟小冬;后排右一为杜维善。

《杜维善口述历史》去年在上海出版。

南都讯 记者黄茜 温哥华当地时间3月7日,杜月笙幼子、中国知名收藏家和古钱币研究专家杜维善因病逝世,享年88岁。

杜维善辞世之后,家属发布讣告,透露杜维善先生入院及抢救细节:“三月五日下午约两时半,杜君维善先生,因哮喘猝发心梗,随即救护医疗人员上门急救,恢复心跳,立即送往列治文医院急救门诊、ICU继续抢救,维持生命体征。

其时,夫人杜谭氏与学生董存发陪护;次日中午,女儿杜雅琏及女婿携两位孙儿从香港赶来,与亲友床前陪伴先生走完最后一程。

旧上海豪门的七公子

杜月笙一生娶了五个太太,育有儿女十一人,八个儿子、三个女儿。杜维善的母亲姚玉兰出生于梨园世家,原是京剧名伶,24岁时随父母到上海搭台唱戏,受到杜月笙爱慕,娶进家门,成为杜月笙的第四房太太。姚玉兰为杜月笙生了两女两子,杜维善1933年出生于上海,是杜月笙的第七子。杜月笙的五太太孟小冬,是杜维善的庶母。

杜维善生长于旧上海豪门、名伶世家,没有“子承父业”,而成为台湾软玉勘探地质师、中国和丝绸之路古钱币收藏研究大家。他在“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的优越环境里长大,曾亲睹以其父杜月笙为主和黄金荣、张啸林三位大亨的成败兴衰,与以蒋氏为核心大家族的明争暗斗,熟谙父亲与京剧名家梅兰芳、孟小冬,书画大师张大千,收藏家谭敬、孙家骥、张寿平等的传奇交往。

1951年杜月笙去世后,姚玉兰带着儿女及杜月笙的灵柩坐船到台湾。完成中等教育后,杜维善赴澳大利亚学习地质学。留学的第三年,他开始勤工俭学,到银矿当矿工,钻过矿井,画过图纸。杜维善曾回忆这段往事:“我是半年在学校读书,半年在矿上做事,然后再回学校继续学习,读半年书,再去矿区工作半年,就这样,我四年的课程读了八年,完成了我的学位,同时也积累了很多工作经验。”再加上两年学习语言的时间,他在澳洲羁留整整十年之久。

毕业后回到台湾,杜维善进入台湾的地质部门工作,在台东发现了台湾蓝宝石的矿脉。

靠“神经病”的执着劲儿搞收藏

杜维善同时也是知名的收藏家和古钱币研究专家。32岁那年,他无意中在台湾的一个小古董店买到一枚五铢钱,从此与古钱币结下了半个世纪的“钱缘”。

刚刚入行钱币收藏不久,杜维善就办下一件“大事”,在台湾及大陆钱币收藏圈里一举成名。当时,他经钱币大家孙家骥的引荐,结识了台湾著名收藏家李东园先生。先从东老那里买了十五枚五铢钱,又对东老收藏的两枚大的半两钱食指大动。这两枚半两钱,李东园开价二十万。

彼时,杜维善刚刚用三十万买了一栋房子,两枚半两钱直抵得上大半个房子的价钱。他回到台北,反复思量,最后居然没有抵挡住“诱惑”,决定将房子抵押出去,换那两个稀世的“半两”。

后来,李东园见杜维善是真心喜爱收藏,便只以一枚一万五千元的价格将两枚半两钱释出。“捡到宝”的杜维善欣喜若狂。多年以后,他告诉学生董存发:“说来也真奇怪,几十年来,我看的半两不下五六万枚,但是没有找到和它们接近的,而且这两枚钱的品相特别。我现在想想,赎房子还钱的时候,虽然辛苦,还是很值得的。”

这件轶事,当年在台湾的钱币收藏圈里一石激起千层浪。大家聚在一起吃饭,讲起来总要对杜维善的“疯狂”大笑一场。当年的杜维善年轻气盛,只要是自己中意的东西,付出多大的代价也甘愿。他说:“我就是靠这股神经病的执着劲儿研究半两五铢的,同样研究丝路钱币也一样,没有这股劲就不行。”

怕死是很不明智的想法

随着年纪愈长,杜维善先生开始对生死看得很豁达。他曾经做过一个摘除胆囊的手术,术后伤口疼痛,他就想想自己收藏的古钱币,注意力一转移,便感觉不到痛了。人说此举堪比关公一边读《春秋》,一边刮骨疗伤。

晚年他也放下了年轻时的那一种执着心。他曾说:“我认为,怕死,是一个很不明智的想法。这个生与死是逃避不了的,讲到死,总归是一个字,怕!没有怕,就没有死。我已经不怕了,不能够怕,因为永远逃避不了,也没有办法逃避。”

由杜维善口述、董存发撰稿的《杜维善口述历史》2019年由上海书店出版社出版。从2009年首次见到杜维善夫妇,到2017年最终定稿,董存发对杜维善的访谈持续了八个年头。在书中,杜维善亲口讲述杜家真实故事传奇、父母为人处世精髓、京戏票友和收藏趣事,几十张首次公开的自藏照片,勾勒出一代俊杰枭雄的侧影,重现杜家在旧上海滩的旖旎风光。而随着杜维善先生的辞世,豪门往事曲终人散,诸般繁华付诸流水,那个纷乱如梦的时代也终究对我们掩上了大门。

向上海博物馆捐赠古钱币4000余枚

凭着一股“抛家舍业”的劲儿,杜维善一生的古钱币收藏蔚为大观,涉及丝绸之路古国钱币、半两、五铢、开元通宝等等。已故的上海博物馆汪庆正副馆长评价说:“他实是一位有魄力、有眼光、用于探索、精于鉴别的钱币收藏家,对萨珊王朝金银币,收藏之宏富,品种之齐全,研究之精到,已骎骎乎凌驾于全世界同类私人收藏家之上。现为世界私人收藏之首位。”

自1991年起,杜维善分几次将毕生收藏的陆路丝绸之路古国钱币捐献给了故乡上海博物馆,包括历史上丝绸之路各个古国重要的金、银、铜币,总计四千多枚,使得上海博物馆关于丝绸之路古国钱币的庋藏,一跃而成为全国魁首。

杜维善的太太开玩笑说:“我拼命地挣钱,他玩命地买钱,说是可以保值增值,现在都赠给上博了!”为此,杜维善荣膺上海市的“白玉兰特别奖”。

杜维善不仅搞收藏,也踏实做学问,“肚子里是有真东西的”。在捐赠丝绸之路古国钱币的同时,他专门撰写了《丝绸之路古国钱币》小册子,并在扉页上引用了美国钱币收藏专家威廉姆华顿的话:“收集和研究是形成主要收藏的关键”。多年后,他向学生董存发透露,搞丝路钱币收藏,是受了夏鼐影响,将钱币结合文化一起研究。因为丝路钱币的收藏和研究太过冷门,杜维善捐赠收藏的初衷,亦是希望推动丝路钱币研究,希望这批稀世之珍能够供更多爱好者研究使用。

杜维善于温哥华时间二零二零年三月七日上午十一时十六分,平静安详驾鹤西去,享年八十八岁。家人亲友悲痛不捨,衷心祝福先生一路走好,在天堂那边与父母团聚!”

先生辞世的消息传来,大陆文博界人士亦哀痛扼腕。上海博物馆副馆长李仲谋在朋友圈发文悼念:“寓居加拿大的杜维善先生是一位中国古代钱币和丝绸之路古国钱币的收藏和研究大家,他的捐赠建立了上海博物馆的中亚古币藏品体系。我们应永远铭记他的慷慨义举,愿先生一路走好!”

手机看报
分享到:
返回奥一网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