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东医疗队里的“男丁格尔”

来源:南方都市报     2020年03月07日        版次:GA08    作者:吴斌

林志远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 护理学科护师

黄汝梁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 肿瘤医院 重症医学科主管护师

叶赐君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 护理学科护师

汤德智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 护理学科护师

黎江 广州医科大学 附属第二医院 重症医学科主管护师

杨永刚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 护理学科护师

在全国各地支援武汉抗“疫”的医护人员中,男护士并非凤毛麟角,他们在战疫烽火线上冲锋陷阵,精心护理急危重症患者,弘扬南丁格尔精神,笃行在抗“疫”最前沿。大家喜欢称他们为“男丁格尔”。

支援武汉战“疫”的广东医疗队里,有大量的“男丁格尔”,他们在ICU病房里日夜奋战。因为ICU患者的病情危重、易变、复杂,随时都可能有生命危险,为保证ICU医生下达的各项医嘱、治疗方案能够有效执行,护士们经常处于连续、紧张、无法松懈的状态之中。

要成长为一名ICU护士,除了要掌握生命体征观察记录、输液观察、气道护理和引流管护理等普通科室常见的护理措施外,还要熟记各项急救的技能及各种疾病的抢救程序,学会呼吸机、心电监护仪、血流动力学监测设备等精密仪器设备的使用。因此ICU的护士团队被称为24小时戒备的哨兵。

采写:南都特派记者 吴斌 南都记者 代国辉

摄影:南都特派记者 谭庆驹

  林志远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 护理学科护师

疫情面前,谁都不能置身事外

因为我是一名医务人员,救死扶伤本身就是我们的天职,在国家最需要我们的时候,我们就应该挺身而出。疫情面前,谁都不能置身事外。

护理一位刚拔气管插管的婆婆,拔管后的第一句话,连说了几个“谢谢,谢谢你们。”当时我内心非常激动和欣慰。

看到自己摘下护目镜和防护服的照片,脸没有破皮,可能是我皮够厚、防护做得好。希望能赶紧结束这场战“疫”,脱掉这身防护服。

  黄汝梁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 肿瘤医院 重症医学科主管护师

←患者转出ICU的前一晚拉着我合影,对我说:你们广东医疗队的,好棒,救了我的命,等你们回广州时,我要去给你们送别。

刚去华中科技大学协和医院西区ICU病房时,20张病床,19个患者都是插管上机的,无法用言语交流。唯一清醒的患者转来ICU的时候,呼吸窘迫很严重,在精心治疗和护理下,病情好转。患者转出ICU的前一晚拉着我合影,对我说:你们广东医疗队的,好棒,救了我的命,等你们回广州时,我要去给你们送别。

  叶赐君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 护理学科护师

→直面挑战,拯救更多在患难中的人们。

我护理过一位60多岁患者,接班的时候生命体征还算可以,我非常小心地看护着他,生怕没有关注到任何一个生命体征的变化,而错过治疗。在我第三个班,患者病情突然急转直下,我们拼尽全力抢救,却依旧看不到监护仪上那跳动的数字。我失去了信心,这时同事对我说:加油,不要灰心,我帮你。突然间,我感受到了来这里真正的意义:我们来,就是要来直面挑战,拯救更多在患难中的人们。

  汤德智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 护理学科护师

←每次将重症患者从ICU转出,我更有信心打赢这场战“疫”。

武汉疫情严重,正是需要医务人员的时候,我应该为国家出一份力,家人全力支持。

每一次将重症患者从ICU转出的时候,感觉我的心里更加有信心打赢这场战“疫”。

我们在这里一切都挺好,防护很到位,希望家人别担心。

  黎江 广州医科大学 附属第二医院 重症医学科主管护师

→出征前看到别人照片上的印痕觉得过于夸张了,在自己经历后,发现一切都是真的,很自豪!

护目镜戴久了头紧脑胀、手套戴久了缺血麻木,又要操作CRRT、又要维护ECMO,比难受感觉更多的是责任感。曾护理过一位清醒的患者,他总担心病情恶化,由于过度紧张,导致血氧偏低。经过安慰鼓励,他消除顾虑放松下来,血氧又上来了,有所好转。他知道我们是来自广东的医疗队后,还说等疫情结束,一定要我们好好逛逛武汉,感受武汉人民的热情。

  杨永刚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 护理学科护师

妻子说:“从你改变了钟爱多年的发型,我就知道你做好了随时上战场的准备,这是你的使命。”

我们所在的武汉协和西院ICU收治的患者都很危重,每次拔管脱机是我们医务人员最开心的时候,一次给邻床老师帮忙,病床上虚弱的阿叔,无力地抬起右手艰难地竖起大拇指,我最是难忘和感动。

我出发时,妻子对我说:“从你改变了钟爱多年的发型,我就知道你做好了随时上战场的准备,这是你的使命。”

手机看报
分享到:
返回奥一网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