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广州红会医院的ICU护士郑慧雯用力紧紧地握着60多岁刘阿姨的手,告诉她“要放松心情,好好配合,很快就可以回家去了。”
来自广医一院呼研所钟南山ICU团队的医生席寅。
来自广医一院呼研所钟南山ICU团队的护长黄敬烨用仪器为一位重症病人吸痰。
医护正在与一名重症患者交流,做心理护理。
多名医护一同为一名重症患者更换呼吸器管,由于重症患者病情不稳定,更多的医护同时参与能提高更换速度,降低风险。
医护在调节病人的血滤机(体外肾)。
护士每个小时都要记录病人的生命体征。由于穿着防护服护目镜,护士只能把记录参数的纸拿起来,才能看得清。
来自广医一院呼研所钟南山ICU团队的主任医师徐远达在与护士交流,了解患者的病情。徐远达非典那年在一线不幸染病死里逃生,这次又冲在ICU最前线。
扫码看详细图文
阳光透过窗户,照进武汉协和西院住院部二楼的重症监护室(ICU)。透过护目镜望去,并不能看得太清晰,只有大片的白、蓝、浅绿,以及少数的黄,明亮有序。来自以广医一院呼研所钟南山ICU团队为骨干的广东医疗队接管了这里。他们穿着防护服,各自围着危重病人忙着。这是2月23日的中午时分,武汉的气温有所回升。
临危受命,广东第一支支援武汉的ICU团队成立
医生席寅此时戴着最高防护级别的正压头套坐在一位35岁的危重症女病人的床边,给予其鼓励和安慰,这位危重症患者是席寅分管的病人,也是广医一院呼研所钟南山院士ICU团队来到武汉后,接收的第一批病人之一。在医护团队的努力下,她已经在ICU里坚持了17天。
34岁的席寅是广医一院呼研所ICU的主治医师。2月1日,他跟随广医一院副院长张挪富、广医一院呼研所ICU副主任徐远达,还有ICU护长黄敬烨,护师刘川、朱仕涛和李雯静组成了7人团队来到武汉协和西院,凌晨到达,马上接管并改造二楼的外科ICU病房。两天后病房开始收治第一批危重症新冠肺炎患者。2月7日,来自广医系统和其他多家医院的50位医护到位增援,组成了第六批广东支援武汉57人的医疗队,也是广东医疗队里第一批支援武汉的ICU团队。
“作为院士团队成员,我们更愿意接收重病患者”
广东支援武汉第六批医疗队的领队、广医一院副院长张挪富向记者回忆,“作为院士团队成员,我们更愿意接收重病患者,刚到协和西院时这里都是重症病人,有一个ICU,我们人少,把ICU给我们,把最重症的给我们,在广州我们是接最重症的病人,在这里也要接最重症的病人,当时一下就定下来了。”
张挪富和广医一院呼研所ICU副主任徐远达是一对搭档了27年的拍档,2003年非典时,他们都是呼吸内科的一线值班医生,为病人插管时不幸被感染,死里逃生。这次,他们又搭档冲在了最前线。
徐远达1月份就已经参与了广东省的新冠肺炎病患救治。面对新的疫情,这位经历了抗击非典的广州重症流感专家组成员,说自己17年前是义无反顾、勇字当头的热血青年,17年后的现在稳扎稳打,做好防护的同时对新冠肺炎进行探索。而他的孩子今年正好高三,面临高考。
广东为什么选派广医一院呼研所的院士ICU团队前往武汉?张挪富解释,广医一院呼研所的院士团队积累了丰富临床和科研经验,包括对重症病人的抢救,再依托后方的国家临床医学中心和国家实验室,开展前后方联系和危重症会诊,通过这种平台,团队优势更突出。
2月25日下午,经过钟南山院士与前方ICU团队的三次远程视频会诊和诊疗方案回顾,第一批收治的那位患者成功拔管,病情好转。在这期间,ICU团队付出了近20天的努力。 南都特派记者 谭庆驹 发自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