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月24日上午9点开始,广东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应急响应级别由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调整为二级响应。省卫生健康委副主任陈祝生24日下午在广东省政府新闻办举行的第30场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上表示,这是结合广东当前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形势,经过科学研判、实事求是作出的调整。但目前广东面临的疫情传播的不确定性和风险性依然很大。调整响应级别,不代表疫情拐点的到来,广东将根据疫情形势的发展,进行动态调整。
逾九成县(市、区)连续7天“零新增”
陈祝生表示,此次调整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广东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结合广东当前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形势,经过科学研判、实事求是作出的调整。
陈祝生说,自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广东迅速行动,及时启动一级响应,实行了最严格的“外防输入、内防扩散”工作举措,不断织密联防联控、群防群治“两张网”,广泛动员全社会力量,形成横到边、纵到底、全覆盖、无死角的疫情防控工作格局,疫情防控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主要表现在:一是广东新冠肺炎报告新增病例数1月31日达到127例高峰后连续下降,近期已连续8天报告病例数在10例以下。二是报告确诊病例的县域数逐步减少,91.4%的县(市、区)连续7天无新增确诊病例。63.3%的县(市、区)连续14天无新增确诊病例。三是全国除湖北外其他省份每日新增确诊病例数已连续21日呈现下降趋势。
疫情传播不确定性、风险性依然很大
陈祝生表示,在疫情防控基本面积极向好的情况下,广东也清醒地认识到,当前正值统筹疫情防控与经济社会秩序恢复的关键时期,广东面临的疫情传播的不确定性和风险性依然很大。
一是复工复产人员流动性加大。广东是流动人口大省,据统计,目前仍有1000万左右的人员将分批有序来到广东。
二是春节期间,大部分群众原本宅在家里,疫情主要以输入性和输入性相关联的家庭聚集性为主。复工复产后,有可能出现单位、工厂的聚集性病例,甚至可能出现局部暴发的风险。
陈祝生透露,响应级别调整的同时,省疫情防控指挥部印发了《广东省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分区分级防控工作指引(试行第二版)》。《指引》明确,全省依据累计确诊病例数、14天内聚集性疫情发生情况、14天内新增确诊病例数等三个指标,以县(市、区)为单位划分高、中、低三个风险等级。2月23日省疫情防控指挥部对各县区进行初步评估,全省高风险区有4个县区,中风险区有45个县区,低风险区有77个县区。
《指引》要求,各地市要每周进行动态评估,根据分级采取针对性、差异化的策略和措施。
响应级别调整不意味拐点到来
陈祝生还表示,调整响应级别,不代表疫情拐点的到来。“我们必须清醒看到,这次新冠肺炎疫情,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在我国发生的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一次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当前疫情形势仍然严峻复杂,防控正处在最吃劲的关键阶段。”
下一步如何做?陈祝生透露,广东将抓实抓细各项防控工作:一是继续筑牢交通联合检疫、发热门诊筛查、重点人群管理疫情防控“三道防线”,通过早发现,实现早报告、早诊断、早隔离、早治疗;二是牢牢抓住强化病例隔离治疗、流行病学调查、密切接触者隔离、大数据支撑服务“四个关键”,对确诊患者应收尽收,对疑似患者应检尽检,对密切接触者应隔尽隔。三是持之以恒推动爱国卫生运动、健康教育运动、全民健身运动“三项运动”,加强群防群控。
陈祝生提醒,新冠肺炎是以呼吸道传播为主的传染病,切断传播途径较难,病毒传播力强,可以导致重症和死亡。每位公民都有疫情防控的责任。二级响应后,切不可掉以轻心,放松警惕,要继续保持自律,继续按照防控指引的要求,除上班外居家不出门,出门戴口罩,不串门不聚会,常通风勤洗手,如实报告个人健康状况,出现发热咳嗽等症状时及时就医。
一号楼工作室出品
统筹:南都记者 吴璇
采写:南都记者 莫郅骅 孔学劭
吴璇 王道斌
分析
全国6省份调整应急响应级别,专家认为: 可对地市分类指导推动复工复产
截至2月24日中午,已有6省份调整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应急响应级别。其中,甘肃、辽宁、贵州、云南由一级响应调整至三级响应;山西、广东由一级响应调整至二级响应。
与此同时,多地也已开始复产复工。南都记者梳理发现,这些省份疫情数据已基本趋于平稳,其中多省份已连续多日0新增确诊病例。
中国社科院人口所健康经济研究室主任陈秋霖告诉南都记者,当前各地区防控风险各不相同,调整响应级别,可实现对地级市分类指导,推动复工复产。在调整响应级别时,要考虑现有的防控措施能否做到可防可控。
调整响应级别,也可以给予不同地方更多的自主权。例如,《预案》规定,特别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工作由国务院或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和有关部门组织实施。
事发地省级人民政府应按照国务院或国务院有关部门的统一部署,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组织协调市(地)、县(市)人民政府开展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处理工作。
而特别重大级别以下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工作,则由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负责组织实施。
陈秋霖表示,当前各地区防控风险各不相同,调整响应级别,可实现对地级市分类指导,推动复工复产。
南都记者注意到,在调整应急响应等级后,23日甘肃发布了《甘肃省新冠肺炎疫情省级三级应急响应防控指导意见》,并规定,市州要制定出台本辖区内分区分级的防控措施,县区也要制定本县区内防控措施。
意见还规定,低风险区全面复工复产,全面恢复正常生产生活秩序;中风险区根据疫情防控形势,科学合理安排复工复产,尽快有序恢复正常生产生活秩序。
陈秋霖建议,虽然响应级别调整后,各地的管控措施也有一定程度降低,但公众仍应该做好个人防护。
“现在更多是要大家继续做好防护措施,而非采取强制性措施。”他说。
在陈秋霖看来,面对新发传染病非常考验政府的治理能力和决策的科学性。各地面临的防控环境和基础能力不一样,同样的疫情数据,面对的风险也不一样,解除防控做不到“齐步走”。
例如,复工复产之时,中西部劳动力流出地区的防控压力更小,广东等流入地区压力更大,也就需要更严格的防控措施。同时,各地也要考虑医疗条件,一旦疫情出现反复能否有效控制。
陈秋霖还认为,何时调整应急响应级别也在考验地方政府的担当精神。疫情带来的风险总有其不确定性,即使能做到可控,“若还是不愿意担当,肯定还要拖一拖。同时,做好预案往前推一推,也是一种做法。”
采写:南都记者 宋承翰 发自北京
链接
5G技术广泛用于疫情防控 今年广州深圳实现5G全域覆盖
5G技术用于疫情防控有哪些优势?在24日下午在广东省政府新闻办举行的第30场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上,省通信管理局局长苏少林介绍,5G技术具有高速率、低时延、大带宽的优势,在疫情防控中有多方面应用:
第一是5G网络召开视频会议,共享信息,可实现远程专家会诊,解决医生资源缺乏等问题。目前医务人员每天都在使用5G网络进行会诊。
第二是5G智能服务,结合机器人进行应用。以机器人代替医护人员对感染的病例进行身体检查、物资配送,以非接触优势大大降低医护人员被感染的风险。例如广东移动在做的5G远程医疗协作系统,在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中山大学第三附属医院等战“疫”前线投入使用。
第三是5G与大数据结合,提高智慧防控水平。
2019年是5G商用元年,这次疫情对5G建设有哪些影响和挑战?苏少林表示,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施工受到影响,出于疫情防控的需要,选址、进场、施工作业等不能按计划开展;二是产业链的影响,疫情影响复工复产,一些元器件、设备、服务的供给会受到一定的影响。同时,从行业自身防疫考虑,减少人员聚集等也造成一定影响。
苏少林指出,当前,省疫情防控一级响应调整至二级响应,对5G建设的影响或将减小。
今年广东的5G建设有何发展计划?苏少林表示,根据省委省政府安排,今年将推动广州、深圳实现全域覆盖,基本实现珠三角中心城区连续覆盖,大湾区实现县区以上覆盖,所有地级市实现5G网络覆盖,预计广东5G建设站点规模约5万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