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家卫健委要求向公众提供心理支持、心理疏导等服务

各地要设立应对疫情心理援助热线

来源:南方都市报     2020年02月04日        版次:GA04    作者:吴斌

当前,防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正处于关键时期,31个省份启动了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展开了疫情防控阻击战。为做好防控疫情的社会心理服务工作,国家卫健委疾病预防控制局近日发出《关于设立应对疫情心理援助热线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要求各地在原有心理援助热线的基础上设立应对疫情心理援助热线,向公众提供心理支持、心理疏导等服务,预防与减轻疫情所致的心理困顿,防范心理压力引发的极端事件。

根据《通知》要求,省级或者地市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要切实负起责任,统一组织协调当地心理热线,组建热线技术专家组,提供技术支持。尽快评估卫生健康、教育、民政等部门、学会、协会等社会组织已开通的心理热线的服务能力,依托有条件的热线设立专席,开通疫情应对心理援助专线。每条热线至少开通两个坐席,结合本地公众需求提供24小时免费心理服务。

各地卫生健康行政部门要指导、协调热线主办机构尽快组建、充实热线工作团队,鼓励有心理咨询和心理危机干预经验的精神卫生、心理学专业人员、符合条件的社会心理服务志愿者,共同参与热线服务。各地要按照已下发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紧急心理危机干预指导原则》,针对不同人群的心理危机干预要点,对热线工作人员进行针对性的培训并进行技术支持和督导。

  焦点

  对疫情高发区的人有过激情绪?专家称是人的心理本能

在2月3日的国家卫生健康委例行发布会上,中科院心理所副所长陈雪峰回应记者有关提问时表示,一些人对疫情严重区域的人产生过激情绪,这其实是人的心理本能,但我们不是靠本能生存,还有理智和情感。随着防控工作开展,人们对新型冠状病毒的科学认识越来越深,掌握了越来越多的自我保护知识,学习了一些科学的应对方法,应该能够更加理性地认识这个问题,并且增强防控的信心。

陈雪峰呼吁,公众应该有这样的认识,疫情才是我们的敌人,受疫情影响的人是我们的亲人和朋友,这个时候的过激情绪和过激行为,是对疫情防控添乱,需要互相理解和互相支持,共同打赢疫情阻击战。

  抵挡疫情带来的心理恐慌,公众该如何面对?

国家卫健委发布的相关指南建议,公众应关注可靠信息,科学全面认识疾病,减轻对未知的恐惧。通过政府、权威机构发布的信息,了解本次疫情相关情况、防控知识和治疗建议等。主动采取个人防护措施。避免对疫情信息的过度关注,减少不科学信息导致的过度恐慌,不信谣、不传谣。

此外,公众应维持规律作息,丰富生活,平稳心态。保持正常的作息规律,适度睡眠,吃好三餐,多喝水,坚持适度、适合自己的体育锻炼活动。充实生活,做一些让自己感到愉悦或者有兴趣的事情,比如听音乐、看书、与家人朋友聊天等,或者在家办公、学习、做家务等。掌控自己的生活节奏,有利于保持平和的心态。

必要时要进行自我心理调适,摆脱负性情绪,注入正能量。一是认识到出现负面情绪很正常,接纳这些情绪反应,不指责埋怨自己;二是学习放松技巧,通过科学渠道学习深呼吸放松技术、冥想(正念)技术等,帮助平复情绪,缓解焦虑。

三是利用社会支持系统,寻求家人、朋友等帮助,通过沟通交流,舒缓不良情绪,获得有效支持。

相关指南也建议公众,在应对疫情期间采用积极生活方式。保持健康生活习惯,避免吸烟、饮酒、熬夜等不利于健康的生活方式。

如果不良情绪难以自我调节,且影响正常生活、工作,应及时寻求精神卫生、心理健康专业人员的帮助。

采写:南都记者吴斌 发自北京

手机看报
分享到:
返回奥一网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