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享到:

广东医疗队在汉口医院的九天:早已透支的病区重建秩序

当时原有呼吸科半数医生在隔离治疗,病区护工、清洁工等后勤人员全部离岗

来源:南方都市报     2020年02月04日        版次:GA10    作者:林子沛 赵明

医疗队员在防护服上写上名字,方便互相辨认。

1月24日,大年三十,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重症医学科主治医师邹子俊接到电话通知,当晚就要启程去武汉。他打包了一大箱衣服,做好了不知何时回家的准备。同院的血液内科护师梁玉婵取消了2月2日领取结婚证的预约。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口腔科护师何丽娜则在临行前,使劲抠掉了刚做的美甲。

作为广东首批援助湖北医疗队的成员,他们和其他125名医疗队员一起,在除夕登上飞机,在空中跨入新年。

大年初一,广东医疗队从武汉市汉口医院医护人员手中,接过了严重透支的病区——元旦过后,汉口医院就已开始成立隔离病区,负责收治当时有过华南海鲜市场接触史的病人,增援抵达之前,他们已经坚守了20余天。

之后,广东医疗队重建秩序,用木板胶纸隔出缓冲区,用小推车来回运送氧气罐挽救病人几近衰竭的呼吸,以额外的劳动与变通应对着物资短缺……9天过去,希望的曙光渐现。

  A

  透支中的增援

  四倍人手依然忙碌 病人称门诊无处立足

汉口医院发热的病人门诊量曾经一天上千人。全身包裹严实的防护服不仅穿脱不易,并且几个小时内不准喝水和上厕所,为此,许多医护人员第一次穿上了成人纸尿裤。

作为武汉市首家被确定为定点医院的综合医院,距离华南海鲜批发市场仅4公里的汉口医院承担着巨大诊疗压力。这家原本优势为康复专科的医疗机构中,广东医疗队接管的是一个由外科病房改建成的病区,目前收治约80名病人,一半以上是重症。

1月26日早晨,南方医院呼吸科副主任医师胡国栋走进病房时,留守的是汉口医院眼科的一名女医生,原有的呼吸科已有半数医生在接受隔离治疗。

中山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内科ICU护士胡吉祥回忆,病区里一位阿姨告诉他,在他们到来前,汉口医院护士经常一天也吃不上一顿饭,走路腿都在颤抖,站也站不稳。

广东医疗队领队郭亚兵介绍,在交接工作时,有的汉口医院医生几欲落泪。

那时的汉口医院如同这座城市里医疗机构的一个缩影。邹子俊向南都记者表示,他在武汉工作的一名医生朋友自我隔离14天后又继续上阵。“所有的医生都要排班,皮肤科医生做线上发热咨询,大内大外直接去一线,下隔离病房。压力很大,一聊就哭。”

广东省人民医院呼吸科护师凌云璐说,据病人讲述,汉口医院发热的病人门诊量曾经一天上千人,一楼挤得没有立足之地,医务人员完全透支。医疗队接管后,最先做的事情之一便是给一些达到出院条件的病人办理手续。

珠江医院护理学主管护师郑爽欢回忆,一位和她父亲差不多年纪的50多岁大叔,得到床位时哭着朝医护人员说着感谢的话,“我在外面已经等了几天了。”

凌云璐向南都记者介绍,目前广东医疗队约80名护士每次轮班4小时,但往往从出发到完成清理消毒需要耗费8小时,有时午饭不能吃,有时晚饭不能吃。“这个病区里原来就只有二十几个护士,要管80个病人,一人排8小时的班。我们现在都很感叹,这都是怎么过来的。”

全身包裹严实的防护服不仅穿脱不易,并且几个小时内不准喝水和上厕所,为此,许多医护人员第一次穿上了成人纸尿裤。

1月26日下午,南方医院重症医学科副主任医师曾振华作为第一批值班医生,匆匆走进了汉口医院三号楼第二层的病区。完成6小时值班任务后,他笑着提醒即将接班的南方医院呼吸与重症医学科主治医师肖冠华,“夜里的班有8小时呢,穿上纸尿裤,真的有需要,不过就是走起路来挺沉的”。

  B

  重建秩序

  木板胶纸隔出缓冲区 小推车运“大炮”改善供氧

在没有特效药的当下,救治最重要的就是帮助病人扛过最为艰难的时刻。自从加强供氧后,病区里更多重症病人得以转危为安。

广东医疗队抵达时,病区内除了个别留守的医护外,护工、清洁工等后勤人员已全部离岗。

多名医护人员谈起第一次进入病区时,都表示感到难以置信。中山三院护理科护师张晓玲看到工作间的杂物堆积成山,物资混乱,“心里真的太难受了。”

接管几天内,医疗队的院感专家们带领医护人员冒着风险处理包括针头在内的成堆医疗垃圾,按标准对病区重新清洁、消毒、整理各院自备物资。随后坚持每天打扫两次病房,清理医疗垃圾和病人的生活垃圾。

邹子俊介绍,隔离病房需要划分三区,清洁区、半清洁区和污染区,穿脱防护装置需要在不同区域按步骤小心进行。而医疗队接管的病区并无这样的划分,接管时整个空间都已被污染。

针对这一情况,医疗队用木板隔出一个空间,将原来的医生办公室改造成一个半清洁区作为缓冲。木板存在缝隙,就用透明胶布封住。医护人员进出时,院感组在外指导操作。

病区的救助条件也让医生们感到头痛。邹子俊表示,对于呼吸衰竭的病人,氧气不够是最大的问题。为了提高氧气的供给量,搬运几乎一人高的氧气罐也成了日常。这些蓝色的钢瓶被医护人员称为“大炮”,他们推着小车到一楼,小心地将“大炮”挪到小车上,一次搬运一个,“吱吱呀呀”地推回病房,用扳手旋开,接上设备。

1月28日,广东第二批医疗队147人驰援湖北,接管第一批增援楼上的呼吸七科,负责约60名病人。2月2日,社会捐赠的100台制氧机到货。加上原有的,总共120台,尽管仍少于病区内病人人数,但缺口已经大幅填补了。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呼吸内科副主任医师陈茗向南都记者介绍,在没有特效药的当下,救治最重要的就是帮助病人扛过最为艰难的时刻。自从加强供氧后,病区里更多重症病人得以转危为安。

有的变化同样显而易见,一些曾在护士打留置针时不予理睬的病人,如今愿意主动配合。

  C

  应对物资短缺

  防护设备反复消杀 烈酒代替消毒酒精

广东医疗队出发时,该院团队其实带走了医院里几乎所有防护服,但无异于杯水车薪。

尽管来时已“自备干粮”,广东医疗队还是很快便遭遇防护物资供给困境。

1月26日下午,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全科医学科护师李青进入病房时,防护服没有标准鞋套,护目镜已被消毒使用多次。最基本的护士鞋也并无供应,值完一班脚就被磨出了泡。1月29日,护师张晓玲轮值时,N95口罩已经耗尽,她用国产防护口罩代替,戴上后明显漏气。同事们考虑到存在风险,将她分配在药疗班。为了节约防护用具,有检验科人员承担消杀清洗护目镜与防护屏的责任,往往在消毒间里一蹲就是几小时。还有临时承担起后勤责任的医护人员因为买不到75度的消毒酒精,拉了辆三轮车采购了一批高度烈性酒,对住处进行擦拭消毒。

随着广州确诊、疑似病例和密切接触者数量的攀升,队员的派出医院南方医院、广医一院、暨大附一院、中山大学三所直属综合医院等也不得不向社会征集装备。

陈茗说,医疗队一线医护人员的防护装备曾几度告急,所幸没有真正断过。有医院领队向媒体表示,目前全国支援的物资发放到一线医务人员的渠道仍不太通畅,医院直接向有关部门反映后,得到了相对足量的补充。

  D

  困境中的曙光

  增援队伍越来越多 将分流病人至火神山

汉口医院近日将上报申请将数十名病人转往刚刚建成的火神山医院。此外,广东医疗队接管病区也将进一步改造,扩大隔离分区。截至2月2日20时,已有29个省区市和军队的68支医疗队,共8310名医疗队员支援湖北。

正式接管病区后,广东医疗队领队郭亚兵坦言,不少医护人员需超负荷工作,护理人员原本4小时的轮值排班常常延长。而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心内科护师龙玲在日记中写道,由于人员紧缺,护士不仅需要满足病人的治疗需要,还需要进行保洁、保安、发饭、收饭盒等工作……

人手紧缺之外,部分药物的供应并不充足。对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目前未有特效药,但已有数种药物被提出对于部分患者有效。

此外,还有医护人员向南都记者表示,目前一些本应常备的药物并不能得到很好的补充。如部分病人需要助眠,部分病人会因缺氧、不耐受,出现精神应激症状,都需要相应的药物进行预防。

预防交叉感染亦是难题。医疗队的成员离开汉口医院后,会对鞋底、外衣和双手进行严格消毒,吃饭也是各自领回房间。但出入病区的还有病人的家属。南都记者在现场看到,家属的防护措施通常只有口罩,有少数会佩戴护目镜。

多名医护人员向南都记者表示,有很多患者家里都不仅一个病人,因为医院床位非常紧张,往往分散在不同医院,家属来来往往,感染和传播病毒的风险更高。邹子俊介绍,“理论上,隔离病区是不允许家属进去的,应该全部由医生、护士、护工一个团队来整体处理。”但另一方面,在没有护工和清洁工等后勤人员的状态下,如果医护人员完全接手所有病人的生活护理,可能不堪重负。

还有医护人员指出,汉口医院的病区被居民区所包围,病区距离旁边的高楼不过几十米,核心城区的医院理论上并不宜隔离。他们希望,随着火神山和雷神山医院的建成开放,能够提供更好的隔离和检测条件,让更多排队等候中的病人住进病房。

2月2日,南都记者了解到,汉口医院近日将上报申请将数十名病人转往刚刚建成的火神山医院。此外,广东医疗队接管病区也将进一步改造,扩大隔离分区。

1月24日,来自上海和广东的医疗队作为第一批增援赶赴武汉。广东医疗队在白云机场集结出发时,广东省卫健委党组书记、主任段宇飞对医疗队坦言,“新型冠状病毒来自哪里、怎么传播的、有什么演变、是否会出现超级传播者等等都还没有完全搞清楚,这意味着大家奔赴前线有感染的风险。”他朝医疗队深鞠一躬。

截至2月2日20时,已有29个省区市和军队的68支医疗队,共8310名医疗队员支援湖北。其中,共有57支医疗队,6775名医疗队员,安排在武汉市的27家定点医院;另有11支医疗队,1535名医疗队员安排在除武汉之外的黄冈、鄂州、孝感、咸宁、荆门荆州、襄阳、仙桃、天门和潜江等10个地州。

来自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的护师李青还记得,刚接管汉口医院病区时,一位患者家属对她说,“你们是广东来的吧?这大过年的,都是父母的宝贝,你们父母怎么舍得让你们走这么远啊。我也是母亲,我都舍不得,你们的父母好伟大啊。”

李青告诉南都记者,那位阿姨的话让她眼眶湿润,护目镜瞬间就蒙上了一层雾,“那一刻我是很想家的。”

可她还是微笑着对阿姨说:“好好休息、多喝水,提升免疫力,我们一起加油,就可以早点回家了。”

  病房百态

  有人对儿女称在外旅游, 有人骑车7小时看望病重母亲

医护人员忙碌的身影之外,这个在特殊时期改造的病区也见证着患者与家属的种种选择。

2月1日,南都记者在汉口医院见到一位从孝感骑单车前来看望64岁病重母亲的女士。她回忆,过年前后,父亲在微信上传的信息一直称两人安好。直到1月30日,她接到妈妈的语音,像是在交代后事,才得知母亲从1月23日起发烧后病重,父亲的身体也出现了问题。

1月31日中午,她骑着共享单车从孝感出发,开具证明后得以进入武汉,耗时8小时到了家门前,父母却不肯开锁。2月1日,母亲终于得以住进汉口医院的病区,她匆匆赶到。

选择隐瞒的不止一人。凌云璐向南都记者表示,病房里有患者住院20余天,也不敢告诉在外省的儿子自己生病的消息。“孙子要求视频他就说,正在跟朋友一起旅游、不方便,忽悠过去。”邹子俊向南都记者表示,病区里有位70多岁的老人血氧只有百分之七八十,咳得十分厉害。“我们给他用点药物,他稍微缓过劲来还安慰我们说,‘我快好了,你们放心。我睡觉,你们也去休息’。”

统筹:南都记者 刘苗

采写:南都记者 林子沛 赵明

摄影:南都记者 赵明

手机看报
返回奥一网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