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各省份都在发布新型肺炎实时滚动数据,但由于针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确诊病例的信息通报口径并非完全统一,公开数据的完整性和透明度参差不齐。南都大数据研究院数字政府研究中心圈定此次新型肺炎疫情截至1月24日12时确诊病例超过10人的10个省份以及暴发确诊病例最多的武汉市为样本,设立了12项指标,梳理比较各省份出现第一起确诊病例以来疫情信息公开详细度、透明度,结果显示广东、四川在此次各省份疫情信息通报“质量与效率”较高。
广东、四川等地何以得分较高?媒体披露,很多在他省疫情通报中未能全面展示的数据,如“累计确诊病例”的性别、年龄、发病原因、疫情聚集特征等,在广东多次通报中都有呈现。而在确诊病例来源地分布方面,北京、四川、广东等地公布了比省一级更为详细的来源地,另外在最新的通报中,广东、重庆等五省市均披露了具体的密切接触者数量。
披露这些数据之所以重要,当然首先是为了保障公众的知情权。而在防疫的具体语境中,更因为对公众来说,掌握这些数据有重大作用。比如假若通报信息中披露了感染病例的年龄段、发病原因,就有利于减轻某些年龄段的人的恐慌;假若确诊病例来源地的信息比较详细,则有助于帮助公众在出行上做出恰当安排。
大数据的这种作用,在本轮防疫斗争中业已小试牛刀。春节前夕,百度迁徙地图的城市大数据显示,从1月10日到1月22日这个时间段上,从武汉出发人员流向最多的地点基本是武汉周边区域,特别是黄冈与孝感市。与之相对应,此后湖北多地“封城”,而黄冈则成为全国第二个“暂时关闭城铁站与火车站离市通道”的城市。
基于大数据开放、共享的价值,百度、腾讯等科技公司根据卫健委发布的官方数据,上线了针对北京、上海、武汉、成都等城市的“发热门诊地图”,普通用户可以直接查找附近所有发热门诊的医疗机构。从技术角度分析,针对不断变化的疫情,如果掌握了不同维度的海量数据信息,譬如地图数据、航空数据、移动通信数据、电商消费数据等等,然后进行综合建模和分析,无疑会有利于社会作出合理判断,也有利于有关部门作出正确决策。
然而诚如李克强总理所说,“我们有80%的数据在政府这里”,就实现信息数据的开放共享而言,政府的职责无可替代。也正是因为这一点,近日不断有媒体发出呼吁:面对新型肺炎疫情,政府的数据开放可以更有作为。
从政务信息公开到数据开放共享,这是必经的一大步。跨越的难度不言而喻。此前,在武汉市卫健委1月16日发布的通告中,未提及医护人员感染情况,这一现象受到了舆论的质疑。不论武汉市卫健委的初衷是什么,其做法都值得商榷,也很难避免消极后果。
及时客观发布疫情和防控工作信息,这是政府在信息公开方面基础性的职责。而到了数据开放共享时代,公众显然有了更高的要求。如果说做好信息公开,其核心在于保障公众对疫情的知情权,呵护公众对政府的信任,那么做好数据开放,其要点就在于通过共享整合各方力量,使科学家能够充分利用数据加快新药研发,使公众能够更好地趋利避害。
做好数据开放很不容易。复旦大学郑磊教授在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卫生署的网站上找到一个疫情数据表,“在这个表格上,可以看到每一位疑似病人的急诊日期、性别、年龄、报告来源、医院名称、化验结果、患者状况,同时又删除了患者的具体姓名,保护了个人信息”。一张普通数据表填满了细节和温度,体现了背后的用户视角和数据思维。
推动政府数据开放更有作为,守住执政为民这个职责是根本,同时也依赖用户视角和数据思维的培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