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庞贝病女孩郑宇宁 愿你的坚强不被辜负

蛰居清远中医院ICU已11年,晒“二手阳光”盼春天

来源:南方都市报     2020年01月23日        版次:GA16    作者:林子沛

蛰居ICU已11年的郑宇宁,依然乐观向上。

在ICU蛰居11年、晒“二手阳光”的女孩郑宇宁,已三十而立。

1月14日,清远市中医院ICU,南都记者见到了广东省第一例确诊的庞贝病患者郑宇宁。1989年出生的她,看着同学朋友大学毕业、求职、工作、恋爱、结婚、买房和晒娃。她的遗憾,仍停留在没读成大学。

作为确诊近十年只用过几个月特效药的庞贝病患者,靠呼吸机维生,忍受着肌肉萎缩带来的疼痛,光是活着就很不轻松。

但郑宇宁还有她的“工作”。

她是全国罕见病群体里的“明星”。她在网络上记录自己的发病、确诊、医治与等待,在病房里无数次朝来访者和镜头微笑,但仍是对天价药物“望药兴叹”的一员。

她的求医求药历程,随着庞贝病特效药是否应纳入医保引发讨论,各地探索也在慢慢起步。多名患者向南都记者表示,他们看到了一丝希望,一定要熬过这个冬天。

  确诊

考上大学却因病无法读

郑宇宁从小体育课成绩不及格。2007年,她被诊断为当时无药可医的肌营养不良症。她仍准备高考,父母却日夜惊惶。父亲郑洋回忆,诊断结果出具后的3年里,妻子会突然痛哭出声。

2008年,郑宇宁拿到广州某高校录取通知后,决定休学一年。2009年2月17日,她突感呼吸不畅,到清远市中医院后被送进ICU。抢救中的女儿生死未卜,郑洋打了个电话给深圳的朋友,接通后说不出话,只是嚎啕大哭。他回忆,心仿佛被一座大山压住。

第二天,女儿被抢救回来,插上呼吸机后胃口大开,郑洋跟妻子温美光舒了一口气。只是谁也没想到,女儿此后的11年将在ICU度过。

郑宇宁病情稳定后,温美光拿着她的录像找到中山大学附属一院神经科教授张成。张成怀疑庞贝病的可能。2011年,国内拥有检测技术后,郑宇宁的血样被送到上海新华医院化验,确诊庞贝病。

张成介绍,人体源源不断地制造用于驱动机体的葡萄糖,多余的葡萄糖会被贮积在体内,能量不足时通过酶分解,为身体的肌肉、器官重新提供能量。庞贝病患者缺少这样的酶,手脚会越来越无力,心脏渐无力跳动,呼吸将慢慢衰竭。

11年的病房时光,为了让活动不便的女儿晒到太阳,郑洋用PVC管组装了一个可以调整角度的支架,安上镜子,放置在ICU病房外约一米宽的室内走廊里。碰上晴天,阳光可被反射到几米开外的郑宇宁病床,但一般就只有上午十点到十一点能做到。

借来的“二手阳光”偶然且短暂。

如今是庞贝病病友群群主的郭朋贺自2011年大专毕业后,就在北京求医,2014年,她被确诊这种从来没听说过的疾病,同时确诊的还有她的哥哥。拿到诊断时郭朋贺很开心——她只是单纯地高兴,困扰自己多年的身体机能异常终于有了名字。

  用药

特效药年花费至少145万

郑宇宁不仅是广东省第一个确诊的庞贝病患者,也是第一个用上特效药的患者。

2011年她被确诊时,特效药“美而赞”还无法进入内地市场。2012年,通过特批,带着社会各界捐助的善款,郑洋带着病历到香港开药。2020年1月,郑宇宁卧室书桌底下,那几百个空药瓶至今被郑洋保留着。

张成说,郑宇宁的用药过程也是一场大型“教学”。国内当时几乎没有使用“美而赞”的经验。张成团队将说明书逐条翻译,研究如何配药、如何对抗可能出现的副作用,再给清远中医院的医护人员培训。

输液当天,医护人员把抢救柜里的药物摆出来,抗过敏药物也准备好。因为特效药要避光,还将输液管包了起来。开始输注后,郑宇宁通过表情和口形与医生交流,张成与一众医护人员站在床边观察两个小时,指标都正常,才放下心来。

几次用药后,郑宇宁状态较好时,可离开呼吸机,走出ICU晒太阳。

郑洋向南都记者表示,这11年里,在住院费上,医院和医保给予了特殊优惠和照顾,将自费费用压缩至每年数万元,容许拖欠。但在特效药价格问题上,谁都无能为力。2012年至2013年,郑宇宁用了三个月药后便无以为继。停药之后,症状继续加重。

2017年5月,“美而赞”正式进入中国市场,定价5645元/50mg。根据郑宇宁的体重,每两周用一次药,在有慈善援助的情况下,一年预计花销约145万元,她用不起。

2019年8月,庞贝病患者郭朋贺为了腹中胎儿顺利出生,发起筹款并花费30万在生产前后用了两次足量“美而赞”,两次半量。

郭朋贺向南都记者表示,“如果是五六十万,哪怕是一百万就能好了,家人也会尽一切所能来救,哪怕倾家荡产。”但残酷的是,庞贝病患者需要终身用药。她说,除非哪天纳入医保,否则自己无力承担药费。

  等待

日夜相伴的呼吸机是“老伙计”

庞贝病对患者的肌肉产生不可逆转的伤害。郭朋贺向南都记者表示,2018年,她曾去清远看望过郑宇宁。2019年,她的身体已无法承受长途奔波,生活尚可自理。而进入2020年,她连去洗手间都需要有人抱起来,家里如果没人就解决不了。

郭朋贺说,不是所有患者都有宇宁这样的乐观。“她在里面(ICU)待了11年,我可能待11天就要疯了。但那就是她的整个世界,最美好的人生阶段,都在里面度过。希望她的坚强不要被辜负。”

郑宇宁是ICU病房里最年轻的患者。

为了保证呼吸畅顺,郑宇宁必须经常“咳痰”。每隔20分钟,温美光都要加大声量提醒小隔间外的护士,“唔该(麻烦一下),宁宁咳痰”。

过去两年,郑宇宁曾用从几个大病求助平台筹到的数十万第二次用上了“美而赞”,间断使用的几个月里,她可以自主做出咳嗽的动作。而南都记者探访期间,“咳痰”只能通过她自己拍打或旁人大力多次挤压她的腹部,护士从她口中伸入导管“吸痰”来进行。一包50支的吸痰管,一天就能用完,她的腹部也因反复挤压留下大面积淤青。

11年等待的日子里,郑宇宁与呼吸机日夜相伴。她称呼吸机为“老伙计”,“老伙计”连接着半透明管子通过脖子上的切口直接向她的气管输送空气。

她坐着时,呼吸机上的按钮比她头顶稍高一些,她的手无法举到这个高度,需要呼叫求助怎么办?她狡黠一笑,缓缓摸出一支筷子,在呼吸机的两列按钮上滑过,演示如何借助工具按下红色求救键。

  希望

庞贝病患者用药纳入医保快了?

郑宇宁住院的11年里,不断有患者家庭通过网络“找到组织”进入病友群。群里有十几位患者先后身故,但仍在世的患者急转直下的人生里,并非只有等待。

2017年8月,郑宇宁写了一封信,请求有关部门关注将“美而赞”纳入医保。“我不知道自己的身体还能坚持多久,对死亡的害怕和对生的期盼让我写下了这封信……此时打字的我都感觉到了手臂微微的颤抖,全身的细胞似乎都在叫嚣着不堪重负。”

2017年辞职后,郭朋贺奔赴各地看望患者,组建病友交流会,参与专家会议,病友们联名给相关部门写诉求信,甚至计划过寻找专家做仿制药。

郑洋说,11年来,家人基本都在ICU过年。每到春节,女儿最希望逛花市。今年的状态,应该去不成,但上述提案让他们燃起希望,“好像真的快熬到头了。女儿说,好想有一天能走出ICU,回家看看。”

近年来,病房外,罕见病领域的变化地覆天翻。

2018年5月,国家卫健委等五部门联合制定《第一批罕见病目录》。

2019年2月,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对罕见病药品给予增值税优惠。2020年1月,广东省政协十二届三次会议上,广东省政协常委熊水龙提出《关于尽快出台广东省罕见病医疗保障政策的建议》的提案。去年,他也提出《关于将庞贝病患者用药纳入医保的建议》的提案。

这些变化,让郑宇宁们看到一丝希望,一定要熬过这个冬天。

2019年8月,郑洋前往广州取特效药,需要证明用药者依然在世。郑宇宁手持当天报纸拍了照,在朋友圈写道:“本大王还活着。”

出品:南都采编指挥中心 统筹:南都人物新闻工作室

采写:南都记者 林子沛 摄影:南都记者 林耀华 赵明

手机看报
分享到:
返回奥一网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