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通职业教育出路,企业社会均可受益

来源:南方都市报     2020年01月17日        版次:GA02    作者:南都社论

职业教育成为最近不少广东省人大代表热议的话题。很多家长不愿孩子读职高,认为没有出路,对此,广东省人大代表、东莞理工学校汽车专业科主任冯妹娇在审议政府工作报告时呼吁,要从升学和职业晋升两个方面,畅通职校生上升通道。

职高为何升学难?冯妹娇分析认为,目前职业教育被称为“断头教育”,中职生升学途径有多种,但是大多数只能读高职。职校毕业后大部分学生缺少进入更高层次学校学习与发展的机会。

冯妹娇提到的问题的确普遍存在,不过这还只是问题的一个方面,职业教育社会认可度较低,是多种因素导致的结果。

职校一直以来都是很多考试失利学生的无奈选择,家长不愿孩子读职高,不是职校地位尴尬的原因,而是这种现状自然导致的结果。职校生面临的是学校教学质量不高、专业技术无从学起,而毕业后出路狭窄,手艺、收入和社会地位都相对低下的残酷现实。这不是职校生努力就能改变的,而是在他们进入职校的那一刻就已经决定了的,如果只是一味鼓励学生们在考学路上避免成为职校生,而职校生成为竞争失败者的代名词,不努力改变他们所面临的残酷现实,结果只会让教育体系陷入扭曲的状态,对个人发展、企业发展和社会发展都是不利的。

要改变职校生的生存现状,出路和职业教育本身都需要得到改善。深化职业教育改革,提升职业教育质量,是为改善职校生的出路奠定基础。德国一直被认为是先进的工业大国,中学生就要选择未来的发展方向,读大学和读技术学校是两个方向,但更多的是是否适合个人,并不影响往后的工作收入和社会地位;日本的技工被称作匠人,他们对技术的极致追求,是源于严苛而完善的培训制度,体面的收入和受人尊敬的社会地位,造就了工匠精神。

职业教育改革,不在于让更多的职校生成为扩招的本科生,而在于让职业教育体现真正的价值。目前,我国的职业教育体系离完善还有着很远的距离,很多职校很难找到真正教授专业技术、能让学生成为未来工匠的老师和专业课程,从课程设置、师资配备都写满了“将就混个学历”,出路也不对口,基本都是成为本身对技术要求不高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工人。

职校的尴尬定位和低附加值型制造业广泛存在的时代背景有着很大的关联,而现在,制造业也面临着产业升级的挑战,专业技术人员一直供不应求。除了推动职校为企业和社会“供应”更多专业性强的人才之外,企业自身也需要改进和反思,为技术人员提升薪酬待遇、专业培训和上升通道。一方面,企业需要更高的薪酬激励,为技术人员的门槛抬升给予相匹配的动力;另一方面,也需要形成常态化的技能培训机制,为技术人员提供成长通道和职业发展的可能,这对于促使他们提升专业技术和追求技术深度,都有着很大的作用。

同时,技术评价体系亦有待强化,这需要国家层面的制度设计。2018年,国务院发布了《关于提高技术工人待遇的意见》,提出充分发挥政府、企业、社会的协同作用,完善技术工人培养、评价、使用、激励、保障等措施,实现技高者多得、多劳者多得,这是个很好的开始。2020年,广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的数据显示,广东全省目前全省技能人才达1249万人,已累计培训“粤菜师傅”3.7万人次、培训“南粤家政”24.54万人次,这是个不错的案例。但是,这些都还不够,还需要做得更多,才能改变职校生面临的残酷现实。

“只有打通职校生的升学通道和职业资格的晋升通道,学生成才路径多样化,才能消除社会升学压力,让学生找到适合自己个体发展的道路。”提高职业教育质量,打通职校生的出路,并不只是为了职校生们,也是为了企业转型升级、为了经济社会的发展。要培养有工匠精神的人才,先要有潜在的工匠,而职业教育改革就是在埋下这颗种子,待种子发芽,将来个人、企业、社会都会受益。

手机看报
分享到:
返回奥一网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