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苏莱曼尼下葬 美防伊朗“以牙还牙”

葬礼上发生踩踏事故,已造成至少40人死亡,200余人受伤

来源:南方都市报     2020年01月08日        版次:GA14    作者:新华社

6日,伊朗民众涌上德黑兰街头为苏莱曼尼送行。

遭美军空袭身亡的伊朗伊斯兰革命卫队下属“圣城旅”指挥官卡西姆·苏莱曼尼的葬礼6日在伊朗首都德黑兰举行。据伊朗媒体报道,数十万伊朗民众涌上德黑兰街头为苏莱曼尼送行。伊朗最高领袖哈梅内伊、总统鲁哈尼等参加了葬礼。美国政府官员预期,伊朗伊斯兰革命卫队下属“圣城旅”指挥官卡西姆·苏莱曼尼的葬礼结束后,伊朗可能在几天内发动某种形式的“重大”袭击,以报复美军空袭。

新任指挥官“继承事业”

“圣城旅”新任指挥官伊斯梅尔·卡尼表示,将继承苏莱曼尼的事业,驱除美国在该地区势力。

伊朗外长扎里夫当天在社交媒体上表示,美国在西亚的存在“已开始走向终结”。

苏莱曼尼于当地时间7日被安葬在其家乡、位于伊朗东南部的克尔曼。据伊朗学生通讯社报道,当天在克尔曼市为苏莱曼尼举行的葬礼上发生踩踏事故,已造成至少40人死亡,200余人受伤。

伊朗国内军事准备加强

美军情报显示,伊朗国内军事准备有所加强,暂时无法判断是为了加强防御还是准备发动军事袭击;一些伊朗舰船已驶离基地,有能力迅速发动攻势。

美军官员6日告诉美联社记者,伊朗可能尝试“以牙还牙”,袭击级别较高的美军将领。驻伊拉克美军已加强戒备,中止针对伊拉克安全部队的全部培训任务,并且从科威特抽调部队保护在伊拉克美方人员。

美国官员认为,伊朗对空袭的具体反应,将决定这场危机的最终走向。

伊朗议会将美军列为“恐怖组织”

伊朗官方媒体伊斯兰共和国通讯社7日报道,伊朗议会当天通过一项紧急动议,将美国军队、美国国防部列为“恐怖组织”。

报道说,伊朗议会当天投票通过一项紧急动议,决定将美军、美国国防部列为“恐怖组织”,将美国国防部所有人员、下属机构以及策划、实施杀害苏莱曼尼的美军指挥官列入黑名单。

根据这项动议,伊朗政府将向“圣城旅”拨款2亿欧元,以加强其防御能力。伊朗方面未透露这项动议的更多内容。

伊朗外长扎里夫7日在接受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采访时说,美军杀害苏莱曼尼是一种国家恐怖主义行为。

本月3日,苏莱曼尼在伊拉克巴格达国际机场外遭美军空袭身亡。伊朗最高领袖哈梅内伊随后发表声明说,伊朗方面将对这起事件进行“强硬复仇”。

2019年4月,美国总统特朗普宣布将伊朗伊斯兰革命卫队列为“恐怖组织”。伊朗国家最高安全委员会则宣布将美军中央司令部及其驻西亚军队认定为“恐怖组织”。

  链接

  美国拒发签证 伊朗外长难赴联合国

美国一名外交官员6日披露,美国政府决定不给伊朗外交部长穆罕默德·贾瓦德·扎里夫发签证,后者原定本周前往纽约出席联合国安全理事会会议。

这名不愿公开姓名的官员告诉美国《外交政策》杂志,一名白宫官员向联合国秘书长安东尼奥·古特雷斯通报美方决定。

美国国务院拒绝就这一报道作出回应。联合国发言人斯特凡纳·迪雅里克·德拉里维埃同样拒绝回应。伊朗常驻联合国代表团说,看到媒体报道,但就扎里夫签证一事尚未收到美方或联合国通知。

路透社报道,这次安理会会议将为扎里夫提供公开批评美国暗杀行动的场合,吸引全球媒体目光。

伊朗常驻联合国代表马吉德·塔赫特-拉万希说,美方空袭是“明显的国家恐怖主义案例,是犯罪,公然违反国际法基本原则,尤其是《联合国宪章》”。

扎里夫去年4月、7月和9月3次前往纽约出席联合国会议。7月与会期间,扎里夫及伊朗代表团遭美方限定在纽约市一定范围内活动。

依据1947年达成的联合国《总部协议》,美方通常有义务允许他国外交官入境参加联合国会议。不过美国政府说,出于“安全、恐怖主义和外交政策”等原因,美方有权拒发签证。

  分析

  美伊关系缘何走到这般地步?

美国日前在伊拉克发动空袭,打死伊朗伊斯兰革命卫队下属“圣城旅”指挥官卡西姆·苏莱曼尼,引发链式反应:伊朗誓言报复,美国增兵中东,伊拉克巴格达“绿区”遭袭……美国和伊朗领导人几番隔空放狠话,气氛日益紧张。美国和伊朗的紧张关系缘何走到今天这般地步?

不少媒体认为,去年底一名美国承包商在伊拉克基尔库克附近一处军事基地被炸身亡是引发美国和伊朗对峙升级的直接导火索。也有学者提出,一年半前美国执意退出伊朗核问题全面协议才是给两国关系转变埋下的伏笔。

尽管国际原子能机构一再确认伊朗遵守伊核协议,美国在伊核协议各方均强烈反对的情况下仍一意孤行,于2018年5月单方面退出该协议,并重启和新增一系列严苛的对伊制裁。美国前任总统奥巴马时期艰难促成的美伊对话以及两国关系回暖势头终结,两国再次滑向对抗。

分析人士认为,美伊紧张关系升级的一个重要节点出现在去年5月。当时,美国宣布中止对任何国家和地区进口伊朗石油给予制裁豁免。美智库大西洋理事会“伊朗未来倡议”项目负责人芭芭拉·斯莱文指出,以此事为分水岭,伊朗对美政策由“保持战略耐心”转为“抵抗与报复”。去年5月,伊朗宣布中止履行伊核协议部分条款。6月,伊朗击落美国一架“全球鹰”无人机,美伊关系一度剑拔弩张。

去年5月之后,海湾地区发生多起重大事件:沙特阿拉伯油田遭袭、海湾地区多艘油轮遇袭、巴格达“绿区”多次遭火箭弹袭击。美方指责伊朗是这些事件的“幕后黑手”,伊朗则坚决否认。

近一周来,局势更是急转直下。为报复美国承包商之死,美军空袭什叶派武装组织“真主旅”在伊拉克和叙利亚的多处设施,导致伊拉克民众冲击美国大使馆以示抗议。新年伊始,美军空袭巴格达国际机场,炸死伊朗指挥官苏莱曼尼。有媒体甚至警告,美方的一系列行动打开了可能引发中东乃至世界大震荡的潘多拉魔盒。

斯莱文认为,美伊关系发展到如今“是一个悲剧”,“是一系列战略错误的结果”。美国哈佛大学国际关系学教授史蒂芬·沃尔特认为,美伊危机发展至今“毫无意义且非常危险”。他指出,伊朗并未威胁到美国自身安全或繁荣。美国在伊朗问题上的做法,再次证明美国无力在全球重点事务上形成“连贯而有效”的战略。

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知名主持人法里德·扎卡里亚说,特朗普上台伊始即承诺要将美国带出中东泥沼,集中力量处理长期被忽视的国内问题。但几年过去,美国在中东不仅旧“仗”未消,又新增军事冲突危机。扎卡里亚还认为,特朗普政府的对伊政策更多出于意识形态考量。

本版文图:新华社发

手机看报
分享到:
返回奥一网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