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千名哀悼者4日在伊拉克首都巴格达为遭美军空袭身亡的伊朗伊斯兰革命卫队下属“圣城旅”指挥官卡西姆·苏莱曼尼和伊拉克什叶派民兵武装“人民动员组织”副指挥官阿布·迈赫迪·穆汉迪斯送葬。 新华社发
美国总统唐纳德·特朗普4日警告伊朗,如果伊朗袭击美方人员或资产,美方将打击52个伊朗目标。
伊朗方面3日提及35个美方目标,作为报复美方炸死伊朗高级将领卡西姆·苏莱曼尼的潜在袭击对象。
文化遗址列入打击目标
特朗普4日在社交媒体“推特”说,为回应苏莱曼尼之死,伊朗“肆无忌惮地提及(打击)特定美国资产目标”,美方“以52个伊朗设施为目标”,其中一些“对伊朗和伊朗文化至关重要,那些目标和伊朗自身将受到迅速且沉重打击”。
特朗普没有提及那些目标的具体名称,说52个目标“象征”52名曾经遭伊朗挟持的美国人质。伊朗伊斯兰革命1979年爆发以后,52名美国驻伊朗大使馆外交人员当年11月起遭伊方扣押444天。
“美国不想再受到威胁!”特朗普说。
在贝拉克·奥巴马政府任职的国家安全官员科林·卡尔不认同美方把伊朗重要文化遗址列入打击目标,他在推特写道:“以文化遗址为(打击)目标是战争犯罪。”
伊朗盯住35个美方目标
伊朗伊斯兰革命卫队高级指挥官吴拉姆-阿里·阿布哈姆扎3日晚些时候告诉伊朗半官方媒体塔斯尼姆通讯社记者,将惩罚身处伊朗打击范围内的美国人,同时提及袭击海湾地区船只。
阿布哈姆扎说:“霍尔木兹海峡对西方而言是要塞,大量美国驱逐舰和军舰从那里经过……伊朗很久以前已经掌握这一地区重要美国目标……这一地区大约35个美方目标以及(以色列)特拉维夫在我们的打击范围之内。”
黎巴嫩“广场”电视台报道,伊拉克什叶派民兵武装“真主旅”警告伊拉克安全部队远离美军基地,时间“从周日(5日)晚开始”,距离“不少于1000米”。
大使馆和空军基地遭袭
伊拉克国防部确认,4日晚发生4起火箭弹袭击。一枚火箭弹在首都巴格达“绿区”爆炸,临近美国大使馆;一枚落在巴格达贾德里亚区;另外两枚以巴格达以北拜莱德空军基地为目标。没有人在袭击中死亡。
美国主导的打击极端主义组织“伊斯兰国”国际联盟5日早些时候确认,驻扎有国际联盟军队的伊拉克基地附近遭遇袭击,驻扎人员没有受伤,但可能伤及伊拉克平民。
国际联盟发言人迈尔斯·B·卡金斯在一份声明中说:“1月4日晚,两枚火箭弹落在位于巴格达和拜莱德的伊拉克基地附近,那里驻扎有联盟部队。那是过去两个月以来第13次袭击。”
新华社专特稿
释疑
白宫解释袭杀行动 民主党称“简短、不充分”
美国白宫4日向国会提交保密文件,寻求说明袭杀伊朗高级将领卡西姆·苏莱曼尼的行动。
一名国会助理确认,白宫4日递交保密文件,仅供民主党、共和党国会领袖、众议院议长和参议院临时议长阅览。
美国国会1973年通过《战争权力法》,授权总统在未经国会允许情况下采取军事行动,但必须48小时内向国会报告。
佩洛西3日说,美军发动袭击以前,唐纳德·特朗普政府没有与国会“通气”,众议院要求立即获得行动简报并获知后续安排。
路透社报道,类似简报一般包括袭杀行动的情况、授权行动的原因、行动范围和时长。
一名民主党籍国会助理4日告诉路透社记者,白宫向国会递交的说明文件“简短、不充分”。
众议院议长佩洛西说,这份文件触发有关袭杀行动时间、方式和法律依据的疑虑,亟需解答。
她认定,特朗普政府决定不予公开说明文件“加深了我们的担忧,暗示国会和美国人无法了解国家安全事宜”。“特朗普政府挑衅性、不断升级和不相称的军事行动持续令美国军人、外交官、公民和盟友处于危险之中。”
国会共和党人普遍支持特朗普的决定。 新华社专特稿
反应
俄外长:美严重违反国际法
俄罗斯外交部长拉夫罗夫4日分别与土耳其外长恰武什奥卢、伊朗外长扎里夫通电话,并表示美国空袭导致伊朗伊斯兰革命卫队下属“圣城旅”指挥官卡西姆·苏莱曼尼死亡的行动,严重违反国际法基本准则。
据俄外交部网站4日报道,拉夫罗夫和扎里夫在通话中表示,美国空袭行动严重违反国际法基本准则,无助于解决中东地区多年积累的难题,将导致当地新一轮紧张局势加剧。
拉夫罗夫与恰武什奥卢通话时再次强调,美国此举严重违反国际法基本准则,无助于实现华盛顿所声称的反恐目标。
英国:拟派军舰海湾护航
英国国防大臣本·华莱士4日在声明中说,已经命令“蒙特罗斯”号护卫舰和“捍卫”号驱逐舰做好准备,为英国船籍船只经过主要原油运输路线护航。
华莱士说,英国政府将采取必要措施,确保英国船只和公民安全。
英国和伊朗去年7月曾相互扣押对方油轮。
华莱士敦促各方保持克制,说他和美国国防部长马克·埃斯珀通过电话。
英国外交大臣多米尼克·拉布9日将前往美国首都华盛顿会晤美国国务卿迈克·蓬佩奥,讨论美军炸死苏莱曼尼一事。那之前,他将会晤法国外交部长让-伊夫·勒德里昂、德国外交部长海科·马斯。
英国首相鲍里斯·约翰逊打算今后两天就苏莱曼尼遇袭身亡一事作回应。
法国:与伊拉克通话促稳定
法国总统埃马纽埃尔·马克龙4日与伊拉克总统巴尔哈姆·萨利赫通电话,双方就缓和中东紧张局势达成一致。
法国总统府说,两国总统密切沟通,以避免紧张局势恶化、确保伊拉克和周边地区稳定。
德国:寻求与伊“直接对话”
德国《星期日图片报》报道,德国外长马斯寻求与伊朗方面“直接对话”,以缓和紧张局势。
马斯4日接受采访时说:“今后几天,我们将尽一切可能控制(中东)更加紧张的局势,在联合国、欧洲联盟层面……与我们在这一地区的伙伴对话,包括与伊朗对话。”
马斯说,他与英国外交大臣拉布、法国外长勒德里昂和欧盟外交与安全政策高级代表何塞普·博雷利·丰特列斯以及美国国务卿蓬佩奥保持密切沟通。
德国国防部长安妮格雷特·克兰普-卡伦鲍尔说,伊拉克不能陷入混乱、不能停止打击“伊斯兰国”。
尽管中东局势紧张,德国依然希望保留大约120名驻扎在伊拉克的士兵,参与打击“伊斯兰国”军事行动。 新华社
观察
美伊斗争趋于尖锐 全面战争不大可能
分析人士指出,美军“定点清除”伊朗伊斯兰革命卫队下属“圣城旅”指挥官苏莱曼尼引发美伊紧张局势骤然升级,同时也导致中东地区局势更趋动荡。
分析人士指出,美国单方面退出伊朗核问题全面协议后,对伊朗采取极限施压措施,导致美伊关系不断恶化。美国企图通过“斩首”伊朗高级将领,进一步向伊朗极限施压,但此举触及伊朗底线,不排除遭到大规模报复的可能性。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中东研究所专家秦天认为,如果报复行动选在海湾地区,更多国家恐将受到牵连。如果美伊冲突和伊拉克、黎巴嫩等国的政局发生更多联动,整个中东地区会更加动荡。
中国社科院西亚非洲研究所专家魏亮说,苏莱曼尼事件使美伊在伊拉克的斗争从幕后的“代理人”模式转入正面对抗,双方回旋余地缩小,失控风险增加。美伊互斗不仅会威胁伊拉克的稳定,还可能外溢至中东其他国家。
专家认为,考虑到苏莱曼尼在伊朗地区战略中的地位和国内外的影响力,苏莱曼尼事件对整个中东局势的影响将超过去年海湾地区多起油轮遇袭事件和沙特石油设施遇袭事件。
虽然美伊斗争趋于尖锐,但双方走向全面战争的可能性不大。面临2020年大选的特朗普有意借打压伊朗转移国内矛盾并增加选举砝码,但无意发动战争。伊朗方面在经济制裁下国内出现一些民生问题,多次发生示威和骚乱,与美国“硬碰硬”只会令国内形势雪上加霜。 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