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乡镇卫生院要自强,除了设备更要有人才

来源:南方都市报     2020年01月03日        版次:GA02    作者:南都社论

2017年,广东省决定统筹各级财政资金500亿元实施全面的18项“强基层、补短板”,重点建设47家地处粤东粤西粤北乡村的中心卫生院。据南都报道,如今,全部中心卫生院业已顺利开业。项目覆盖的农村地区居民,不用出村、出县就能享受到精准的影像诊断、微创方式手术治疗的便利。

根据当前的医学发展水平,一些硬件设备已经成为了某些诊疗方式的必需配备,例如,CT、腹腔镜、椎间孔镜、四维彩超和各部位的微创手术,都是对硬件设备和场所有要求的。根据广东省卫健委介绍的情况,与建设前相比,47家中心卫生院建筑面积增加48万多平方米,床位增加10341张,万元以上设备増加了3174台,增加ICU床位350张、血透室床位455张、手术室196间。

基层卫生院硬件设施的提升,对于诊疗服务水平的提升,当然是有帮助的,也能为当地民众提供更多便利,很多诊疗理论上不再需要扎堆到上级医院去做。这一点可以直接体现为项目建成后为医院带来的诊疗数据提升上,例如,2019年4月项目才投入使用的汕尾市海丰县梅陇镇中心卫生院,截至2019年11月,诊疗量、住院量和手术量分别增长了40%、15%和39%。

当然,要“强基层,补短板”,并不是仅为乡镇卫生院添置硬件设备就能实现的。乡镇卫生院的“短”,除了设备还有人才。从另一个侧面来看,硬件设备只是对提升诊疗准确性和医疗服务的可靠性提供帮助,诊疗的核心依然在人。如果医务人员的知识水平不到位或是临床经验缺乏,即使用的是同样的设备也可能让诊疗效果大不相同。

一直以来,基层乡镇卫生院的医疗水平都很难得到提升,除了设备,人才缺乏、培养途径缺失也是主要原因。医务人员的水平是由理论知识和临床经验共同决定的,一般来讲,从名牌大学临床医学专业毕业的医务人员,都集中在医疗资源最好的大城市三甲医院里,受到的训练、实习时接触过的病例都会更多也更有针对性。而乡镇卫生院的医务人员一般学历和经历都会有一定差距:进医院工作后,大医院的医务人员可以接触到更多、更复杂的病例,有更多的进修和学习机会,诊疗水平可以在日常工作中不断得到提升;而在乡镇卫生院,一般只有机会接触较为简单的病例,一旦有复杂病例要么是转走要么病患会直接到大城市的大医院去看。因此,乡镇卫生院的医务人员会更难通过临床经验的积累提升诊疗水平。

民众对于大医院信任度本来就更高,长此以往,乡镇卫生院的医务人员水平难以得到提升,更难获得民众的信任,就会陷入一个固有的恶性循环:民众不够信任基层乡镇卫生院,即使是不太复杂的病也会倾向于到上级医院看,基层乡镇卫生院的医务人员临床经验缺乏水平愈发得不到提升,可能会在一些病例中出现诊疗失误,导致民众信任度的进一步下降。这样一来,大医院越来越挤,基层卫生院沦为开药定点,医疗资源愈发集中。

“强基层,补短板”要打破这个固有循环,关键在吸引和培养人才。基层卫生院需要吸引人才,也需要有培养人才的常态化渠道,并且能把人才留住。广东省连续出台了多份文件,从2018年开始推出了基层卫生人才队伍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千名高校毕业生上岗退费”、“订单定向培养大学生”等政策,就是定向引才计划,广东省按每学年退费8000元的标准鼓励优秀大学生下基层去从事医疗工作,虽然是一次性补助,但对于应届生还是会有一定的吸引力。比一次性补助更能吸引和留住人才的,是未来的可能性,“百名首席专家下基层”,即选聘100名首席专家作为升级建设中心卫生院科室带头人,是引才,也是为培养基层医务人员提供了更多可能性,对育才、留才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强基层”,归根结底需要基层的乡镇卫生院自强。除了CT等硬件设备,更重要的是人才这样的软件,只有能吸引人才、培养人才、留住人才,才能不断造血,通过提高自身水平为民众提供更可靠的医疗服务。

手机看报
分享到:
返回奥一网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