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谋定三大方向,双汇在高质量中快速发展

来源:南方都市报     2022年06月30日        版次:TK181    作者:詹丹晴

  双汇生产车间。

  从中国内陆城市一个小小肉联厂,蜕变成今天全球最大的猪肉跨国公司,从年销售额不足1000万元,发展到2021年营业总收入668亿元,双汇没有停下自己的脚步。

  过去,在历史的关键节点上,双汇敢为人先,率先布局以火腿肠为代表的高温肉制品,让“双汇”成为家喻户晓的品牌;双汇投巨资押注冷鲜肉,开始了肉类工业现代化发展之路。两次冒险,换来的是两次成功。

  站在历史新的起点上,双汇依托消费升级、食品安全和智能化升级三大抓手,在高质量中继续快速发展。

  双汇新产品销量占比超10%

  提及火腿肠,很多人的第一反应就是“双汇”。

  创办之初,双汇其实做的是生猪及其他肉类屠宰,1992年,改革开放进入新的时期,站在历史的关键点上,双汇开始谋求转型。

  这一年,双汇做了一个很大胆的决定,拿出了当时仅有的1200万元家当,一次性从日本、德国、瑞士引进10条火腿肠生产线,快速启动火腿肠项目,并命名为“双汇”。

  1992年2月10日,第一根“双汇”牌火腿肠问世,仅仅花了一年时间,“双汇”就跻身国内火腿肠市场前三强。1994年,双汇与香港华懋集团合资,建成了亚洲最大的肉制品大楼,当年生产能力就增长了104%。此后,“双汇”火腿肠生产线以每年20条、30条的速度递增,仅用6年的时间实现了产销量全国第一。

  随后,双汇开发了一系列新产品投放市场。其中,以双汇王中王、鱼肉肠、力博肠等为代表的一批产品,成为主导城市市场的主要创利产品;而普通火腿肠则打开了广阔的农村市场。肉制品结构调整不仅使双汇巩固了老市场,而且开辟了新市场。

  双汇除了率先发展以火腿肠为代表的高温肉制品,在冷鲜肉的引进方面,同样在国内领先。

  2000年,国内大部分肉联厂还热衷于传统加工和售卖方式,双汇却投资上亿元在漯河总部第一工业园,规划建设了双汇第一条现代化冷鲜肉生产线,率先把“冷鲜肉”引入中国。

  与传统热鲜肉相比,冷鲜肉更加卫生、营养、健康、安全,但受生产工艺、技术设备、冷链控制的限制,投资规模大、运营成本高。

  很多人质疑双汇引进冷鲜肉在当时有些过于激进,但是双汇董事长万隆并没有在投资规模、技术设备上做出让步。在他看来,只有走现代化肉类工业发展之路,才能让中国老百姓吃上放心肉。

  近几年,双汇还把世界上优质的原料、先进的工艺技术、现代化自动化的设备、国际化的品控体系、时尚的肉品消费方式与中国的消费市场有机结合在一起,推进中西方饮食文化的融合,实施产品结构第三次重大变革。

  双汇大幅度增加研发投入,每年研发投入保持30%以上的增速。双汇在现有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的基础上,努力打造国家级猪肉加工技术创新中心,围绕一碗饭、一顿饭、一桌菜,加大产品研发和结构调整,满足新形势下消费新需求。

  双汇打造了国内一流的食品研发和检验检测平台;研发推广了植物肉,引领植物肉发展新趋势;围绕一碗饭、一顿饭、一桌菜,开发餐桌餐饮产品。而且,就在今年2月,双汇第三工业园签约仪式成功举行,该园区占地预计1175亩,将以新型餐饮为主,休闲肉制品和配套产业为辅。

  据悉,双汇每年新产品销量占比超10%,拥有200多种冷鲜肉、1000多种肉制品的产品群,双汇冷鲜肉、香肠、火腿、培根、中式酱卤等系列产品深受消费者的喜爱,成为企业发展的不竭动力。

  以质量服务提升品牌价值

  每年要生产销售如此之多的产品,双汇是如何确保食品的质量和安全呢?

  作为国内最大的肉类加工企业,双汇对质量和安全的管控十分严格,始终坚持“消费者的安全与健康高于一切,双汇品牌形象和信誉高于一切”的质量方针,坚持“产品质量无小事,食品安全大如天”的质量理念。

  双汇配备了1000多名畜牧兽医、食品检验等相关专业人员,对产品的采购、生产、运输到销售各个环节,进行日常监督管理,并对质量安全实行一票否决。

  通过全方位、动态的食品安全风险监控机制,以及年度、月度风险监测计划,双汇对购进的原材料和出厂产品近200个风险项目实施监测。

  与此同时,双汇坚持“开放式办厂、透明化办企业”,投资3000多万元在各工厂关键环节安装了近万个视频监控,对生产过程关键环节实施无盲区、全覆盖实时监控,关键控制点视频监控与市场监管部门联网,自觉接受社会各界的监督。

  在自我监督与接受公众监督的同时,双汇还依靠领先的技术,提前确保产品的质量。

  在人才方面,双汇拥有高效的技术研发团队。双汇拥有200多位研发人员,先后承担国家、省部级科研课题10多项,荣获国家及省部级成果奖十多项,主持、参与制定国标行标30多项,荣获专利500多项。

  在装备方面,双汇先后从美国、德国、日本、丹麦等发达国家引进世界一流的技术装备5000多台套,为生产高质量的产品提供了有力保障。

  在检测技术方面,双汇投资了1.2亿元购进3000多套设备,这些设备能够对微生物、兽药残留、重金属、违禁物质、真菌毒素、转基因等876个项目进行检测,出厂产品实行批批检测,检测合格后才能出厂。

  无论是人才、装备还是检测技术,双汇在业内都处于领先地位。

  借智能化升级推动企业转型

  除了依托消费升级、食品安全管控外,双汇还依托智能化升级推动企业转型。

  近年来,双汇先后投资30多亿元,积极实施产业链不同环节的自动化、数字化、智能化升级改造,通过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打造供应链,提高企业竞争力,为河南肉类产业发展树标赋能。

  2021年年底,总投资5亿元的河南双汇投资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屠宰厂智能化升级改造项目顺利完工。改造后的生产线实现了全流程的信息化和智能化管理。从生猪收购、生产加工到产品发货,全产业链条数据都是自动采集、自动上传、自动计算,产、供、销、运数据都可以实现在线追溯和即时汇总分析;在线使用的生猪AI证件识别、产品智能输送/分级、分区智能温控系统等智能化手段,也让整个生产流程更节能、更高效、更安全、更环保。

  新项目投产后,一头生猪从屠宰、排酸到分割上市,全程操作只需13个小时。

  双汇在对漯河屠宰厂进行升级改造的同时,还投入2.4亿元对旗下肉制品工厂进行升级改造,日前该项目也已顺利投产。这个项目前道采用奥地利、西班牙、丹麦等世界一流生产设备,后道由双汇与中科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联合定向开发,引入九大智能模块,实现高温肉制品的集约化、自动化、智能化生产。

  在车间内,16台AGV机器人通过MES系统,在激光定位、智能避障等技术支持下,高效自动运行;原料从-18℃解冻到-2℃仅需15分钟,快速解冻有效保障肉品质量和口感风味;肉馅在全程真空环境中反复按摩摔打3000多次,极致追求产品鲜嫩高弹的完美口感。

  升级后的肉制品生产线日产能可达200吨,生产效率是原来的2倍,有效提升了产业价值链。

  接下来,双汇还将持续对工业进行升级改造,提升工业自动化、信息化和智能化水平,实现高质量生产、高效益运行;加强市场信息化系统的推广和运用,通过双汇生鲜品“智店系统”和肉制品“云商系统”,强化终端管控,提升市场服务,全方位建设数字双汇、智能双汇,升级管理,促进企业经营。                              

  推广

  文:詹丹晴 制版:杨存海 王娟娟 刘畅

手机看报
分享到:
返回奥一网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