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享到:

聚力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和产业创新高地

广东先进制造渐成经济增长主力创新驱动作用突出

来源:南方都市报     2022年06月30日        版次:TK162    作者:徐劲聪

  广东东莞松山湖的中国散裂中子源。 新华社发

  汽车产业。

  佛山顺德通过设专项资金发力机器人产业。

  广东是改革开放的排头兵、先行地、实验区,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大局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为。“走在全国前列”,是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对广东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一以贯之的要求。

要创造新的辉煌,创新是发展的第一动力和把握发展主动权的根本之策。广东省第十三次党代会提出九大任务之一:聚力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和产业创新高地。再次明晰了广东创新驱动发展的方向。

  近年来,广东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在工作布局上把创新摆在核心位置来抓来谋划,把创新驱动发展作为全省发展核心战略和总抓手,加快建设更高水平的科技创新强省和人才强省,坚定不移地走创新立省之路。“十三五”期间,广东取得了多项关键创新指标全国第一的显著成就。

  推动高质量发展是“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题,也是广东在新征程中走在全国前列、创造新的辉煌的根本出路。当前,要强化创新在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持续用力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和产业创新高地,把加快实现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广东高质量发展的根本支撑。

  “智”领发展 赋能产业升级利器

  在广东,制造业已经成为科技创新的主战场。

  2022年一季度数据显示,广东工业对GDP增长贡献过半,先进制造业增加值增长5.9%,绝对值占全省规上工业比重达54.3%。汽车、半导体、新材料等产业集群增速超20%。从这组数据可以看出,广东制造中的新动能已经开始成为增长主力。

  落在具体产业上观察,这种趋势更加明显。一季度广东新能源汽车产量同比增长达189.6%,增速十分亮眼。在深圳,一季度比亚迪新能源汽车累计销量28.63万辆,同比大涨422.97%,3月单月销量突破10万辆,同比大涨333%,位列国内新能源汽车企业销量榜首。

  暴涨的增速也让比亚迪进一步坚定了新动能发展的决心。4月一开始,比亚迪就宣布自2022年3月起停止燃油汽车的整车生产,将专注于纯电动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业务,从而成为全球首个正式宣布停产燃油汽车的大型车企。

  “广东省已成为全国重要的智能网联汽车生产基地和零部件集散地,从产业发展来看,都是创新驱动发展。”广东省大湾区新能源汽车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秘书长张瑞锋表示,“汽车芯片、电子、零部件,操作系统、软件和重大装备等都是下一阶段重要的创新方向,在这些领域的突破可以大大支撑汽车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不仅是汽车产业,在广东顺德,走进格兰仕工业4.0智能家电制造示范基地,可以看到流水线上机器臂正不断挥动。通过全线导入MES系统,每6.7秒就有一台微波炉下线,每年有1100万台健康家电从这里走向世界。今年,为满足消费升级需求,格兰仕将从智能工厂到开源芯片加快创新提速,全面推动增资扩产。可以看出,这些案例背后的共性在于都是创新驱动发展下的产业升级成果。

  一季度数据显示,广东省二十大战略性产业集群完成增加值同比增长5.9%,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38.1%。十大战略性支柱产业集群同比增长5.2%,其中,智能家电产业集群、汽车产业集群、生物医药与健康产业集群等增长较快;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同比增长12.6%,其中,半导体与集成电路产业集群、高端装备制造产业集群、前沿新材料产业集群等增长较快。

  随着广东全面推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高水平培育二十大战略性产业集群,科技创新正起到越来越明显的增长驱动作用。

  “智”汇湾区 科创要素加速聚集

  至2021年,广东区域创新综合能力已连续五年位居全国第一,为赋能广东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劲动力。在这背后,离不开近年来各类创新要素向广东快速汇集。

  东莞市大朗镇,“中国散裂中子源”七个大字已成为当地“招牌”。

  “中国散裂中子源的主要装置都建设在地下13—18米的隧道中,它就像一台‘超级显微镜’,是研究物质材料微观结构的理想探针。”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散裂中子源工程总指挥陈和生介绍。

  据广东省发展改革委二级巡视员赖茂华介绍,2022年散裂中子源荣获广东省科技进步特等奖,它的建设实现了广东在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领域“零的突破”。自2018年正式投入运行以来,共完成来自国内外约700项用户课题研究,研究成果涵盖航空航天、磁性、量子、能源、合金、高分子、信息材料等前沿领域。

  据了解,目前广东已初步构建起以鹏城实验室、广州实验室为引领,省实验室、国家重点实验室、省重点实验室、粤港澳联合实验室以及“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等组成的高水平多层次实验室体系。

  同时,继散裂中子源之后,惠州强流重离子加速器和加速器驱动嬗变研究装置等一批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先后落地建设。国家规划“十四五”期间将在广东布局建设人类细胞谱系等5个设施,助力大湾区打造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集群。

  这些“大国重器”的高效运行发挥了重要作用,不仅提升了广东的基础研究和源头创新能力,也为粤港澳大湾区吸引和培养一大批顶尖科研人才。

  数据显示,目前在粤工作的外国高端人才数量已占全国1/5;三批10家省实验室也成为人才“聚宝盆”,汇聚了一批尖端科学家及一线中青年科研骨干,人才规模超过8000人,其中两院院士等高水平领军人才超80人。

  2021年12月,首届大湾区科学论坛在广州举行,两名诺贝尔奖获得者、约130位中外院士参加。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香港大学校长张翔表示,真正革命性的技术,是从基础研究开始的,要引领全球光电技术,建立世界级人才培养的“贝尔实验室”就很关键。

  据张翔介绍,贝尔实验室产生了7位诺贝尔奖得主、很多杰出的科学家,如果在大湾区能够布局这样的实验室,将是非常有意义的。

  “智”见未来 目标实现“两突破”

  广东近年来发力产业升级取得初步成效,以“智”促造在制造产业逐渐形成共识。不过,从制造大省到真正实现智造强省,还需要不少努力。

  “广东省是制造大省,但还不是真正的制造强省。”广东省科协智能制造学会联合体主席团常务副主席兼秘书长刘奕华近日表示。近年来,广东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比重在30%上下,仍低于美日德等发达国家50%以上的水平。在智能制造能力方面,智能装备关键零部件、芯片以及自主工业软件仍然较为缺失。

  2022年1月,广东人大网将一份《关于推动广东省产业链供应链智能化升级的建议》作为“建议办理工作优秀案例”挂网。其中也指出,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构建智能化产业链体系是广东经济发展的关键所在。“十四五”期间是广东省推动产业链供应链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时期,但目前广东省产业链供应链还存在一些不足。

  该建议提出,提升广东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和竞争力刻不容缓,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是产业链和创新链相互叠加的产物,不掌握关键核心技术,无法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省内制造业产业链供应链数字化水平急待提高。提升产业链供应链智能化水平是推动实体经济特别是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途径。

  2021年8月,广东省人民政府印发《广东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十四五”规划》(下称《规划》),提出“十四五”期间,广东要打造世界先进水平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和全球重要的制造业创新集聚地、制造业高水平开放合作先行地和国际一流的制造业发展环境高地。并明确提出关键核心技术实现重大突破,创新驱动获得新突破的发展目标。

  为了实现“两突破”目标,“十四五”期间,广东将继续做强做优战略性支柱产业,高起点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谋划发展未来产业。

  例如在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中的半导体及集成电路产业方面,广东正全面实施“广东强芯”工程。将加快湾区半导体、广大融智、智能传感器三大产业集团建设,大力推动集成电路制造项目落地建设,推进深圳中芯国际、粤芯二期等重点项目建设投产。并推进关键芯片供应及应用,加快芯片战略储备中心建设,实施汽车芯片应用牵引工程,引导汽车“链主”企业牵头开展关键芯片研发验证和产业化应用。

  由此可见,广东将引导社会资源集聚,促进产业由集聚化发展向集群化发展跃升,推动产业供给体系更好适应社会需求结构变化,推动广东产业链价值链迈向全球中高端,加快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

  “智”有作为 政策机制创新不止步

  要持续破除创新障碍,激发创新动力,产业政策机制也需要以创新驱动。近年来,广东在多个方面都进行了政策创新的积极探索。

  在为科研人员“解绑”、促进科研成果转化方面,2017年3月1日起,《广东省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条例》正式实施,这是广东首次制定出台地方性科技成果转化法规,标志着科技成果转化工作进入法治化新阶段。2022年5月,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改革完善省级财政科研经费使用管理的实施意见》,实施科研经费“包干制”试点升级等举措,“应放尽放”赋予科研人员更大的科研经费使用自主权。并通过探索对科研领军人才实行年薪制等,进一步激发科研人员干事创业的积极性。

  产业布局方面,在《广东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十四五”规划》中,围绕城市产业布局,广东首次以“打星”的方式标注了20个战略性产业集群在全省21个地级以上市的空间分布规划。为区域优势资源要素集聚、区域产业协同和产业重点发展方向谋划提供科学引导和政府决策支持。

  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第五研究所副所长、广东省制造强省建设专家咨询委特邀专家王勇认为,广东清晰划分出产业集群的空间布局星级标识,一方面是坚持全省产业发展一盘棋,立足各区域功能定位和比较优势进行科学统筹,通过研究产业集群区域布局的重要程度,支持各地区主导产业差异化发展,引导人才、金融、土地等优质要素资源向相关地区集聚倾斜。

  另一方面,未标星的城市可以结合自身实际谋划发展,相当于给予了城市发展产业的选择权和主动权,后期广东省也将实时更新各产业的空间布局,更加科学客观地指导谋划产业布局和产业协作。

  同时,为应对当前国内外多重因素影响下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并在此基础上协同推进打通创新链、提升价值链,2021年4月,《广东省战略性产业集群联动协调推进机制》印发,广东省“链长制”正式启动。由省领导挂帅,以省长为“总链长”、省领导定向联系负责20个战略性产业集群、协调推进产业集群龙头企业、重点项目和重大平台等工作。成为广东省构建核心技术自主可控的全产业链生态与“做实做强新发展格局战略支点”的有效衔接机制。

  对于“链长制”的创新性和作用,南都2021年推出“粤‘链’通天下”系列报道,邀请产业专家和广东产业链企业参与探讨。专家认为,“链长制”将打破既往仅产业部门管产业的惯性思维,自上而下形成工作链,利于集中各部门力量围绕产业链一抓到底。

  这正适合当前产业交叉创新的现状,比如新能源智能汽车产业是汽车、能源、电子信息产业的交叉创新,在支持智能驾驶发展方面还涉及住建、交通、公安等部门职能。智慧城市领域面临的“数据烟囱”问题,也有望在“链长制”下更好得到协调解决。

  专家点评

  广东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同时也是信息化和智能化研发和应用的高地。目前广东是数字经济的第一大省,未来相信也会为广东的经济发展做出更大贡献。——广州软件应用技术研究院常务副院长袁峰

  数说成效

  2016年至2021年,广东省年度研发经费从2035亿元增长到3800亿元,增幅87%。

  2016年至2021年,广东省年度发明专利授权量从3.86万件增长到10.28万件,增幅166%。

  截至2021年底,全省发明专利有效量44万件,位居全国第一。

  2021年广东省高新技术企业总数已突破6万家,连续六年全国第一。

  “十三五”期间广东获中国专利奖845项,其中金奖31项,位居全国第一。

  出品:南都·湾财社 科创工作室

  采写:南都·湾财社记者 徐劲聪

手机看报
返回奥一网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