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享到:

年初48名医护奔赴湖北抗疫 企业助力战“疫”获国务院点赞

南都记者梳理并点评2020年江门十件大事,江门“抗疫”书写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来源:南方都市报     2020年12月25日        版次:MA02    作者:曾育军 严亮 罗忠明 罗韵姿

正在建设中的黄茅海通道。 资料图

3月7日,江门首批赴湖北医疗队队员站好最后一班岗。 受访者 供图

江门企业生产抗疫物资。 南都记者 严亮 摄

江门站。 资料图

回顾2020年,在病毒肆虐之际,海内外江门人同心战疫,令人动容;江门多家企业排除万难加紧生产防疫物资,值得尊敬;各行各业人士义无反顾走上战疫一线,令人感动……守望相助,信念永恒。当阳光驱散阴霾后,大地恢复了生机,秩序回到了正轨,生活步入了常态。南都记者梳理这一年影响江门、改变江门的重要事件,从中遴选出10件大事,谨以纪念这个不寻常的2020年。

  1

  48名江门医护奔赴湖北抗击疫情

事件: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让江门乃至全国在今年初仿佛被按下暂停键。在无情的疫魔面前,有人被夺去生命,有人身处困境等待脱险,也有人选择了“逆行”。从2月9日开始,江门市陆续派遣三批医疗队共48名医务人员奔赴湖北武汉、荆州,分别在武汉客厅方舱医院,荆州市公安县中医医院、公安县人民医院,荆州石首市中医医院,荆州市第一人民医院,与广东省其他地市医疗队一道,携手当地医护人员,并肩作战,共同战“疫”。

隔着口罩、护目镜、防护服、隔离衣、手套,在每一张床前仔细查看患者情况,根据病情制定治疗方案……为了照顾患者,他们有时甚至10多小时都喝不上一口水,但他们从无怨言。3月7日,随着最后一位出院病人走出武汉客厅方舱医院,江门首批支援湖北医疗队所驻守武汉客厅方舱医院实现患者“清零”,结束了它在特殊时期的使命。3月20日,江门市三批援湖北医疗队共48位“战疫”英雄分别从湖北武汉、荆州平安回到江门,圆满完成支援任务。

点评:面对未知,人的本能反应是后退,但在疫情来袭时,这48名江门医务人员却选择收起恐惧,毅然奔赴抗疫前线,用最纯朴的初心为人民驱散黑暗,完美地诠释了白衣战士的敬业和担当。

  2

  多家企业助力战“疫”获国务院点赞

事件:江门是广东省重要制造业基地,产业基础雄厚,有着完善的产业体系,齐全的行业门类,规模化的产业集聚,抗击疫情期间,江门市在短时间内迅速提升防疫物资生产供应,为全国提供大量江门制造的产品,多家企业为疫情防控作出突出贡献,并获国务院点赞。

“在医用防护服热封胶条保障供应过程中,你公司识大体、顾大局,组织全体员工加班加点、争分夺秒,不辞辛苦、夜以继日地奋战在医疗物资生产保障一线。”今年3月17日,国务院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联防联控机制医疗物资保障组向江门市防护服胶条生产企业——广东盈通新材料有限公司和江门市多快好省机械有限公司发出感谢信,高度评价了两家企业为疫情防控作出的突出贡献。

3月18日,江门市企业——广东狮特龙实业有限公司也收到了国务院发来的感谢信。3月1日,国务院向广东省政府发出感谢信,8家广东企业获集体“点赞”,其中江门企业占了4家。

疫情期间,共有7家江门企业获国务院点赞,其背后是江门市在打好疫情防控阻击战过程中,江门市工业企业借助老工业基地的产业优势,大力发挥工人阶级的先锋模范作用,努力践行社会责任和义务,战“疫”中的“江门制造”作出了突出贡献。

点评:在珠三角城市中,江门这座城市显得低调,处于一种默默无闻的角色,曾经辉煌的历史似乎只是一种谈资,让人忘记了他的实力!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江门制造”表现夺目,人们这才发现原来这座城市还是“从前那个少年,没有一丝丝改变,时间只不过是考验。”

  3

400余万五邑籍海内外侨胞捐款捐物

事件:1月29日,一则由江门市归国华侨联合会发出的《致江门五邑籍海内外侨胞的倡议书》传遍海外,倡议江门五邑籍海内外侨胞捐医疗防护用品助力疫情防控。

倡议很快获得回应。1月29日早上8时,墨西哥江门五邑青年联合会募集到的第一批20万只医用口罩到达北京大兴国际机场,分别捐赠给武汉市和江门市各10万只。2月5日,智利智京中华会馆理事会捐赠的第一批21.5万个口罩的物资抵达江门鹤山;随后,第二批24万个口罩、10万对手套等防疫物资成功运送至江门。据江门市委统战部统计,截至2月,共有11个国家和地区的18个海外侨团、3家侨资企业、2家台资企业和7名海外侨胞已经协助采购或捐赠了N95口罩、医用一次性口罩、防护服、酒精洗手液和消毒湿巾等物资和善款。

然而不到两个月后,在国内疫情得到遏制之时,疫情却在全球多地蔓延。江门市政府和民间组织当即筹集防疫物资发往海外多个国家支持海外侨胞抗疫。3月17日,鹤山市疫情防控指挥部一次性调拨7.5万个医用外科口罩,随后又成功筹集1万个口罩,支援巴拿马、智利两国侨胞。据江门市政府通报,截至3月30日,江门向海外27个国家和地区的170个侨团、2个友好城市和5个与江门市关系交往密切的城市捐赠了一次性医用口罩等防疫物资,支援海外侨胞抗击疫情。

点评:江门是著名的“中国侨都”,素有“中国第一侨乡”的美誉,五邑地区400多万侨胞足迹遍布世界各地。家乡有难时,海外侨胞纷纷伸出援助之手;侨胞困难时,家乡尽己所能给予支持。“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一批又一批的防疫物资远渡重洋,承载了海外侨胞和侨乡江门之间的深厚情谊。

  4

  江门新冠肺炎患者全部出院

事件:3月8日下午,江门市最后一名本土新冠肺炎确诊病例治愈出院。4月15日上午,江门首例境外输入性病例治愈出院。至此,江门全市收治的24例新冠肺炎病例已全部治愈出院,收治确诊病例数清零。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江门市共确诊病例24例(境外输入性病例1例)。承担救治任务的江门市中心医院、江门市五邑中医院等医院和承担流行病学调查及检测任务的各级疾控中心,坚决守住了疫情防控最危险的阵地;众多医护人员写下“请战书”,主动投入到疫情防控的第一线,全力以赴开展救治。

按照国家颁发的诊疗方案,救治医院对全部确诊患者予以“一人一团队”“一人一方案”原则展开救治。为避免感染,医护人员每次进入隔离病房都要穿着厚厚的防护服,稍微走快就会感到呼吸不畅,全身湿透,护目镜也会被雾气蒙上;而当他们走出隔离病房,每脱一层隔离衣,都要用免洗手消毒剂消毒双手,许多护士因为洗手太多,手都开裂了;为节省防护服和穿脱防护服的时间,医护人员常常六七个小时不吃不喝,持续奋战在“战疫”最前沿。江门市成功实现了患者100%治愈,医护人员“零感染”的目标。

点评:江门收治确诊病例数清零,背后是众多奋战在“战疫”一线的凡人英雄逆行身影。他们在病毒肆虐时挺身而出,坚守岗位,尽忠职守,构筑起守护群众生命健康的“堡垒”,为江门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作出巨大贡献。

  5

  江门全面取消落户限制

事件: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促进劳动力和人才社会性流动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部署要求,全面取消城区常住人口300万以下的城市落户限制,江门市委、市政府分别将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工作列入2020年江门市十项重点改革项目、十件民生实事。《江门市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实施方案(修订)》经江门市政府审议通过,于2020年7月5日正式实施。

江门新政策实施后,就成为全省落户门槛最低的地级市。

南都记者梳理江门落户新政,具有六方面亮点:子女投靠父母入户门槛全面降低;学历型人才入户全面放开;居住就业创业入户全面取消参保等要求;在社区地址设立公共集体户,由公安部门管理,没有房子没有亲友没有单位挂靠的,可以通过社区公共集体户入户;户口登记材料全面减少。

9月8日,江门市公安局通报,江门全面取消参保要求、居住年限、就业年限等落户限制后,“零门槛”户籍制度改革成效已初步显现,短短50天,市外迁入4149人,与2019年同比增长近50%。

点评:江门市统计局公开数据显示,从2015年至2019年的五年间,江门市户籍人口以每年2万左右的幅度增长。不过,作为粤港澳大湾区城市,江门的人口密度远低于广深佛莞等城市。在“双区驱动”战略带动下,江门全面取消落户限制,对于吸引人口和人才无疑具有积极作用。

  6

  黄茅海跨海通道正式开工

事件:6月6日,黄茅海跨海通道项目正式开工,比原计划时间提前半年。黄茅海跨海通道是继港珠澳大桥、深中通道之后,粤港澳大湾区又一跨海通道工程。项目起于珠海市高栏港区,东连港珠澳大桥,西连新台高速并与西部沿海高速相交,止于台山市斗山镇。路线全长约31公里,采用双向6车道高速公路标准,设计时速100公里,设计使用寿命100年。

项目设700米级超大斜拉桥2座。其中高栏港大桥拟采用钢箱梁双塔单跨斜拉桥设计,跨径700米;黄茅海大桥拟采用钢箱梁三塔双跨斜拉桥设计,跨径720米,建成后将成为世界跨径最大的三塔斜拉公路桥。

黄茅海跨海通道项目于2020年2月获广东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批复立项,批复工期4年,预计2024年建成通车。建成后,将实现大湾区经济发展向粤西和沿海地区辐射;推动珠海横琴自贸区、高栏港和江门大广海湾经济区的联动发展;与港珠澳大桥、深中通道、南沙大桥、虎门大桥,共同组成大湾区跨海跨江通道群。

点评:城市要发展,交通基建需先行,黄茅海跨海通道无疑是江门市构建内联外通大交通格局的重要一环,将进一步提升江门珠西交通枢纽的地位。

  7

珠西综合交通枢纽

江门站正式售票运行

事件:2017年10月,江门站配套工程先行动工,2018年7月站房开工建设,2020年11月15日,江门站正式售票运行,历时三年。江门站总投资约40亿元,总建筑面积25.45万平方米,其中站房5.45万平方米,配套工程20万平方米,规模8台20线,设计最高日旅客发送量7.15万人次。

江门站是目前广东省规模仅次于广州南站、深圳北站、佛山西站的第四大轨道交通枢纽。江门站运行初期安排列车109趟,旅客可在站内乘车前往广州南、深圳北、佛山西、汕头和长沙南等地。

江门站具有“站城融合、立体交通、设计新颖、特色鲜明”等特点。“站城融合”就是江门站坐落在江门的主城区,江门站和枢纽新城、轨道交通产业园等融合发展;“立体交通”就是融高铁、城际、城市轨道交通、快速路以及客运、公交等多种交通方式一体化,实现无缝换乘;“设计新颖”就是融“创新、集约、智慧、绿色”于一体;“特色鲜明”就是按照“生命之树、鸟的天堂”设计理念,处处彰显着岭南文化和侨乡特色。

点评:江门站开通,意味着江门在融入“轨道上的大湾区”又迈出了重要一步,不只是让江门与大湾区城市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也让江门与全国一二线大城市之间的对接变得更加便捷,将为江门乃至粤港澳大湾区的高质量发展注入澎湃动力。

  8

  三区并进,从滨江走向滨海

事件:2020年12月,新会区、台山市两项活动引人关注。12月11日,江门市银湖湾滨海新区党工委、管委会正式挂牌。10天后,12月21日,江门市广海湾经济开发区党工委、管委会也正式挂牌。这是江门市推进“三区并进”区域发展格局的一项有力举措。

2018年7月,江门首次提出“三区并进”发展格局,打破行政区划局限,以功能区为引领,将江门市划分为都市核心区、大广海湾区、生态发展区,通过发挥各区域优势,差别化发展解决区域、城乡发展不平衡问题。2020年2月,江门市政府印发《江门市加快构建“三区并进”区域发展新格局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其中,大广海湾区着重提升“蓝色发展动力”,包含了“加快推进银湖湾滨海新区开发,探索粤澳合作发展新模式”“稳步推动广海湾片区建设,推动与大型央企或国企合作开发广海湾深水港”等六方面内容。

为了推进“三区并进”区域发展格局,提升大广海湾区蓝色发展动力,必须要完善银湖湾滨海新区和广海湾经济开发区的管理架构。大家注意到,两个管委会级别比较高。例如,银湖湾滨海新区党工委书记是由江门市副市长蔡德威兼任。

点评:一个机构,两块牌子,合署办公,标志着银湖湾滨海新区、广海湾经济开发区的发展正式启航。江门也正式迈出了从滨江走向滨海的发展道路。

  9

“云招商”推介 签下超亿元项目44个

事件:4月28日,江门市举办2020“云招商”推介活动,江门市委副书记、市长刘毅担任“城市招商专员”,线上推介江门投资环境。

江门市以举办“云招商”推介活动为契机,大力推动在谈项目加快洽谈落地,促成一批项目签约,投资总额近230亿元。其中,超亿元签约项目44个,投资额223亿元;超10亿元签约项目6个,投资额106亿元。活动现场举行“云签约”仪式,签约项目15个,投资总额超过85亿元,主要集中在新材料、装备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大健康等产业。

此次推介会48个会场联动,多平台同步直播与以往的招商推介会现场座无虚席、济济一堂不同,这次“云招商”推介活动创新性地采用线上线下同步推介、江门主会场与全球47个分会场同时联动的形式。

刘毅担任“城市招商专员”,以视频连线的方式,从江门的交通区位、发展空间、产业链条、政府服务、人居环境等五大方面,多维度宣传推介江门的投资优势,向广大投资者发出了“投资大湾区,首选江门市”的号召。

点评:不靠等、不靠要,主动作为。江门市在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时,招商引资不放松、不间断,做到“两手抓、两不误”,释放出江门市经济发展已经按下“快进键”的强烈信号。

  10

  开平碉楼文化旅游区 有望成为5A级旅游景区

事件:12月16日,文化和旅游部发布了拟确定21家旅游景区为国家5A旅游景区的公示,开平碉楼文化旅游区赫然在列,有望成为江门首个5A级景区。

开平碉楼文化旅游区是集华侨文化、园林艺术、中西建筑、文物古迹、原生态自然环境、风土民俗、科普教育等多元素于一体的著名景区。2007年开平碉楼文化旅游区核心景区开平碉楼与村落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广东省目前唯一的世界文化遗产。

2013年自力村碉楼、立园、马降龙碉楼等景区组团成为开平碉楼文化旅游区,开始申报创建国家5A级景区工作,并按照创建标准,全面提升景区内外环境,以“不做第一,只做唯一”的精神,使开平碉楼文化旅游区成为江门旅游的金字招牌。

目前,广东省共有14家国家5A级旅游景区。这次开平碉楼有望成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将有力推动开平文旅事业的发展。

点评:这对江门旅游来说,是历史性的时刻。随着开平碉楼文化旅游区成为5A景区,加上赤坎古镇项目的建设,江门旅游景点将不再群龙无首,江门旅游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统筹:曾育军  采写:南都记者 曾育军 严亮 罗忠明 罗韵姿

手机看报
返回奥一网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