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青年艰苦开荒 农场安享晚年

来源:南方都市报     2020年11月13日        版次:MA04    作者:罗忠明

  李桂春

祖籍广东梅州,1939年生,印尼归侨。1960年回国,1963年来到海宴华侨农场。他们与其他印尼归侨,一起筑堤围海造田,将滩涂变为良田,最终变成如今广东沿海的极具东南亚风情的归侨文化村。

坐中国租用苏联的客轮回国

李桂春家有八兄弟姐妹,他排行第四。1960年,父母带着他们10人乘坐接运归侨的轮船回到中国。“那时候,很多地方的房子都被火烧毁,很不安全”,李桂春依稀记得,当年他们坐上的船是一艘苏联客轮。那是新中国历史上首次派往海外接运华侨的轮船之一,与他们家一起回国的还有在印尼遭受迫害的2100多名归国华侨。

李桂春家回到中国的第一站是汕头华侨农场。“那时回来就是种田,种水稻,政府给归侨安置住所”,李桂春说道。1963年,政府要在台山海宴建设新的华侨农场,于是李桂春一家听从号召,从汕头来到了台山。然而,在到达海宴那天,他就被“农场”的景象惊呆了。“那时哪里有什么农场,就是海边的一片荒无人烟的滩涂地,什么都没有”,李桂春说。

既然已经来了,他们只有硬着头皮跟着干。1964年开始,第一批归侨与当地群众在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下,艰苦开荒,构筑海堤,围垦造田。农场上,最初的简易搭建的棚屋变成了一排排整齐的小平房,杂草丛生的盐碱荒滩变成种植水稻和甘蔗的良田。

农场是他的第二故乡

李桂春说,海宴华侨农场是他的第二故乡。“我一直生活在农场里。我的父母和两位年长的哥哥很多年前已经去世了,后来一个弟弟和一个妹妹分别去福建和美国生活”,李桂春介绍道,当时到海宴的10位家庭成员,现在只剩下他和其他兄妹4人,“在这里生活久了,充满了回忆,不想再离开了。”

李桂春有一个孙子,现在跟着儿子儿媳在外地生活,但他们每逢假期都会回农场探望他,“孙子很听话,喜欢弹吉他,回来时会弹吉他给我听”。有人问过李桂春,想不想孙子能经常陪在自己身边,他总说“想,但年轻人不能跟他们这些老归侨一样一直待在农场里,要去外面闯更大的世界。60年过去了,当年从印尼带回来的东西最终没有留下来,但孙子挂在墙上的吉他成为了李桂春最心爱的宝贝。

手机看报
分享到:
返回奥一网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