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享到:

深江双城紧密“牵手”多年情深共荣共进

江门近三年引进深圳投资超亿元项目66个,总投资额超500亿元 江门重点以深江产业园为载体,与深圳共同探索合作开发模式 继续推动江门中微子实验站与深圳大亚湾中微子实验站对接

来源:南方都市报     2020年08月28日        版次:MA01    作者:曾育军

珠西枢纽江门站将于今年10月开通运营。

扫码关注 南都江门

今年是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这座因改革而生、开放而兴的城市,如今正迈向全球标杆城市。在珠江口西岸,作为粤港澳大湾区中承东启西的关键节点,江门拥有优越的区位和广阔的土地资源。

近年来,借助大湾区建设的重大机遇,江门致力打造“珠江西岸新增长极和沿海经济带上的江海门户”,积极主动加强与深圳的合作,取得了一系列成果。

据统计,近三年,江门引进深圳投资超亿元项目66个,总投资额超过500亿元。深圳四十年风华正茂,九万里风鹏正举。展望未来,江门与深圳将继续深化合作!我们为深圳祝福,为江门加油!

  江门市发改局局长、市大湾区办主任胡其波: 江门将与深圳建立“深圳研发 +江门转化”产业合作体系

展望未来,江门与深圳在哪些方面可以加强合作?实现优势互补?近日,江门市发展和改革局局长、市大湾区办主任胡其波接受了南方都市报专访。

江门在大湾区城市群的优势

中国第一侨乡区位条件好,已经形成湾区一小时生活圈;土地广阔,文旅资源多样,农产品丰富……

南都:在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中,江门的优势是什么?

胡其波:江门市位于珠江口西岸,面积9507平方公里,是大湾区重要节点城市。江门是中国第一侨乡,有450万侨胞分布在全球107个国家和地区,享有“海内外两个江门”之称。

江门的区位条件好,与广深港澳等中心城市距离均在100公里左右,已经形成了湾区一小时生活圈。珠西枢纽江门站将于今年10月开通运营,是广东第四大综合交通枢纽,对接深茂、珠肇高铁、广佛江珠城际等多条高铁、城际、地铁等。

江门拥有较好的产业基础,全市共有23个国家级产业基地,装备制造、新材料、食品等产业具有较强优势,已形成高端装备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等五大新兴产业。

此外,江门还拥有较好的资源要素。江门土地广阔,土地面积约占珠三角的四分之一,土地开发强度仅12.5%。江门拥有产业平台众多且开发空间较大,拥有江门国家高新区,以及粤澳(江门)产业合作示范区、深江产业园等五大万亩园区,目前正谋划建设粤港澳大湾区(珠西)高端产业集聚发展区。江门文旅资源也非常多样。“开平碉楼与村落”是目前广东唯一的世界文化遗产,还有著名作家巴金笔下的小鸟天堂,“东方夏威夷”之称的上下川岛,大小温泉星罗棋布。江门的农产品资源也非常丰富,拥有1个国家级、7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是大湾区“菜篮子”、“米袋子”,拥有新会陈皮、台山大米等15个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排全省第1。

江门还拥有较好的营商环境。江门是全国首批国家小微双创基地示范城市,商事制度改革、投资项目承诺制改革等走在全国、全省前列,“多证合一 证照分离”改革项目成为全国首批法治政府建设示范项目,政府数据开放指数、改革热度指数曾排名全国第11、第7。

江门在交通规划方面的亮点

省里把江门市定位为“珠江西岸综合交通枢纽”,在轨道交通、高速、码头方面发力

南都:目前江门与其他湾区城市,尤其是深圳,在交通规划方面有哪些值得期待的亮点?

胡其波:省里把江门市定位为“珠江西岸综合交通枢纽”,为加强与大湾区中心城市互联互通,我们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建设:

在轨道交通方面,我们重点推动深江铁路、珠肇高铁建设;珠肇高铁江门至珠三角枢纽机场段将于年内动工;我们也期待深珠城际早日规划建设,形成深南高铁通道。城际铁路方面,努力推动广佛江珠城际,积极对接广州地铁18号线和28号线。城市轨道交通方面,谋划了7条城市轨道交通线路,目前正开展1号线、2号线的建设规划编制工作。

在高快速路方面,我们重点推动三条跨江通道建设,一是对接深中通道,加快中开、开春高速建设;二是对接规划中的伶仃洋通道,加快斗恩高速规划建设;三是对接港珠澳大桥,加快建设黄茅海通道。

在港口码头方面,我们积极支持珠西物流中心打造“无水港”,加强与盐田港等枢纽港合作。同时,我们也积极推进广海湾深水港码头、江门国家高新区公共码头建设。

江门与深圳的合作关系

重点以深江产业园为载体,共同探索合作开发模式,继续推动江门中微子实验站与深圳大亚湾中微子实验站对接

南都:江门如何规划与深圳的合作关系?双方可以在哪些领域实现互补合作?

胡其波:深圳是中心城市,江门是重要节点城市,我们将与深圳在产业平台、科技创新等多方面加强合作。

在产业平台协作方面,我们重点依托深江产业园等五大万亩园区以及江门人才岛等产业平台,建立“深圳总部+江门基地”“深圳研发+江门转化”产业合作体系。

在科技创新合作方面,加快打造大湾区国际科创中心重要承载区,加快推进江门中微子实验站等项目,建设了启迪之星(江门)、珠西创谷等一批科技企业孵化器。加强与深圳探索共建研发平台,比如,鹤山市与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等共建同方(广东)科技园。在人才交流方面,我们加强职业教育交流与合作。比如,华为在江门市打造科技创新人才示范岛,与江门职院合作建设“华为ICT学院”。在农产品供需合作方面,我们也建设了供深圳农产品重要基地,共同推进大湾区食品标准体系和平台建设。

近三年江门市引进深圳投资超亿元项目已经有66个,总投资额超过500亿元。在高端装备制造方面,我们可以看到中车广东公司不断加强与深圳地铁的深度合作。在新一代信息技术方面,腾讯、华为、得润、创维等大批深圳的项目落户江门。在现代物流方面,盐田港(鹤山)作业港区已经正式挂牌运营。在文化旅游方面,华侨城古劳水乡项目正在加快建设,融创国际滨海文旅项目也将很快落地。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加强与深圳合作,重点以深江产业园为载体,共同探索合作开发模式,同时继续推动江门中微子实验站与深圳大亚湾中微子实验站对接。

声音

新会区大湾区办专职副主任陈锡汉:

珠西枢纽江门站

将于10月底建成通车

“目前,珠西枢纽江门站各项工作都已经进入冲刺阶段,计划在今年10月底投入使用。”陈锡汉表示,随着国家打造粤港澳大湾区战略的实施,新会区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历史发展机遇,在促进区域交通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方面,轨道交通将承担重要角色。作为关键性重点工程的珠西枢纽江门站,是江湛铁路、深江铁路、广佛江珠城际、广珠铁路、广珠城际、珠肇高铁、深南高铁等多条轨道交通以及未来规划的江门城市轨道交通线的交会站,是江门市倾全力打造的珠西铁路综合交通枢纽,承担粤港澳大湾区辐射粤西、大西南的重要功能。

“作为连接大湾区核心区的轨道交通项目,这些项目建成后可有效提升深圳对外的辐射带动能力,有利于实现区域内优势资源和产业互补,对新会区乃至江门市融入大湾区一体化发展格局,强化与大湾区城市群特别是深圳的经济社会联系起到了重要促进作用。”陈锡汉表示,目前新会区正在规划建设的、预计今年年内动工的还有一条高铁线路——珠肇高铁,目前各项前期工作已经在密锣紧鼓地推进,可研报告预计在近期报批,根据省的要求,这个项目也将在今年底动工建设。

新会区工业园区管委会副主任陈晟昊:

深江产业园部分厂房

已交付企业使用

“深江产业园规划面积总共是23135亩,分为司前园区和大泽园区,这两个园区都是超过了1万亩的工业用地,目前,园区平整土地超过6000亩,园区道路已经建得差不多,污水处理厂、生活配套设施陆续开建,下一步,我们考虑加快引入一些深圳的项目进行对接。”陈晟昊介绍,深江产业园于2017年底开建,是江门市五大万亩园区之一,是承接深圳产业溢出的前沿阵地。

深江产业园在推进江门和深圳合作方面具有哪些优势?陈晟昊表示,首先,我们园区具备了优良的载体优势。目前园区已经建好了一些标准厂房,其中,司前园区目前已经建成了22万平方米的标准厂房,大泽园区40万平方米厂房已经开建,一共有超过60万平方米的厂房承接小微企业落户,目前部分厂房已经交付企业使用;此外,我们还储备了3000亩的土地指标,随时可以拿出连片1000亩的土地来承接大项目。这两个园区主要承接装备制造、电子信息、智能制造等项目,是我们招商的主要方向,希望深圳那边有合适的项目来我们这边了解情况,加强沟通。

其次,园区的交通区位优势,随着粤港澳大湾区交通网络互联互通,港珠澳大桥、南沙大桥、深中通道等打通后,从深圳、东莞到深江产业园,只需要一个小时左右的车程,另外,新会有一个正在建设的高铁站——珠西枢纽江门站,这是广东省第四大轨道交通枢纽,预计在10月份投入使用,从江门站可以通达全国主要城市,所以说,通过交通环境的改善,新会的营商环境越来越好。

江门创维显示科技有限公司人力资源

总监史永欢:

液晶模组和商显业务

生产有序地开展

2019年6月,创维光电项目(江门创维显示科技有限公司)签约仪式在鹤山工业城举行,同年底开工投产,实现“当年投资、当年签协议、当年投产、当年上规模”。江门创维显示科技有限公司主要生产液晶模组、智慧商显等产品,年产值20亿。

“这得益于鹤山工业城管委会对我们的大力支持,在这期间给予我们很多的帮助。刚开始来的时候,从深圳转移的员工有100多人,到目前为止,我们的(员工)在最高峰的时候有1500人,随着淡旺季的调整,目前我们的员工规模在800人左右。”史永欢告诉南都记者,目前液晶模组和商显业务的生产正有序地开展,包括出口等各方面的进展都非常顺利。

当前,粤港澳大湾区正处于协同创新发展的时期,越来越多的深圳企业将生产基地转移至周边城市,从而带动周边城市经济发展。史永欢表示,江门处于一个非常好的地理位置,既有地理位置优势,也有政策优势,“对于在深圳、广州包括甚至在东莞的一些企业,往这边转移是一个非常好的选择。”

01、08版统筹:

南都记者 曾育军

采写:南都记者 曾育军

罗韵姿 罗忠明

实习生 黄诗淇

摄影:南都记者 陈辉

实习生 陈东晖

手机看报
返回奥一网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