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享到:

对江门“一见钟情”扎根11年实现个人成长

来源:南方都市报     2020年06月18日        版次:MA04    作者:罗韵姿

  新江门人之 唐聪

  人物档案

姓名:唐聪

年龄:39岁

籍贯:湖南衡山

职业:江门五邑爱尔新希望眼科医院副院长,综合眼病科主任,眼科学博士。

落户时间:

2009年

所获荣誉:擅长对玻璃体视网膜疾病、白内障、眼表疾病的诊治,熟练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技术,尤其对视网膜脱离、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黄斑部疾病的诊断和手术治疗有较深入研究,对各类型黄斑变性、视网膜血管阻塞性疾病及角膜病、干眼、青光眼、泪道疾病等眼病诊治均有较丰富的临床经验。主持眼科研究所日常工作,发表学术论文6篇,并承担着多项重要研究课题。从2012年开始,连续5年获得新会区科技成果奖。

11年前,唐聪偶然听说了江门这座城市,正忙着毕业找工作的他便选择到江门看看。没想到,这一看就让他对江门“一见钟情”,当即决定放弃其它工作机会,入职广东省第一家民营眼专科医院——江门爱尔新希望眼科医院。11年过去,唐聪不仅在江门安了家落了户,还在医院的鼓励下攻读了博士学位,完成了多项科研工作,实现学业、事业、家庭的“三丰收”。

他谈道,自己的成长离不开当地政府的支持,“政府出台的人才优惠政策很全面,除了提供科研经费支持外,还帮我解决子女入学等问题,消除了我的后顾之忧,这也是我选择继续留在江门发展的原因”。

为扎根江门,放弃北京工作机会

2009年,唐聪正在北京读硕士,无意中从老师的一位朋友口中听到了“江门”这个名字。“在他的描述中,我知道了江门是侨乡,环境优美且包容度很高的城市。”这让唐聪心生向往,于是他收拾行囊,决定到江门走走。

“我还记得当时是7月份,白天很热,但一到晚上,整座城市就变得很凉爽,环境非常宜人,这个第一印象让我很深刻。”让唐聪感到印象深刻的,还有本地市民对他的包容,“当时我还听不懂本地方言,但每次我需要问路的时候,路人总是很耐心地讲解,有时怕我听不懂,还会‘手舞足蹈’地解释,让我感到非常亲切”。

在老师的朋友介绍下,唐聪知道了江门爱尔新希望眼科医院。“这是广东省第一家民营眼专科医院,专科特色很突出,医院格局很高,让我这个刚毕业的学生很向往。”唐聪坦言,当时自己在北京已有基本定下来的工作单位,对方还愿意提供北京户口等,但他最终还是选择放弃北京的工作机会,来到了江门。

“我出生在湖南,是南方人,对于南方城市本来就比较偏爱。江门是侨乡,是一座很有吸引力的南方城市,而且江门的这个工作机会对我的个人前途发展更有利,所以就决定扎根江门。”唐聪说。

在江门完成多项科研工作

来到江门工作后,唐聪很快便将户口迁到江门。“适应得很快,差不多半年我就听懂本地方言了,一年我就会讲了,而且饮食方面完全没有问题。”2010年,唐聪在江门购置了一套二手房,次年与妻子结婚,在江门安下了家。2016年,唐聪将此前在湖南老家的父母也接过来江门,一家团聚。

在学业和事业上,唐聪也在医院和政府的帮助下逐步成长。进入江门爱尔新希望眼科医院后,唐聪在医院的鼓励下开始攻读博士学位,并于2014年顺利拿到了暨南大学的博士学位,随后又进入暨南大学—江门新会爱尔新希望眼科医院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成为该基地的第一位进站博士后,并于2018年正式出站并留院工作。

过去11年,唐聪和他的科研团队开展了多项科研工作,包括基层农村地区防盲治盲工作的研究、研究临床工作中先进技术和设备的应用等,取得了显著成效:应用“削梨法”手术方式,对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进行技术创新,在基层防盲治盲工作过程中应对过熟过硬核白内障取得理想治疗效果;成功进行鞘膜切开术,改进了视网膜静脉阻塞导致的眼底出血治疗方法……2012年至2016年期间,唐聪连续5年获得新会区科技成果奖。

“正式接触眼科后,我发现自己真的非常喜欢它。”唐聪说,眼科治疗的效果是立竿见影的,“一个白内障患者因为看不清,入院时可能连路都走不了,但接受手术后,就可以见到五彩缤纷的世界。患者痊愈时的那份喜悦,可以给医生很强的成就感”。

盼更多高层次人才交流合作

江门是唐聪实现梦想的理想地。唐聪表示,他取得的成绩离不开政府、医院的大力支持。“在我对自己的学业还没有进一步规划时,医院看得比我更远,不仅鼓励我攻读博士,还全额赞助我的学费,并在工作时间上给予弹性调配。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上,政府给予的人才优惠政策也很全面,除了提供科研经费支持外,还帮我解决子女入学等问题,这也是我选择继续留在江门发展的原因”。

在江门生活了11年,“新江门人”唐聪坦言“从未想过离开”,并希望有更多新鲜血液加入。对于近日审议通过的《江门市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实施方案(修订)》,唐聪认为,这对江门吸引人才肯定有积极作用,“特别是对制造业的基层人才,这个新政是很有吸引力的”。

如何让“新江门人”生活得更安心?唐聪表示,吃、住、行方面问题的解决是关键,“一个人如果愿意来这座城市工作,那这个工作机会对他肯定是有吸引力的,但要让他决定留下来,还需要更多地考虑生活方面的问题,比如配偶工作、子女上学、住房问题等,只有解决好这些配套,大家才愿意在这里安定下来” 。

唐聪还谈道,目前江门高层次人才之间的交流和合作仍有加强的空间。“比如我们做科研,很多时候只能单枪匹马,而且因为博士毕业以及博士后出站后每天大多时间都是埋头工作,做科研的时间也相对少一些。和其他大城市的高层次人才抱团做科研的方式相比,差距会慢慢显现。希望政府可以牵头让同城或不同城的高层次人才多一些沟通和合作,形成更良好的学术氛围,这样城市对人才的吸引力也会更持久。”唐聪说。

采写、摄影:南都记者 罗韵姿

  城市感言

对江门一见钟情,从未想过离开,并希望有更多新鲜血液加入。

手机看报
返回奥一网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