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享到:

南都记者专访五邑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刘志坚

八问江门示范区建设

来源:南方都市报     2020年05月30日        版次:MA05    作者:曾育军

近年来,江门城市品质得到大幅提升。 江门鸟瞰图。

北起鹤山沙坪,东至蓬江荷塘,南连新会会城,西承新会司前,这是江门市中心城区产城融合示范区(以下简称“示范区”)。4月26日,江门市中心城区产城融合示范区首批项目集中动工,宣告示范区建设全面启动,这个面积与佛山市南海区相当的江门中心区引发各界关注。长期以来,江门中心城区首位度不高,辐射带动能力不强,产业平台多而分散,交通连通不畅等问题,制约了江门市在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中综合竞争力的提升,江门全面建设示范区的“强中心”行动能否改变现状?还面临哪些困难?需要解决哪些问题?五邑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刘志坚研究江门产业经济多年,长期关注江门产城融合,近日南都记者专访刘志坚,请他建言献策。

  加速示范区融合 市里要做好利益分配

  问题1

您怎么看江门市中心城区产城融合示范区这个决策部署?

刘志坚:江门市中心城区产城融合示范区的决策部署始于2018年,2019年评审,2020年出台。这个决策部署非常好,非常及时。从历史角度看,江门四市三区,新会区空间大、人口多,蓬江、江海都是从新会成长起来的。过去说“小马拉大车”,如果仅仅依靠蓬江、江海,带不动东部发展,由此带来了中心城区首位度不高的问题。近年来,我们讲江门三区并进、东西部协调发展,如今在江门东部划出1000平方公里的地方搞产城融合示范区,这片区域就是我们想象中的江门城区,是江门的核心。

  问题2

全面建设示范区能否提升江门城市综合竞争力?

刘志坚:目前示范区建设全面启动,有政策导引,但还面临相当大的难度,因为融合速度取决于利益分配。我们从历史上看新会与蓬江的融合问题,江门市本级在带动新会发展过程中,能给新会带来什么利益?如果不给一些发展利益成果,新会的认同感不会高。好在近几年这种情况在慢慢改变,尤其是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方面,比如江门大道,把鹤山、蓬江、江海、新会串起来;还有珠西枢纽放在新会,这是新会重大的利好,这些措施有利于促进三区一市相互之间认同。此外,还有一些问题需要解决,比如财政分割。新会与蓬江、江海的关系不一样。蓬江是市辖区,不仅是行政中心,还是文教卫中心,五邑大学、江门职院、体育中心、会展中心、医疗中心都在这边,新会人民感受不到高品质公共服务的好处,自然会有一些隔阂。如果两级政府同心同力,全盘统筹考虑资源配套,对促进江门整体发展有很大好处。

  问题3

从区域融合看,江门与佛山有相似之处,对比佛山“强中心”行动,你认为江门的“强中心”能否从中汲取经验?

刘志坚:佛山的强中心思路很好。江门这些年的发展,也有借鉴佛山的经验。

江门最大的问题是东部三区一市有三个中心城区,比较分散。从财政角度来说,蓬江是完全意义上的市辖区,自主权最低;江海区也是市辖区,因为是高新区,自主权相对又大一些,财政体制与蓬江区不一样,有一些职能是副市级的职能;新会也是市辖区,是相对独立的市辖区;鹤山是代管市。江门东部三区一市,是四个层级,因此,强中心还要克服这些现实困难。

  问题

  4

  实现20分钟通勤 还有许多堵点要疏通

目前蓬江、江海、新会和鹤山均有多条快速路在建或规划建设,你认为示范区要实现20分钟通勤的目标,还有哪些路网需要建设?

刘志坚:在交通建设方面,以前我们的历史欠账多一点,现在通过3-5年弥补回来。比如,江门大道不仅打通了东部的交通壁垒,还有利于统一大家的想法。但区市交通衔接还需要下大力气优化。蓬江江海这几年交通建设很有起色,但两区之间跨江门河的交通还不是很优化,从东海路走蓬江大桥,在上下班高峰,有时候半个小时还到不了,如果去到港澳码头,遇到拥堵需要一个小时,这就影响了江海商住品质的提升。

同样的情况在蓬江与新会之间也存在,现在从蓬江去会城,走江门大道很快,但是去大泽、司前,被圭峰山隔开了,没有直通路,直线距离不到10公里,但现在半小时还到不了。因此,要建好示范区,三区一市交通互通建设需要大投资,涉及建设资金投入,需要市里协调。

  问题

  5

  相对于新区开发 三旧改造慢了

江门从2017年开始开展城市提质行动,新区开发和三旧改造齐头并进,您怎么看目前的城市提质行动效果?

刘志坚:江门城市建设相对滞后,城市品质不高,由此带来房地产吸引力不够,相对于大湾区其他城市来说,从价格上说,江门还是地产“洼地”。建设“城市中有山水、山水中有城市”,宜居、宜业、宜商、宜游的新江门,城市品质提升是核心任务。

新区建设,江门应高标准高起点规划,不要追求短期目标,不要期望5年、8年完成,要看长远,可以用10年甚至更长时间,彻底改变城市品质。我们可以向重视人居环境的城市,比如扬州,借鉴好的经验。滨江新区可以充分利用圆山湖与西江相连的优势,打造山水新城。

相对于新区开发,我认为三旧改造慢了。现在,篁庄旧村改造完成了,里村进展顺利。但是,目前还有几块市民关注的旧村改造推进缓慢,一是甘化厂片区进展有点慢,二是江海区外海到江门河口的沿西江岸片区改造要加快,三是人才岛对岸的荷塘镇城市建设品质不高。

三旧改造需要加速,考量政府的开发魄力和利益取舍。有的开发不能因为人的因素而放弃,只要思路不错,应该要延续下去,不能因为人的问题而全盘否定。同时,在旧村改造时要保护好山体、湖泊、湿地等自然环境,“产城人融合”就是生活、生产、生态“三生和谐”。

  问题

  6

  不成熟的区域最好先留白不动

今年江门市两会上,一些政协委员建议做好村级工业园改造,提升土地价值,您怎么看?

刘志坚:有的村级园区最小的不到30亩,2008年我做江门产业布局发展规划时,建议对分散在村、镇的工业园,逐步通过连片改造,慢慢改造升级,原来的工业用地周围已经成为生活居住区,可以置换成为商住用地,尽可能从规划的角度,逐步实现国土空间功能区分。

现在条件非常好,国家国土功能规划多了一个留白区,还不成熟的区域先控制起来不动,想好了再动。江门目前正在做国土空间规划,应通盘考虑好这个问题。

江门也在做村级工业园改造,目前面临最大的问题是利益分配问题,政府需要做好取舍。打比方说,深圳投入一块钱成本改造,由于深圳城市价值高,改造后收益可能是三块钱四块钱。而江门投入一块钱改造,改造后由于城市价值不高只能收益一块五。三旧改造涉及多方利益博弈,净利润低制约了改造的进程。

  问题

  7

  城市发展要注意 保留好天际线

关于示范区建设,你还有哪些建议?

刘志坚:搞好城市建设工程要有长远眼光,顶层设计很重要,市本级要做好统筹。江门城市发展要注意保留好天际线。近年来江海区在城市提质方面做出了一些成绩,但是在城市景观规划设计上还可以进一步提升。比如,外海往港澳码头一带的西江沿岸的建筑物可再离西江远些,让岸线与建筑物之间有足够的空间以建设道路、亲水设施和滨水景观带;江海麻园一带可以通过三旧改造,土地置换,充分利用好白水带资源,逐步改善人居环境。

  问题

  8

  江门的未来是滨海城市

都市圈时代来临,你怎么看江门的未来发展?

刘志坚:在珠海、中山、肇庆、阳江、江门这几个城市中,江门的未来潜力很大。现在,惠州、汕头、湛江,抓住海洋做文章,往滨海城市发力。给江门30年,一旦银湖湾、广海湾发展起来,江门就是真正的滨海城市。

我们讲区域协调发展,东西部协调发展,不是一味追求区域相同的发展速度或水平。发展必须要有一个极,这个极的力量要强大。只有东部发展更强更大,才能慢慢带动西部,而示范区就是这个极。

采写:南都记者 曾育军

手机看报
返回奥一网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