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享到:

大沙茶飘香 吸引年轻人回到山里!

大沙镇茶园年均产值6000多万元,未来种植面积将扩至2.5万亩

来源:南方都市报     2020年03月31日        版次:MA03    作者:严亮

大沙红茶制作当中。

清明时节,在大沙镇的茶园里,茶农正忙着摘芽采茶。受疫情影响,今年大沙镇没有举办大型的春茶开采节,游客较以往也减少了一些。不过,天露山的茶农采茶生产并没有耽误,一切有条不紊进行着,正在抓紧制作明前茶。

大沙产茶历史文化悠久,但后因多种原因陷入荒废。直到2004年,广东省农科院茶科所在天露山脚下的岗坪村选取100亩茶田,作为名优茶叶培植示范基地,才重新开启大沙茶叶的种植。经过十余年发展,大沙镇茶园茶树种植面积已经上万亩,可采摘面积6000多亩,包括金萱、鸿雁、英红九号等多个茶叶品种,年均产值6000多万元,未来,大沙镇茶园种植面积将扩至2.5万亩。

大沙茶飘香,不仅吸引众多游客的到来,也让村里的年轻人从城市回到山里,回到祖辈耕种的土地上,继续着大沙茶的故事。

十余年间,茶叶种植面积从100亩增至超万亩

2004年,广东省农科院茶科所在天露山脚下的岗坪村选取了100亩茶田作为名优茶叶培植示范基地,经过5年时间,岗坪村茶叶长势喜人,依托天露山原生茶的基础,筛选、改良、引进、培育出云南大叶、金萱、鸿雁、白毛等20多个名优茶品种。2009年,经大沙镇人民政府引荐,100亩的名茶示范基地正式由天露山侨乡茗茶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收购经营,正式开启了“岗坪茶”之路。

对于是大沙茶重新发展的起点,大沙镇第一代茶农梁沃亮对此深有体会。2008年,已经53岁的梁沃亮,本来在开平市区经商,正是喝过广东省农科院茶科所种植的茶叶,认为品质特别好,于是决定回到老家岗坪村进行茶叶种植。

“一开始不懂技术,在农科院茶科所指导专家的指导下,慢慢摸索。”梁沃亮说,先投入了一百多万,种植了100亩,然后慢慢不断增加种植面积,到2011年,种植面积达到400多亩。“不过,后来种植茶叶的越来越多,租不到地,所以到现在一直保持四五百亩的面积。”

也正是看中大沙茶的发展,2011年,江门市天露仙源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梁小汕从外地回到老家开始与茶打交道,先是投入资金3000多万元,率先采用“公司+农户+基地”模式带动岗坪村民共同参与种茶,2012年天露仙源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投入380万元引进全省第一条全自动化生产线,该生产线日产干茶可达2000斤。

“这10年来最大的变化是,刚开始时,我茶厂规模比较大,茶园种植面积比较小,而如今茶园越来越大,茶厂显得有些小,需要升级了。”梁小汕充满感慨地说道。

南都记者从大沙镇政府获悉,目前,大沙镇14个村委会中,有6个村委会开始进行大规模茶树种植。镇内共有工商登记注册茶企业14家,成立茶叶种植合作社8个,茶园茶树种植面积10200亩,可采摘面积6000多亩,以金萱、鸿雁、英红九号等茶叶品种为主,主要制作红茶、绿茶以及少量的乌龙茶。现各品牌年产干茶约200吨,年均产值6000多万元,极大促进了全镇经济发展和农户增收致富。

大沙镇方面表示,下一步,将不断在龙头企业培育、创新发展方式、知名品牌打造、专业人才培养、生产技术提升、标准化产品生产、自有品牌培育、茶叶集散中心打造上下功夫,鼓励土地流转,加强坡地资源整合,力争五年内推动茶园扩种至2.5万亩,着力打造粤港澳大湾区第一有机茶乡,以茶产业发展助力大沙乡村振兴。

年轻人从城市回到山里

“这些年,茶叶种植规模的上去,年轻人也愿意回来了。”大沙镇岗坪村委会书记梁富文说,以前,岗坪村由于海拔高,种植水稻等农作物,收成不好,村里年轻人都出去了,不少土地都荒废,如今,村里一千多亩农田都种植茶树,205户村民种茶超过40户。土地出租,一亩地要300元,由于村里地理环境好,适合种植多个品种茶叶,一般茶农去掉成本,最少也有4000元/亩。

种茶制茶有着不错的收益。大沙镇第一代茶农梁沃亮的儿子也跟着一起做茶生意。“我们有茶园、茶厂以及专门的销售点,茶的品质都可以控制好。”梁沃亮说儿子主要负责销售方面,自己则着重种茶和制茶。

其实,年轻人回村,梁富文就是最典型的代表,2013年,梁富文在广州读完大学,便回到村里茶园学习种茶,2014年便开始自己种植,后来,又带领其他外出务工回乡村民开始种茶。

在2017年当选为村党支部书记后,梁富文决心扎根下来,改变现状。“目前,岗坪村的茶叶产业化发展只是停留在种植、采摘、加工等层面,产业链条单一,村民收入容易受限于天时与收成,要实现致富,路还远着。”如今,岗坪村已经形成了“公司+基地+农户”茶叶种植模式,在已有3所茶企的基础上,梁富文说将与龙头公司合作,覆盖茶叶种植、加工、销售全链条,整合资源,推动茶叶产业规模化、规范化发展。

打造大沙本土品牌,创新销售模式

经过十余年发展,大沙茶已经形成了相当的知名度。早在2014年,大沙镇成功获评“广东十大茶乡”,“天露仙源”茶叶品牌获评“最具岭南韵味养生名茶”。一时间,大沙茶声名大噪,茶叶价格水涨船高,普通的茶叶已经卖到200元一斤,质量上乘的卖到数千元甚至上万元一斤,从而也吸引了更多投资商和农户开启了种茶制茶之路。

2016年大沙里公司投入上亿元资金开创了大沙里·欢茶谷茶产业园。2018年5月,“大沙里”品牌红茶在2018年广东茶叶产业大会被评为“2018年广东十大好春茶”,同年12月,大沙天露茶成功注册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这标志着大沙茶产业发展再度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不过,在采访中,无论是茶农、还是茶企,认为大沙茶目前存在着一些不足,比如大部分茶园规模较小,茶园管理方式粗放,茶叶品种较为单一;品牌知名度不高,影响力不大,市场竞争力还较为薄弱;龙头企业产业标准化程度不高,科技投入少,创新能力弱,带动示范引领作用有待提升;缺乏有效销售模式,销售方式单一,销售范围以江门地区为主;茶旅融合效果不明显,对镇级经济拉动作用还不强,共享发展能力还较弱等等。

“同一种茶叶,大沙产的茶叶品质很高,但是问题是缺乏一个大沙本土茶叶品种。”梁小汕说,英德红茶有英红九号,那么大沙本土特色茶叶品种是什么呢?这个是需要思考的,因为只有培育出大沙本土的茶叶品种,才能真正打响大沙的茶叶品牌。

茶叶的销售,可能是不少茶农包括茶企需要面对的难题。梁沃亮在开平和大沙都有自己的茶叶销售点,顾客主要是江门和一些游客,面相对较窄,受疫情影响,销量下降。“我会根据行情,进行茶叶采摘,控制成本。”梁沃亮说,茶和一般的产品不同,一般要喝过,才好销售,而目前的销售方式明显存在短板。

梁富文告诉南都记者,“公司+基地+农户”茶叶种植模式,就是为了让茶农无后顾之后,不用担心茶叶的销售,要不然,如果市场行情变化太大,肯定会影响茶农的积极性,不利于长远发展。

而说到茶旅融合,梁富文表示,岗坪不只是种植茶叶,而是推动“茶叶+”产业发展,发展旅游,吸引游客,让村民的山货或其他特产也能销售,真正做到茶旅融合。

采写:南都记者 严亮

手机看报
返回奥一网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