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享到:

生活垃圾分类试水3年 如今吹起“冲锋号”

焚烧垃圾总量减少约40%,2021年基本实现全市铺开

来源:南方都市报     2020年05月15日        版次:QA06    作者:吕婧

2018年8月份,中山市西区某小区开始试行垃圾分类工作。 南都记者 吴进 摄

中山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已经吹起“冲锋号”。今年4月15日,中山市印发实施《中山市生活垃圾分类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对生活垃圾分类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

实际上中山市民对生活垃圾分类并不陌生。在2017年,中山曾大力实施生活垃圾强制分类工作,还制定出考核奖励办法。在城区设立了天明花园小区、盛景尚峰小区和市住建局三个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试点,但生活垃圾分类始终没有在全市铺开。

此次《实施方案》中明确,今年将东区选为试点;到2021年基本实现生活垃圾分类在全市范围内全铺开;到2025年,基本建成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城乡一体化系统。那么,中山在生活垃圾分类中有哪些基础和经验?经过3年试水,现有的生活垃圾分类工作中哪些环节存在问题?垃圾分类将给普通市民生活带来哪些变化?这是备受市民关注的问题。

中山已建立了“村收集、镇转运、市处理”的生活垃圾收运处理系统,收运作业将杜绝“先分后混”“混装混运”,探索“不分类、不收运”的倒逼机制。

3年投入3400多万元

点击屏幕、扫码、投放、登录手机APP获取奖金……从2019年起,西区御水湾小区居民们清理家中可回收垃圾,到小区的智能垃圾分类机,点击几下屏幕就可轻松完成,并获得相应收益,这是西区引入智能垃圾分类设备后带来的便利。这样设置了智能垃圾分类机的小区,中山有多个。

2017年,中山市出台实施《中山市推进生活垃圾强制分类实施办法》,同年,中山市成立了市生活垃圾强制分类领导小组,成员包括11个市直单位和24个镇区。随后出台《中山市生活垃圾强制分类工作方案》《中山市生活垃圾强制分类整改工作实施细则》《中山市生活垃圾分类设施设备配置标准》等相关文件。2017年,中山市生活垃圾智能分类项目在天明花园、盛景尚峰、市住建局等单位首批试点。

在镇区层面,西区2018年率先启动生活垃圾强制分类工作,随后多个镇区针对本地特色进行了各种尝试。比如横栏镇建成了中山市首个可腐烂垃圾处理中心,这个占地1200平方米的横栏镇资源化处理中心,引进了2台可堆肥垃圾处理设备,每台设备日处理可腐烂垃圾5吨,将可腐烂垃圾粉碎、挤压、发酵、烘干,可生产有机肥1吨,用于绿化苗木的种植。

从2017年至今,中山市共投入3400多万元用于生活垃圾分类试点建设、设施购置、宣传考核等工作。据统计,目前中山市生活垃圾分类强制实施单位超过1600个,并建立专门的档案管理,各单位生活垃圾分类投放设施全部配置到位。

试水3年生活垃圾分类遭遇的困境

尽管中山从2017年就提出垃圾强制分类的要求,垃圾分类的氛围逐步形成,但从整座城市角度考量,这项工作还远远没有达到最初的预期。

首先从垃圾投放上来看,混投的现象还是存在。即便在已经实施智能垃圾分类2年多的天明花园,打开垃分类圾回收桶,垃圾被错投的情况也不少见,一些塑料瓶、废纸和纸箱等可回收垃圾被投放在不正确垃圾桶中。而这也是试点单位多少都存在的现象。“主要还是怕麻烦”,肖女士认为,大家都知道垃圾分类是好事,但是每天要分几个袋子放垃圾,有的街坊还没有完全养成这个习惯。

从垃圾收集、转运的过程来看,相关基础设施还需要进一步完善。“很多时候都是混着放”,刘先生在中山中心城区从事保洁工作近10年,他表示,虽然中山推广垃圾分类多年,路边垃圾桶和垃圾屋、垃圾集中投放点也设置了垃圾分类投放的指引,但从实际执行情况来看,收集运输环节缺乏分类,混合运输情况比较常见。不过,目前中山各镇区环卫部门已基本配备了垃圾分类车辆,初步搭建起分类运输架构。

从终端的垃圾处理来看,目前中山对于有害垃圾处理较有成效:城区在老虎坑设有一个有害垃圾暂存点,各镇区分别建成一座有害垃圾储存仓库。仅城区每月收集废旧光管约1600支,电池约200斤。在餐厨垃圾方面,目前,中山市住建局已建成日处理规模500公斤的餐厨垃圾处理设施并投入使用;部分镇区也在积极探索建设小型厨余垃圾处理设施。但这对于数量庞大的餐厨垃圾而言,处理能力还不够。此外,中山市城管执法局相关负责人认为,缺乏完善的管理责任人制度,部门之间生活垃圾分类的协调机制,垃圾分类具体指引不够清晰,监督机制不够完善,这些都是目前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实施方案》明确分类标准

生活垃圾分类,到底怎么分是关键?此次《实施方案》明确了以“可回收物、厨余垃圾、有害垃圾、其他垃圾”的标准进行分类。这也与《广东省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实施方案》中的分类方式一致。

《实施方案》提出建设简便易行的分类投放体系,逐步推进生活垃圾定时定点分类投放。中山市城管执法局相关负责人解释道,居住小区在开展垃圾分类初期,可配备生活垃圾分类引导员。鼓励有条件的居住小区配置可回收物、有害垃圾细分设施及使用智能收集设备。公共区域尽量减少容器的配置,逐步减少分散设置在楼道口、主干道等区域的垃圾投放点位和垃圾桶。

生活垃圾分类收运处理是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重点。目前,中山已建立了“村收集、镇转运、市处理”的生活垃圾收运处理系统,基本完成了“一镇一站,一村一点”建设。《实施方案》明确,收运作业将严格执行分类收运规范,杜绝“先分后混”“混装混运”,探索“不分类、不收运”的倒逼机制,对未实行生活垃圾分类或分类不符合要求,多次违规拒不整改的单位,收运单位可以拒绝收运。对于偏远农村厨余垃圾可就地、就近生态处理,同时也将探索“市转运处理”的模式。

在终端处理环节,中山市已建立以中心、北部、南部三个组团式垃圾综合处理基地为核心的城镇生活垃圾处理系统,三大基地现垃圾处理能力每天约5460吨。目前,终端处理设施扩容工作仍在开展。中山市正推进南部基地垃圾焚烧发电厂二期(扩容)工程项目以及有机易腐垃圾终端处理设施建设,预计2021年建设完成。

缓解“垃圾围城”作用明显

实施生活垃圾分类后,将从哪些方面改变现在的生活?中山市城管执法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从环境看,生活垃圾分类能有效带动垃圾的减量化,对缓解中山“垃圾围城”有明显作用,大大降低其他垃圾收运处理过程中的环境污染风险。据统计,将可回收物、厨余垃圾、有害垃圾分离后,最终进入生活垃圾处理基地焚烧的生活垃圾总量减少约40%,大大缓解中山市三大生活垃圾处理基地的压力。

另外,将有害垃圾分离后,减少了垃圾中的重金属等有害物质;将厨余垃圾分类收运处理,可有效减少垃圾中有机污染物、致病菌的含量,减少了恶臭气体、渗滤液等污染物的产生。可回收物中废旧塑料不易降解,且焚烧会产生二口恶英等有害物质,在土壤中会导致土质恶化农作物减产。

按照《实施方案》,2020年,中山要实现全市公共机构生活垃圾分类全覆盖,党政机关和学校、文化、医疗等事业单位,车站、体育场馆、文化场馆等公共场所,要为全社会作出示范和表率;东区建设垃圾分类示范区,要充分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为全市树立标杆;2021年,南部组团基地有机易腐垃圾处理设施项目建成后,全市铺开垃圾分类工作;2022年,东区、小榄镇等要实现生活垃圾分类全覆盖;2025年,全市要基本建成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系统。

采写:南都记者 吕婧

统筹:南都记者 王卫

手机看报
返回奥一网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