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海6个社区微更新,社区规划师显身手

专家建议:融入社区文化体现独特性,打造有生命力的公共空间

来源:南方都市报     2020年06月12日        版次:FA07    作者:刘军艳

→南海区首届社区微更新大赛上,社区规划师分别提出社区微更新计划。

去年,佛山市南海区启动社区规划师培育计划。日前,在南海区首届社区微更新大赛上,来自桂城街道林岳社区、大沥镇沥雄社区、狮山镇罗湖社区、狮山镇松夏产业社区、九江镇儒林社区、九江镇江滨社区的社区规划师,分别提出社区微更新计划。

伴随佛山城市更新的加速,老旧小区环境脏乱差、长期无物业管理、社区重建面临多处拆房公共空间压缩、历史文化建筑老化尘封等问题凸显。南海6个社区的社区规划师们,将为社区带来哪些微改造?如何在更新的同时不失社区特色?如何传承社区传统文化?如何解决资金和资源难题?如何发动居民共建共治?这些都是摆在他们面前的问题。

  老旧小区微改造设想

建凉亭遮风挡雨,打造议事阵地

在南海区首届社区微更新大赛上,南海区大沥镇沥雄社区的社工提起一件事,沥雄社区南美东小区是老旧小区,楼龄超过25年,一次,社工在小区门口举办室外活动,突然下起雨,参加活动的居民赶忙散去,其中一位阿姨却淋着雨踟蹰不前,社工问过才知道她的腿部风湿犯了,无法走动,却又没有躲雨的地方。这让参与社区微更新的社工意识到,为居民搭建一座凉亭,夏日遮阳,雨天挡雨。

社工介绍,去年,南美集团撤出南美宿舍区的管理后,社区有计划地将南美东小区分为“1+7”区域进行微更新行动,“1”为小区门口的公共区域,“7”为小区的7栋楼宇,规划性地进行改造。“社区规划师”主要是改造“1+7”区域中的“1”小区门口的公共区域。“这里是居民驻足较多的空间,计划建一个凉亭,作为小区开展服务的场所,重要议事的阵地,从而改善设施缺失和破旧问题,打造居民参与的社会治理平台。”

按照设想,室外凉亭,可以作为展示往昔厂企文化的阵地;还能成为居民参与社区议事的阵地。中山大学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教授李郇表示,小区老厂的文化值得挖掘,但亭子建设过程中如何与文化结合,增加社区记忆,值得探索。同时,通过凉亭把老人、小孩等社区居民连接起来,将改造与社区其他老旧空间结合起来,这样改造才会更加丰富。

资金从何而来?众筹、发动居民捐物

同样属老旧小区微更新的,还有狮山镇罗湖社区。罗湖社区桂江楼片区楼龄约20年,原为某摩托车厂员工宿舍,属于无物管小区,居住人口约950人,其中户籍人口265人,占人口数27.9%。据介绍,桂江楼片区存在人口老龄化严重、周边环境卫生较差、配套设施较差、人员流动比较大、邻里之间互动少等问题。

在走访调研基础上,社区规划师提出“桂江楼阁”功能改造计划。“通过对桂江楼片区二楼公共平台空地的‘微改造’,将原本片区居民作为休闲娱乐的公共空间,改造成集居民休闲互动功能、片区服务宣传功能、服务场地功能、社区居民参与自治平台功能于一体的公共平台。”

目前,该处是一片空地,靠墙摆放着两把椅子一张桌子。罗湖社区一位社区干部表示,在微更新方面,可以在室外空地立一块公示牌,公布居民议事讨论的结果,以及其他公告等。还可以增加一些墙绘,美化小区。

而评委关注到,社区微更新的资金从何而来?比如建设一座凉亭,社区规划师提出的9000元资金设想,难以将其建立起来。社区规划师回应,有计划推出“1元众筹”,通过发动大家的力量,将亭子建起来。对于“桂江楼阁”功能改造计划,评委建议,在有限的资金前提下,可以发动社区居民捐赠物资,合力打造社区的公共空间。

  传统文化型社区

活化:建工作坊、“一日屋主”体验

九江镇儒林社区满载侨乡文化,昔日的万寿街是九江镇繁华城区的代表。随着时代的变迁,万寿街道路经过两次修建,大多数老街坊已经搬离,如今仍留下古朴的风韵和人去楼空的侨房。

往昔繁华的万寿街,如今面临两方面困境。一个方面是人的流失,万寿街入住率仅46.3%,房屋空置率达53.7%,主要居住者为长者和新市民。另一方面,面临儒林文化的流失,长者难以传授儒林文化,而新市民流动性较大,对万寿街归属感不强,认同感低。居民表示,希望在街道上有公共活动空间,活化街道上的空置房屋,传承儒林文化。

基于此,社区规划师计划开展万寿街活化行动,拉动万寿街居民、志愿者,活用万寿街的侨房资源,把空置场地打造成万寿街花园,建立万寿街资源库和场地日常管理制度。还计划开展“一日屋主”体验计划,带动社区居民参与体验,并尝试邀请社会组织、自组织等在活化场地开展活动。

如何实施计划?社工表示,将建立“万寿街活化行动”工作坊,通过开展茶话会、收集故事等方式,发掘万寿街居民、志愿者、社会组织等参与工作坊,对闲置场地和旧物历史如何活化,集思广益。

建议:打造有生命力的公共空间

在佛山村落更新改造中,一些文化资源丰富的村建起了村史馆,把从村民处收集来的旧物集中陈列,用物件勾勒和讲述村庄的历史。

万寿街微更新计划,其中之一是旧物归纳和整理。不过评委对此提出疑问,“居民捐赠的物件,如何处理?如何陈列?能否引入智力支持?”评委表示,旧物的陈列需要专业人才支持,如有经验的规划师陈列师,建议挖掘相关方面的志愿者。

文化是社区规划中重要的一块,体现社区的独特性。评委谈到,在微更新中,如何体现儒林文化、如何传承文化,十分重要。同时,如何聚拢人、连接人,让公共空间有生命力有活力,这就需要社区规划师与居民合作,合力打造空间;还需要带动居民参与,将社区组织动员的方法、技巧传递给居民,培育居民自治。

采写/摄影:南都记者 刘军艳

  产业型社区

重建社区温度:打造36.5℃社区

狮山镇松夏产业社区,以非户籍人口居住为主,年龄主要分布在20岁到40岁。社工介绍,松夏产业社区南社员工村,住户均为外来务工人员,人口居住密度大,流动性强,相互之间交流少,互动差,对社区事务不关注;居住环境方面,居住的楼栋有的外墙剥落,生活垃圾乱堆放,公共区域车辆乱停,道路泥土裸露,杂草丛生。

如何让南社员工村成为产业工人的大家庭?社区规划师提出,该微更新项目计划打造36.5℃社区,围绕人、关系、空间3个维度,凝聚职能部门、社会组织、社区、企业、屋主和租客6个主体,为社区增设基础设施、针对杂草丛生的荒地进行改造,进行墙体彩绘,回应居住者实际需求的同时,营造有温度、舒适的社区关系。

整合多方力量、推动多元共治

社区微更新,不仅仅是改造公共空间,更重要的是,在此过程中整合多方力量、推动多元共治。社工介绍,在社区动员方面,寻找改变南社员工村的多元动力,其中包括三方面的力量:社区力量,与社区合作,借助巡防队作为入户的“敲门砖”;企业力量,发动企业党支部力量,将党员代表作为社会治理持续开展的力量;在地居民力量,激发居民主人翁意识,利用自身优势和资源,参与社区事务。

在具体改造方面,将发动多元力量,协同参与垃圾清理、物资募集、墙体彩绘、园艺小组等,改造南社员工村的公共空间,美化社区环境。

李郇认为,社区规划师培养计划将政府、社会组织、专业人士、群众服务有机黏合起来,针对居民对社区空间的需求开展社区更新活动,有效动员了周围可动员的治理力量,把基层群众的问题解决了,反过来就是促进经济平稳快速增长的保障。

手机看报
分享到:
返回奥一网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