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淡水河16条支流水质全部达标

紫溪国考断面水质连续12个月均值达地表水Ⅲ类标准

来源:南方都市报     2021年01月22日        版次:HA05    作者:蔡雯

作为曾经的母亲河,淡水河变臭水河成为全区生态环境治理最大的短板,被中央环保督查列为重点整改问题之一,要求2019年底前必须消除劣Ⅴ类水体。为彻底整治好淡水河,从2018年起,惠阳开始淡水河水污染防治攻坚战。经过三年艰苦奋战,2020年12月,包括横岭水在内的淡水河流域16条支流水质都已达标,淡水河紫溪国考断面水质连续12个月均值达地表水Ⅲ类标准,实现了淡水河紫溪断面消除劣Ⅴ类水的历史跨越。

A

多部门联动治水,完善四级河长制体系

为彻底整治好淡水河,惠阳区委、区政府制定三年水污染防治攻坚计划(2018~2020年);2019年,惠阳还将水污染防治工作作为全区“1号工程”,以最高的政治站位、最大的财政投入、最强的工作措施、最严的问责力度,集中全区力量开展淡水河水质达标攻坚战。成立了“1号工程”攻坚指挥部,对全区水污染防治工作进行统一协调指挥,以水质达标为目标,以“污水不入河”为导向,抓牢“截污”“控源”两大核心思路谋划部署工作。

跟其他地方的“三级河长”不同,惠阳增加了村民小组一级,在全区设立区、镇(街)、村(居)和村民小组“四级河长”542人,实行河长治水“全权全责”,有效推进治水工作——推进入河排污口治理、非法养殖场巡查清理、“散乱污”企业清理整治工作,建立上下游联动机制,信息互通、数据共享,共同监督、联合执法,合力推进深惠跨界河涌治理。

“‘政府统筹,环保牵头,部门协同,河长主责’联动高效的治水格局,才造就了如今的淡水河。”市生态环境局惠阳分局负责人说,党政领导、挂点督办,部门协同、联动作战,市水污染防治攻坚战指挥部专门成立了下沉督导组,连同惠阳区“1号工程”攻坚指挥部督查组人员,全程跟进每一项攻坚任务的进展,落实情况实行日报告、周调度和月通报制度,切实做到问题及时解决,工程进度按期推进,有效保障了治污工程项目建设的顺利完成。

2018年至今,全区共投入超过44亿元用于治污各项工程建设,为淡水河污染防治工作提供了充足的资金保障。

B

“技防+人防”严格管控工业面源污染

2019年初,惠阳区在全市率先引入工业治污全过程监控系统,对重点涉水企业进行污染防治设施运行状况动态监控。与此同时,与公安部门的“天网”工程相结合,紧盯企业排口处,及时发现违法排污线索。

除了监管企业排放,在河水水质监测中,也能看到“黑科技”的身影。在国家和省级要求基础上,惠阳在淡水河干支流主要断面设置了水质自动监测站,实时“把脉”监控河水水质,为全面系统精准治污提供了科学的参考依据。

值得一提的是,惠阳在全市率先引入第三方机构,组建“环保管家”,地毯式、车轮式检查以便摸清辖区所有工业企业底数和排污信息,逐一录入APP数据系统,实现大数据网格化分类精准管控。

第一时间发现问题,交办问题,发出预警,溯源治理。为全面消除治理盲区,惠阳还实行第三方巡查机制,对全流域排污口进行全天候巡查溯源,通过“人防”堵住监管漏洞,不留治理死角。

另外,惠阳环保部门班子成员带队持续开展“夜鹰行动”“雷霆行动”等重点区域专项整治行动,集中执法力量聚焦不达标重点支流区域和重污染企业,有效遏制了企业违法排污。

C

坚持治污设施先行

保障淡水河水质

随着惠阳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和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生活污水的排放量也在不断增加,成为影响淡水河水质的主要因素。完善污水处理设施和配套管网建设,实现污水“应收尽收”达标排放成为水污染防治的关键。

惠阳区以“污水不入河”为导向,全面补齐管网缺口,2018年至今,全区新建成426公里配套管网,其中淡水河流域新建372公里,初步形成比较完善的污水收集处理系统。

2018年以来,惠阳区新建、扩建6座污水处理厂和6座一体化污水处理设施,新增污水处理能力25.85万吨/日,新建78座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目前全区污水处理能力达53.35万吨/日,有效解决了污水处理能力不足的问题。同时,惠阳区已对流域内建成的13座污水处理设施进行全面提标改造,已基本实现尾水优于地表水Ⅴ类标准,部分甚至优于Ⅳ类排放标准,实现对淡水河优质补水。

接下来,惠阳将进一步巩固提升治理成果,持续精准治污、科学治污,推动淡水河生态环境质量再上新台阶。

手机看报
分享到:
返回奥一网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