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乡下破败老屋变身“文化部落”

博罗县“六治”协同构建乡村治理新格局

来源:南方都市报     2021年01月15日        版次:HA08    作者:黄海林

博罗县杨村镇石滩村花田,冬暖花开。

南都讯 乡下破败老屋成了“文化部落”,村集体经济收入四年间增长130倍、以文化筑德改进村风民风、通过法治壁画法德讲堂等宣传法治……惠州市博罗县结合近年来基层社会治理的实践探索和美丽乡村建设的经验做法,积极开展“六治”协同构建乡村治理新格局试点工作,在推行“政治、自治、法治、德治、智治”的基础上,把美育和社会治理深度融合,开创性地将“美治”引入社会治理,精心打造具有岭南特色的乡村治理机制,全面推动乡村振兴取得实效。

提升“美治”,培育乡愁文化

竹篱柴门、青瓦白墙,一座座精致的农家小院散落村中,一幅幅彩色壁画点染村道,多个文化团体进驻,乡下老屋成了“文化部落”……走进博罗罗阳的观背村,眼前的一切,让人再也无法将其与当初那个垃圾遍地、房屋破旧、杂草丛生的破败古村落联系在一起。

从“脏乱差”的问题村到远近闻名的“壁画村”,再到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全国文明村、广东省卫生村……改写观背村命运的,是“引美入治”治理思路的持续探索。据观背村党支部书记郑国雄介绍,2015年,博罗在全县推行“法德同治”的基层治理理念,观背村将自身浓厚的文化底蕴与之相结合,提出了“文化引领法德同治”的治村思路。

该村通过文化产业的植入和熏陶,化废为宝,摒除大拆大建的方式,保留了自己独有的乡村田园风光的气息。随着引入“武当别院”“手有余香”等62家文化团体协会,旧房子成了艺术家眼中的“香饽饽”。曾经长满苔藓、残破不堪的墙体被重新粉刷,绘制了2000平方米、400多幅寓意不同的精美壁画。一个个极具特色的文化驿站,如今已成为百家争鸣的文化家园和人气极高的旅游景点。

据了解,在探索“六治协同”的过程中,博罗注重规划先行,用美丽规划引领乡村发展,同时遵循乡村自身发展规律,充分体现农村特点,留住乡土味道,保留乡村风貌,留得住青山绿水,记得住乡愁。依托秀丽的山水自然风光和深厚的历史人文积淀,因地制宜发展“一村一品、一村一景、一村一业”。

加强“政治”统领,夯实治理根基

博罗县湖镇镇三水村是省定贫困村,2018年还被列为全市软弱涣散党组织整顿工作重点难点村。经过一年多整顿,调整班子,配强“头雁”,村党支部坚强有力,村“两委”干部团结一心,基础设施日臻完善,还通过村企合作,建立起千亩紫芽茶种植生产基地等扶贫产业,村集体经济收入从2015年的不足3000元增加到2019年的39万元,增长130倍。

据了解,博罗县充分发挥政治的统领作用,把基层党建贯穿于乡村治理的全过程和各方面。全面加强基层党的建设,创新基层党组织工作机制,以“党建带社建”,真正把基层党建的政治优势转化为基层治理的工作优势。博罗县贯彻落实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实施“红色领航工程”,打造全国城市基层党建示范县,涌现了罗阳街道观背村、湖镇镇新作塘村等示范村。

“自治”激发乡村治理内生动力

长宁镇松树岗村党支部通过在村民议事厅组织开展乡村振兴战略专题讲习,充分讨论,集思广益,引进了台资空中田园等一批农业休闲观光项目,振兴了乡村农旅产业,增加了村民的就业和收入。

据悉,博罗县发挥自治的基础作用,激发乡村治理的内生动力。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党的群众路线,最大限度调动群众参与乡村治理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打造人人有责、人人尽责的乡村治理共同体。进一步健全和创新村党组织领导充满活力的村民自治机制,加强农村群众性自治组织、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村务监督委员会建设,培育发展农村(社区)社会组织,出台村(居)民委员会工作职责事项指导目录、村(居)民议事决策工作指引。深化“四民主工作法”制度,推广以村党组织为核心的“民主商议、一事一议”的村民协商自治模式,大力推进“村民议事厅”建设。

发挥“法治”保障,推进依法治理

发挥法治的保障作用,认真贯彻全面依法治国要求,坚持把群众路线与法治方式结合起来,善于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谋划思路、推进乡村治理。博罗县注重法德同治,以文化筑德改进村风民风,通过法治壁画、法德讲堂等宣传法治,建设“法德大讲堂”60个、法治文化主题园12个、市级青少年法治教育实践基层地18个。首创“三三一”法治模式,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解决基层矛盾。积极推广“黄植忠司法惠民工作室”的司法调解经验,在全县各窗口单位设立了80个“为民工作室”。推行“一村(居)一警”工作,全县378个村(居)已配备了485名驻村(居)警力,实现了“一村(居)一警”全覆盖,通过警力下沉、警务前移有效维护了基层的和谐稳定。

加强“德治”教化,促进和谐稳定

发挥德治的先导作用,通过加强道德教化,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像抓党风那样抓社风、乡风,提高城乡居民的道德修养,使基层治理建立在较高的道德水平之上。博罗县作为全国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先行试验区”,建设60个文明实践所(站),创新理论宣讲形式,组建“1+10+N”宣讲队,宣传党的思想政策、传递文明风尚。通过公益创投评选扶持特色志愿服务项目,结合百姓需求,广泛开展志愿服务活动,打造了博罗电视台“经典频道”、博仁文化志愿者服务队、博仁文化学堂等品牌,着力打造道德之城、好人之城、平安之城、幸福之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净化社会风气。博罗县音乐家协会文艺志愿小分队组织音乐创作人才深入乡村,走村串户,为美丽乡村谱写“一村一歌”。2019年国庆期间,博罗县举办全县首届村歌大赛,一首首动人的村歌在村庄唱响,不仅为农民文化生活提供了新的形式和内容,也让新时代文明之风随着音符浸润群众心田。

加强“智治”支撑,提高治理效率

发挥智治的支撑作用,以智能化建设提升基层社会治理的活力和效率。强化互联网思维,善于运用智能化手段推动基层社会治理创新,使互联网这个“最大变量”变为促进乡村治理现代化的“最大增量”。博罗县推进智慧城市建设,健全完善精细化管理机制,加快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城市管理领域的推广应用,对公共服务资源实现优化配置,对城市运行、城市交通、公共安全等进行精准调度,建立高效、通畅、便捷、发达的城市运行管理模式。

此外,博罗县还依托“智能化”手段,创新优化志愿服务方式,升级改版了博罗县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平台,让志愿服务可在网上点单、派单、接单,使志愿服务更加精准化,实现了志愿服务供需有效对接。

手机看报
分享到:
返回奥一网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