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享到:

固本安邦一村警 公安闪亮新名片

来源:南方都市报     2020年12月30日        版次:HA02    作者:郭秋成

全市首批10个“一村(居)一警”工作室授匾。

利用人工智能、互联网+、移动警务终端等新技术,为村警工作插上智慧翅膀。

驻村民警入户进行宣传。

驻村民警入户进行宣传。

之 市公安局

从2019年初开始,惠州公安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在全市范围内创新实施 “一村(居)一警”工作,驻村(居)警力深入基层,将公安机关的“打防管控服”工作落实到城乡村居,全力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经过一年多来的实践摸索,广大驻村居警力淬炼出了“扎根基层、为民奉献、固本安邦”的惠州“村警精神”。

截至目前,惠州村警队伍已经从最初的1658人扩充至2296人,基本按市局“八个一”、“六有”等“惠州模板”规范要求完成了1283个村(居)警务工作室建设,实现了村(居)全覆盖。

今年以来,特别是在疫情防控和文明城市迎复检工作中,各地驻村居警力深入群众、勇挑重担,在强化社会面整体防控、摸排隐患、服务群众、化解矛盾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截至今年12月15日,惠州全市立“两抢”案件同比下降30.95%,破案率达93.51%。截至12月18日,惠州实现全市“两抢零发案”300天,广大村警功不可没。

惠州村警工作得到了党委政府、基层干部群众和社会各界交口称赞,惠州“一村(居)一警”已经成为惠州公安的一张闪亮名片。

驻村警力实现村(居)全覆盖

2019年4月,“一村(居)一警”警务工作在惠州全市全面推行,惠州市公安局精心研究制定了《推行“一村(居)一警”警务工作机制实施意见》、《“一村(居)一警”警务机制工作规范》、《驻村居警力工作手册》等一系列纲领性、指导性文件,建立完善涵括了日常运作、组织保障、交流培训、宣传推动、挂点联系、督导推进、绩效评价的制度体系。

2020年,惠州市公安局出台全年规划和提档升级计划,围绕内涵式、跨越式发展,确定完善机制强化保障、培育亮点品牌和强化便民服务等行动计划。构建多元共治、协同治理、良性互动的基层综合治理体系;打造与邻为善、以邻为伴、守望相助的社区乡村生活共同体。夯实运行基础、激发事业热情,全力保障一村(居)一警工作常态长效。细化分解53项具体任务、年度标准,明确任务要求和实践路线,为“一村(居)一警”锚定方向。

市县(区)两级公安机关均成立了由“一把手”任组长的工作机构,高标准、高站位推动各项工作开展,坚决按照“惠城区不少于50%、其他县(区)不少于40%”的比例,将各地民警充实到派出所,强化基层一线力量。同时,着力撤并10人以下派出所,使得警力资源更加集中。

市县(区)两级公安机关派驻1658名警力进驻全市各地村(居)。截至目前,驻村警力已经扩充至2296人,实现了全市村(居)全覆盖。

社区民警移动终端应用率100%

传统社区警务工作中,驻村(居)警力在开展工作时,需要进行大量的数据信息采集更新,并收集整理及日常工作、安防检查、法制教育、重点人员管控等大量台账,耗时长、任务重。

为此,市局依托“智慧新警务”战略,通过科技赋能,不断配齐配强基层一线民警移动警务终端,实现全市社区民警移动终端应用率达100%。大力开发应用“一村(居)一警”警务APP、出租屋和流动人口管理APP等系统平台,最大限度让驻村居各项工作任务数据化、系统化、一体化,让传统社区农村警务插上科技翅膀,帮助基层民警摆脱繁重、重复、低效的传统警务模式,最大限度减轻工作负担。

惠州公安针对不同地区治安特点和形势任务不同的特点,实施工作时间、警力配置、工作任务“三个不一刀切”,确保各地驻村工作因地制宜、有的放矢。推广“掌上警务室”“微服务”等手段,充分运用“互联网+”思维,推动驻村(居)警力灵活运用微信、微博、抖音等网络工具,共搭建微信工作群4584个,持续优化情报收集、线索排查、宣传防范功能为一体的“微警务”模式。

据统计,2020年1-9月,全市驻村警力累计收集各类社情民意信息12227条、排查消除安全隐患10791个、指导组织巡逻队伍4881支。

“枫桥经验”在惠州落地生根

惠州公安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在全市范围内创新实施 “一村(居)一警”工作,结合“新时代枫桥派出所”创建行动,主动将党的领导贯穿于派出所、村(居)工作和队伍建设各方面、全过程,通过推行党员驻村(居)警力兼任社区(村)党支部副书记、进党委班子等经验做法,充分撬动基层党组织力量,联合开展村(居)治理、矛盾纠纷化解、法制宣传、便民服务等活动,致力实现大事不出镇、小事不出村、服务不缺位。

2019年,惠城分局江北所、惠东县局南湖所荣获“广东省枫桥式派出所”称号。同时,整合政府、社会等多元力量,建立镇、村“两级联席会议”制度,大力推进驻村(居)警力与“两站两员”、村(居)“两委”干部、“放管服”改革相结合,全力撬动整合基层各方力量,广泛发动村(居)委干部、治安积极分子、群防群治力量、民间公益队伍、党员、退休干部、乡贤等参与基层社会治理,实现共治力量的最大化、多元化,进一步提升基层治理的社会化、民主化、协同化水平。

惠州公安推动驻村(居)警力不断创新工作方法、改进工作理念、提升工作经验,逐步实践总结出诸如“三勤”(腿勤、嘴勤、脑勤)工作方法、“三小”(办小事、解小忧、帮小忙)工作理念、“六字诀”(融、排、解、防、服、宣)等经验,相继涌现创新运用“葵花码”、联动社区党员干部做好社区服务管理的“东湖网红小警花”廖艳霞、善于出谋划策解决村居矛盾的仲恺“周教授”周究伟等优秀“村警”工作典型。

惠城公安分局开发“江北掌上警务室”微信小程序,推广利用微信群、朋友圈开展“持续影响身边100人”活动,及时发布信息、巩固舆论阵地,提升群众安防意识。

惠东县公安局为288个村(居)警务室配备一体化自助服务机,利用广东政务网便民服务终端向群众提供便民自助服务。

大亚湾区公安分局在“湾区e网通”APP首页开通“村居首席服务官”专栏,为群众提供业务查询、房屋租赁等便民服务以及一键报警、警民在线交流等功能,持续发扬壮大“传统+科技”“线上服务带动线下管理”等新型警务工作模式。

据统计,2020年1-9月,驻村(居)警力通过深入村(居)坐班服务、预约服务、走访上门服务、线上接受咨询等方式,最大限度减少群众办事周折,累计走访群众252142户,为群众办实事9669件,受到群众一致赞扬。

  发展方向

  加快构建完善惠州特色“大防控”格局 提升基层社会治理能力水平

今年11月24日,惠州市公安局召开全市流动人口出租屋管理暨“一村(居)一警”工作推进会。惠州市副市长、市公安局局长高诚苗指出,抓好“一村(居)一警”和流动人口出租屋管理是事关公安事业长远发展的重要基础性工程,是推进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抓手,对维护惠州市社会大局长期平安稳定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流动人口和出租屋管理是村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管不住、管不好流动人口和出租屋,村警工作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失去村警工作的支撑,流动人口和出租屋管理也就无法着力、无从抓起。

据介绍,今年以来,全市广大驻村居警力同向发力、深耕细作,推动“一村(居)一警”工作提档升级,取得了长足进步;仲恺、大亚湾两地结合实际深入开展流动人口出租屋管理试点工作,也积累了行之有效的宝贵经验。

本次推进会的主要任务,就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全面梳理总结惠州市流动人口出租屋管理改革试点阶段性工作成效和“一村(居)一警”工作提档升级推进情况,对标中央、省、市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部署要求,突出问题导向,固成效、补短板、破瓶颈,进一步夯实基层基础工作,全力推动惠州市流动人口出租屋管理和“一村(居)一警”工作再上新台阶,加快构建完善惠州特色“大防控”格局,提升基层社会治理能力水平。

首批10个“一村(居)一警”工作室授匾

据介绍,今年以来,惠州全市公安机关广大驻村(居)警力,积极投身基层社会治理大局,涌现了一批爱岗敬业、无私奉献、开拓创新的优秀村警和工作室。

为全力打造一批在全省喊得响、全市叫得响的一村(居)一警工作室品牌,充分发挥工作室典型示范引领作用,营造争先创优的驻村(居)浓厚工作氛围,激励全市驻村(居)警力对标先进、真学先进,根据《惠州市公安局一村(居)一警》工作室命名评定办法(试行)规定,经市公安局党委研究,决定对以下10个工作室予以命名:

惠城区桥东街道东湖社区“一村(居)一警”工作室命名廖艳霞工作室,惠城区桥西街道北门街社区“一村(居)一警”工作室命名为陈冬雄社区;惠阳区镇隆镇长龙村“一村(居)一警”工作室命名何智深工作室;惠东县平山街道增光居委“一村(居)一警”工作室命名“小玲”工作室,惠东县白花镇长沥村委“一村(居)一警”工作室命名胡记贤工作室;博罗县罗阳街道翠美园村委“一村(居)一警”工作室命名“谭叔”工作室,博罗县罗阳街道西区村委“一村(居)一警”工作室命名为“邹sir”工作室;龙门县龙城街道城西村委“一村(居)一警”工作室命名为“晓慧哥工作室”;大亚湾区澳头街道桥东居委“一村(居)一警”工作室命名为“阿培”工作室;仲恺区惠环街道西坑村“一村(居)一警”工作室命名为周究伟工作室。

推进会上,市局对命名的工作室颁发了牌匾、证书。高诚苗代表市局党委,向获得首批命名工作室殊荣的驻村(居)民警表示热烈祝贺,并希望受命名的工作室驻村(居)民警不忘初心、再接再厉,继续保持和发扬优良作风,把村警工作品牌擦得更亮;希望全市广大驻村(居)警力鼓足干劲、勇于争先,努力创出更多工作室品牌,形成百花齐放的良好局面。

惠州驻村民警的“村警精神”

广大驻村居警力依托“3+N结合”工作机制和“两级联席会议”制度,开拓性工作举措不断涌现、经验日渐丰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服务中心工作成效不断显现,多元共治、协同治理、良性互动的基层综合治理体系初步建立。

特别是在疫情防控和文明城市迎复检工作中,各地驻村居警力深入群众、勇挑重担,在强化社会面整体防控、摸排隐患、服务群众、化解矛盾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围绕推进流动人口出租屋管理工作,比如仲恺推动区管委会专门下发工作方案,探索建立动态研判、执法保障、分类管理、案件倒查四项机制,确保数据精准、管理有序,将流动人口和出租屋管理纳入规范化轨道。

各地统筹优秀村(居)打造、亮点品牌培育、“枫桥式派出所”创建、命名工作室打造四项工作,坚决贯彻“向科技要警力”理念,推广“互联网+”“掌上警务室”等高效工作模式。如惠城总结归纳利用微信群朋友圈开展“持续影响身边100人”活动、马庄所矛盾纠纷化解“四步法”做实多元联调、麦地所发动群众自建视频构建“云端巡防”等10大优秀经验做法,惠东为288个村居警务室配备一体化自助服务机向群众提供便民自助服务,惠阳通过购买“微信群助手”服务自动回复群众咨询业务事项,仲恺开展“村警+禁毒大妈”“村警+基层信访”试点工作联动禁毒志愿者、信访维稳专员推进村(居)问题整治,等等。随着全市首批10个命名工作室打造完成,示范引领、渐次开花的良好工作局面已然形成。

利用人工智能、互联网+、移动警务等新技术,打通政务外网和公安内网数据链路,打造流动人口和出租屋信息采集共享平台,实现“一点采集,多头使用”,既减轻社区民警采集任务工作量,同时又为警务机制赋能,为村警工作插上智慧翅膀。比如,惠阳秋南自行开发集前端动态采集、人口档案管理、平台智能检索、一键快速布控、系统实时预警等功能于一体的“惠瞳”人像档案系统,融合对接公安系统多个平台数据,并在全区推广应用,实现流动人口精细化管理和出租屋“旅业式”管理。

经过一年多的实践摸索,广大驻村居警力淬炼出了“扎根基层、为民奉献、固本安邦”的惠州“村警精神”。

打造更多更亮的“一村(居)一警品牌”

惠州各县(区)公安部门“一把手”亲自抓村警工作,对标提档升级部署,围绕健全机制、强化保障、规范队伍、创建亮点出方案、促落实,持续加大人财物保障力度。村警队伍从去年底的2063人扩充至2296人,基本按市局“八个一”“六有”等“惠州模板”规范要求完成1283个村(居)警务工作室建设。

中央、省、市各级主流媒体竞相报道惠州村警工作,党委政府、基层干部群众和社会各界交口称赞,惠州“一村(居)一警”已经成为惠州市公安的一张闪亮名片。

“民为邦本,本固邦宁”。做好“一村(居)一警”工作是公安机关深入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理念的具体体现,既是民之所愿,也是责之所系。高诚苗提出,必须坚持一步一个脚印,以驻村居警力这“一根针”,牵引基层社会治理力量的“千条线”,打造更多更亮的“一村(居)一品牌”,不断聚合社会治理各方力量,共同维护基层社会长治久安,切实提升动态条件下社会治安主动驾驭和应对能力。

  新举措

明年起各县区将每个村居

每年工作经费列入财政预算

惠州市公安局根据市人大重点督办建议出台《关于全面推动“一村(居)一警”工作着力打造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的建议办理工作方案》,经市政府审批同意后印发各地政府,全面推动村警工作经费、警力、装备保障落实。

目前,每个村(居)警务室每年1.5万元工作经费及配备警用摩托车购置经费得到落实。今年由市财政保障部分警务室工作经费159万元、各县(区)财政共保障“一村一警”工作专项经费3323万元,明年开始,各县(区)将每个村居每年工作经费列入财政预算。此外,惠州市人大在2020年度预算中预留的市人大代表议案项目结余资金中统筹安排350万元,分拨给惠城区公安分局200万元,仲恺区公安分局150万元用于解决警务装备不足的问题。

通过人大持续的跟踪督办,重点建议涉及的一村(居)一警建设中警力不足,工作经费、警务装备缺口较大等突出问题得到了基本解决,有力推动了惠州村居警务工作模式的创新发展。

摄影:南都记者 郭秋成 通讯员 惠公宣 黄辉延

手机看报
返回奥一网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