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东莞市生态环境局

力争2025年初步形成 “涌涌有水河河有鱼”

来源:南方都市报     2021年03月31日        版次:DA09    作者:田玲玲 刘庚怀

“十三五”期间,东莞空气质量明显提升,水环境质量明显改善。

春分时节,东莞道滘掌洲河两岸鲜花竞放,绿草茵茵;行走在滨水绿道上,心旷神怡。而几年前,这里还布满各种违章建筑,杂草丛生,污水横流。掌洲河是东莞生态环境治理的一个生动缩影。“十三五”期间,东莞空气质量明显提升,水环境质量明显改善,污染防治攻坚战取得显著成效。进入“十四五”,东莞将“乘胜追击”,持续改善生态环境,助力美丽东莞建设。其中,到2025年,实现“2条河生态流量得到保障、4个河湖水生生物完整性指数得到提升、考核断面水质全面达标”的总体目标,并力争初步形成“涌涌有水、河河有鱼”“美丽河湖”新貌。

力争今年底前消除全部黑臭水体

几年前,道滘镇掌洲河两岸布满各种违章建筑,杂草丛生、污水横流,触目惊心。经过整治,掌洲河实现了“大变身”。如今,掌洲河已达到Ⅲ类水质,2020年8月还登上了“洁净东莞指数测评”红榜。

掌洲河两岸还添置了滨水绿道、炫彩花海、亲水广场等景点,成为道滘居民休闲娱乐的好去处。家住道滘的刘女士经常在周末前去“打卡”,“这里水质很干净,一年四季都有花草,可以很好地放松身心。”

未来,东莞将有更多的河涌像掌洲河一样,实现“华丽转身”。东莞市生态环境局表示,“十四五”期间,东莞将坚持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建立统筹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的规划指标体系,分流域、分区域、分年度合理确定阶段目标。到2025年,实现“2条河生态流量得到保障、4个河湖水生生物完整性指数得到提升、考核断面水质全面达标”的总体目标,并通过内河涌生态补水和水生态保护修复,力争初步形成“涌涌有水、河河有鱼”“美丽河湖”新貌。

其中,2021年确保实现全市国考、省考(控)断面水质全面达标;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稳定达标;力争2021年底前消除市域内全部黑臭水体、省定的23条一级支流全部消除劣Ⅴ类,全市内河涌70%以上消除劣V类。

为了实现以上目标,今年东莞将以“保好水、补短板”为目标,深化水生态环境巩固提升。一方面,完善污水收集系统。推进次支管网完善工程,彻底完成市政道路雨污两套排水系统的构建,实现全市污水管网封闭运行;持续推动源头污水收集,强化居民区、混杂区的改造,加快排水户源头雨污分流和接驳入管,进一步提高雨污分流覆盖率。

另一方面,着力提升污水处理效能。抓紧实施“一厂一策”溯源整治,切实提高污水收集处理能力,年内全市污水收集率达64%、BOD浓度达85mg/L,力争“十四五”全市污水收集率达75%。

此外,做好流域水生态修复。分流域、分区域对完成截污工程、水量偏少的河涌实施生态补水,改善河涌水生态流量;结合万里碧道建设,实施河涌水生态景观整治工程。制定东莞美丽河湖评价体系和美丽河湖项目库,推动指导相关镇街开展美丽河湖建设,力争年内有1个项目成功纳入全国美丽河湖优秀案例等等。

持续推进重点流域整治工作

“十三五”期间,东莞市水环境质量明显改善,四大重点流域国考断面水质达标。去年,石马河旗岭断面、茅洲河共和村断面、东引运河樟村断面水质均达到IV类。

今年,东莞将持续推动重点流域整治工作。其中,对于石马河流域,针对目前污水处理设施缺口问题,继续推动凤岗、塘厦、清溪污水处理厂扩容工程前期工作,力争早日动工补齐污水处理能力缺口。

而针对流域管网存在的错混接及雨污分流不到位问题,继续推动已建工程效果核查工作及整改工作,确保污水管网独立封闭运行,保障雨季水质稳定达标。同时,增强工业污染源管控。

经过近年来的全流域系统治理和大兵团作战攻坚,目前茅洲河流域综合整治工作基本完成,干流已经实现稳定达标,内河涌水质明显改善。当前,整治工作已经进入精准化、精细化治理的阶段,工作重点转移到内河涌的水质达标整治上。

2021年,计划实施长青渠、三八河、新民排渠、涌头涌及霄边排渠等河涌整治工程,重点对河涌片区所涉及的地块进行雨污分流完善,对雨污分流未做彻底、存在缺陷的地块进行整改,进一步提高雨污分流覆盖率和实施效果,从而实现一级支流稳定达到Ⅴ类的目标,进一步巩固茅洲河干流水质治理成效。

对于东引运河,今年将主要围绕完善雨污两套管网系统、补齐污水处理缺口、改善河涌水环境三方面持续攻坚。在完善雨污两套管网系统方面,今年将启动常平镇和大朗镇主干管网改造试点;持续开展断头管网排查连通工作,并通过对已建污水管网收水效果进行核查,进一步查漏补缺,今年上半年补充完善约32公里污水管网的施工。持续推进源头雨污分流,今年内完成流域内3979家重点排水户源头雨污分流工作、深入推进20%地块完全雨污分流工作。

在补齐污水处理能力短板方面,今年将完成3座一体化及分散式污水处理设施建设,补充3.8万吨/天处理能力,临时补齐污水处理缺口。同时,动工建设7家污水处理厂扩建项目,预计2022年完成施工,补充48万吨/天处理能力,彻底解决污水处理能力不足的问题。

持续降低臭氧浓度,改善空气质量

这些年来,家住南城的刘女士明显感觉到,东莞的蓝天越来越多,晚上看到星星的机会也增多了。

近年来,东莞全力开展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推动空气质量持续提升。去年,东莞AQI达标率为91.3%,同比提升排名位列全省第一。从空气质量六项主要污染物情况来看,东莞空气质量年评价指标已全面达到国家二级标准,但臭氧日评价浓度超标率仍相对较高。要进一步提升全市环境空气质量,必须采取有效措施促进臭氧进入下降通道。

针对臭氧这个顽固“杀手”,“十四五”期间,东莞将持续推进大气污染防治攻坚,加快产业、能源、交通结构调整步伐,推动减污降碳协同治理,强化挥发性有机物(VOCs)和氮氧化物(NOx)协同控制,持续降低臭氧浓度。

具体而言,将重点做好六项工作,包括:强化VOCs源头控制和重点行业深度治理,削减VOCs排放总量;强化工业锅炉和炉窑污染治理,削减氮氧化物排放总量;强化机动车环保达标监管;强化非道路移动源污染控制;构建油品质量全过程监管机制,以及建立完善大气信息化管理平台,完善污染天气应急响应机制等等。

日前,《东莞市生态环境保护“十四五”规划》通过了专家评审。该“规划”描绘了未来东莞生态环境的宏图,也为市民展现了一幅美好的生态图景:到2025年(即“十四五”期间),东莞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到2030年,生态环境全面改善;到2035年,生态环境根本好转,基本实现“青山常在、绿水长流、空气长新”的美丽东莞。

文/田玲玲 刘庚怀 图/刘媚

制版:汪建华 肖美连 杨润贤

手机看报
分享到:
返回奥一网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