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享到:

高水平对接融入深圳 南部9镇迎崭新机遇

来源:南方都市报     2021年03月31日        版次:DA19    作者:梁锦弟 黄慧萍 刘辉龙 莫晓东 韩成良 田玲玲 黄芳芳 黄馨莹

华为松山湖基地。

樟木头镇。

  开局之临深九镇

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东莞南部临深9镇迎来新任务,积极推动加快建设一批高品质、低成本、优环境的产城融合新社区,打造深莞深度融合、一体联动发展的“引爆点”,交通、产业、政策、治理等将全面对接!

2020年,东莞首次提南部临深九镇高水平对接和融入深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探索与深圳共建“深莞深度融合发展示范区”,打造成为深莞深度融合发展的样板和引领全市高质量发展的高地。

莞深合作迈入深度融合时代,南部9镇将如何重新审视固有优势,塑造全新优势,真正实现莞深融合发展。

东莞首次主动呼吁莞深对接合作

铺开深圳与东莞地图,可以看到,两者如紧握的双手。在东莞这一端临深的镇街就有长安、大岭山、大朗、黄江、塘厦、清溪、凤岗、虎门、樟木头,深圳那一端则有宝安、光明、龙华、龙岗。

改革开放以来,东莞南部临深9镇积极承接国际产业转移、主动加强与深圳对接,持续推动创新驱动发展,是东莞镇域经济的佼佼者、领头羊。可以说,东莞在发展路途上一直与深圳并行。

2020年9月25日,东莞市委十四届十一次全会召开,审议通过了《关于进一步完善区域协调发展格局 推动南部各镇加快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下称《意见》),标志着深莞合作迈入深度融合时代。《意见》提出东莞南部临深的9镇高水平对接和融入深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打造成为深莞深度融合发展的样板和引领全市高质量发展的高地。

这是东莞首次提出“深莞深入融合发展示范区”,也是对莞深对接合作的主动呼吁。《意见》要求,到2025年,东莞南部各镇将高水平对接和融入深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建设,经济质量、城市品质和社会治理明显高于全市平均水平,成为深莞深度融合发展的样板和引领全市高质量发展的高地,建设深莞深度融合发展先锋、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城市品质提升标杆、共建共治共享典范。

《意见》还提出,要通过全面对接和融入深圳先行示范区建设、以超常规力度拓展现代产业发展空间、以产业发展机制创新牵引推动产业高端化、以城市品质提升引领和助推产业高质量发展、以更强的执行力推动南部各镇高质量发展等五项重点工作开展,加快推动南部各镇高质量发展。

交通是莞深深度融合发展的基础

深莞融合由来已久,但长期以来,东莞临深诸镇都是“各行其是”。如今莞深双城正式走向深度融合。梳理东莞南部9镇近年的发展思路,主动对接和融入深圳是共同的主题。《意见》也明确了南部9镇的目标定位,即深度融合发展先锋、制造业高质量示范、城市品质提升标杆、共建共治共享典范。

可以说,莞深融合将推动临深9镇迎来新一轮大发展。按照规划,到2025年,临深9镇将会高水平对接和融入深圳,在经济质量、城市品质和社会治理上会明显高于东莞的平均水平。

《意见》提出,立足地方发展实际深度参与深圳都市圈规划编制,高质量编制南部镇级国土空间规划,高水平编制南部产业发展规划。

两座城市要真正实现深度融合发展,交通是基础。据中规院深圳分院大数据,目前深莞之间日均跨界通勤人次达到34万,深惠、莞惠之间的跨界通勤人员也在13万人次以上。这个通勤量,是深惠、莞穗往来人次的2倍。在深圳公布的城轨接驳线路中,东莞接驳的线路也是最多。

只有提升承接深圳产业外溢的交通环境,才能发挥临深9镇在莞深融合发展上具有的地理优势,才会更容易承接深圳溢出的重大优质项目和先进产业项目。《意见》提出要加快推进与深圳轨道交通、高快速路、市际联接路及跨市公交的联通衔接,并通过松山湖科学城探索与深圳共建深莞深度融合发展示范区,选择具有潜力的区域探索与深圳共建新兴产业聚集区,支持南部各镇率先与深圳毗邻地区在社会民生领域开展深度合作。

未来一到两年,深圳10号线东延至凤岗、11号线北延至长安、22号线北延至塘厦。未来3到5年,深圳6号线支线与东莞1号线黄江至深莞边境段将完成衔接及贯通运营。

因为东莞与深圳相邻,加上完善的产业配套、广阔的市场空间、适当的土地成本和发展空间,使东莞近年来成为承接深圳产业溢出的首选。正是受惠于深莞之间的产业转移和产业合作,南部9镇成为全市发展速度和发展质量最好的区域之一。在推动产业高端化方面,《意见》提出要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度参与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先行启动区和广深港澳科技创新走廊建设。加强优质企业梯度培育,推动优势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优先承接深港现代服务业资源溢出。

在城市品质提升方面,《意见》提出要践行科学经营城市理念,支持打造城市品质标杆区,统筹打造宜居公共空间。要与深圳开展生态环境联防共治,推进区域污染防治一体化布局,果断淘汰高污染、高排放的产业和企业。

  措施

  探索新型合作示范区 九镇各有分工

东莞南部9镇探索新型合作示范区,各镇之间的分工定位有所区分。虎门、长安携手滨海湾新区建设面向全球的高水平对外开放高地;大岭山、大朗、黄江携手松山湖科学城加快建设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先行启动区;樟木头、凤岗、塘厦、清溪着力建设生产、生活、生态融合的魅力城镇。

  凤岗

做莞深合作的“桥头堡”

大力推进与深圳的交通建设

凤岗镇三面临深,与深圳市的4个街道(龙城、横岗、平湖、观澜)交界线长达20多公里。可以说,三面临深的凤岗如同一颗“钻石”镶嵌在深圳内核,无缝对接深圳资源。东莞南部9镇在推动“融深”上,凤岗是最努力的一个。

近年来,凤岗镇发挥毗邻深圳的区位优势,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大力发展智能产业。天安数码城、都市智谷、京东智谷等多个产业转型升级基地启用,为莞深产业对接、融合发展提供重要产业平台载体。从深圳转移到凤岗的企业已超百亿规模,深圳的产业、人口甚至文化,都已经在凤岗毫无阻碍地长驱直入,并深深扎根。

今年东莞市两会上,市长肖亚非出席凤岗组团的分组讨论时表示,凤岗地理位置特殊,承担使命独特,要更加明确凤岗的定位,高品质打造莞深合作的“桥头堡”,东莞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

凤岗这一个莞深合作“桥头堡”如何当?一直以来,凤岗和深圳的融合,最大的难题莫过于交通上的不方便,畅通两地交通势在必行。可以说,凤岗这几年把全部交通建设的重心,都放在了与深圳的全面融合上。围绕凤岗的几条核心干道,都属深圳路网。外环高速、博深高速联络线、清平高速、丹平快速二期,紧紧把凤岗送入了深圳的怀抱。其中最为著名的深圳外环高速,是深圳高速公路网中最长的高速,建成后与深圳的10条高速公路和8条一级公路互联互通。与此同时,凤岗倒逼内部交通微循环改造升级,提升出行便利,缓解交通拥堵,为群众营造良好的交通出行环境。

3月9日,东莞凤岗镇2020年度品质交通千日攻坚行动工作会议公布,与深圳的断头路全部打通,15条道路与深圳互通。断头路的打通,标志着凤岗与深圳的融合又进了一步。

在交通一体化之后,深圳、东莞之间的壁垒将被打破,凤岗的短板会逐渐补齐。与此同时,凤岗原有的成本优势继续保持和巩固,更适合深圳企业进驻。近年来通过与深圳“打配合”,提升基础配套与深圳产业要素形成衔接,可以进一步承接产业转移。从某种程度上说,凤岗既能够传承东莞生产制造的基因,也可以混合深圳创新研发的血脉。

  长安

加强顶层设计

聚力打造智能视觉领域“独角兽”

长安与深圳一河之隔,一直和深圳有密切联系,近年在产业、交通、生态等方面有着更为深入的关联。莞深融合之下,产业升级火热进行。在产业对接方面,长安镇有60家规上工业企业(全镇810家)从深圳转移过来,深圳订单占比超过50%的企业有49家。

为更好与深圳实现融合,长安将加强顶层设计,按照产业组团式的发展格局,在全力扶持好以步步高系为代表的电子信息和五金模具两大特色产业的基础上,聚力打造智能视觉领域“独角兽”。

长安还将加快推进6宗镇村工业园改造项目和11宗已确定前期服务商的城市更新项目,总面积超过5000亩,其中与深圳相邻的新民社区产城融合片区综合类更新单元面积达1884亩,改造后将进一步吸引深圳人才、产业等资源流入。

  塘厦

赣深高铁正全速建设

将形成便利经济生活圈

莞深融合之下,产业升级火热进行。《意见》提出,以产业发展机制创新牵引推动产业高端化,加强优质企业梯队培育,力争形成若干产业链“链主”企业,引育更多瞪羚企业、行业“独角兽”。

在今年的东莞两会上,塘厦提出“世界高尔夫名镇、莞深科技产业联动发展改革创新实验区、深莞中部集合城市中心”三大战略定位,依托枢纽地位突出、产业配套完善、服务资源集聚的优势,全面对标深圳城市品质和环境,积极承接深圳优质产业外溢,加快构建与深圳产城人全面融合的城市新格局。

近年来,塘厦与深圳对接合作主要集中在产业、交通、城市环境等方面,共承接引进深圳企业项目转移近300家。该镇将全面整合城市空间资源要素,腾挪拓展空间,围绕优势产业、重点产业以及新材料、新能源、人工智能、5G应用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招引一批重特大项目、龙头项目、独角兽项目。

产业方面,“莞深科技产业联动发展基层改革创新实验区”落户塘厦,为塘厦接受深圳新一轮辐射带动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塘厦制造业产业链条完善,产业种类覆盖全面,交通条件便捷,是东莞承接深圳产业溢出的前沿阵地,在吸收优质科技创新资源上,具有不可替代的便利条件。

交通方面,赣深高铁正在全速建设,塘厦即将进入“高铁时代”,再加上深圳外环高速公路的衔接以及地铁交通网络的规划建设,未来塘厦与深圳可以形成1小时乃至半小时经济生活圈。

  黄江

先后引进74家企业落户

与深探讨共建产业园区

与深圳光明区仅“一路之隔”的黄江,直接受益成为对接光明科学城的“桥头堡”。该镇围绕深圳光明区电子产业扩张需求定位,布局产业发展方向。2015年以来,该镇先后引进深圳74家企业落户,吸引投资超30亿元,总产值超300亿元,纳税约20亿元。

近年来,东莞黄江镇成为莞深两地的聚焦点,更成为资本投资热地。黄江利用好毗邻深圳的最大优势,通过与深圳光明新区探讨共建产业园区等,由原来简单对接变成有实际意义的共建共治共享。在交通、产业、园区等方面主动对标深圳的同时,黄江根据产业补强等实际需求举办经贸合作交流会,吸引深圳客商和企业来黄江投资。

  大朗

发力5G相关产业

重点招引深圳优质科技企业

抢抓“双区”驱动重要机遇,全力建设先进制造业强镇、湾区科技创新高地、深莞融合发展先行区和高品质城市引领区是大朗“十四五”时期的主要目标。

为抢抓“双区”驱动重要历史机遇,对接和融入深圳示范区建设,大朗镇积极承接深圳、松山湖,特别是华为的产业辐射与溢出效应,打造5G产业园,在集聚30家5G企业入驻产业园的基础上,继续大力引入研发创新能力较强的企业,重点招引5G相关产业。

大朗镇接下来将积极推动深圳、松山湖产业链上下游、关联配套企业集聚式发展,充分发挥大朗电子信息、装备制造业强镇的优势,重点招引深圳优质科技企业,目前与深圳企业正在洽谈的项目中,超亿元项目有10个,超10亿元的有5个。

为推进城市功能融合发展,大朗提出,对标深圳国际一流营商环境,推动更多政务便民服务在大朗实现深莞通办。全力配合推进松山湖科学城至光明科学城主通道、环莞快速路三期(大朗段)、市轨道交通1号线等建设,打造快速畅通至深圳、松山湖的交通系统。同时,不断优化人居环境、医疗教育等基础配套,持续抓好松山湖南部及周边区域环境整治,缩短与深圳、松山湖的城市品质差距,努力建设宜居、宜业的品质生态城镇。

  虎门

高铁站TOD站房改扩建已开工

争取2022年年底完成

区位条件仍是资本进驻当地的首要考虑因素,越临近深圳的地区,在产业对接及重点平台引进方面相对更有发展驱动力。同样考虑的还有新兴产业集聚度。

虎门在固牢原有优势的基础上,虎门镇正依托独特的交通区位优势和良好的产业基础,科学谋划,加快布局,先行先试,在深莞融合高质量发展中体现虎门担当。

相对于其余8镇,虎门是坐拥高铁站的城镇,未来的发展空间颇具想象力。近年来备受关注的虎门高铁站TOD,目前核心区综合开发已完成884亩土地收储工作,站房改扩建已开工,争取2022年年底完成。项目将打造成站城一体的综合交通枢纽、产城融合的现代产业集聚区、宜居宜业宜游的国际社区。

  樟木头

做好重点平台对深招商

打造战略性新兴产业园

樟木头抓好产城融合和空间拓展,做好科创产业园、嘉卓产业园等重点平台的对深招商,引进深圳成熟的高端制造产业、生产性服务业领军企业。深度对接深圳战略新兴产业,加快进军高端塑料领域步伐,打造战略性新兴产业园、高分子材料产业园。加强与深圳的智能产业互动融合,引导人工智能、5G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制造、服务企业的创新应用,建设智慧化无人机产业小镇。实施塑胶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启动塑料保税交易中心项目,打造高分子产业园,全面提升“华南塑胶重镇”影响力。加快“工改工”、镇村工业园改造盘活土地空间资源,打造一批高质量产业承接平台。

  清溪镇

承接深圳外溢补全产业链

推动“倍增计划”提质扩面

今年东莞两会,清溪镇提出,以提升产业链水平为突破口,着力打造未来竞争新优势。清溪将加快推动大湾区·深投控清溪科技生态城、力合双清创新基地、大利社区招商创智新城等“新引擎”建设,加快推动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承接深圳高质量发展辐射带动,紧盯深圳外溢补全产业链,瞄准龙头企业、领军企业和独角兽企业,吸引目标企业来清溪考察洽谈。推动“倍增计划”提质扩面,将“倍增计划”政策红利辐射至更多优质企业。

  大岭山

积极参与松山湖科学城建设

加快形成先进制造业集群

大岭山位于东莞市中南部,东临松山湖,南接深圳光明区,北连东莞市区。其中,大岭山镇杨屋村与深圳光明区直接相连,有约7.7平方公里被纳为松山湖科学城的一部分。用好“临深”、“环湖”的地利,是大岭山布局下一阶段工作的重要考虑因素,将从土地整备、空间规划等方面更好地参与松山湖科学城建设,与光明区共同推进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先行启动区建设。

首先是强化地理的优势,尽快实现深圳、市区、松山湖与大岭山镇的互联互通,实现交通优势叠加。

在产业联动方面,大岭山围绕“临深新一代电子信息”“松山湖生物技术”战略性产业基地,探索引进催生一批网红产业、新兴产业,集中精力专攻电子信息、电气机械及设备等支柱优势产业链中缺失、薄弱的上下游配套企业,推动支柱优势产业“强心优链”,加快形成先进制造业集群。

莞深融合将推动临深9镇迎来新一轮大发展。按照规划,到2025年,临深9镇将会高水平对接和融入深圳,在经济质量、城市品质和社会治理上会明显高于东莞的平均水平。

手机看报
返回奥一网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