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享到:

解东莞新动能棋局 析高质量发展密码

来源:南方都市报     2021年03月31日        版次:DA05    作者:梁锦弟 黄慧萍 刘辉龙 莫晓东 韩成良 田玲玲 黄芳芳 黄馨莹

东莞聚焦发展6大领域新动能,奋力打造广东高质量发展名片。

  开局之新动能

“坚持制造业立市不动摇,全面提升产业和企业规模、效益和质量,加快构建面向未来多元支撑的产业体系。”

——东莞市委书记梁维东谈东莞“十四五”发展宏图

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东莞迎来发展新阶段、新挑战。东莞今年主要经济目标,地区生产总值预增6%左右,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预增5%,确保GDP稳步迈过万亿元大关。为此,东莞布局了不少新动作。其中,今年的“一号文”提出要加快打造新动能,主要聚焦产业、企业、科技、投资、市场、平台六大领域,并将新动能作为未来五年发展的重头戏。东莞将如何布局,当好地级市高质量发展的领头羊、奋力打造广东高质量发展名片?解开“新动能”这盘棋便一一知晓。

  密码一:产业

坚持新兴产业和传统产业两手抓

“坚持制造业立市不动摇,全面提升产业和企业规模、效益和质量,加快构建面向未来多元支撑的产业体系。”东莞市委书记梁维东谈东莞“十四五”发展宏图。

据悉,今年东莞“一号文”提出要聚焦发展新动能,企业、产业作为被定位为重要力量。面对“十四五”开局年的新阶段、新挑战,东莞已经行动。

2月26日,“新产业新动能”东莞市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建设暨一季度重大项目、增资扩产项目集中动工仪式在东坑、麻涌、塘厦举行,东莞打响了以实际行动打造产业、企业新动能的第一炮。“此次重大项目集中签约动工,是全年实现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建设起好步、开好局的实际行动。”东莞市副市长万卓培出席麻涌分会场时说。

那么,东莞在产业领域是如何布局的?据悉,东莞将统筹约70平方公里空间,高规格布局松山湖生物医药、东部智能制造、东莞新材料、东莞数字经济、东莞水乡新能源、临深新一代电子信息、银瓶高端装备等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加快打造一批千亿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构筑支撑未来发展的新动能。

对此,东莞已经将目光投注到未来5年的发展规划中,明确提出2021年要启动首批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规划建设;2023年实现产业平台、设施及环境基本完善;2025年形成各具特色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

值得一提的是,从今年一月份开始,随着松山湖生物技术产业基地、东部智能制造产业基地、东莞数字经济融合发展产业基地、银瓶高端装备产业基地等陆续挂牌成立,东莞七大战略性新型产业基地规划建设已经上轨道。

对于传统产业,东莞又是什么态度?“我们从来没有忘记这部分企业。”2月27日,梁维东受邀在央视财经频道《对话》栏目上说道,在东莞,衣服、鞋帽、家具、食品是传统行业,东莞专门拿出资金帮这批企业,是真心实意觉得这部分企业该帮,它有未来发展。

从“打造新动能16条”了解到,东莞聚焦优势传统产业焕发新活力,鼓励与高水平咨询服务机构合作开展诊断辅导,每年最高给予100万元补助;鼓励通过中央、省级主流媒体及大流量媒体平台开展品牌营销推广,每年最高给予500万元增量奖励,帮助优势传统产业开拓国内外市场。

东莞市委市政府的决心给了企业们信心。镇街企业自主开拓发展新道路,为东莞打造产业、企业新动能赋能。3月3日,主要从事的职能制造高端装备的研发和制造的拓斯达智能设备总部基地第一期68.59亩用地完成摘牌。“希望通过自身的平台化能力为中小型集成商提供订单精准匹配,对项目工程师进行定向赋能。”广东拓斯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吴丰礼表示,目前拓斯达正积极开拓新的产品线;正实现从产品型企业到平台型企业的升级转化,今年将积极把技术转化成产品,实现“渠道+产品”双轮驱动。可见,这或将成为赋能中小企转型升级的台阶。

  密码二:创新

加固人才创新基础 六大举措为人才赋能

“提出聚焦发展新动能,我感受到东莞现在比任何时候都要感觉到危机感。”中山大学岭南学院经济系教授、中山大学港澳珠江三角洲研究中心副主任林江认为,东莞外向型经济特色明显,目前外需形势在短期内不确定,东莞的传统加工制造业发展受制;此外,东莞的以外需为动力的经济增长模式已经到高风险的地步。

“东莞现在需要另辟蹊径,要去发展先进制造业。”林江表示,但东莞发展先进制造的基础不是特别稳固。“东莞的大学不多,从事科研方面的基础不牢固、人才创新基础薄弱。”林江说。

东莞瞄准短板,精准发力。一方面,东莞大力推动校地合作共建,加固人才创新基础。就在今年开春之时,在去年7月,被国家发改委、科技部批复同意成为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先行启动区主体的“光明科学城-松山湖科学城”片区,再蓄能。

3月2日,松山湖科学城广东医科大学重大项目集中揭牌签约仪式暨广东医科大学松山湖科学城医工交叉产教融合创新论坛在广东医科大学举行。广东医科大学与散裂中子源科学中心、东莞理工学院等多家单位签订框架协议,8个重大项目集中揭牌签约。

“广东医科大学与散裂中子源科学中心、东莞理工学院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为未来在承担重大项目、科技攻关、信息服务和科技孵化等领域开展密切合作搭建了桥梁。”广东医科大学党委书记、校长卢景辉表示,进入到新时代,医学的教育发展也有了很大的变化,广医科依托在松山湖办学,跟东莞理工学院,特别是散裂中子源大科学装置以及企业合作,会产生一些新的增长点,一定会为学科建设注入新的活力和新的动能。

另一方面,东莞大力推动实施高校创新发展行动计划,为粤港澳大湾区创新发展提供人才支撑、科技支撑。据悉,该行动计划包括高起点创新办好大湾区大学、大力支持香港城市大学(东莞)打造国际领先的优质教学与研究体系、加快推进东莞理工学院建设新型高水平理工科大学示范校。

其中,大湾区大学定位为以理工科为主的高水平新型研究型大学,将充分利用大湾区内散裂中子源、松山湖材料实验室等大科学装置、新型研发机构以及龙头科技企业资源,建立“学校+大科学装置(科研机构)+龙头科技企业”的“科教产合作共同体”,预计2023年投入使用。

加固人才创新基础为东莞打造科技新动能开好局。东莞对科研人才的赋能也毫不马虎。“一号文”提出,东莞实施人才赋能行动计划,从加大人才引进培育力度、境外高端人才和紧缺人才个人所得税优惠、加大“三限房”、人才安居房供应力度、优化品质教育服务供给、优化人才综合服务保障体系、持续办好“高层次人才活动周”等品牌活动六大方面赋能。

  密码三:重大发展平台

深耕重大平台 打造成新动能发展的引领示范区

对于东莞选择这个时候来“官宣”发展新动能,林江认为是正当其时的。同时,林江对此也是充满期待的,期待之余,他也提出了建议,“发展新动能就是要发展新兴产业,但是新兴产业有很多,东莞要结合实际做选择。”林江表示,齐头并进比较难,要集中资源突破。

“东莞引进了不少科研中心和基地,但如果他们只是‘单打独斗’,资源便无法集中。”林江认为,重大发展平台就是资源的聚集地,而每一个重大发展平台都要结合实际、结合现有的产业基础去发展,否则很难形成一股动能。

对于东莞而言,重大发展平台是深度参与大湾区建设的重要载体,一直都在东莞的规划蓝图的C位。今年东莞更是将其定位为发展新动能的主战场,要打造成为新动能发展的引领示范区,东莞深耕重大平台的姿态显著。

主战场的号角,在水乡功能区吹响了。2月26日,东莞市举行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建设暨一季度重大项目、增资扩产项目集中动工仪式。仪式在麻涌镇设立水乡功能区会场,当天宣布水乡片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启动建设。“这必将对水乡片区实现高质量发展产生重大的助推效应。”东莞市副市长万卓培说。

当然,这引领者的旗帜还讲究布局。“一号文”提出适度超前布局5G基站、智慧交通等新基建,鼓励率先培育发展数字经济、创意经济、宅经济等新业态新模式。此外,还支持重大发展平台率先对接广深“双城”联动,深化与港澳在现代金融、专业服务、离岸贸易等领域合作,支持粤港澳联合实验室建设,落实港澳台职业资格认可,畅通创新要素便利流动渠道。

其中,在支持深圳先行示范区建设方面,以松山湖科学城建设为抓手,携手深圳共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先行启动区,将松山湖科学城打造成为全球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科学城。又如,在推进粤港澳合作方面,加快落实港澳法律、建筑工程职业等政策,支持港澳居民在莞就业创业。

此外,“一号文”还提出要实施龙头企业领航计划,全市重大发展平台重点招引50亿—100亿元以上产业项目,各镇街重点招引30亿—50亿元以上产业项目,三年内实现园区、镇街龙头企业全覆盖。

“龙头企业是经济发展的稳定器和压舱石,也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助推器。”东莞市市投资促进局局长陈顺娇表示,东莞近年来虽然引进了一大批优质重大产业项目落地,但是目前全市仍有一部分的镇街没有投资超30亿元以上的特大产业,或者没有年纳税额超亿元以上的企业,为此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和一号文提出,全面开展高质量产业招商三年行动,实施龙头企业领航计划。

陈顺娇表示,主要采取向全球高规格揭榜招商、加强龙头企业用地统筹整备、支持龙头进行并购和强链补链、超常规支持龙头项目四大措施来招引龙头企业。至2023年力争引进3-5个投资50亿-100亿元的超大产业项目,引进15个以上投资30亿-50亿元的特大产业项目,三年内实现全市镇街(园区)龙头企业全覆盖,让龙头企业成为推动东莞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

“镇”动能

一声“号令”,全市动员,六大领域棋局在各镇街(园区)陆续开局,东莞经济工作呈现一片热火朝天的景象,无论是构筑产业支点、加固人才创新基础,还是打造新动能发展引领示范区,每一枚棋子都掷地有声,激发源源不断、强劲澎湃的新动能注入高质量发展。

大岭山镇 企业借新业务增长新动能

“预计今年公司营收增长能超50%,我们的订单已经排产到9月份了”、“营收初步预计也能有5%到10%的增长”……对于新一年发展,大岭山镇企业都表现出很强的业绩增长信心。据悉,今年大岭山镇政府计划瞄准“电子信息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工业机器人制造、高端装备制造”四大产业,着力培养4家百亿企业、4家总部国内上市企业,精准招商、培优培强,寻找镇内经济发展新动能。

车间内机器设备“嗡嗡”作响,生产线工人及“机器人”机械臂手有序地忙碌着……3月开春之时,东莞大岭山镇内的企业好一番繁忙景象。东莞领丰电子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梁利光介绍,公司复产率已经达到80%以上,订单饱和,新春开局就是满负荷生产。“预计今年公司营收增长能超50%,我们的订单已经排产到9月份了。”东莞领丰电子有限公司董事长孙伟成说。

同样新年开局就旺的,还有东莞市德普特电子有限公司,据了解,德普特电子是大年初四开工,复岗率84%,目前已经100%复岗。“今年春节超50%员工留莞过年,除公司推出留莞福利外,最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公司订单情况好,能留人。”首席财务官陈诚预计称,今年公司保守估计总营收能有5%至10%的增长。

对于业绩背后增长的底气,两家企业均是聚焦多元化发展。陈诚称,受市场环境影响,今年将进一步削减公司的手机业务占比,同时发力AI、电竞其他领域,多元化产品线,重点布局智能穿戴,“今年我们将投入3个亿,增加一条柔性智能穿戴生产线,投产后至少能有超过15亿元的营业额。”据悉智能穿戴设备目前业务占比是25%-30%,2020年该公司的手机业务份额已下降到40%。

“今年业绩的增长主要是源自产能的扩大,目前公司内销的两大手机品牌客户订单均翻倍成长”,领丰电子总经理胡海林说,公司也在积极扩大产品线,除了智能穿戴领域,接下来该司还将重点布局智能电子产品,围绕3c类布局智能电子产品,诸如智能音箱、智能家居等。

实际上,这些都是大岭山今年发展新动能的缩影。据悉,今年大岭山镇政府计划瞄准“电子信息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工业机器人制造、高端装备制造”四大产业,着力培养4家百亿企业、4家总部国内上市企业,精准招商、培优培强,寻找镇内经济发展新动能。

谢岗镇 产业基地开展系列规划编制

根据《东莞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规划建设实施方案》,2021年,东莞启动首批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规划建设。其中,银瓶高端装备产业基地是东莞市首批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之一。3月3日,银瓶高端装备产业基地现场指挥部综合协调组正式挂牌成立,标志着产业基地相关工作全面启动。

据悉,银瓶高端装备产业基地总规划面积26420亩,约17.61平方公里。产业定位以高端装备制造业为主,新一代电子信息产业、新材料产业为辅,促进三大战略型产业协调支撑,实现区域高效、高质量发展,建设成为广深港澳科技创新走廊产业新高地。

根据《关于成立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指挥部的工作方案》文件要求,为加快推进银瓶高端装备产业基地建设,在市总指挥部的指导下,银瓶高端装备产业基地设立现场指挥部,建立工作快速推进机制,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谋划做好方案制定、规划编制、土地收储整备、招商引资、基础设施建设等系列重点工作。

据了解,目前,银瓶高端装备产业基地正开展基地招商及培育发展指引目录、基地发展总体规划、基地规划编制、基地总体城市设计等系列工作。

常平 创新出台“开门红”十五条

提高研发制造能力开发优质产品、大力开拓内销市场、拟打造国家级实验室……对于新阶段的规划与发展,常平各大企业都有自己的想法和策略。作为力量加持,常平镇创新出台“开门红”十五条,从“强产业、强企业、强组织、强保障”四方面提出具体措施,全面优化营商环境来稳经济、稳增长。

“受疫情影响,去年订单较上一年而言略有下降。”常平镇的王氏港建电子公司制造部总经理汤康表示,公司正在提高研发制造能力,帮助客户开发更多优质产品,同时大力开拓内销市场,努力追回损失的产能。

据悉,王氏港建电子公司已经扎根常平19年,汤康表示,常平地理位置优越、产业配套完善,是公司长期扎根常平的重要原因。同时,得益于常平镇委、镇政府的大力支持,疫情期间为公司减免社保、电费等,并提供新员工就业补贴,去年为公司减负约500万元。

为了激发企业增长动能,常平镇开年创新出台“开门红”十五条,从“强产业、强企业、强组织、强保障”四方面提出具体措施,全面优化营商环境,更好服务市场主体;常态化做好对企服务,推动制造业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以实现稳经济、稳增长。

同时,常平积极打造链接双循环的重要枢纽平台,以“香港城”项目为龙头,全力推动“一城、两区、六片和两节点一学院”建设,做强做大中欧班列,以更开放的姿态构建新发展格局。目前,该项目征拆工作已经取得重大突破,项目范围内同意征收房屋达80%、核心区高达97%,一期工程预计在2023年左右完成。

手机看报
返回奥一网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