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享到:

让数据替群众“跑腿” 提升干部七种能力

来源:南方都市报     2021年03月31日        版次:DA07    作者:梁锦弟 黄慧萍 刘辉龙 莫晓东 韩成良 田玲玲 黄芳芳 黄馨莹

市民服务中心成为承载东莞政务服务改革和创新的前沿阵地,让市民真正体验东莞营商环境的大变化。

2019年10月8日,市民服务中心正式全面对外开放试运行,政务服务事项可实现“一窗通办”。

  开局之政府建设

未来,东莞“数字政府”将迎来新的发展。根据《东莞市“数字政府”建设总体规划(2019—2021年)》、《东莞市“数字政府”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19—2021年)》,到2021年,东莞要基本建成全国“放管服”改革示范区、粤港澳数字经济合作引领区、智能制造先行区、“数字政府”建设样板区。

“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之一是国家治理效能得到新提升,背后是有为政府的建设。

当前,东莞正统筹推进“数字政府”建设,大力推进政务数据汇集,解决各部门政务信息化建设长期存在的各自为政等问题,打破信息“壁垒”,让数据代替群众“跑腿”。同样可以少“跑腿”的还有企业。东莞通过“企莞家”平台,畅通政企沟通渠道,为企业解决燃眉之急。

深化“数字政府”建设,全面提升干部“七种能力”,东莞打造的为民服务新格局正在开启。

  构建“数字政府”

  启动“民生大莞家” 快速解决“小急难”问题

去年8月中旬,寮步慈善基金会接到由中心小学转介的一宗求助。原来,李伯独自抚养两个孙辈,虽然已获得事实无人抚养儿童补助和每年3000元的贫困学生建档立卡资助,仍无法解决孩子们的学费难题。

寮步慈善基金会将李伯的求助申请发到“民生大莞家”平台,信息从系统平台分流到寮步镇社会事务局。经过实地走访、召开“民生大莞家”联席会议讨论等,学校主动提出减免李伯大孙子的所有生活性服务费用和代收费用。同时,寮步慈善基金会也协助李伯申请了2020年第二期“护苗计划”困难家庭生活补贴。此外,积极链接爱心社会资源,由爱心组织资助6000元,对李伯孙子进行助学帮扶。

“民有所呼,我有所应。”从去年4月1日起,东莞正式启动“民生大莞家”服务项目的诉求征集和办理工作,快速解决群众身边“小急难”问题。该项目整合市、镇、村三级线上线下诉求征集体系,群众可通过手机自助下单、12345政府服务热线、实体窗口受理等多种方式,反馈自己身边亟待解决的急难事,做到“数据一次收集,事项一次办理”。

“民生大莞家”是东莞“政务数据大脑”创新运用、打造“响应型政府”的一个案例。2019年8月,东莞开始实施“数字政府”建设,由市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统筹,打造集“云数网”于一体的政府“数字底座”。

依托“政务数据大脑”,东莞打通了民政、人社、教育等领域的民生服务事项,建成了覆盖全市基层社区民生工作的综合服务平台,并陆续实施了“民生大莞家”、义务教育阶段统一招生平台、智网人人拍、校车安全管理平台、社会医疗保险和民政医疗救助“一站式”结算等一批民生项目。此外,还汇聚了人口库、法人库、电子证照库等基础库大数据,减少群众办事材料提交数量和跑腿次数。

“数字政府”正惠及更多的普通群众。去年8月的一天,叶先生来到东莞市民服务中心。在出示“粤康码”绿码之后,他进入办事大厅。按照前一天在“莞家政务”微信公众号上预约的时间,叶先生在不动产公积金业务区窗口,仅用了20多分钟就办好了业务。如此便捷高效的流程,让叶先生感慨不已。

2019年10月8日,东莞市民服务中心正式全面对外开放试运行。中心共进驻50个部门,设置270个窗口、151个综合窗口,全面上线2711项政务服务事项,实现了市级政务服务事项进驻全覆盖。其中,市公安局打破了警种业务受理的壁垒和局限,成为全国首个实现公安业务“一窗通办”的公安窗口。

  打造政务服务产品矩阵 在线办、零跑动逐渐成常态

以互联网思维推进政务服务,东莞还着力打造“莞家政务”政务服务产品矩阵,涵盖“莞家政务”的微信公众号、自助终端、APP以及“粤省事”东莞专区、“粤商通”东莞专区等一系列服务产品。针对制造业企业旺盛的融资需求,东莞推进“互联网+不动产登记”“不动产登记+金融服务”等改革,实现了不动产业务便民化。

通过推进“互联网+不动产登记”改革,还使东莞市成为全国第一个实现房产预售登记环节全程电子化的城市。改革后,市民买房时的签约、备案、按揭、抵押所花时间大大减少,过去总流程需要花一两个月时间,如今压缩到1个工作日,最快只需50分钟;预购商品房(抵押权)预告登记业务的办结时限,由3个工作日压缩至1个工作日;商品房买卖合同登记备案业务由线下20个工作日办结,提升为线上即时办结。

东莞市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有关负责人曾表示,“让数据代替群众‘跑腿’,东莞企业和市民在办事时需要提交的办事证明材料将越来越少,在线办、零跑动逐渐成为办事的常态。”

东莞打造“数字政府”成效显著,也得到了外界的赞誉和肯定。去年8月18日,《中国城市数字治理报告(2020)》发布,这是国内研究机构首次从数字治理指数角度对城市发展水平进行考察。其中,东莞力压一众省会城市位列第九,进入数字治理一线城市行列,实现了城市发展从工业1.0迈向数字治理2.0阶段。

未来,东莞“数字政府”将迎来新的发展。根据《东莞市“数字政府”建设总体规划(2019—2021年)》、《东莞市“数字政府”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19—2021年)》,到2021年,东莞要基本建成全国“放管服”改革示范区、粤港澳数字经济合作引领区、智能制造先行区、“数字政府”建设样板区。

而在去年8月25日举行的华为中国生态之行2020·东莞数字峰会上,国家信息中心信息化和产业发展部主任、智慧城市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单志广提出,大数据、人工智能、5G和区块链是未来“数字政府”建设的四大重要驱动。“未来‘数字政府’建设将更加以人为本,更加为民、益民。”

  加强干部执行力建设

  全面提升干部“七种能力” 提高为民服务意识

近年来,东莞成了国内各大榜单的常客。如《中国城市政商关系排行榜2020》中,政商关系健康总指数东莞排名全国第六。《2020年中国296个地级及以上城市营商环境报告》中,东莞入围全国20强,排名第18位。还有《中国城市竞争力第18次报告》中,2020年城市综合经济竞争力指数和2020年中国可持续竞争力指数,东莞在上述两个榜单中分别位列19、15名。

这些排名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近年来东莞有为政府建设的成果。而建设有为政府需要干部的执行力支撑,干部如同东莞这艘巨轮的水手,他们的运筹水平和执行力影响着巨轮的走向和效率。

东莞市委早在2019年就强化执行力,将当年定为“执行力建设年”,激励广大干部在新时代担当新使命、展现新作为。随着《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的印发,东莞吹响了全面加强执行力建设的号角。

干部执行力是城市发展的必需品。2020年,突如其来的疫情,也让政府部门和党员干部迎来了一场严峻的考验。如何迎接“大考”,成为干部能力的“试金石”。“我报名!”“我随时待命!”2020年1月31日,市委组织部发出动员通知后,全市市直机关党员干部职工积极响应号召、踊跃报名参加,有不少单位全员报名。仅1天时间,抗疫工作队就顺利组建完成,共有80个市直单位(系统)3800名党员干部职工参加。2020年4月,东莞成立了由书记、市长担任组长、指挥长的经济运行监测调度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外经贸等10个调度组,并组建36个指导服务组对口各镇街(园区),以战时状态、战时机制全力推进经济社会发展,为企业纾困解难。最终稳住东莞经济基本盘,2020年东莞GDP实现正增长,同比增长1.1%。

如今国内各大城市积极布局“十四五”发展新规划之时,尤其大湾区建设加快,湾区城市积极谋划提升自我,“三区”机遇叠加是东莞的机遇期也是窗口期。如此背景下,要求东莞要把自己的事情做好,才能乘着大湾区的东风更上一个台阶,成为大湾区城市群的骄傲一员。发展环境的变化,对党员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的能力素质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

2021年东莞《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全面提升干部“七种能力”(提高政治能力、调查研究能力、科学决策能力、改革攻坚能力、应急处突能力、群众工作能力、抓落实能力),不断提升政府抓落实的效率和效果。

  各级领导干部 需不断学习实践

《政府工作报告》强调着力建设有为政府。突出科学谋划,做好顶层设计,切实加强对全市产业发展、城市更新以及镇村规划管控、品质提升等的主导和统筹。突出高效管理,实行重点工作闭环管理,探索构建“大产业”“大城建”“大民生”“大安全”管理格局。突出抓早抓细,加强对全年经济运行情况的动态监测研判,倾斜资源优先保龙头企业、保核心产业链,确保经济平稳运行。突出靠前服务,推动各级干部贴身解决群众企业诉求,进一步提升“企莞家”等服务实效,确保各项扶企惠民政策落实到位。

更为关键在落实。2月25日,东莞市政府“一号文”《关于加快打造新动能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发布,提出将“打造新动能”纳入政府硬性考核,通过一系列举措,提高各部门、各镇街打造新动能的积极性。例如,建立“亩均论英雄”大数据平台,对全市镇村工业园产出效益实行全周期、网格化管理;支持园区、镇街根据评价成果,采取差异化的资源配置和政策扶持措施;完善市、镇、村增量激励和利益分享机制,优化调整收入分成和转移支付。用意非常明显,东莞更加强调干部的素质。

具体来看,需要各级领导干部加快知识更新、加强实践锻炼,使专业素养和工作能力跟上时代的节拍,才能有效解决推进改革和发展中面临的各种难题。这背后还需要一套科学顺畅、运转高效的工作机制,是保障执行力建设连续性和常态化的必然要求,此前东莞曾出炉《东莞市百名优秀年轻干部培养行动计划》聚焦年轻干部培养,为东莞工作做好人才储备。

可以看到的是,面临“三区”叠加的机遇,东莞城市发展思维正在悄然改变,通过推动品质东莞的建设提高群众幸福感,将有效市场与有为市场结合,以推动“湾区都市、品质东莞”建设步伐。

  典型案例

  “企莞家”注册企业已超过2.8万家 办理企业诉求1996宗

2020年年初,东莞华美食品报建智能制造工厂因历史遗留问题受阻。彼时,正值公司拓空间谋发展的关键节点,拆除原有建筑对企业经营生产影响较大,也会大大影响企业智能制造工厂的投产进度。

其后,华美食品通过“企莞家”反映了该情况。东莞市倍增办高度重视,结合企业实际情况,通过“一事一议”方式协调解决,暂时保留原有建筑并同步实施报建,大大推进了企业项目的开工建设。而对于华美食品在扩建动工过程中存在的千万资金缺口,也是通过“企莞家”平台会同东莞市金融工作局、茶山镇,对接相关银行顺利解决的。

企业家是推动东莞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如何为企业做好服务,让它们“轻装上阵”,成为摆在政府面前的重要议题。

2017年,“企莞家”平台上线。该平台实行线下与线上相结合模式,实行市镇领导挂点服务、“企业服务专员”工作机制,建立重点企业“一对一”服务机制,对企业服务专员进行全面培训并投入服务,全面提升企业服务专业化水平。

轻点鼠标,企业提交的问题在东莞市工信局信息中心的大屏幕上一目了然;刷刷手机,部门、镇街的跟进情况清晰掌握。通过“企莞家”平台,企业不仅可以根据实际问题向政府部门提交诉求,还能直观了解到问题的解决途径和最新进展。

“企莞家”平台想企业之所想,急企业之所急。企业所提交的诉求范围宽广,不管是政府专项资金的申请、融资贷款需求的对接,还是用地难题的沟通处理、员工子女的入学问题,都可以通过“企莞家”一站式解决。

而对企业来说,速度与效率就是最好的营商环境。位于东莞东城的华晶粉末冶金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因为银行续贷问题,遇到了经营困难。为此,该企业负责人通过“企莞家”平台提出诉求。

接到诉求后,东莞市金融工作局、东莞市工信局、东莞市倍增办等多个部门召开专题研讨会,梳理出四条融资方式,并与当地大型商业银行积极沟通,仅用了短短41天,就成功协助企业解决了逾3000万元的资金缺口。

一直以来,东莞在不断提升“企莞家”服务时效,进一步缩短企业办事时间。据不完全统计,“企莞家”平台的反应时间由2019年的平均5.9个工作日,缩短到2020年的2.5个工作日。

除了“诉求反馈模块”,政策“一站享”模块、金融对接模块也是“企莞家”平台的核心功能。

为了让企业全面准确了解政策动态,节省线下跑动的时间精力,“企莞家”每半个小时全网爬取和转发国家、省、市各职能部门涉企政策信息。对已填报信息的企业用户,平台则根据企业不同生命周期的特点和需求,自动匹配政策,并按照匹配度高低,分级向企业精准推送适用政策,实现从“企业找政策”到“政策找企业”的转变。

疫情期间,为缓解企业资金困难,“企莞家”平台还及时推出“抗疫金融产品”板块,收集各金融机构针对支持受疫情影响企业复工复产、扩大生产推出的专属融资产品,方便有融资需求的企业更快更精准地获得资金支持,降低融资成本。

此外,东莞还利用“企莞家”等线上企业服务平台,搭建企业诉求响应系统,帮助企业积极应对疫情,解决复工复产过程中面临的有关问题。对于企业在平台反映的问题,如用工、物资保障、物流、产业链配套等,平台都会推送有关职能部门予以协调解决,并安排专人做好“一对一”跟踪服务,对问题“一跟到底”。

“企莞家”已成为东莞企业的知心“管家”,对提升全市营商环境、优化政务服务具有重要意义。据统计,2020年,“企莞家”为企业推送政策128.8万次,累计收到专项资金申请6518份,推动企业获得专项资金26.8亿元,办理企业诉求1996宗。

目前,“企莞家”平台注册企业已超过2.8万家。为了进一步满足企业的需求,“企莞家”平台已全面开放,所有在莞注册登记的制造企业都可以注册、登录、办事。

手机看报
返回奥一网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