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享到:

对口支援十年,东莞交出援疆亮眼成绩单

2017~2020年,东莞累计向受援地投入援疆资金29.7亿元,位居对口支援兵团的各省市之首

来源:南方都市报     2020年12月29日        版次:DA04    作者:黄慧萍

粤通电子产业园项目投产后,工人在机器前作业。

艾尼·吐孙是图木舒克市开尔旺养殖专业合作社法人,也是少数民族致富带头人。

三师图市文化馆副馆长叶美英向学员们传授古筝的发声原理和基本动作要领。

2020年,是极其不平凡的一年。这一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实现之年,是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收官之年。对东莞而言,今年也是东莞市对口支援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三师图木舒克市(下称“三师图市”)的第十年。十年来,东莞援疆工作队一批批干部人才,像戈壁滩上的胡杨,把根深深地扎在这片土地上,奋力书写广东援疆新答卷。12月21日至26日,南都记者跟随东莞市委宣传部前往三师图市进行专题采访,报道东莞援疆工作的亮点和故事,记录这份跨越五千公里的“莞疆情”。

援疆资金

85%以上投入民生领域

“目前在三师图市开展援疆工作的各类广东援疆干部人才共有137人,其中有65人来自东莞,他们中不乏党政干部、教师、医生等各类人才。”三师图市党委办公室副主任、援疆工作队副队长陈畅告诉南都记者,援疆工作队严格按照广东省委省政府提出的“两化先导、一个龙头、两翼齐飞”的对口援疆工作思路,紧紧围绕民生项目、产业支援、智力支持等方面,扎实推进对口援疆基础工作。陈畅表示,在2017年至2020年,东莞市本级财政资金连同省级财政统筹资金,累计向三师图市投入援疆资金29.7亿元(其中2020年援疆资金8.01亿元),约占兵团受援资金总额的29%,位居对口支援兵团各省市之首。

那么,这些援疆资金用在哪儿了?陈畅告诉记者,援疆工作队坚决贯彻中央关于援疆项目向基层和民生倾斜的要求,坚持将85%以上的援疆资金投入到民生领域,先后实施213个援疆项目,支持建设一大批学校、幼儿园、医院、安居富民房以及城镇基础设施,同时组织一系列就业支持、技能培训、文化交流等活动,有力地促进受援地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提升以及民生改善。陈畅还称,2017年至2019年,援疆资金通过多种方式带动当地产业发展,先后引进了70多个产业项目,总投资超过90亿元,累计为受援地新增就业岗位1.3万个。

贯彻策略

抓产业促就业聚人口

“以招商促产业,以产业促就业,以就业聚人口”,是广东一以贯之的援疆策略。南都记者了解到,近年来广东援疆工作队充分发挥广东的产业优势,全面加大产业支援力度,先后为三师图市引进一批符合产业发展导向的投资项目,着力打造产业援疆标杆,支持三师图市逐步健全产业体系、不断壮大综合实力、有效拓展人口集聚平台。不仅引进了东纯兴集团100万锭纺织项目,还有由上市企业岭南文旅公司投资建设的绿美南疆产业园,以及正式投产的粤通产业园,为三师图市逐步健全产业体系、壮大综合实力以及解决居民稳定就业发挥了积极推动作用。

12月24日下午,南都记者见到了东纯兴集团董事长凌力。他告诉南都记者,今年6月份第三期东湖兴40万锭项目全部投产,标志着东纯兴集团100万锭规模的建设目标顺利完成。“现在我们的订单主要来自于广东、江苏、浙江等地,可以说不愁销路。”南都记者了解到,自2017年第一期项目投产以来,截至2019年底,东纯兴集团累计产销各类纱线约20万吨,实现销售收入约40亿元,为三师图市累计上缴税费4534万元。凌力还称,今年三期工厂销售收入为17.5亿元,明年预计可以达到25亿元。

凌力告诉南都记者,近年来东纯兴集团主动承接地方县市劳动力就业转移,先后接收周边地方县乡4000余人就业,月收入三千到五千元不等,助力地方2300余人脱贫致富。年仅26岁的麦丽克扎提·亚库普,是位“90后”维族姑娘,也是东纯兴公司三分厂前纺质检员。说着一口流利普通话的她,不仅是技术骨干,还是公司的一名国语讲师。现在,麦丽克扎提·亚库普每个月能拿到3200元以上的工资。不仅可以挣钱补贴家用,还学习到了更多技能。因为公司组织国语培训,她的国语水平比以往有了很大提高,在工作中的交流也更加顺畅了。麦丽克扎提·亚库普还称,她现在已经攒下了十几万元的存款,计划明年三四月份在41团买套房子。

但其实在2016年5月,新疆东纯兴集团一期30万锭纺织项目投产后,首批60多名少数民族员工就由于语言不通,技术培训听不懂,无法表达需求,直接影响了生产效率和各工种的协作。东莞援疆工作队在了解上述情况后,迅速提出解决方案,拨付专项资金帮助企业开展党建引领下的国家通用语言培训。2016年6月,东纯兴集团第一个员工国语培训班正式成立。开班以来,公司迅速掀起一股国语学习浪潮。从最初的一个班只有60多人,到现在拥有20多个培训班2300余人,如今东纯兴集团已成为南疆地区规模最大的国语培训中心。

与东纯兴集团一样,生产出三师图市第一根数据线的新疆粤通实业有限公司(下称“粤通公司”),也是一家援疆企业。12月22日下午,南都记者通过实地走访了解到,粤通公司在图木舒克市的电子产业园项目,总占地254亩,目前手机及电脑配套产品项目(数据线制造)、电线电缆制造项目(押出线材制造)已正式投产。粤通公司董事长陈红阳称,尽管今年受到疫情较大影响,公司的电子产业园仍完成了5000万元的产值。“我们将进一步依托东莞前沿的先进技术及管理理念,希望能够打造全疆第一高标准电子产业园。”陈红阳说。

注塑组员工木沙江·买海提告诉南都记者,其是在粤通电子产业园项目正式投产后,开始进入该企业工作,成为一名产业工人。“刚开始的时候,我什么也不懂,但经过公司技术人员耐心培养,如今我成为了一名合格的产业工人。”木沙江·买海提说,经过公司技能培训,他很快掌握了注塑技巧,从单日成型133根合格的GVA线,到如今单日可以完成941根。现在,木沙江·买海提已是生产线成型组的一名小组长,每个月也有3000多元的收入。

陈红阳告诉南都记者,为助力东莞援疆工作队“千工程”(培训千名以上少数民族技术型人才)工作,全面提升生产一线员工操作技能和综合素养,保证公司的正常生产和产品质量,满足园区投产需要,粤通公司从2020年5月起特开设培训课程,以提高员工的职业素养及业务技能。“培训扩大了工厂员工知识面,并全面提高了专业技术素养。与东莞的同等规模产线相比,培训后能够达到东莞的60%产能,在培训前这一数字仅为10%。”陈红阳还称,未来3年电子产业园将打造成年产值3亿的自产品线材基地,计划总用工人数约1500人。

结对帮扶

全面提升受援地医卫水平

建立“结师徒”“一帮一”“一带多”的结对关系,帮助三师图市人民医院及周边团场培训医护人员近1000人次;截至11月上旬,驻三师图市医疗援疆分队累计接诊患者3500多人次,开展手术近280台;与当地医护人员一起开展免费现场义诊活动,累计为数千名前来咨询的患者提供高水平专家诊疗服务……南都记者了解到,今年以来,新一批10名中组部计划内援疆医生接过上一批的接力棒,在提升硬件水平、填补项目空白、开展医疗新技术等方面持续发力,累计开展63项医疗新技术(项目),帮助三师图市全面提升医疗卫生水平。

在推动援疆资金、援疆干部人才支援三师图市医疗卫生工作的基础上,工作队还重视推动社会力量参与三师图市医疗卫生援建工作,并协调三师图市人民医院利用“健客方舟互联网医院”远程会诊平台实现与疆内外“三甲”医院“一对一”“一对多”的连线会诊,着力推动三师图市“互联网+医疗健康”产业加快发展。值得一提的是,健客方舟互联网医院也是全疆第一家纳入医保结算的互联网医院,让偏远地区患者能够通过手机APP软件享受到先进的医疗资源和服务。“十三五”期间,援疆医生利用健客互联网远程医疗平台开展远程会诊38次、远程教学及学术交流8次,备案在三师图市人民医院健客互联网医院的线上坐诊医生累计接诊1.63万人次。

“我们实地考察发现,图木舒克市面积大,人口分散,群众复诊的路程远,时间成本高,而互联网医院刚好可以帮助他们足不出户,就可以找到首诊的医生复诊。”健客创始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谢方敏说,“健客方舟互联网医院”远程会诊平台的搭建,为南疆居民享受一线城市的医疗资源架起了一座互联网“桥梁”,也让“打造一支带不走的医疗队伍”成为了现实。“无论是过去援疆的、还是正在援疆的,都能通过互联网医院的平台服务持续服务当地患者,将一线先进的经验、治疗方案带给当地患者、带给当地的医护人员。”谢方敏表示。

12月22日上午,在图木舒克市人民医院“健客方舟互联网医院”远程会诊中心,记者还见到了图木舒克市人民医院第七批医疗援疆专家。此时的他们,正与东莞市人民医院多名专家教授,为三师图市人民医院肿瘤外科组的一名乳腺癌患者进行多学科远程会诊。“经讨论分析、综合评估后,我们最终为患者制订了周密的治疗方案。”图木舒克市人民医院援疆医生、肿瘤外科组组长赖国威告诉南都记者,肿瘤患者是南疆地区一大病种,以往肿瘤患者都要跑到千里之外的大医院就诊。援疆医生的到来,让越来越多肿瘤患者留在了当地治疗。同时,援疆医生带动的远程医疗,也让患者在新疆就能享受到广东省后方的优质医疗资源,受到患者和家属的一致好评。

文化润疆

导入“东莞模式”,建设文化交流平台

在三师图市文化活动中心三楼的叶河流音训练室,传来阵阵悦耳的古筝声。古筝老师叶美英一边拨弄着琴弦,一边向学员们传授古筝的发声原理和基本动作要领。南都记者了解到,投身于文化润疆工作的叶美英,现在是三师图市文化馆副馆长。凭借着在东莞市文化馆多年的工作经验,叶美英通过导入“东莞模式”,打造图木舒克市第一届市民公益文艺培训班,培育“艺起来”品牌,以通俗易懂的教学方式,把古筝这种高雅的传统艺术以更接地气的方式走近当地居民。

“我有一个愿望,希望能用三年时间在这边培养100个优秀古筝老师,以点带面,让古筝艺术在这边更加繁荣。”叶美英告诉南都记者,来参加艺术培训的学员,通过他们对艺术的学习,可能影响到整个家庭。希望通过艺术的普及能够培养出一批懂欣赏高雅艺术的观众,也许第一批的学员就是未来大剧院音乐会的常客,让他们成为学会聆听、学会欣赏的观众。同时,她还希望能够通过公益培训挖掘人才,因为每个城市都需要自己的创作人才和精英的演出团队进行交流演出。

第三师图木舒克市文化广电体育和旅游局副局长袁敏芳表示,一直以来图木舒克市党委非常重视文化建设。在深入贯彻落实文化润疆工作中,工作队发挥了积极作用。三师图市三馆(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的建设资金共1.26亿元,其中,广东援建资金占69%。南都记者了解到,广东援疆前方指挥部还结合受援地实际和多民族聚居地区的特点,实施“一十百千万”工程。其中“一工程”(打造一个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唐王城千年屯垦文化体验中心项目,预计明年7月进行试运营,10月全面对外开放,将促进新疆地区精神文明建设再上新台阶。

据介绍,为建设文化交流平台,驻三师图市援疆工作队还努力推动团镇结对。东莞各镇街积极行动,出资帮扶团场完善、提升文化设施设备。如茶山镇支持红旗农场15万元专项帮扶资金,用于红旗农场三连职工文化活动大舞台建设项目;企石镇商会出资10万元,支持51团基层文化建设;东坑镇支持东风农场15万元建设百姓舞台;道滘计划捐助40万元支持44团15连知青馆项目建设等。

强化力度

推动援疆扶贫再上新台阶

艾尼·吐孙是图木舒克市开尔旺养殖专业合作社法人,也是少数民族致富带头人。12月23日,南都记者在开尔旺养殖场见到了49岁的艾尼·吐孙。他告诉南都记者,现在合作社一年能卖750到800头牛,一年下来能赚两百万元左右。另外,他一年还能卖500多头羊羔,收入一百多万元。但其实在十年前,艾尼·吐孙还是一名散养户,家里最多不过五六头牛和三十多只羊。2010年,“羊市场”走俏,艾尼·吐孙萌生了扩大养殖规模的想法。面对缺钱、缺场地的窘境,此时的艾尼·吐孙正好赶上了政策的东风,享受到了政府创业资金和富民政策的扶持。

南都记者了解到,今年来广东援疆工作队深入实施“一十百千万”工程,创新性开展培育少数民族致富带头人项目,并培育十个以上少数民族致富带头人典型。9月11日,招商服务组评选出艾尼·吐孙、阿依甫·库瓦等少数民族致富带头人培育对象,正式启动培育工作。其中第一阶段为启动阶段,预算培育经费共140万元,拨付第一笔培育经费到每一位致富带头人手中,帮助他们迅速推动项目启动。目前,第一阶段工作已基本完成,各个项目均有不同程度推进。

“我一直觉得,一人富不是富,大家一起富才是富。”艾尼·吐孙认为,他既要赚钱,也要帮助身边群众增收致富、让更多人享受国家扶持政策。所以在2014年选择自主创业的时候,艾尼·吐孙毫不犹豫地选择了牛羊养殖项目,并且成立了合作社和农家乐,因为这样能够最快地带动身边居民的发展和增收。在艰苦创业过程中,艾尼·吐孙也得到了各项惠民政策的扶持和关怀,而这也更加坚定了他的信心和决心。“这也是我的光荣,我为此感到很自豪。”艾尼·吐孙说。

与艾尼·吐孙一样,阿依甫·库瓦的心愿也是“带动身边有意愿的牧民加入合作社,一起增收致富”。南都记者了解到,2012年,在连队放了9年羊的阿依甫·库瓦开始意识到,连队以往的羊都是散养,效率低、市场竞争力差,这样只能实现温饱,很难致富。于是他大胆牵头谋划,动员21名牧工筹集资金90万元成立合作社,开始了规模养殖。当年正好遇到好的市场行情,合作社人均收入达到5万元,阿依甫·库瓦也第一次尝到了“抱团增收”的甜头。

现在,阿依甫·库瓦所在的合作社每年羊的利润就有6.25万元,牛的利润在33万元左右,卖牦牛还有约6万元收入。但阿依甫·库瓦还想继续把合作社做大做强,带领身边的牧民增收致富。阿依甫·库瓦告诉南都记者,其实早在3年前,他就萌生了在放牧荒滩上新建人工草场200亩的想法,以此来保障牛羊冬季饲养需求,提高养殖量和产值,增加牧民收入。今年,阿依甫·库瓦“新建人工草场”的想法,得到了东莞援疆工作队的支持。“今年我们开展致富带头人项目,其中给到阿依甫·库瓦的第一笔培育经费是三十万元,一共资助三年,计划资助九十万元。”三师图市电视台副台长吉秋霞称。

据东莞援疆工作队方面介绍,接下来工作队将坚持乡村振兴战略与扶志扶智相结合,不断拓宽援疆广度,挖掘援疆深度,强化援疆力度,结合助力新疆打赢脱贫攻坚战经验,坚持稳中求进工作的总基调,长期坚持对口援疆,提升对口援疆综合效益,进一步巩固援建地区脱贫攻坚成果,推动援疆扶贫工作再上新台阶。

采写/摄影:南都记者 黄慧萍

手机看报
返回奥一网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