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享到:

全力推动标准化背后,横沥在下一盘什么棋?

来源:南方都市报     2020年10月14日        版次:DA04    作者:标准化 梁锦弟 田玲玲 黄馨莹 黄芳芳

横沥镇山厦村,旧墙刷上新色彩,有“彩虹村”的美誉。

“荷塘叶色”品牌——村尾村持续提升莲塘公园及周边环境,扩展“荷”文化内涵。

边角花园如何建,闲置土地改菜园有何讲究,村级(社区)活动中心如何管理……这一些都有标准了。今日,广东省2020年世界标准日暨“标准化+乡村振兴”活动周在东莞横沥镇举行,横沥镇将发布三项乡村振兴标准,通过标准化的规范提升、统筹协调、优化配置和普惠共享效应,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同日,横沥镇国家新型城镇化标准化试点正式揭牌,横沥是广东省唯一入选国家第四批新型城镇化标准化试点的镇街。横沥将以此为主要抓手,推动标准与产业提升、城市品质升级、乡村振兴等工作相互融合、相互促进。自“十三五”以来,横沥就主动推进标准化的工作,如今还有了“国字号”试点加身,如此积极布局的背后,横沥在下一盘怎样的棋?横沥正努力探索出标准化路上的“横沥样本”,助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为全省乃至全国提供“标准化+”经验,贡献基层的力量。

  A

  探索“标准化+乡村振兴”

横沥样本雏形已现

说到标准,不少人的第一反应会是工业产品技术标准,毕竟在管理应用领域,标准还是“新概念”,具体到乡村振兴就更稀罕。随着标准对于经济社会发展基础性、引领性、保障性作用日益凸显,它越来越被政府、企业、大众所重视及认知。

东莞横沥镇率先行动,2015年就开始准备相关工作,布局标准化,尤其在乡村振兴方面进行实践。如今,标准正渗透到小镇居民生活,一步步影响乡村振兴推进的步伐。这也是广东省世界标准日纪念活动落地这里举行的原因,这一次我们走进横沥的“标准化+乡村振兴”实用场景,看看横沥的标准化工作,如何赋能乡村振兴。

标准化+生态宜居

17个村(社区)达“干净整洁村”标准

10月的东莞,秋风送爽,横沥镇山厦村的水塘绿波荡漾,塘前的一排糖果色的建筑,在蓝天下相当醒目,为山厦村赢得“彩虹村”美誉。“工程刚设计出来的时候,因为这种糖果色十分艳丽,我们担心群众不接受。”山厦村党工委第一书记张妙华称,没想到的是,只花了半个小时,便把涉及到的几十户村民工作都做通了,大家也非常支持。

而在水塘的另一侧,2500平方米的“村民菜园”种植着小白菜、花生等作物,更多是山厦村特色农作物——香芋。此前这里杂草丛生、堆放着建筑垃圾。如今每到周末,不少村民都会带孩子来到这里,享受耕种的乐趣。这里已经成为东莞的网红打卡点。

旧墙彩绘、村民菜园、水塘整治……正在横沥镇内的多个村组得到推广。在该镇的村尾村,以农耕文化为主题的手绘随处可见,给这个村庄增添了一抹亮色。当前已过荷花开放的季节,但村前的莲塘里荷叶连连,间杂着一些枯荷,别有一番韵味。

近年来,横沥镇深化实施“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和“五个美丽”行动,持续推进广东省农村人居环境示范市创建工作。目前,横沥已经完成“三清三拆三整治”任务,17个村(社区)通过市抽查,全部达到“干净整洁村”标准,其中长巷、月塘分别获得市100万元资金补助。

要将这些喜人的成果固化下来,这就有了标准出台的必要性。如由横沥镇提出的《乡村振兴 闲置土地改造菜园规范》团体标准获得专家认定并于14日发布。内容包含乡村闲置土地改造成菜园的基本原则、改造准备、投入、分配及管理要求,通过标准的制定让模式得以梳理和推广。

“标准强调的是可复制可推广,而不是千篇一律”。东莞市市场监督局横沥分局有关负责人介绍,就以以上标准而言,每个村根据自身特点,种植的作物可以是芋头,也可以是水稻。标准这里更多强调的是管理模式的规范,而不仅仅停留于技术指标,今后闲置土地改造的规范有望在横沥更多村落地。

生态是乡村最大的发展优势。生态宜居是乡村振兴的关键。横沥的标准化率先在这一方面落地,而且更多的标准在拟定当中,通过标准化“守底线、拉高线”,加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以探索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乡村发展新格局。

标准化+治理有效

推出共建共治共享平台

乡村振兴,治理有效是基础。14日当天,横沥发布的三项标准当中,其中一项为《乡村振兴 边角花园改造规范》。“多元参与”是该标准的一个基本原则,它鼓励动员基层党组织党员干部、附近居民、周边企业员工以及志愿者、社工等多元力量共同参与、共建共治共享。因而,它不只是生态宜居的标准,也是一个助力社会治理方面的标准。

“边角花园”项目是横沥镇推动社区治理的试点项目,也是乡村振兴大背景下,进一步推动改善农村“脏乱差”,带动村民共同改善居住环境的一个特色项目。在实践当中,以半仙山村最为突出。

2019年年初,半仙山村自发组织了一支特别的“居民自治”队伍,在公益咖啡学院的环保志愿服务队的协助下,开始在村里打造“边角花园”,将原本卫生死角,利用清理出来的年花、废旧轮胎、奶粉罐等旧物装扮,种上各色花草,加上墙体彩绘,边角花园就此成型,该模式在横沥的多个村组得到推广。

项目推动背后离不开公益咖啡学院的助力,事实上它的出现也是乡村振兴治理有效的体现。公益咖啡学院是横沥社会治理协同创新中心与捷荣集团合作的项目,由捷荣集团提供培训师,为社会各类有需要的特殊群体开展咖啡技能培训课程,帮助他们提升个人能力,解决就业创业问题。目前,公益咖啡学院已经举行了10期咖啡技能培训,培训学员共达99名。

今年6月,横沥在半仙山村创立了首家社会企业——“益企啡吧”,作为公益咖啡学院的实训基地,锻炼学员实操技能和管理能力。半仙山村村委会为“益企啡吧”提供场地和水电费,捷荣集团免费提供制作咖啡的设备。店里的工作人员(学员)分文不取,每个月的营业收入全部用来从事公益活动。

“目前,我们每个月大约可以盈利3000元左右。”朱有萍说,这些收入用来资助了4名罕见病儿童、探访老人、助学等等。

横沥镇政法办、社会治理协同创新中心常务副主任刘趁燕透露,半仙山村的“益企啡吧”是横沥第一家店,今年还将开设两家。根据设想,以后还将把这种“创新中心牵头、村里提供场地、企业提供资源”的模式在其他村进行推广,“成熟一个村,推广一个村”。“把社会治理成熟的项目进行标准化后,更利于复制和推广。”

横沥镇正探索更多的经验落地,在17个村(社区)开展全部新村规民约的修订工作,规范村级(社区)活动中心设置,还举办“斗牛大会”等。如今“斗牛大会”品牌项目还被写入东莞市《关于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建设高质量小康社会的实施意见》进行推广。通过搭建村民共享共治平台,健全治理体系,让村民幸福感提升的同时增强获得感。

标准化+人才振兴  

东莞首个“粤菜师傅国际交流培训基地”

标准之于乡村振兴的应用,大致可以分为两个方面,一是将既有亮点做法总结提炼,形成可复制经验,使之进行推广。二是对繁琐工作步骤系统梳理,复杂项目程序化,让其有章可循。当前乡村振兴关键是人,如何做好“标准化+人才振兴”这一篇文章呢?

今日横沥镇“标准化+乡村振兴”活动周的一个重头戏是,实地调研“粤菜师傅”培训基地。基地位于稻香中菜厨艺学院,这里是东莞市首个“粤菜师傅国际交流培训基地”。“粤菜师傅”工程是广东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动乡村人才振兴的重要内容,通过构建“粤菜师傅”评价体系,大力推动“粤菜师傅”培养,为广东破解城乡二元结构问题提供路径。2019年,东莞横沥镇共培训“粤菜师傅”400多人,首批10家餐饮企业挂牌设立“横沥镇粤菜师傅培训基地”。

本次参观的学院在2019年10月启动建设,目前已全部完工并投入使用,开展粤菜师傅人才培训。学院建设了智能信息化教学系统,包括中西式烹调、中式面点、烘焙、咖啡、茶艺、餐饮酒品鉴等一体化实训室8间,以及按照世界奥林匹克烹饪比赛标准设计建设的目前全国唯一的烹饪竞技场馆。学院所有教学设备均从香港定制引进的。

学院所开展的粤菜师傅人才培训,将最大程度体现“复合型特点”,也就是7月份省委省政府《关于推动粤菜师傅工程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中所提到的“粤菜师傅+”培训的意见,学院将着力培养“1+N复合型厨艺高端人才,并将开展人才评价标准体系、菜品研发建设等,以服务粤港澳大湾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以及国际餐饮企业。

通过人才评价标准体系的构建,强化乡村振兴的人才支撑。横沥还结合产业的特点,大力培训模具人才,成立了横沥模具技术培训学院,根据企业人才需求开展各类培训课程,累计培训模具技术相关人才1000多人,为产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的同时,也为当地村民技能赋能。

标准化+产业兴旺

鼓励龙头企业参与标准制定

在横沥推进“标准化+乡村振兴”的过程中,如果说生态宜居、治理有效、人才振兴更多是政府在牵头进行,那么在产业兴旺领域,横沥更多是鼓励企业参与其中。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重点。

走在横沥的主要街道上,两侧的墙面用上了全新的涂料,色彩艳而不俗,持久又耐用,这是由横沥镇广东青筑科技有限公司(简称“青筑科技”)研发的涂料。目前公司已经为该产品制定了相关的团体标准包括《外墙翻新腻子》《封闭抗碱固化剂》《铝塑板饰面翻新涂料》。因为效果良好,得以在东莞的谢岗镇、凤岗镇推广,甚至在5000公里外的新疆喀什地区得到使用。

2019年起至今年9月底,横沥镇新增企业标准247项,新增团体标准6项;截至今年9月底,横沥镇共有国家标准4项,团体标准6项,企业标准247项,企业标准数量在镇街排名第4名,增长34.6%。

示范效应带来更多的跟进。东莞市横沥模具产业协同创新中心成立于2012年,由横沥镇政府牵头上海交通大学、广东工业大学、东莞理工学院等7家高校院所共建,旨在加快创新资源整合,促进企业科技创新,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2017年3月,“东莞横沥镇模具产业协同创新体系的实践与探索”项目获得广东省科学技术奖特等奖。

2012年以来,模具产业协同创新中心累计服务企业1000多家,实现成果转化55项,参与完成发明专利12项,国家标准1项,协助企业融资超10亿元,累计培训技术人才8000多人次;可以说对横沥镇的产业结构发展和转型升级助力巨大。

“我们将力推协同创新的模式标准化,建立一套可复制的协同创新体系”。模具产业协同创新中心副主任黄杰良介绍,事实上这一模式已吸引市内外众多团队前来考察交流,并延伸复制到东莞多个镇街,乃至全国各地。但是如果能用标准来梳理提升协同创新的发展模式与建设体系,将有助于模式经验的进一步推广。“未来,协同中心将以模具为基点,辐射其他产业,在标准化进程中不断努力,助力横沥的模具行业及其他重点产业实现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

横沥鼓励辖区龙头企业主动参与标准制定,选取广东青筑科技有限公司、东莞市擎洲光电科技有限公司等企业为重点对象,带动横沥企业标准化建设,激发全镇企业创新标准的积极性,起草《标杆企业管理办法》,推动行业龙头企业,尤其是领军企业设立标准化机构,规划清晰的企业标准化战略。其中青筑科技联合各产业龙头企业发起成立东莞市标准与产业融合促进会,有序推进企业产品标准“领跑者”制度,大力培育团体标准和企业联盟标准品牌。

“标准化+”效应不断显现,通过标准化的规范提升、统筹协调、优化配置和普惠共享效应,助力乡村振兴工作取得重大进展,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显著提升。

  B

  横沥探索“标准化+” 

塑造城镇竞争新优势

除了“标准化+乡村振兴”,横沥还将从多领域着手,用标准赋能产业、社会、民生等领域。横沥镇计划将国家新型城镇化标准化试点工作纳入“十四五规划”,以打造“湾区品质 标准小镇”为目标,编制规划,推动标准化与产业提升、城市品质升级、城市更新、社会治理等工作相互融合、相互促进,塑造城镇竞争新优势。

培育标准化发展的土壤

不少人会问横沥为何做标准化?东莞市场监督局横沥分局有关负责人坦言,标准对于大众而言尚属新事物,社会认知度不高,且过去也主要是在产业领域,但是标准能够引领行业发展,这个作用日益凸显。谁掌握了标准的主动权,谁的技术成为标准,谁就占有了竞争和发展的制高点。

具体到横沥镇而言,一方面横沥作为工业重镇,需要标准的支援,另一方面横沥已经有了标准发展的民间土壤。2018年,新《标准化法》实施后,国家又确定了“团体标准”这一概念,横沥抓住这一契机,成立东莞市标准与产业融合促进会,聚集标准领域的人才,带动企业做标准。截至今年9月底,横沥镇共有国家标准4项,团体标准6项,企业标准247项,企业标准数量在镇街排名第4名,增长34.6%。

“推进标准化工作采取‘先易后难’原则。”上述负责人表示,乡村振兴工作是一个自上而下推进的重点工作,横沥镇结合乡村振兴工作,发挥标准化作用,高质量推动乡村振兴工作,目前取得了一定的成效。14日,由横沥镇镇政府提出的《乡村振兴 边角花园改造规范》《乡村振兴 闲置土地改造菜园规范》《乡村振兴 村级(社区)活动中心设置及管理规范》三项标准发布,未来乡村振兴的更多相关标准有望陆续出炉。

如今横沥在标准领域行业地位日渐提升。2019年,东莞市世界标准日宣传纪念活动也曾在横沥镇举办;同年年底,广东省市场监管局推进团体标准质量提升工作会在横沥镇召开,这也是省市场监管局近年来第一次在地级市召开该类型工作会;还有本次广东省世界标准宣传纪念活动同样选址横沥举行。

用好先行先试机会

今年,横沥镇获批国家新型城镇标准试点项目,为横沥带来先行先试的机会,有望在标准化领域做更多的探索。

试点镇的时间是从今年1月份到2022年12月份,建设期为3年。“我们通过与高水平第三方合作,高标准来编制我们横沥标准化工作三年规划”。上述负责人表示,加强标准化与产业升级、空间拓展、乡村振兴、行政服务、创新驱动、城市品质升级、城市更新、社会治理等新型城镇化方面的融合、促进。

首先,一些已形成经验或较好做法,将尽快制定形成标准,其次,对一些有条件、做得不错的领域,配合协助它们,尽快形成标准。这些标准前期在横沥推广使用,进而争取获得全市乃至全省的认可,再做进一步推广,努力为全国提供标准化“横沥样本”。

第二,要做标准化,需要人才的支撑。横沥方面介绍,未来将出台标准化工作相关扶持政策,吸引集聚更多标准化人才,抢占标准化人才的高地,为横沥标准化工作的持续推进,提供坚实的人才保障。

未来,横沥每年一个主题,打造横沥“标准化活动周”品牌,培养群众对标准的理解能力,塑造标准文化环境。完善标准化服务体系,推动标准化服务业市场化、专业化、规范化发展。

找标准到横沥来

东莞市标准与产业融合促进会会长曹志勇从事标准化工作多年,2010年到东莞市横沥镇,见证横沥的标准化工作的推进并参与其中。曹志勇点评横沥当前的标准化工作时表示,“横沥正处于打基础的第一阶段,即知识普及,未来还有第二阶段是巩固,让更多主体参与标准行业,第三阶段是让标准可流通”,而流通也是标准的价值所在。

在曹志勇看来,东莞的小镇不能看作一般的乡镇,它们更多是“高配镇”。“我们要想改变一个行业需要试点,而横沥可以成为这样的载体,且它起步很早,做了不少地方没有做的事情”。他介绍,这样的事情包括民间和政府两个层面的努力。2016年开始,他主导下每年会出一本标准相关的刊物,以普及标准的相关知识,随后横沥镇成立全省地级市首个标准化展示平台和标准产业融合促进平台——东莞市标准产业融合促进中心。横沥背靠东莞有先进制造业的基础,让标准可以实践也可推广的场景,降低标准多而不能用的尴尬。

在曹志勇看来,尽管当前在人才方面仍显匮乏,目前多与第三方合作如中科院、深圳市标准技术研究院合作,但是横沥镇还是先行一步,本次活动周上,东莞理工学校和东莞开放大学的标准化校外教学实习基地正式揭牌,就设置在标促中心。同时以三年规划作为一个尝试,让标准行业的人才、服务机构等聚集到这儿,“在未来,找标准第一反应或许就是到横沥来”。

  统筹:刘辉龙 梁锦弟 文:梁锦弟 田玲玲 黄馨莹 黄芳芳 图:刘媚 制版:刘耀宁 章玲 吴依兰 凌淑琴

手机看报
返回奥一网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