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享到:

注入创新基因,镇街能否脱胎换骨

“东莞镇街科创力指数”榜单首期聚焦“创新强镇”,呈现最新科创成果

来源:南方都市报     2020年09月29日        版次:DA01    作者:梁锦弟 刘辉龙 莫晓东

  样本

  联手松山湖材料实验室 塘厦重注“创新”

镇域经济的特点,决定东莞科技创新工作的重心在镇街基层。2019年南方都市报推出智库产品“东莞公共治理民心榜”,设立子榜单“东莞镇街科创力指数”,从创新环境、知识创造、创新资源、创新支撑和科技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五个维度对33个镇街(园区)创新家底进行扫描,引起东莞科创工作者的关注。

今年,我们在去年工作的基础上,完善指标设计并走进东莞镇街,走访企业,采访科创人才,专访主管部门,问道专家,对东莞镇街科创工作进行全面梳理,向外界呈现东莞最新科创成果,献策东莞科创工作,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首期,我们聚焦东莞“创新强镇”。

东莞市分别于2018年、2019年组织开展两批创新强镇建设项目工作,长安、石碣、常平、厚街、石排、南城、东城、塘厦、清溪、寮步等10个镇街获立项支持。今年印发了《东莞市创新强镇建设实施办法》,采取“市镇联动、分类指导”原则推进创新强镇建设。

产业规划调研工作全面开展

东莞具有特殊的“市直管镇”行政架构,过去30余年东莞镇街百花齐放,形成了各具特色的镇街产业,专业镇称号多达36个,镇域经济特点突出。

而快速发展的背后,镇街基层科技创新相对薄弱、面临产业低端、规模小而散、科技含量低、人才匮乏等问题,成为在经济迈向高质量增长路上的“硬骨头”。

在内外市场环境快速变化中,东莞今后要更上一层楼,离不开自我创新,镇域经济的特点下,全市重要的创新载体和产业建设也主要在镇街,这些都决定了东莞科技创新工作的重心在镇街基层。因而东莞提出打造创新强镇,出炉《东莞市创新强镇建设实施办法》,以提升基层科技创新能力,进一步加快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

具体来看,创新强镇是指将创新驱动作为引领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动力,将区域发展规划和创新体系紧密结合,在人才建设、科技成果转化、平台建设和产业培育成效等较为突出,有力支撑东莞市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的镇街。

根据《东莞市创新强镇建设实施办法》相关要求,创新强镇建设单位承担的建设任务涉及科技政策制定、重点新兴产业集聚、科技成果转化落地、人才集聚以及企业培育等创新环节的方方面面,最高可获500万元的资助。

规划先行,两批次的十大创新强镇加快相关规划正在加快推动。如南城街道已着手开展南城产业规划调研工作,结合实际发展明确数字产业作为主导产业发展的方向,而为制定数字产业发展规划,出台更有针对性的数字产业扶持政策,对辖区内数字产业进行全面摸底调研,街道范围内实际经营的信息和软件领域企业600家左右。

长安镇方面介绍,创新驱动系列扶持政策已重新修改完善,制定了《长安镇<科技产业创新发展规划(2020-2023)>课题研究工作方案》,开展科技创新发展规划和智能视觉产业调研分析课题研究工作。

注入创新动能

特色产业激发新动力

“抓好创新强镇建设,有利于进一步将镇街特色产业发展与科技创新体系紧密结合。”此前东莞市科技局副局长肖铮勇接受南都记者采访时表示,一方面可以充分发挥标杆镇街的示范引领作用,另一方面可以引导各镇街补齐科技创新上的短板,支撑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创新并不是另起炉灶,它的落脚点可以和城市原有产业结合起来,东莞制造业立市,将科技创新成果注入原有产业,实施强强联合,这与此前东莞推出“特色优势产业升级扶持政策”的逻辑相同,东莞“制造能力”要用起来。在镇街的走访当中,我们可以看到镇街一方面积极引入创新资源注入原优势产业,以做强做大,另一方面在原有基础上,根据镇街特色,选择适合的新兴产业进行全力推动。

塘厦镇选择了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作为发力方向。寮步则提出依托电子信息、智能制造及汽车产业等三大主导产业,以凯金新能源、格瑞为代表的10亿元新能源产业,以瑞立达、安达为代表的高端制造产业在未来三年形成集聚发展。

长安镇选择智能终端、智能制造、智能视觉作为着力点。长安方面回应,目前已形成以OPPO、vivo等国内智能手机龙头企业为带动,集聚芯片设计、高端显示屏、摄像模组、关键元器件等行业以及移动互联网、软件开发、信息服务等行业,逐步形成完整的智能手机产业链,未来持续推动智能终端产业集聚发展。

另外,依靠长安镇自身模具以及手机制造的强大优势,从消费类镜头入手,围绕宇瞳等大型行业优质标杆企业,吸引更多光学、光电类企业落户长安,提高产业聚集,加快长安镇智能视觉产业平台建设,加强共性技术攻关。

借助外力 加快科技成果转化

创新基础各不相同,借助外力是东莞镇街在推进创新强镇中一致武器。

长安从创新强镇的建设中,着实获得回报,创新强镇建设期间,经济发展稳中有进。2019年全镇实现生产总值760.3亿元,增长7.8%,总量全市第一,因而创新主动性更强。长安提出,引入卿安永教授团队太赫兹项目和四川荣创《智能燃料电池混合动力系统》氢能源团队等项目团队进驻华南基地,加快推进科研产业落地、研究生人才培养、资源嫁接等相关工作。同时,抓好创新载体建设和人才引进工作。今年新增市工程中心和市重点实验室9个。全镇累计目前共有省级企业工程技术研发中心26个,市级企业工程技术研发中心17个,市重点实验室3个。

“要依托付超、曹永革和刘开辉三个教授团队的三个项目(多孔陶瓷及复合材料研究项目、透明陶瓷材料研究项目、轻元素低维量子材料研究项目),重点发展先进陶瓷与复合材料”。塘厦镇方面介绍。去年9月“东莞先进陶瓷与复合材料研究院”及“松山湖材料实验室—塘厦镇科技成果转化基地”在塘厦镇揭牌成立。可以说,塘厦镇是行动较早的镇街,主动出击牵手松山湖材料实验室,在东莞形成了一定示范效应。

寮步也在计划与松山湖材料实验室“联姻”。寮步方面介绍,依托松湖智谷、光大科技智慧谷、鼎昊自动化孵化园等新型产业园区或一批有条件的龙头企业,联合松山湖材料实验室,着力打造以技术研发、企业孵化和创新服务于一体的产业技术创新中心,同时加强与国内外专业研发机构和专业生产企业的技术合作。引导新材料科研机构及专家与新材料企业对接帮助企业解决技术上和发展中的难题。

南城加强电子科技大学广东电子信息工程研究院南城分院、南城科技服务中心、东莞市清研科技服务中心等公共服务平台的建设,为创新强镇提供平台支撑。该平台将为南城数字产业发展建立项目成果数据库,引导企业积极承接科技成果转化、产业化及实体孵化,引进高层次研发人才,提升成果转移转化能力。

值得一提的是,南城因为金融业发达,以金融服务业专业镇的金融服务机构集聚的优势,以科技金融的产品解决创新型企业痛点,减轻初创型企业前期研发资金压力,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重点扶持一批软件信息服务企业做大做强。

空间、人才等共性问题待解决

推动创新强镇的过程,也是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过程,采访当中,镇街普遍反映空间、人才等是其中共性的问题。突出如南城,它作为东莞中心主城区,土地资源稀缺一直是困扰发展的瓶颈。特别是可利用开发土地不足,难以满足招商引资和企业发展的新增用地需求。寮步亦提及土地、环境等资源要素制约日益突出,部分优质企业增资扩产缺乏可利用空间。

另外,公共创新服务平台较为缺乏。如塘厦镇公共创新服务平台建设相对滞后,截至2020年5月底,仅有1家市级孵化器、1家省级众创空间试点单位和1家院士工作站,且塘厦的专业镇协同创新中心未能实际运营,没有建成物理空间,也未配备专业运营团队,镇内硬件资源较少。

不少镇街提及,当前产学研合作还主要停留在技术转让、合作开发和委托开发等较低层次的合作上,而共建研发机构及产学研合作联盟、高端专家团队等高层次的合作相对较少。

问题不少,任重道远,尤其是今年新冠肺炎疫情,部分企业经营困难,影响企业转型升级和科技投入。部分受去年贸易战影响,企业营收下滑严重,影响企业申报高企通过率,企业申报高企的信心低。

当然有人看到危机,有人也看到了机会,在南都记者的镇街复苏走访当中,企业逆市增长的第一秘诀是创新,持续的投入构建防护墙。“新冠肺炎”让更多企业、科研工作者、地方政府意识到创新的重要性,科技创新的氛围更强了。

“罗马不是一日建成”,从顶层设计开始到基层执行,不管是创新强镇的打造,还是东莞创新型城市的推进,涉及到的是区域创新基因的改造,个体对创新的再认知,当前最要紧的是行动起来。

“政府不去冒点险,以后会比较被动。”东莞市塘厦镇经济科技信息局局长刘碧峰坦言,塘厦镇、东莞市科技局联手松山湖材料实验室,引进“东莞先进陶瓷与复合材料研究院”及“松山湖材料实验室—塘厦镇科技成果转化基地”,这是一项创新上的“投资”,三方风险共担。

塘厦镇是东莞创新强镇之一,2019年实现生产总值470.25亿,按可比价计算,同比增长5.4%。塘厦逐步形成基础牢固、产业链完备的现代产业体系。在最新公布的《中国乡镇综合竞争力报告2019》塘厦位列第13名、广东第5名。如今要打造更具有竞争力的新塘厦,它主动为产业注入创新因子,联手省级实验室,每年镇级科技财政投入过亿元经费支持科创,其中三年投入2625万支持创新强镇项目。

三大团队落地塘厦 开展产业化

孔凡磊是松山湖材料实验室多孔陶瓷团队的一员,目前带领团队在塘厦工作。在工作日的早上7:50,他就要从松山湖出发,经过1小时的路程,到达塘厦公司开始一天的工作,或者到塘厦镇的企业调研对接需求。最近在塘厦镇的牵引下,团队与青鸟金属对接,用多孔陶瓷的成果,进行相关技术改造帮助青鸟金属实现节能,最终降低生产成本。

与孔凡磊一样来往松山湖与塘厦两地工作的科研人员,还有近40名,主要来自实验室的是多孔陶瓷、透明陶瓷、轻元素材料三个团队。他们在塘厦开展研发、成果转化、产业对接,从而辐射大湾区乃至全国。这是去年塘厦、东莞市科技局、松山湖材料实验室共同推进的结果。

时间回到2019年4月,塘厦镇政府与松山湖材料实验室战略合作协议签订,同年东莞先进陶瓷与复合材料研究院有限公司(简称“研究院”)完成注册。“松山湖材料实验室—塘厦镇科技成果转化基地”2019年9月在塘厦揭牌成立。今年5月22日,东莞先进陶瓷与复合材料研究院在塘厦金地智汇港正式落地揭牌,标志着研究院正式投入运营。

按照研究院的目标,计划5年内形成以新材料为核心产业,拓展至电子信息、节能环保、生物医疗等领域,带动产业上下游,形成年产值50亿元以上的新兴产业集群;10年内形成年产值300亿元以上的战略新兴产业创新创业基地。

目前研究院的三个团队已经进驻场地,在金地智汇港的一栋4层建筑开展研发和生产,其中一楼是材料生产制备,二楼主要是产品定型与销售,三楼是半导体公司,主要负责做模组,四楼是展厅。

孔凡磊介绍,多孔陶瓷预计今年有1500万到2000万销售收入,透明陶瓷产业化也开始了,预计今年接近1000万元销售,轻元素材料方面正逐步产业化,开始小批量生产,预计有100万的收入。目前三个团队已形成5项成熟、可产业化项目,共有超过7家产业化公司注册,同时与13家塘厦的公司开展了项目对接合作,效应正在显现。

院士级团队到来 带动产业圈提质

塘厦位于深圳、东莞、惠州经济圈几何中心,与深圳交界线长达21.5公里,近年来承接深圳经济的溢出明显。不完全统计,澳海科技、顺络电子等数百家深圳企业在这里生根发芽。不过塘厦没有停留在“摘果子”,而是更愿意的栽树育林,为镇经济注入创新因子。

“研究院的设立,是科研机构和镇街政府联手合作的一种可行性探索”。刘碧峰表示,塘厦镇公共创新服务平台建设相对滞后,截至2020年5月底,仅有1家市级孵化器、1家省级众创空间试点单位和1家院士工作站,且塘厦的专业镇协同创新中心未能实际运营,没有建成物理空间,也未配备专业运营团队,镇内硬件资源较少。本次联手松山湖材料实验室是希望通过“研究院+产业生态圈”的模式,将塘厦创新强镇建设起来。

塘厦主动联手创新可以理解,而团队为何选择塘厦呢?事实上,研究院正式落地塘厦前,它们曾到其他的镇街进行考察。

孔凡磊坦言,他们考量的因素包括环境是否有利于快速产业化,而塘厦镇经济基础比较好,工业配套齐,地理上临深,如此更利于实现产业化。更重要这里的政府很积极,当前塘厦为团队提供场地支持,未来还有成果转化基地的落地,后续凤凰产业园有500亩预留用于项目的增资扩产。

“我们目标是真正的落地。”透明陶瓷团队文子诚介绍,团队致力于光功能透明陶瓷及其他先进光学材料关键科学与技术的研发和产业转化,塘厦镇电子信息产业发达,相关性强,产业工人招了就能用,基于这个考虑,选择这里。他介绍,团队研发的光电功能陶瓷第一代技术在福建,第二代技术在成都,在东莞计划完成第三代技术的进化,同时储备第四代技术,“我们擅长做材料,工厂擅长做产品”。

来自轻元素材料团队的张志强介绍,他主要负责单晶铜箔的研发,产品主要用于电路板,具有低损耗的特点,随着5G时代到来,高速、低延时成为传输的基本诉求。电路板作为电子信息产业“地皮”,过去多是工艺上的改进,而团队则是通过产品材料的结构改造,实现低损耗,提高导电率。此前已经在松山湖材料实验室内进行批量验证,如今需要进行产业化技术验证,目前部分产品已经发往通讯公司进行试用。

双方如何互为作用促进?“这是一件水到渠成的事。”孔凡磊认为,通过研究院带动上下游,吸引人才的到来,产业发展起来了,税收也来了。

“更重要是人才,他们来塘厦做实验也好,成果转化也好,希望固化在塘厦”。刘碧峰介绍,塘厦与松山湖材料实验室签订合作协议,助力塘厦创新强镇建设,包括成立博士后工作站,带来一批人才团队、科技项目。目前塘厦成立研究院服务工作专班,指定专人对接服务松山湖材料实验室,加快推动专用厂房建设,在国土空间总体规划中为科技产业发展留足空间,推动松山湖材料实验室在塘厦项目的发展。

如今人才方面正在显现效果,东莞先进陶瓷与复合材料研究院科学顾问委员会共有9位院士,首批入驻三个创新团队由3位顶级科学家领衔的40多位硕士/博士/博士后等组成,其中包括多名广东“珠江团队”核心成员和领军人才。

技术有支撑 产业竞争力更强

塘厦镇政府和松山湖材料实验室将以先进陶瓷等成熟项目为抓手,目的是形成以松山湖材料实验室、中试孵化园区为支撑的产业空间布局,推动区域新材料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在创新强镇的创建路上,松山湖材料实验室是其中一个抓手,不过塘厦仍需要更多的创新支撑。

塘厦镇明确提出打造“东莞东南临深片区中心、深莞融合发展示范区、粤港澳大湾区科技成果转化集聚地”,正加强与罗安院士团队沟通,确定电能与绿色变化研究院建设主体和方式,争取早日启动建设,加强与中科院半导体研究所沟通,推动中科先进科创产业园顺利落地。

从本次联手松山湖材料实验室的合作当中,或者可以梳理出创新强镇建设的经验,为镇街合作当中带去参考。孔凡磊表示,“相较于硬件,团队更看重的是软服务”,这里的软服务是指市场资源,科研团队主要从事研究,因而对市场的产业状况、企业实力难以快速掌握,而政府方面掌握着更为真实的数据,上下游产业链的关键信息,如果团队能够对接上这一部分信息,可以让团队少走弯路,这一次团队与青鸟金属的合作就是典型。

文子诚建议“打破常规”,当前技术快速迭代、市场变幻,主政者能够打破常规,把握时机,如果怕风险太高,可邀请专业人士把关,转型风口上,机会稍纵即逝。轻元素材料团队的张志强补充道,在对接科研工作上,是否可以有专项的负责人,好的办法也需要好的沟通,提速增效。

孔凡磊坦言,东莞镇街与研究院当前的合作模式是一种创新。在今后的执行当中,在合法合规的情况下,镇街政府可给予多大的支持力度,合作项目的验收指标如何设置,如果能够探索好的模式,是可以考虑在东莞镇街进行复制,让创新有更多的路径选择。

刘碧峰表示,塘厦是电子专业镇,此前也与一些科研机构合作,鼓励产学研,但是过去更多依托企业,合作成果不明显。虽然一直倡导企业是创新主体,但是政府不积极参与的话,单靠企业接触面不够广,力度也不够。现在是市镇科研机构的三方合作,合作深度力度已不一样,同时风险共担。

目前塘厦已统筹镇级财政投入经费合共10766万元,力争2020年镇街财政科技投入经费占镇街财政支出比重达3.21%以上。“花了那么大的财政基金,成果究竟怎样,其实有一定风险。”刘碧峰强调,但是不能再单纯“摘果子”吃,政府如今不去冒点险,以后会比较被动,这一次新冠肺炎疫情警示很大,抓创新的企业如澳海科技等实现逆势增长。对于工业强镇的塘厦而言,技术有支撑,产业竞争力更强。

统筹:南都记者 梁锦弟

采写:南都记者 梁锦弟 刘辉龙 莫晓东

摄影:南都记者 刘辉龙

手机看报
返回奥一网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