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东莞市人大代表、黄江镇党委书记叶锦锐:

挖掘黄江新动能 打造“TOD之城”

来源:南方都市报     2020年06月12日        版次:DA06    作者:刘辉龙

  南都专访

黄江镇第一季度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8亿元,同比增长1.1%,增速全市排名第2位。作为曾经的“外贸小镇”,为何在如此艰难时刻,部分经济指标还能实现逆市上扬?后疫情时代,黄江镇又有什么大动作?

6月11日,东莞市人大代表、黄江镇党委书记叶锦锐接受南方都市报记者专访,梳理了黄江的发展脉络。

不惧疫情 多项指标逆市而上

6月3日,黄江镇举行百项重大项目集中东莞签约,总投资297亿元,总共有115个项目集中动工。如此大手笔,黄江镇已经不是第一次。去年6月17日上午,东莞市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第二批重点项目集中动工,共有30个项目参加本次二季度集中开工活动,总投资额391亿元,年度投资45亿元。黄江有9个重大项目也在其中,投资超152亿元。

在疫情下,黄江镇在第一季度还取得不错的成绩,部分经济指标实现逆市上扬。第一季度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8亿元,同比增长1.1%,增速全市排名第2位。先进制造业与高新技术企业的占比分别为67.6%和50.6%,增速分别为13.8%和36.2%,远高于全市平均水平。

海外疫情的蔓延,加重了经济下行的压力,全球供应链受阻,外贸订单断崖式下跌。作为集聚大量外资企业的黄江,压力不言而喻。

叶锦锐坦言,疫情确实给全镇经济发展带来较大的影响,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疫情造成外贸订单下滑。二是疫情对固定资产投资冲击大。三是疫情造成投资活动推迟或延期。由于很多经济活动都会受到限制,投资项目前期报建手续可能推迟,直接影响到项目建设进度,还使一些电子加工、城市建设等多种在建项目推迟或延期。

黄江镇如何消除疫情带来的不利影响?叶锦锐告诉南都记者,在疫情期间,黄江镇跟其他镇面临同样的问题,就是企业开工复工难。为了破解这个难题,黄江镇建立班子驻点服务企业、“一企一队”进厂服务等机制,有针对性地帮助解决好资金紧张、供应链不畅、员工短缺等难题。完善复工复产协同机制,重点抓好电子企业达产稳产扩产,以龙头企业带动配套企业,沿着产业链打通堵点、排除雷点,增强协同复工复产动能。引导企业组织“云招聘”,以“现场签约+视频签约”的方式帮助企业招聘高管、员工。

“我们在帮助企业渡过‘近期经营关’也想了很多办法。”叶锦锐说,黄江镇在政策落实、政策集成、政策创新上下了很多功夫。不折不扣落实市减税降费政策,做到减、免、降。设立1000万元帮扶企业专项基金,组织镇内10家银行达成贷款意向达31.5亿元,其中455家企业已申请贷款23.6亿元,已通过审批企业388家,贷款申请21.1亿元,已发放贷款金额11.87亿元,同时,加大企业降本力度,企业用电、用水、用气价格均下调10%。

挖掘资源 确保未来稳增长

这次突如其来的疫情,可以说,给东莞的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压力,后疫情时代,黄江镇如何发挥自身优势,确保今年稳增长?

事实上,对于稳增长,黄江早已经有了自己的计划。“首先就是加大布局电子产业。”叶锦锐说,坚持把加大布局电子产业作为高质量发展的最重要“筹码”。黄江镇刚确立长龙社区为新型电商“航母”。下来将筛选镇内产业链中的优良企业进行产业重组,并做到延伸产业链及增加附加值,统筹研发、土地、创新转变模式。还有就是围绕新智能、新能源、通讯业等高新领域电子项目加大招商。

稳增长,还要为外贸企业护航。面对外贸订单量整体下滑的实际,黄江镇探索实行外贸订单转移、产品转型升级、转向内销三步走战略,从便利出口企业申报、加快出口退税速度等入手,通过扩大出口退税无纸化申报范围,开辟“绿色通道”,积极开展“非接触式”出口退(免)税业务办理,使出口退(免)税业务办理平均时限缩短40%。

“除了呵护外贸市场,拉动内需也很重要。”叶锦锐说,下来还要在黄江加大促销打折活动,促进镇内消费。事实上,进入4月份以来,黄江镇就连续开展“乐购东莞·多彩黄江”系列活动和“直播带货”活动刺激消费。全年将分批次发放1000万元的电子消费券,采取线上+线下模式拉大电子业消费。

要实现稳增长,最大的杀手锏还是重大项目投资。这一点,黄江镇可谓底气十足。6月3日,黄江镇打响重大项目“百团大战”,启动总投资近300亿元的115个重大项目。目前,电子高新领域电子项目、基础设施建设、教育扩容、品质交通、治水等六大领域的工程项目正加速推进。

莞深融合 挖掘黄江新动能

随着莞深融合向纵深发展,作为东莞制造业供给侧改革示范区之一的黄江镇正成为莞深门户区,在大湾区城市群开放合作中占据有利位置,形成各项资源要素的“成本洼地”和“价值高地”。

事实上,黄江镇这几年能够成为东莞焦点镇街之一,莞深融合是最大的引擎。叶锦锐说,近年来,黄江镇持续优化产业配套,不断完善基础设施,着力提升投资环境,主动对接深圳优质产业外溢。充分发挥黄江在产业空间资源等方面优势,发挥梅塘片区毗邻深圳的区位优势,建立以龙头企业研发集群、智能制造产业孵化器、国际人才创新创业中心、国家工程中心集群、路演平台等为主体的六大创新平台,着力引进一批符合现代产业体系发展要求的优质项目,探索树立创新区域合作与共建产业园区的新典范。同时,通过线上线下多渠道发布招商宣传,向深圳企业积极宣介黄江投资环境、优势产业和优质产品,吸引深圳客商和企业投资。在资源统筹上,推动两地生产要素对接。盘活现有资源,发挥邻深区位优势,将土地资源较为丰富而毗邻深圳的南部片区定位为深圳优质产业承接区域。以“三旧”改造为抓手,加快“工改工”步伐,加大对闲置土地的整合力度,主动为深圳优质项目引进“腾笼换鸟”。

为了打好深圳牌,挖掘更多新动能。黄江镇提出要全面对接湾区标准,着力打造“深圳北魅力小镇”。在黄江规划的发展蓝图里,除了莞深融合,黄江镇还将通过“轨道+更新”的方式全方位拓展与优化城市生产、生活与生态空间,打造契合市场、弹性生长、联动发展、特色显著的“TOD之城”。全面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为东莞参与大湾区建设、打造湾区重要节点城市提供有力支撑。

智网工程 社会治理重要支撑

疫情考验也是对社会治理能力的一场“大考”,黄江在疫情防控方面及社会治理方面有哪些做法?

“黄江经受住了这次考验。”叶锦锐说,疫情防控像一张试卷在全方位地考察着社会的运行,既考察医疗水平,又考察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发生期间一国的治理水平。黄江镇在抗“疫”中,充分发挥了“智网工程”这个“战疫金盾”,第一时间排查、上报、建档,很好地融入了应急体系,实现了疫情防控的精准化,为全镇抗疫取得阶段性胜利奠定了基础。

黄江镇把“智网工程”作为引领社会治理的重要支撑和关键环节。叶锦锐认为,社会治理以社会需求为导向,“智网工程”的建立也要以社会需求为导向。要采取智慧服务来实现社会需求与政府服务供给“无缝对接”,这就需要以数据的有效集成和共享为基础,把治理理念引入“智网工程”建设过程中,并将其内化到治理举措中,挖掘大数据中有价值、可利用的关联数据,使收集、挖掘、研判、发布、共享大数据成为常态。同时,要有效利用大数据预测社会需求、预判社会问题、增进社会共识,提升社会治理智能化水平,努力推动人民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不断激发社会治理的内生动力。

  声 音

黄江镇未来将通过“轨道+更新”的方式全方位拓展与优化城市空间,打造契合市场、弹性生长、联动发展、特色显著的“TOD之城”。

采写:南都记者 刘辉龙

手机看报
分享到:
返回奥一网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