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享到:

今年东莞不设GDP增长目标 优先稳就业保民生

东莞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对2020年发展进行部署,全力稳住经济基本盘,深入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来源:南方都市报     2020年06月12日        版次:DA01    作者:梁锦弟 黄慧萍 黄芳芳

昨日,东莞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开幕。东莞提出以战时体制加强经济运行监测调度,全力稳住经济基本盘。 莞宣供图

市委书记梁维东参加大岭山代表团分组讨论。 南都记者 刘媚 摄

“特殊年份要有特殊之为,非常时期要有非常之举”。东莞市委副书记、市长肖亚非作政府工作报告时表示。与之相印证的是,今年东莞GDP未设增长目标,提出要优先稳就业保民生。

11日,东莞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开幕,对东莞2020年发展进行部署。新冠肺炎疫情下的经济重启,东莞提出以战时体制加强经济运行监测调度,全力稳住经济基本盘,深入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主动对接广深“双核”,全力构建“中心城区—松山湖—滨海湾”三位一体的城市品质标杆地区。

全力做好“六稳”,全面落实“六保”

回首2019年,东莞成绩喜人,多项经济指标多年来最优,在区域发展中也位列前茅。如全市生产总值达9482.5亿元,同比增长7.4%,增速珠三角第一。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给全市人民生命健康和经济社会运行带来严重冲击。东莞这座外向型城市受到疫情冲击更早、影响更大,还有东莞产业结构性问题等因素的叠加,一季度全市经济出现了较大幅度的负增长。

肖亚非表示,由于全市上下应对及时、措施有力,进入二季度,经济运行出现了向好趋势,涌现了不少积极因素,社消零等多项指标降幅不断收窄,用电量大幅提升,规上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存贷款余额等实现正增长,一大批重大项目集中签约动工,新业态、新动能加快成长。

2020年接近过半,后疫情时代东莞如何再出发成为本次大会关注的话题。这一次东莞未给自己设定预期增长目标,而是把“稳就业保民生”放在首位,城镇新增就业8.8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左右。总体要求是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定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全力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

“我们今年没有设GDP,因为情况变化太厉害了,我们争取更好。”11日,东莞市委书记梁维东在参加大岭山代表团分组讨论时提出,今年东莞的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定在15%,这15%是来源于东莞对一批制造业企业的增资扩产,给他们拓出空间,提供最好的服务,让他们成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动力和元素。在不确定不稳定的环境下,东莞更要在危机中育新机,变局中开新局。

“虽然我们形势很严峻,任务很重,本次未设置经济增长目标,并不等于对今年经济没有信心”。东莞市政协委员、东莞理工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副院长刘川教授认为,东莞第二季度已经有企稳向好的迹象,加之当前东莞采取的强有力的措施,对东莞今年经济发展还是有信心,而未设置经济增长目标是一种务实态度,同时不以数字论英雄,如此也有利于经济高质量发展。

稳就业保民生放在首位,也是一种负责任的态度。东莞市一个外来人口的大市、制造业大市,如何稳定好务工人员、保障民生这是一个大议题。东莞市人大代表罗诗则表示,“在今年市政府工作报告中重点提到,要全力稳住经济基本盘,要强化民生保障,非常有针对性,是提振我市经济、提高就业率和提升市民获得感的重要举措”。人大代表韩远颂认为,稳就业必须先稳企业,要稳企业必须先稳外贸,因为外贸制造业是用工大户。

以战时体制加强经济运行监测调度

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及,当前东莞正以战时体制加强经济运行监测调度,全力稳住经济基本盘。高度关注先行指标、侧面指标,对经济波动和异常状况做到循序捕捉,快速决策、及时处置。

“战时体制”是吸引参会人大代表的另一个关键词,战时体制意味着在非常时期采取非常手段和非常措施,主要特点是强调政府调控与统筹在社会与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事实上,今年上半年就可以看到,东莞出台了一系列的措施,实施“助企撑企15条”“助企复工10条”“优化服务15条”“加快复苏16条”等一揽子政策措施,全面做好复工复产复课、基本民生兜底、风险防范化解等各项工作,推动了经济社会秩序加快恢复。

信心比黄金都重要,在两会期间的政协、人大的分组讨论中,东莞市领导班子希望委员、代表们能够保持定力。“到目前为止,虽然形势严峻,但经过努力,大局稳定,逐步向好态势形成”。在参加政协“特别邀请认识”(港澳委员)组别讨论时,梁维东表示要充满信心,东莞提出“抓投资、保市场、稳就业”,其中“抓投资”方面,针对那部分已经在东莞产生投资的企业,如需新增空间和设备,东莞将第一时间跟进,现在推进两批制造业项目共计增资扩产870亿元。

东莞面临的工作,不仅仅是恢复经济而是要走向更好,每一次危机都是一次高质量发展的机会,因而东莞提出扩大内需战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增强内生动力,同时紧抓“三区”叠加机遇,增创东莞改革发展新优势,全面铺开改革任务,主动对接广深“双核”,大力支持深圳建设先行示范区、广州推动“四个出新出彩”,做好政策、产业、规划对接,更好地融入区域一体化发展,朝着“湾区都市,品质东莞”迈进。

  焦点

实施扩大内需战略

“在千方百计稳住国外市场的同时,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支持企业开拓国内市场,深度挖潜国内消费新热点”。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推动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以“乐购东莞”为主平台,通过多主体营销、多形式优惠和多板块联动,释放工业名品、特色农产、精品旅游的消费潜力。

当前外部经济环境不确定性和经济下行压力仍然很大,出口订单萎缩,市场消费不旺,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保市场保生存困难较大,产业、劳资、财政、民生等领域风险有所增加。东莞其中一个解题办法是“实施扩大内需战略”。

事实上,“扩大内需战略”对于走过1998年、2008年金融危机的东莞而言,并不陌生。当时由于海外市场的萎缩,加工贸易企业出口订单迅速下滑,企业生产经营情况恶化。为寻求出路,许多原来依赖国际市场的加工贸易企业纷纷把目光转向了内销市场。

来自东莞市商务局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超过2000家加工贸易企业建立起自主品牌,累计拥有品牌数超过13000个。东莞ODM+OBM产品出口比重从2009年的40.8%提升至75.3%;内销额从2009年的1541亿元提升至3500多亿元,翻了一倍以上。伴随发生的是,东莞的地方生产总值也在实现快速增长,2019年全市生产总值达9482.5亿元,同比增长7.4%,增速珠三角第一。

在过去的经验积累下,东莞转型升级的动力更足,实施扩大内需战略信心更充足。而且疫情后不少企业开始调转船头,开拓内销市场,其中直播电商成为重要的入口,深度挖潜国内消费市场,因势而行。以慕思为案例,疫情发生后慕思将线下的4000多家实体店、店员培育上线,一个月内获得15万的订单,今年业绩预增25%。

“解决我们现在的问题,其实最终还是要靠消费跟内需,要从终端解决,所以我们接下来启动扩大内需,特别是要给一些促销活动大力支持”。肖亚非表示,东莞主动牵手电商巨头,“此前与京东、拼多多、阿里等探讨,跟东莞联合办一些促销,帮助大家开拓市场。”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紧随“实施扩大内需战略”之后的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刘川分析,经济复苏方面,一是市政府已经出台了系列促进复苏的政策,未来需要进一步发挥政府引导和统筹作用,二是企业方面,在非常和艰难时期,从短期来讲要求稳、求生存下来,要求变、求新措施渡过难关,要想办法恢复和提高企业的国内市场销售;从长期而言,东莞制造业企业还是要加快转型升级,提升企业的产业链地位和竞争力,要充分利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和“一带一路”机会,不断拓展美国以外的市场,减小对美国市场的依赖。

转型,东莞一直在强调。制造业是东莞立市之本和发展之基,全市拥有34个工业门类,占所有41个大类的82.9%,门类齐全;规上工业企业超过1万家,居全省第一;全市制造业体系涉及30多个行业和6万多种产品,本地产业配套率达到90%;且经过多年的产业结构调整,形成了“五大支柱四大特色”产业、涉及6万多种产品的完整制造业体系和具有“一镇一品”的产业发展特色。

而参加政协分组讨论时,肖亚非并不讳言东莞经济发展当中的短板,也是长期以来的困扰——结构性问题,产业相对来说比较单一,主要的“宝”都押在电子信息产业上面,主要带动是靠手机。如何让东莞的产业焕发更大的魅力?如何稳中就进?

政府工作报告当中,推出实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5G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实施“工改工”三年行动计划——这一些都是东莞转型升级的出招。

东莞市委党校经济学教研部副教授江炎骏认为,当前全球都在动能转换,产业转型升级的一个关口,也是新产业正在成熟的过程。如果东莞不能在未来的产业中具有竞争力的话,东莞的产业优势可能就会因此丧失,这是非常重要的。而未来产业的一大特点就是技术要求比较高,因此需要引进高等院校、大科学装置等配套作为支撑。江炎骏还称,现在东莞能够吸引人才最主要靠的是产业链,但在未来要想继续占据优势的话,城市品质提升是关键。

对接广深“双核”

东莞一直以来强调区位优势——广深两个一线城市之间,正是因为这个区位,东莞享受着广深两地经济的溢出效应,而且穗莞合作、深莞合作走向深度,如2019年9月24日,水乡管委会与广州开发区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时所达成的共识,双方确立了首期10个合作项目,开启穗莞合作新的篇章。而深圳与东莞的合作就更为紧密,华为终端总部项目的到来更是让社会关注度达到了一个高潮,华为同时还带来了深圳的电子信息产业链。

今年,东莞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主动对接广深‘双核’,大力支持深圳建设先行示范区、广州推动‘四个出新出彩’,做好政策、产业、规划对接,更好地融入区域一体化发展”。在广州都市圈、深圳都市圈都已经提出的新的背景下,东莞如何做好这一工作?

按照政府工作报告主要目标任务分解表,上半年,东莞将支持深圳建设先行示范区、广州推动“四个出新出彩”纳入《东莞市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2020年工作要点》;配合深圳市开展《深圳都市圈规划》编制工作,配合广州市开展《穗莞合作发展规划》编制工作,协助深圳市筹备深莞惠(3+2)经济圈第十二次联席会议。

江炎骏认为,东莞想要发展,就要接受广州、深圳的辐射,包括深圳产业转移、吸引广州人才等。但随着深圳城市不断升级,深圳向外辐射的产业也越来越高级,可选择的合作对象也很多,如成都、苏州。与此同时,东莞与深圳地理相近的优势越来越弱化,尤其是在东西两岸打通的情况下,这对东莞而言也是一个极大的挑战。

“面临大湾区的挑战和机遇,重提与广深的合作显得更加迫切。东莞虽然拥有产业链完善的优势,但产业链仍处在中低端,可以说窗口期越来越短了。”江炎骏举了步步高系的例子,称步步高系虽然有很多供应商,但东莞的供应商只有很少的一部分,因为无法承接高端制造业。江炎骏称,如果东莞能接得住这一波深圳产业转移红利,往高端方面发展好了,不仅能满足自身产业升级的需要,后面发展空间还是很大的。

当前摆在莞深两地的最大合作——松山湖科学城和光明科学城携手共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先行启动区。东莞市政协常委、广东宏川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林海川建议,深莞联合建设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既是两市跨行政区域合作的大胆尝试,也是东莞对深圳建设先行示范区的重要支持。因此,两市在人才安居、产业布局、生态环境、交通运输等方面要尽早统一规划,将两个科学城融为一体,实现社保、公积金、住房、通勤等无缝对接的管理服务一体化,实行一卡通,教学和科研等资源共享。共同打造世界级科创中心,实现共建共赢。

“中心城区-松山湖-滨海湾”

构建三位一体的城市品质标杆地区

在中心城区布局了华润万象城、保利首铸天际等标杆项目,同时还有城市更新重点项目。一系列重磅举措,为中心城区的建设再添一把火。

松山湖方面,科学城正加快建设,滨海湾新区方面,OPPO智能制造中心、紫光芯云产业城、欧菲光电影像产业、正中创新综合体等省重点项目陆续动工,2020年,新区计划完成投资66.8亿元,同比增长19.3%。

2020年东莞赋予这三地新的使命,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将全力构建“中心城区-松山湖-滨海湾”三位一体的城市品质标杆地区。把中心城区打造成为东莞“湾区都市”形象的标杆地区,全面拉开国际商务区开发建设大幕;把松山湖打造成为东莞“创新城市”形象的标杆地区,加快建设以松山湖科学城为主要载体,以华为等高科技企业为代表,集大科学装置、新型研发机构、高校院所等于一体的尖端制造业汇集地;把滨海湾打造成为东莞“未来城市”形象的标杆地区,加快建设新时期代表东莞参与大湾区建设的战略平台。

三大地区要打造城市品质标杆地区,现有基础上,东莞应如何实现上述目标?东莞市委党校经济学教研部副教授江炎骏认为,松山湖最核心的基础还是科技,这也是其最大的优势。但松山湖也有一个明显的劣势,就是产业腹地较小。而城区当前整体配套较为成熟,以现代服务业为主,城市形象更好。此外,滨海湾的最大特征就在于在东莞这样高密度建设的情况下,滨海湾仍是一块“处女地”。

“总的来说,这三个地区打造城市品质标杆地区,都有很大的优势。首先是中心城区,东莞的中心城区一直以来首位度都比较低,这说明它有发展的空间。然后是松山湖,因为有很好的产业基础,在打造城市标杆方面可以做得很好。最后,滨海湾因为仍是一块“处女地”,规划发展的想象空间更大。”江炎骏如是说。

江炎骏还称,滨海湾要打造城市品质标杆地区,应该借鉴松山湖的经验教训。如始终坚持较高的产业准入门槛,这就是很好的经验。在教训方面,江炎骏认为,滨海湾要有定力,不能着急,不要为了短期利益而去发展与实体经济偏离的产业,如房地产。江炎骏认为,松山湖正是因为前期发展房地产,导致如今腹地比较少,限制了自身的发展。“而当前滨海湾正处于高级要素集聚的阶段,先打好基础,后面再引入产业就顺理成章了,未来也才有可持续发展的余地。”

统筹:南都记者 梁锦弟

采写:南都记者 梁锦弟  黄慧萍 黄芳芳

手机看报
返回奥一网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