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享到:

企业在主动构建“战疫力”,政府部门在为东莞经济构筑起更强的“免疫力”

2020vs2003 跨越17年 内外发力 东莞“企硬”

来源:南方都市报     2020年03月31日        版次:DA50    作者:梁锦弟

复工大幕开启后,东莞企业快速响应复工。 南都记者 刘媚 摄

企硬,在广东话里有“坚挺”之意,这次我们用来形容东莞的复工表现。

不少人将2020年与2003年对比起来。对于东莞而言,2003年是不平凡的一年,经受了非典疫情、杜鹃台风等挑战,刚开始并没有多少人看好当年经济,然东莞最终呈现出来的主要指标却达到近几年来的最好水平,GDP增速创近五年新高。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同样让人猝不及防,不过东莞已大不同。如果说,2003年东莞靠的是“外在驱动”,那么这一次更多在于“内生动力”,布局多年的创新驱动战略开始显效,“三区”叠加带来的机会更多,东莞“企硬”了。

复工延期,东莞也不例外。不过,复工大幕开启后,东莞企业快速启动,它们用上了线上办公、直播卖货、快速转产、共享员工等办法,追赶耽搁的时间、滞后的进度,主动寻找机会,拥抱变化。

企业在主动构建“战疫力”,政府部门在为东莞经济构筑起更强的“免疫力”。近两个月,东莞市相继出台“助企撑企15条”“助企复工10条”“优化服务15条”“加快复苏16条”,覆盖租金、税收、社保等领域,让东莞的经济真正“企硬”了。

龙头企业带动产业链率先复工

“你来我们公司,你会看到希望的”。沃德精密营销副总胡继红指着车间内忙碌的员工,笑着说。而工厂外则停满了员工的小汽车。

2月10日,东莞市沃德精密机械有限公司(简称“沃德精密”)正式复工,当天80%的员工约1600人返岗。目前,公司复工复产工作正顺利进行,多个生产车间已正常运转,赶制年前订单。

同一时间,在松山湖的易事特也开始忙碌起来,这里除了赶制原有订单,部分员工在为捐献的医用电源进行检测。“虽然今年没有往年盛大的开工仪式,但是我们发开工利是,公司订单形势不错。”易事特有关负责人何思模表示。

可以印证东莞复工步伐的是,复工第一周(2月10日至16日)东莞电网日最高负荷、供电量总体呈现逐步攀升趋势,日增幅在1.0%—12.0%,表明用户用电量较春节期间已有恢复性增长,全市工厂正在逐步复工生产中。

对比2003年,那时候还属于东莞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提升阶段,全市注册登记的工商企业和个体户有24.84万户,虽然工业生产快速增长,但是外资型工业完成产值1971.74亿元,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81.8%。虽然东莞大力从劳动密集型向劳动密集与资金技术密集型相结合转变,但是一时之间,仍以“星星型”企业为主,缺少“月亮型”企业的局面并未改变,虽然他们的生命力蓬勃,但是抗冲击能力尚未更好建立。

东莞2020年已经有大的变化。2016年,东莞出现两家千亿级企业,分别是手机大户华为系和步步高系工业企业,除此之外还有一批龙头企业出现,如生益科技、华贝电子等。因此,东莞巧用龙头企业复工带动产业链复工的模式,让工业企业快速恢复生产经营,相较于2003年的“复工”,有着本质的变化。

典型如华为,华为对于复工有着严格的时间要求,上下游产业链当然得全面配合,复工第一周在东莞的多家供应商已经运转起来。光大We谷这里就聚集了包括华为上下游的60多家软件开发、软件服务外包、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VR、电子商务等数字产业相关企业。歌尔股份、中软国际、软通动力、易宝软件、华微软件等,相关技术人员超过3000人。截至3月18日,园区已基本全面复工。

根据东莞市人社部门的数据显示,截至3月20日,东莞规上工业企业复工10591家,复工率为99.38%,在岗员工215.32万人,复岗率102.69%。而它们的复工也有望带动东莞的经济快速运转起来。

先进制造能力、高技术制造业面临新机会

先进制造业、高技术制造业正成为东莞工业经济的重要支撑,这一次它们从疫情发生之初就积极介入,用“东莞制造”支援一线。

在口罩成为硬通货之际,众多制造业企业“跨界”生产口罩。东莞市澳星视听器材有限公司原本是一家以生产影音视听设备为主的电子企业,在塘厦镇相关部门的支持协助下,澳星公司投资500多万元,从镇内一家口罩机生产厂家购买了设备,采购了原材料,对员工进行操作培训,紧急上马口罩生产线。距离购买口罩机过去20个小时,2月20日,澳星公司试产的第一只口罩从生产线出来。如今拥有两条口罩生产线,分别生产医用外科口罩和医用KN95口罩。

位于东莞大岭山的拓斯达科技有限公司,其主营业务主要瞄准工业机器人等高端领域。拓斯达公司在自动化制造领域原本就有自身的诸多优势,疫情发生之后,这家公司迅速向口罩生产设备领域进军,成为了东莞市口罩装备产业联盟的一员。截至3月初口罩机已出货300套以上。另外考虑到当下未来复学的需求,正加快儿童口罩机的生产。

目前进入口罩设备生产的还有南兴装备、茵茵股份、天机等莞企,在疫情发生后成立了东莞市口罩装备产业联盟,全市口罩装备产业链相当完整,其口罩机产能约占全国的60%。

“难度虽然不是很大,但也是有难点的,关键就是生产公司的设计和处理能力。”天机方面表示,天机通过与其母公司长盈精密所具备的洁净生产厂房及央企下属医疗企业展开合作,“跨界”开发投产医疗口罩全自动生产线。当前众多工业企业进入口罩机领域,带动口罩生产线产能的提升。

从口罩“心脏”熔喷布的研发,到口罩和防护服的生产、再到口罩机和防护服压条机的量产……这一次疫情之下,东莞快速反应,在原有的产业链上,快速反应对接到口罩产业链,从原材料到生产设备,在东莞一应俱全。

这一种实力远不是2003年可以比拟的,关键在于技术的可控,得以实现产业链可控,不仅能够快速响应防疫号召,还能在后续的恢复生产中,增加更多的主动性。

东莞统计局数据显示,到去年底为止,东莞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0069家,连续两年保持1万家以上并排名全省第1。一个参考指标是,东莞入选2019年广东制造业500强企业比2018年增加36家,入选企业达到73家,跃升至全省第三位,进入广东省第一梯队,仅次于深圳(115家)和广州(81家),东莞的现代产业体系得到进一步完善,规模以上先进制造业实现工业增加值、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实现工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分别达到54.2%、42.2%。

本次疫情下,因为交通出行受影响,部分员工不能及时返岗,导致复产难以迅速完成,这也给予当下的智能制造企业一个机会。“智能制造更需要被大力推广普及每一个行业,进一步减少因人力缺少或其他原因造成的开工难、生产效率低等问题。”天机方面介绍,期待与智能制造同行一起推行,让工业自动化变得更强大。

从“制造一线”到“科技一线”

如果过去是被动接受,那么这一次更多的是主动“迎战”,企业主的防控意识和战斗实力更强了,在危机中主动寻找机会。

疫情期间,“东莞制造+科技”推出越来越多落地产品。“我们在原有的底盘技术、5G平行驾驶技术的基础上,加装任务模块,以实现测温、消毒功能”。松灵机器人技术顾问陈鹏介绍,2月28日,松灵消毒机器人联手华为荣耀打造5G远程控制版推出,利用5G信号连接的消毒机器人在小火车内和列车站台进行消毒展示,用上5G信号的机器人,响应速度更快了。

手机扫描身份证、额温枪检测体温,获取后的数据将会上传到云数据平台,以上实现的基础是智能红外测温仪相关产品对接腾讯“腾讯云微瓴城市应急管理溯源系统”,当前这一系统正在优利德园区使用。在研发该款产品之前,优利德是一家研发生产电子电工测试仪表、温度及环境测试仪表、测绘测量仪表等设备的企业。疫情之下,公司也是快速转产,生产的非接触式红外额温计、可投屏式红外热像仪等产品已投入使用。

东莞的新型研发机构这一次也发力了。广东华中科技大学工业技术研究院开发了智能虹膜测温仪,集红外热成像测温、身份识别门禁、考勤、人员健康的大数据预测分析等多种功能于一体、中科院计算开发出人体智能测温及考勤功能,中国科学院云计算中心客座研究员孔庆杰博士携旗下公司,针对此次疫情集中一切资源紧急研发出“企业级人体测温考勤系统”等。

以上案例,无不说明的是,东莞的战斗力更强了,反应更迅速。而背后离不开始于2006年的创新驱动布局,那一年开始“科技东莞”计划,每年投入10亿扶持资金,到2018年这一额度高达30亿元/年,这为东莞企业创新打造强劲的资金后盾,高新企业逐年增长,优质企业增加。

从“制造一线”到“科技一线”,构筑起东莞的经济韧性,这才让东莞有底气地说“企硬”。疫情对所有人而言都是考验,对企业也是如此。疫情只是一次考验,他们要面对的是更加宽广的未来,用自主创新去开拓市场,渡过一个个难关。从另一维度来看,他们的表现一定程度上,让政府部门也在战略产业布局上有所参考,构建起更具潜力、韧性、竞争力的产业体系。

电子信息业把握“新基建”需求

这一次东莞培育的5G产业就在逆势增长。电子信息产业一直以来是东莞的支柱产业,2003年东莞作为世界重要电脑资讯产品生产基地而闻名,如今是智能手机的重要产地,拥有三大手机品牌,有着初步构建的5G生态体系,正在掌握5G、6G核心技术,升级后的电子信息产业更具有抗风险能力和爆发力。

广东瑞谷光网通信股份有限公司(位于东莞长安),该公司生产用于光传输信息通信设备的核心零部件,是5G产业链最上游企业。它的订单量大幅增长。“这次武汉光谷因受疫情影响,大批量订单转移到瑞谷,本月的订单比去年增加20%以上,5G新项目扩产提上日程。”该公司总经理助理肖华平表示。

另一家5G相关企业,同样迎来订单的增长,富加宜连接器(东莞)有限公司所生产的高速背板连接器占全球70%的市场份额,其中由东莞工厂生产的连接器就占了全球17%。富加宜连接器(东莞)有限公司总经理李忠全介绍,因为5G市场的来临、当前线上办公的兴起,市场对于连接器的需求增大,公司订单与去年同期增长30%。

“你现在用的是5G技术,其实我们在四五年前已经开始研发,所以这时候才会有量。一些竞争对手,他现在去做,即使是马上用复制的办法也来不及,我下一代产品都已经出来了,而且成本已经降得很低。”李忠全表示,当前公司已经步入6G的研发,去年年底提交了样品给相关厂商调试。

最近各地陆续公布的重点建设项目中,“新基建”项目占比明显上升。以信息基础设施为主的“新基建”将在上下游两个方向对经济产生带动作用。信息基础设施,包括5G网络、人工智能平台、物联网、大数据中心等,将直接带动信息设备制造、电子元部件制造等多个行业发展。而信息基础设施建立起来后又将大大提升各行各业生产能力及效率,如“互联网+效应”,从而惠及整个经济社会。

这里被市场热议的“新基建”,事实上也是东莞的电子信息产业的机会,为逆势上升的电子信息产业再加上一把火。  

开发打卡软件、探索“共享员工”以自救

“我们要对东莞在应对每一个大风浪时保持信心和决心”。东莞市委书记梁维东表示,40多年改革开放,我们是越战越勇,越是碰到巨大压力时,越是能够发挥市场的作用,越是能够发挥企业家的作用,越是能够发挥全社会的作用。

确实如此,为了应对疫情,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正在迅速渗透到市民生活,而这一些都是市场作用。

“1月23日,公司IT部门连夜开发工具,通过扫描二维码,可以实现员工每日健康情况登记,将疫情防控播报IT化,这也是有序复工的法宝。”软通动力总经理孙宏亮表示,随着疫情不断变化,软件也在不断更新。软件最初只需要填写健康状态,现在除了可以登记合租情况、疫区接触史情况,还会在完成登记后,自动生成复工号“健康码”。根据“健康码”,公司会进行智能化排班,合规化考勤,自助式办公。

OPPO也专门开发了一个每日健康打卡App。所有人员必须每日打卡,通过App,可以掌握员工目前所在的城市、员工身体状况、家属/室友身体状况、是否去了人群密集场所等详细信息。

除了打卡签到,证券交易所有云上市,东莞的企业也有云签约,2月24日,盟大集团与广物金融产业集团旗下广东广物融资租赁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广物租赁)举行合作签约仪式。与以往的签约仪式画面不同,当日的签约现场分别设在了东莞、广州两个会场,双方运用远程视频的方式,实现通话、签约,让防疫与签约两不误。

东莞人社部门更是主动探索“共享员工”模式,如横沥镇的黑玫瑰食品有限公司由于受疫情影响,短期内订单减少,存在富余劳动力。经过横沥镇人社分局协调,东莞黑玫瑰食品有限公司与富利凯医疗用品(东莞)有限公司根据达成的协议,由黑玫瑰输送100名“共享员工”至富利凯。东莞小天才公司采用行业间用工调剂模式,向多年合作的生产商——东莞市威新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借调员工以解决用工难题。

“共享员工”互助调剂模式目前已在长安、寮步、莞城、东城、黄江、茶山以及大朗等多个镇街得到推广,企业通过错峰用工平台共享员工,进行余缺调剂,实现互利共赢。

“格局重塑中占领高端市场”

“当前,信心比黄金更重要。东莞要在短期内经济复苏,必须加大对民营企业的支持力度,提振民企投资东莞、发展东莞的信心。”东莞市政协常委、世界莞商联合会会长、岭南生态文旅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尹洪卫此前建议,实行更为积极的财政政策,加大以“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为代表的公共服务领域投资。东莞有很好的基础,随着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东莞将迎接消费回补和潜力释放的强力复苏。

确实投资代表未来的增长潜力。3月11日,2020年东莞市品质交通、教育扩容提质千日攻坚暨第一批重大项目动工仪式举行,纳入集中开工的项目共44个,总投资123.4亿元。其中市重大项目20个(含3个交通重大项目和2个教育重大项目),总投资约114.3亿元;交通项目15个,总投资20.2亿元;公办教育项目12个,总投资6.0亿元;防疫物资扩容扩产项目2个,总投资0.6亿元。

总投资123.4亿元无疑给市场注入强心针,随后3月26日上午,大岭山镇重大项目动工仪式举行,海能实业电子制造项目、高尔夫科技产业园项目、捷讯项目三大项目集中开工,在此之前不久,大岭山另一重大项目伟创力项目已经动工,四大项目总投资达31.5亿元,预计建成后产值将达到70.6亿元。

“老实说,我们现在不是招商,我们在选商。”3月23日,东莞市沙田镇回应南都记者提问时笑言,当前,2020年沙田镇共有省、市重大建设项目18个(含续建项目11个、新开工项目7个),涉及总投资186.76亿元,年度投资计划26.88亿元。今年沙田镇增资扩产项目25个,计划全年投资11.77亿,目前已完成投资3.7亿。

东莞创新驱动的重要引擎——松山湖方面表示,未来重点围绕信息技术产业“补链强链”和华为产业链开展招商工作;突出抓好功能区招商统筹谋划,建立招商项目库,视疫情形势发展情况适时组织开展联合招商活动,全力挖掘新的投资项目落地园区和功能区。

重大项目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抓手,东莞各镇街在积极行动,而也有企业增资扩产,如东莞市豪顺精密科技有限公司计划,今年增资10亿元扩建改造28万平方米厂区。虽然这次疫情对企业影响不小,但因为有政府的好政策,加上公司各项预案措施落实到位,目前企业运行整体稳定,发展的势头良好。预计今年产值增长20%。

种种的招商投资迹象,显示东莞经济正在好转,“善于危中寻机、化危为机,充分发挥东莞制造业的独特优势,牢牢把握新业态、新模式、新产业的发展机遇,从经济下行带来的格局重塑中,占领高端市场,占据发展高地”。梁维东表示,将尽快重塑企业家发展信心,与企业家一起抱团取暖,共渡难关。

02、03、04版采写:南都记者 梁锦弟

手机看报
返回奥一网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