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基础教育集团:深港融合打造湾区优质教育集群新样本

来源:南方都市报     2022年06月30日        版次:FT12    作者:王童 王保亮

  港中大(深圳)附校学生在展示社团课学习成果。

  学生成长导师。

  阳光、多态、自信的港中大(深圳)附校学子。

  探索多种集团化办学模式,加强深港教育合作,是深圳教育“十四五”破解教育发展难题、全力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伴随着深港融合、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如火如荼的时代东风,深圳首批国际大学附属基础教育集团——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基础教育集团华丽诞生于“十四五”开局之年。在没有现成同类办学经验可借鉴的情况下,该集团创办一年以来,附属道远学校和知新学校双双入选龙岗区“卓越学校”培育对象,附属礼文学校高起点、高定位、高品质落地,开辟出一条深港融合、高校与地方合作的集团化办学新路径,为打造大湾区优质教育集群新样本积累港中大(深圳)经验,为成就每一个孩子、培养“完整的人”提供具有港中大(深圳)特质的卓越教育。

  开启育人模式新探索

  大学附属学校集团化办学跑出“深圳速度”

  2021年1月,港中大(深圳)与龙岗区政府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合作举办“香港中文大学(深圳)附属学校”。本次战略合作为龙岗区加快打造粤港澳国际教育示范区注入强大动力。仅一年有余,集团第三所附属学校——礼文学校高标准落地罗湖,这也是罗湖区与高校在基础教育领域合作办学的第一家。

  附属学校纳入集团后,其品牌竞争力与影响力显著提升,公众认可度和接受度极大提高。集团依托港中大(深圳)博雅的文化底蕴,丰厚的学术和智力资源,遵循“博文约礼”的校训,在制度建设、课程设置、德育工作、教师发展、智慧校园、评价体系等多方面都作出了创新探索,从顶层设计上全面培育与港中大(深圳)教育品牌相匹配的附属学校,将附属学校办成高水平、国际化的一流示范学校。

  作为一个新兴的、不断成长的年轻教育集团,港中大(深圳)基础教育集团以学生综合素养提升、教师执教能力提升、学科教学质量提升为三大核心任务。在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综合素养提升方面,构建独具“港中大(深圳)DNA”的“博约”课程体系,依托大学组建少年科学学院、少年人文学院、少年艺术学院、少年健康学院四大少年学院,开设创客、机器人与AI、小语种学习、模拟联合国、音乐赏析与创作等课程,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人文素养及科学精神;开展“大手拉小手”导师活动,依托丰富的、可选择的课程和社团,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适应社会的能力等指向真实生活世界的能力,培养人格健全、学识扎实、个性自由的“完整的人”。在教师执教能力提升方面,加强校本研修培训,重点开展基于教师不同需求的分层分类培训,支持教师在专业领域不断提高;建立“公开课常态化,常态课公开化”制度,引导教师学会反思,定期开展对教师的民主评议,以评促教。在学科教学质量提升方面,始终围绕学生发展的真实需要,竭尽所能把握好教育的主阵地,深入推动“新动”课堂变革,探索自主、合作、充满活力的课堂教学范式,让学生浸润在综合性、体验式、开放式、探究式的教学新样态中重构学习;通过技术赋能,开展“教学评一致性”和作业校本化的教学研究,提升教育的精准性。

  办学19年的福安学校成为集团附属知新学校后,教育质量又上了一个新台阶,跻身龙岗区优秀公办学校行列;而在筹备期就一直备受期待的道远学校,创校一年建章立制,将集团的教育理念和做法贯彻到教育教学的方方面面,学校各项工作逐渐步入正轨,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活动有条不紊地开展。

  本月,港中大(深圳)附属学校迎来了龚国祥领衔的“卓越学校”专家团队进校指导,专家组就“卓越学校”创建工作进行深入细致的调研后一致认为:港中大(深圳)附属学校依托大学的机制体制、学术研究、科技资源、高端人才、湾区联动和师训资源等各项优势,以顶层建构为统领,积极探索大学附属学校集团化办学的育人新模式,走出了一条独有的“卓越学校”建设新路径。

  深化卓越学校建设

  在“双减”下重塑教育使命,为学生未来人生奠基

  基础教育和大学联手组建附属学校集团,顺应了片区百姓对教育优质均衡的需求。贴上了全球知名高校的金字招牌,享受到了大学优质的教育资源,这只是迈向卓越的起步。当培育“卓越学校”的宏大系统工程恰逢“双减”带来的历史机遇,回归教育本质,重塑教育使命,这一切都与集团对未来办学方向的规划不谋而合。

  集团探索重塑教育使命,摒弃传统的教育观念,既为学生升入高一级学校做准备,更为学生未来做准备,为学生拥有“幸福、快乐而有意义的人生”奠基,朝着“对人的成全”“对人的延伸”的教育理想努力。集团坚持“全育人观——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建立健全家、校、社“多位一体”的联合育人协作机制,与家庭、社区联结为“教育共同体”,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取得各方理解和支持,促进家长育人观、成才观的转变。

  集团总校长裘建浩在一次内部讲话中强调,“教育是为未来社会培养合格公民的,理所当然应该“站在未来看今天”。我们应该想象当我们的孩子成长为40岁时候,我们希望他们成为什么的样子来选择现在的教育。当大家都能凝聚这样的共识:我们教育的目的是为学生未来的人生做准备的,那么我们的教育观念和教育行为一定会发生质的改变。”在“双减”政策深入实施的当下,他提出,育人与育分并不矛盾,当教育真正走进了学生心里,,建设全员育人、全程育人的“卓越学校”……学生真正成为了教育教学的主体,分数的提高是水到渠成。而一个人最终走得多远,要靠品德的成全,而不是分数。

  集团一直强化立德树人的使命意识,引导学生学会做人,扎实推行“如水的德育关怀”,从“训导、服从、顺从式”的方式转变为“指导、尊重、引导”的方式;将生命教育纳入学校课程体系,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不断探索学生自治自育课程的架构和实践,促进学生“个性的完善”。2021年12月,集团在初中部全面启动“1+N”学生成长导师制,即“1个导师”面对“N个学生”,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

  集团致力于“为学生的未来而教,激活生命成长力;为学生的心智而教,培养批判思维力;为学生的素养而教,唤醒自我认知力”。为了实施更加精准的教学,集团推倒教室之间的墙,让听课、议课、评课成为教学工作的常态,倡导所有学校干部深入一线研究课堂;并推进评价改革,实施多元评价、过程性评价,让学生有成就感......试图将教育生态从“千人一面、百喙一声”转变为“参差多态、千差万别”,消除“差生观”,重塑“差异观”,真正促进人的发展。

  打造优质教育集群

  建立“共商共建共享”机制 实现教育格局的“破”与“立”

  一年来,道远学校和知新学校的“港中大(深圳)”色彩越来越浓,随着“卓越学校”建设的深入推进,肩负起引领龙岗区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时代重任。转型中的知新学校入选了深圳教育学会、南方都市报社评选的“2021年深圳教育改革创新领跑学校”,正努力由区内优秀公办学校向全市一流名校迈进。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前不久,集团下发了《关于<打造教育共同体 共创卓越学校>的指导意见》,倡导附属学校借助集团化办学的优势,打破学校围墙的束缚,更好地建立“共商共建共享”的发展机制,使各成员校之间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实现校际融合、协同发展,形成1+1>2的办学效益,加快推进卓越学校的高质量创建。

  接下来,集团内部将创新运作机制,建立管理互鉴机制;促进集团成员校之间的课程教学和优秀教师等资源共享;设立集团教研大组,统一成员学校每周科组教研时间,共同教研,共享教学智慧;组织成员学校教师编写学科课程整合方案,进一步建构全面多样、品质上乘的特色课程群;创建成员校之间联合培养、贯通培养的育人模式;建立成员学校捆绑考核机制,每学期开展一次专项视导,集团统一开展评优评先活动;营造集团统一的价值取向,把附属学校办成真正有“港中大(深圳)特色”的学校,共创令人尊重、令人向往的卓越学校。

  从单一学校办学的创新领跑,到整个集团的创新发展,还需要进一步在资源共享的基础上实现教育格局的“破”和“立”。如今道远学校、知新学校的“卓越学校”建设蓝图已绘就,集团将通过创新体制、结构、课程、制度、文化五大维度,不断激发创建的活力,力图为成就每一个孩子、培养“完整的人”提供具有港中大(深圳)特质的卓越教育,打造湾区优质教育集群发展的“港中大(深圳)”样本。

  文:王童 王保亮

手机看报
分享到:
返回奥一网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