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情系老百姓,解“急难愁盼”

光明区系统部署“我为群众办实事”让党的惠民政策走进群众心窝里

来源:南方都市报     2021年10月14日        版次:NA08    作者:邱墨山

  深圳市青少年足球训练基地1标段。

  黄助芳家住光明区马田街道,2017年丈夫去世后,仅靠每月不到3000元的收入,独自抚养孩子。去年,在光明区有关部门帮助下,她自学通过了全国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考试。“现在每个月工资加起来能拿到八九千元。今年我还打算报考系统集成项目管理工程师,感觉日子越来越有奔头了!”

黄助芳生活的改变并非孤例。据光明区群团工作部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光明区已经启动“圆梦光明”职工职业技能提升行动,计划补贴金额共计60万元,为区职工开展学历教育、南粤家政、粤菜师傅等技能提升服务。今年以来,光明区认真落实“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要求,系统部署“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切实把好事办实,把实事办好,让党的惠民政策走进群众心窝里。

出台“1+4”工作方案,有力有序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

  

  住在光明区光明街道东周社区的袁土金是一位全职妈妈。今年,社区为她提供了夏令营兼职老师的职位,这不仅丰富了她的业余生活,也为她提供了部分经济来源。

  如今,袁土金已经成为东周社区义工团队的固定成员,每周都会义务参加社区组织的便民服务活动。东周社区党委书记祝晓东说,“我们在基层第一线,就要问需于民,群众需要什么,我们就去干什么。”

  每逢单月的第二个周末,光明区31个社区都会同步开展便民服务大集市,让市民在家门口享受便民服务。这是光明区“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的重要内容。

  依托党群服务中心,大集市把健康服务、反诈骗、就业招聘等惠民服务送到群众家门口。截至目前,活动累计服务居民9万余人次。此外,光明区还因地制宜构建“1+8”党群服务联盟,下沉政务、法律、教育、健康等资源,提高各级党群服务阵地使用率、资源利用率和群众满意度。“这不仅提升了基层服务质量,还调动了居民共建共治的积极性。”

  对于“有车一族”来说,停车难是经常遇到的烦心事。为此,光明交警出手了。近年来,光明交警不断加强智慧停车建设,开展错峰停车试点工作,为周边小区提供错峰停车位。光明交警相关负责人介绍,“白天写字楼车位紧张时可停进住宅区,夜间小区车辆也可停进周边楼宇、工业区,错峰停车提高现有车位资源利用率,也缓解了周边居民停车难的问题。”

  得到关爱的还有外卖小哥和快递小哥们。在红木小镇,公明街道揭牌成立全区第一家快递外卖行业团总支,同时还挂牌运行着41家“小哥”爱心驿站。这些爱心驿站配备有空调、饮水机、微波炉、桌椅等设施,足以保证快递、外卖小哥“渴了有水喝,热了能乘凉、冷了能取暖、休息有书读、交流有场所”。

  据了解,今年以来,光明区出台“1+4”工作方案,系统部署“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1”为总方案即《关于开展光明区“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的决定》,“4”分别为四类民生实事清单,即在全区开展“54项重点民生实事”,在基层党组织开展“万名党员在身边”活动,在社区征集落实至少1000项“民生微实事”,在政法领域推出13项民生实事,有力有序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的问题。

  

引进来,服务好,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

  

  在位于光明区的深圳市神经科学研究院里,办公区域窗明几净,实验设备一应俱全。4个月前,这里还是一片毛坯空屋。“从签约、装修到落户,仅仅用了4个月。”副院长林丽霞介绍,光明区还结合政策为研究院减免了70%的租金,节约近400万元。

  而在几公里外的深港澳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基地,不少港澳创业企业也选择扎根光明区。辉煌科技(控股)有限公司是一家在香港上市的科技企业,前期团队已经入驻光明区。公司执行董事于三龙说,“光明区离我们在东莞的工厂很近,又可以坐高铁直达香港,周边还有公寓、食堂等配套,几乎解决了’衣食住行’各方面的需求。”

  “在引企业、做服务方面,光明区是下了大力气的。真金白银的政策、资金支持,为企业解决后顾之忧。”该基地运营总监汪佳秀感受颇深。

  自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先行启动区在光明区建设以来,科研机构、初创企业不断增多,难免面临已经签约、但办公科研场地在建,一时不能投入使用的情况。为此,光明区想方设法解决科研机构、企业实际运行中的困难。截至目前,光明区已经为8家科研机构解决数万平方米过渡场地,并通过减免、补贴场地租金,让机构得以迅速投入运营。

  企业和科研机构引进来,如何更好地服务他们,让他们“少跑腿”?在政务服务改革方面,光明区充分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前沿技术,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持续优化政务服务,推出了“秒批”、“光速办”、“民声云”、政府服务联盟等创新服务品牌。

  今年7月8日,光明区持续深化“互联网+政务服务”创新改革,在全市率先发布“秒报秒批”服务、开展政务服务“精准智享”、“科学城人才信用办”、“跨省通办”等一系列创新举措。光明区相关负责人表示,“此次发布的改革措施,对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方便企业群众办事和优化营商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不断优化群众和企业办事流程,光明区书写了“我为群众办实事”的生动实践。光明区相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将继续深化改革、创新思路,推出更多便民利民举措,进一步提升市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全力以赴推动光明区高质量发展。

  

坚持便民、惠民、利民,打造深圳北部的文体高地

  

  对于一座宜居宜业的城市来说,文化和体育是重要的构筑元素。近年来,光明区坚持以便民、惠民、利民为导向,全力打造深圳北部文体高地,大力提升城区文化凝聚力,用文化的力量托举“世界一流科学城和深圳北部中心”目标实现。

  如果你去过光明,你一定会被一座岭南民居叠院设计风格的建筑吸引。这座建筑便是光明文化艺术中心,2020年投入使用,集“文化、演艺、展览、休闲”等功能于一体,是光明科学城的重要公共配套设施和文化地标,也是深圳北部目前规模最大、功能最全的大型综合文化艺术场馆。

  为了响应深圳市建设全球区域文化中心城市、国际著名体育城市的发展战略,光明区还谋划推出了十大文体设施。十大文体设施包括西方美术馆(暂定名)、科学城体育中心、光侨游泳中心、光明区羽毛球运动中心、光明区民间博物馆,以及5个街道级文化中心。

  今年1月,深圳市青少年足球训练基地项目1标段全部10片球场,一次性通过国际足联FIFA检测,成为国内最高标准的专业足球基地新地标。自此,深圳的青少年拥有了高标准的专业足球训练场地。同时,光明区还将着力打造羽毛球之区、足球之区,以及自行车、攀岩等户外运动之区。

  这些文体设施的落地和建设,将会不断完善光明区文化体育设施布局,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更高需求,提升城市文明程度。今年3月13日,光明文化艺术中心推出了光明区首个大型艺术节—“光鸣艺术节”。在首个运营年度中,艺术节为广大市民带来了37个剧目,39场演出,呈现了5场艺术大展、4场视听艺术表演。

  此外,光明区还在不断打造具有更广泛影响力的品牌文体活动。其中,ITF深圳国际元老网球巡回赛每年都有来自2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200多名选手参赛,已经成为中国区唯一的国际网球黄金二级联赛;落户光明区的中国国际新媒体短片节,是中国目前唯一的国家级、国际性短片节,每年约有 115个国家和地区短片参赛,主竞赛单元参展参赛短片数量已累计超过两万余部。

  居住在光明区的张女士业余生活十分丰富,喜欢看话剧,喜欢听交响乐,周末还会约朋友打羽毛球。这是她读大学时养成的爱好。每当遇到喜欢的话剧上演,她总是第一时间订票,驱车几十公里看演出。“现在在家门口就能看了,我们光明也有了全国一流的文体设施。”张女士说。

文:邱墨山 制版:陈欣 王娟娟 刘畅

手机看报
分享到:
返回奥一网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