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深圳市龙岗区麓城外国语小学:

新型公办学校引领湾区基础教育的活力与“魔力”

来源:南方都市报     2021年09月08日        版次:NA11    作者:王童

  麓城以创新引领大湾区基础教育,办学成果短短几年内就跑出深圳“加速度”。

  2021年粤港澳大湾区深圳花展上演麓城文艺演出专场。

  乘湾区创新劲风,继七载春华秋实。6年前,在特区关外偏居一隅的工地上,崛起了一座政府资助、社会力量参与办学的新型公办学校,无论在办学体制还是办学成绩上,都打造出大湾区创新教育标杆,为深圳教育创新发展提供了崭新的实践样态。

  六年是小学办学的一个周期。这所以创新引领大湾区基础教育的新锐学校,仿佛拥有魔力般驶出了“两年打基础,三年上台阶,四年成特色,五年创品牌”的办学“超车轨迹”,这背后实则是政府的支持、管理和教学团队追求卓越的精神以及每一位家长的信任,让这所年轻的学校能够一直焕发新的生命力,让全社会共同见证麓城教育的辉煌。

  一群有理想的教育行者第一个“吃螃蟹”

  

  金秋时节,银湖山下的麓城外国语小学校园内又迎来开学后的欢声笑语。2015年,深圳市龙岗区在全国率先开展政府资助学校试点改革,在这样的大背景下,龙岗区教育局与万科教育发展基金会联合承办了麓城外国语小学(以下简称“麓城”)。学校实行理事会下的校长负责制,由理事会决定校长人选,由校长负责学校发展规划、教育教学和日常管理,堪称“创新型公立学校”的典范。

  学校从开学之前就高起点引进人才队伍,管理人员大部分从福田区荔园小学引进,全国优秀教师、广东省名校长、荔园小学前校长邬丽萍将其多年的管理经验以及荔园文化融入新校的发展,使麓城开办即名校,校园文化得到发扬与创新。

  万科教育发展基金会理事长唐鹭回忆,“邬丽萍是一位对教育满怀热爱、富有创新精神和丰富办学经验的优秀校长,与新型公办学校对校长的定位非常契合,她本人也非常希望能在教育领域中做些不一样的探索和创新。”

  这所新型公办学校“集公民办体制之长,弃公民办模式之短”,校长的职责定位和学校管理的价值取向发生了巨大变化,从对教育行政部门负责,到对理事会,对学生、家长和社区民众负责;从让教育行政部门满意,到让理事会以及让学生、家长和社区民众满意;从学校与社会关系不紧密,到学校与社会组成利益共同体。

  “我们是一群第一个吃螃蟹的人,”邬丽萍感慨,作为第一所公益非盈利的新型公办学校,麓城无办学经验可借鉴。于是,一群有理想的教育行者,在全新的办学模式下艰苦创业干事,逐渐走出了一条麓城独有的发展之路,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学科课程改革、人事与分配机制改革以及内部治理体制改革等方面,逐步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独有的成功经验,在特区先行浪潮中铸造名校新样态,得到各方认可与赞赏。

  麓城以创新引领大湾区基础教育,办学成果短短几年内就跑出深圳“加速度”:获评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STEM种子学校”称号;被广东省教育厅授予“广东省劳动教育特色学校”“广东省书香校园”“广东省最美阅读空间”“广东省绿色学校”等称号;获评南方日报“深圳教育示范项目最具人气奖”、南方都市报“2020年度教育改革创新领跑学校”称号,等等。由麓城牵头的“基于大湾区的跨学科学习(STEAM教育)实践共同体”项目验收会在深港澳等地顺利结项,劳动教育荣获广东省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

  

  为学生的全面成长与教师的专业发展培育良好生态

  

  在麓城办学体制机制改革取得成效的作用下,育人模式的深刻变革如影随形。在这所传统与创新交融的学校,处处彰显着“贴心”教育的巨大魅力,以“新”构建的多元立体化课程群夯实了新时代“圳少年”的人生根基。

  自2015年建校起,麓城就以劳动教育带动五育并举,在校园开辟“开心农场”,成立天台农耕研究所等。学校以学理研究为根基,以模式建构为核心,以空间联动为合力,以“五全五进”课程体系为途径,以劳动素养评价体系为推手,强化家校社协同育人,培养适应时代发展要求,有中国情怀、国际视野和创造能力的未来人才。今年4月,龙岗区劳动教育现场会在麓城举办,获得区内外专家学者的高度认可。

  近一年,麓城学生参加国家、省、市、区级体育竞赛213人次获奖,文艺赛事357人次获奖;参加国际、国内、省、市级科技类323人次获奖。在办学第六年的所有质量检测中,麓城的成绩均为全优!

  在为学生提供全面成长空间的同时,麓城也为教师职业发展铺设了可预见的赛道:针对入职麓城1年内的新教师实施起航工程;入职1-5年的教师实施扬帆工程;入职6-10年的教师实施领航工程。良好的价值观、共同的使命感、充分的信任、平等的机会、学习的环境、单纯的人际关系、公正的评价以及制度、价值、专业培训等,这些是学校带给教师的隐性报酬,并在麓城这片沃土上形成了良好的生态,让学校向阳而生。

  两年打基础,三年上台阶,四年成特色,五年创品牌。学校在高速发展中利用灵活的协同机制,与名校专家、学者、名师协同铸就名校品牌,以专家引领青年教师拔节成长。学校开办至今,搭建高端论坛“麓城思享者”,已邀请了89位“麓城思享者”来校分享;引入专家构建学校课程体系,指导教师搭建校本课程,进行课题开发指导;而在麓城牵头全国41所中小学一起开展“基于大湾区的跨学科学习(STEAM教育)”实践共同体的过程中,专家们从顶层设计到教师培训到课例开发与实施,给予了陪伴式的指导。目前麓城成立了5个名师工作坊,著名学者或特级教师成为麓城智库专家,每周来校带领老师和学生进行工作坊,这种持续性、计划性的引领,为教师的专业化成长、对学生的深度探究都起到了积极作用。

  为年轻的智慧与力量提供讲台和舞台

  

  在麓城短暂的办学历史上,有青年教师工作仅3年便竞聘成为科研主任,还有从校外引进的骨干教师,仅半年的麓城经历就竞聘为科研副主任。这得益于麓城科学规范的聘任制度,富有生机和活力的选人用人机制。

  此外,学校构建了主题式教研模式,建立教研科研的同伴互助。课题组均由老师们任组长,自愿结队,自主研讨。学校现有教育部项目1项已结项,广东省课题在研2项,深圳市规划课题在研2项,龙岗区规划课题在研或结题12项。去年一年,教师在省级及以上期刊上发表论文43篇。

  龙岗区教育局副局长刘彩宾说:“麓城外国语小学作为政府资助学校的代表,取得了突出成绩,建立激励性薪酬体系是深化改革的重要内容,希望通过薪酬改革进一步激发办学活力。”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该校探索“管办评”分离的现代学校制度,实施“按岗定薪、多劳多得、优绩优酬”的薪酬机制,其薪酬体系颇具代表性:包括外在薪酬和内在薪酬。在关注外部报酬的同时,亦不忽略教师对工作的胜任感、成就感、责任感、个人成长等内部报酬。邬丽萍说,“万科文化让我更相信年轻的力量和智慧。我们充分发挥了年轻教师的活力、奋力拼搏的精神和灵敏活跃的思维,给年轻老师以舞台和讲台,鼓励他们标新立异、和而不同。”

  唐鹭认为,麓城在“政府资助、梅沙教育承办、创新型公办学校”的定位下,实施人事制度改革、薪酬制度改革,以灵活高效的管理机制招募人才、培养人才,以更具活力的激励机制奖教奖学、保有人才,最大限度地释放了老师的才能和活力。如今,麓城外国语小学不仅是龙岗区教育创新的名片,也是万科在教育领域探索实践的重要里程碑。她表示,政府的支持给了学校更多的平台和空间,校长和老师们追求卓越的精神点燃了麓城持续进步的动力引擎,还有每一位家长的信任和支持,让这所年轻的学校能够持续焕发新的生命力。

  统筹/文:王童 制版:李斌 邹虹香 刘畅

手机看报
分享到:
返回奥一网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