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0深圳展览TOP10复盘:

介入城市公共空间 看深圳不可忽视的艺术风景

来源:南方都市报     2021年01月26日        版次:NA08    作者:谢湘南

“九层塔”系列展览之“天堂电影院”厉槟源个展现场。

“35日生长——第六届深圳公共雕塑展”展览现场。

回顾2020年的深圳艺术展览,因受疫情影响,虽然整体上比2019年数量上有所减少,但好展览也为数不少,可圈可点的展览众多。各艺术场馆,不论官方或民间的,都在以自身的力量力求为公众呈现视觉的盛宴。

我们看到展览在介入社区、街道、校园、商场、城市公共空间等方面,有了更进一步的举措与效果,如发生在深圳中康路上的“35日生长——第六届深圳公共雕塑展”、发生在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校园内的“艺术季”、发生在欢乐海岸的“超级新年”艺术计划;我们也看到一系观念创新的展览在对市民的审美形成有力的牵引,如坪山美术馆推出的“九层塔”系列展览、华·美术馆举办的“机器·人·艺术·时代”展览;我们同样看到有众多有影响力的展览把深圳作为必要的城市展场,如在木星美术馆举行的“光/谱·鲍勃·迪伦艺术大展”,在坪山美术馆举行的“中国当代艺术年鉴展”;我们也看到深圳的美术馆、艺术馆也在积极地做着本土、岭南等概念的梳理,如关山月美术馆举办的“春睡梦先觉——高剑父作品展”、OCAT深圳馆举办的“南方不是一座孤岛”艺术展、深圳城市当代艺术与城市规划馆举办的“深圳时间——深圳当代艺术文献展”等等。

这些优秀的展览共同构成了深圳不可忽视的艺术风景。南都记者根据自己对2020年深圳艺术展览的观察与判断,列出2020深圳展览TOP10,以飨读者。

  1

  “九层塔”系列展览

对单向度展览呈现方式 形成颠覆

由坪山美术馆推出,崔灿灿策展的“九层塔”系列展览,在2020推出了4个,分别是“空间与视觉的魔术”之“团结就是力量”政纯办个展,“陈列与重现”李青个展,“我的诗人”毛焰、韩东,“天堂电影院”厉槟源个展。

这一系列展览重塑了艺术家、建筑师、平面设计师、诗人、策展人之间的关系,看上去独立属性的展览,经不同身份的人共同参与,完成了一次观看与阅读的重构。

在“跨界”一词被泛滥使用的当下,真正促成了不同界别的相互渗透与纠缠。使展览变成一个立体的多向度的“作品”,而不是单一的呈现。

“九层塔”在观念上对单向度的展览呈现方式形成了颠覆,艺术家的作品在这些展览中,被空间重新界定,并树立起观看的意义。

  2

  “35日生长——第六届深圳公共雕塑展”

城市更新中 艺术续写城市记忆

这是一个有难度的展览,展览了不起的地方是,它要去改变一条街道的气质,并且经过两届的努力,初见成效。

它让中康路这样一条与很多城市街道没啥区别的路,硬是长出了艺术,而且是真正将艺术渗透到了这条街,街上的店铺,以及街道所在的梅丰社区。

艺术家在地创作的作品,与街道日常事物融合在一起,市民不期然经过此街,如果注意到作品,会在喧闹中听到宁静、感受新鲜。它让市民以新的视角观看“日常”,让艺术在公众的日常体验里、社区建设中、城市更新中从萌芽到持续生长,续写城市记忆。

  3

  第四届深圳国际摄影大展

以“城市·先行”为主题 深刻诠释城市精神

让泛滥的影像聚集,让日常的影像经典,这是一个城市级的展览,有规模、广度、深度,还有专业性与国际视野,重要的是它与深圳城市本身十分贴近。它以影像的独特方式,梳理城市历史记忆,擦亮深圳作为改革开放先行者的底色,聚焦城市生态,积淀城市情感,塑造城市形象,建设城市文化。

第四届深圳国际摄影大展,以“城市·先行”为主题,深刻诠释与刻画城市精神和文化内涵。大展以新的科技手段、新的时代观念、新的摄影角度、新的展示载体,展现中国城市的新风貌。通过一系列特色摄影活动,构筑新的影像世界,打造中国摄影传播新阵地,创作和积累更多佳作,探索影像与城市的人文关系,促进摄影理论、摄影美学、摄影作品展示与传播等方面的创新,推动摄影艺术的普及和提高。

  4

  源于自然的时尚

探寻与自然和谐相处 可持续的生活方式

由设计互联、英国V&A博物馆与中国丝绸博物馆联合呈现的跨年大展《源于自然的时尚》,以跨越2300年历史的400件全球时尚珍品,呈现一场前所未有的东西方时尚之旅。此展揭示全球视野下纺织与服装的前世今生。展览生动讲述了数代手工艺人、设计师与制造商的传承与创新,探究时尚如何从自然汲取灵感,对自然造成了怎样的影响,以及设计如何推动消费转变,探寻与自然和谐相处、可持续的生活方式。

  5

  “2020善意设计场——造化·Re Design邀请展” 关注在疫情下的今天 科技与未来等问题

由深圳画院主办,孔森策展的“2020善意设计场——造化·Re Design邀请展”,关注在疫情常态化下的今天,科技与未来、环保与生态、地球与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问题,邀请并集结15位艺术家(及艺术家组合)在各自的艺术路径上展开想象与创作,呈现一个贴近当下与现实的艺术现场。此次展览,在雅和俗、专业和业余、传统和现代之间寻找共鸣与回响,让“美”的认知绽放得更加纯粹,更贴近现代人的心灵,如此,让艺术创造的灵感和源泉回归到生活之中,回归自然造化的本意。

  6

  “春睡梦先觉——高剑父作品展”

展示高剑父一生的艺术风貌

此次展览梳理与呈现了岭南画派的主要创始人、国画家、美术教育家、近现代中国画从古典向现代转型进程中的先驱之一高剑父(1879——1951)的艺术创作与艺术人生,艺术与革新、革命,如何创造出一种适应新时代的“新国画”等话题重新被点燃,将高剑父“折衷中西,融会古今”艺术理念与思想光亮普及给更广大的观众与市民,展示了高剑父一生力学精研的创作历程和卓然独立的艺术风貌。

  7

  “深圳时间——深圳当代艺术文献展”

40年来当代艺术发生与发展的梳理与回顾

此次展览从问题意识出发,对深圳40年来当代艺术的发生与发展进行了简略的梳理与回顾,探讨了深圳当代艺术问题时一些绕不开的问题与话题:什么是当代艺术最根本的属性?是什么决定了一个城市的当代艺术?是观念氛围?是艺术家?还是生态?艺术家有地域属性吗?为什么一定要强调艺术家的本土性?这些问题难有标准答案,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与展现了深圳当代艺术的特点与特色。

  8

  “南方不是一座孤岛”艺术展

展开一部关于南方的当代问题史

OCAT深圳馆推出的“南方不是一座孤岛”艺术展,以非介入性研究方法展开南方艺术生态的调查与讨论,希望在对艺术生态进行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梳理出其中的主要层面、线索并进行探讨,展开一部关于南方的当代问题史。展览以问题为线索展开,呈现个体/群体/机构的实践方式和问题思考。基于南方诸多空间、事件、艺术实践及交流的史实,在此基础上生发不同角度的7个问题。这些问题形成了展览的基本结构,呈现在观众眼前,引人深思。

  9

  “机器·人·艺术·时代”展览

艺术设计与机器科学 交融的新型艺术形态

在一个智能时代,“机器人艺术”无疑成为大众关注的一个视觉焦点,此次展览探讨了机器、人、艺术、时代之间的关系。“展览所试图呈现的是一种艺术设计与机器科学相交融的新型艺术形态,也是华·美术馆关于未来主题的又一次探讨。”在展览上,观众看到的“新物种”既是艺术家对未来的想象,也是对人类自身的一次思想敲击。

  10

  童昆鸟大型个展——“鸟x昆x童”

对废弃材料挖掘拼贴 黑色幽默式重构

童昆鸟用一种所谓的“恶趣味”打造了一个属于当代年轻群体的寓言。他的创作涵盖雕塑、装置和绘画,媒介常常是他从城市、乡村和朋友家收集的废弃物和消耗品。将这些废弃材料进行挖掘与拼贴,是他对拜物情绪下的文化符号进行的一番黑色幽默式的重构。

童昆鸟通过材料与形式的语言展开其艺术的实践,既建构物的规则,又挣脱平衡的关系,对世界展开质疑,对约定俗成的日常物质坚定地反叛,共同构筑了语意森林。

采写/摄影:南都记者 谢湘南

手机看报
分享到:
返回奥一网 意见反馈